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 1.2 断句停顿翻译 : 考点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
1.2 断句停顿翻译考点指导
【一】命题热点
1.给文言文句段加标点。

2.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3.正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句子。

【二】考点指导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无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这些词语的后面往往要停顿。

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如:(1)已而/夕阳在山;(2)中/轩敞者为舱。

“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

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如:(1)人不知/而不愠;(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颓然乎/其间者。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应停顿在“其一”的后面。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1.骈句朗读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能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二、文言文翻译
1.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翻译时要加上“是”。

常见的格式有:①……者,……也;②……者,……;
③……,……也;④……,……者也。

此外还有“为”“则”“乃”“皆”等表示肯定判断。

(2)被动句。

文言文被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有“被”的意思。

如: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倒装句。

①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如:何陋之有?
②定语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

③状语后置。

如:战于长勺。

④谓语前置。

如: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

①省主语:(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宾语:此人一一为(之,代桃花源人)具言所闻。

④省量词: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南。

2.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如上句中的:旷——宽广。

“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也不必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都可省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如:“吾从而师之”,“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并且向他学习”。

(6)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三】真题例析
(2019·湖南株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夫妻相敬如宾。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

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

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表叹息而去。

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

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

其句意为: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于是就去拜访他,对他说:你保全你一个人,怎么比得上保全天下呢?因此正确的断句为: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第2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对、换、留、删、补、调。

在翻译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该题中的重点词,以:把;遗:遗留。

第3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ACD三项均表述正确。

B项分析有误,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没有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只是刘表和他谈论过钱财的问题。

【参考答案】1.A
2.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

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

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