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大宗教 道教
导游基础知识(43第四章第三节)
![导游基础知识(43第四章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5eef501190c69ec3d5bb7562.png)
三、道教名胜
(一)五岳 4.南岳衡山 位于湖南衡阳。主庙南岳大庙供奉南岳大帝(即衡山 神,主星辰分野),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物。 衡山也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
三、道教名胜
(一)五岳 5.北岳恒山 位于山西浑源。主庙北岳庙, 供奉北岳大帝(即恒山神,主江河 湖海)。
二、道教的宫观
(二)道教发祥地 青城山 ——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为蜚声海内外的道教名 山。青城山道教属全真道。
一、道教概述
真武大帝 全国著名的真武庙还有: 广东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 云南昆明太和宫(其建于清初的金殿,俗称铜瓦寺, 为全国最大铜殿,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为古建筑杰作,属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一、道教概述
文昌帝君 七曲山文昌宫(梓撞大庙)是全国文昌庙的祖庙。
一、道教概述
3.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正一道的形成,事实上就是江南道教的统一命名,统 归龙虎山天师府的领导,并以此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正 一道集符箓派之大成,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 驱鬼降妖,祈福禳灾),奉持的主要经典为《正一经》。 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也不如 全真道严格。
一、道教概述
(六)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三官(三元大帝):指天官、地官、水官。道教称,天 官赐福(民间视为“福神”,近代又将天官与员外郎、南 极仙翁合在一起,称福、禄、寿三星);地官赦罪;水官 解厄。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在三元日,即上元正月 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三官大帝又称“三 元大帝”。
二、道教的宫观
(三)其他道教名山大观 崂山——位于山东青岛市东。为全真道随山派祖庭, 全真道第二丛林。
二、道教的宫观
(三)其他道教名山大观 成都青羊宫——位于四川成都市郊。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https://img.taocdn.com/s3/m/6e2bc51952ea551810a68748.png)
25
Buddhism and Taoism have accumulated vast quantities of classics and documents, and left over numerous historical relics and treasures. They have influenced, to varying degrees,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ulture in ideology, science and imagery.
19
The comprehensive Taoist culture created a cultural pattern, combining Taoism and the Taoist school,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Buddhism.
9
影响最深
Buddhist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volved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culture on a large scale.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既是一次大规模的 文化输入活动,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输出 活动,
道教的伦理制 度,主要是建立森 罗严密的等级制度, 是道教融合儒家思 想,以加速和实现 自身封建化的重要 举措。
道教的伦理思 想,就是把儒家的 忠孝思想和性命学 说写入条文,作为 道教教义的重要组 成部分。
23
24
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Chinese Buddhism and Taois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4宗教信仰之道教
![4宗教信仰之道教](https://img.taocdn.com/s3/m/ab80f74de45c3b3567ec8bf3.png)
张鲁 “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 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 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 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 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 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 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 乐之。”
四是创立了茅山宗 陶弘景与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等关系 密切,国有大事,必去咨询,朝官往访者, 冠盖相望,车骑不绝,故被目为“山中宰 相”。
三、隋唐时期的道教
隋唐五代是道教史上的黄金时代 一是南北道派融会,出现了统摄各派的最高神元始 天尊 “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 极”。“天地沦坏,劫数终尽,而天尊之体不坏”, 他“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 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转共承受,世人莫 之豫也。所说之经,亦禀元一之气,自然而有”, “亦与天尊常在不灭”
第四章 宗教信仰
第二节 道教
一 道教的形成 (一)道教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条件 道教是以原始信仰和巫术为基础,以先秦道 家为依托,融摄儒、墨、阴阳、五行、神仙、 方术等诸子思想而形成的宗教。 (二)道教形成的标志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是中国道教形成的 标志
太平道崇奉的经典有《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今已佚)和《太平清领书》(又叫《太平 经》) 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它借《周易》爻 象的神秘主义思想,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养生、 炼丹、修仙的方法 东汉晚年,巨鹿郡(今河北柏乡县东)人张 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利用太平道发动了规 模宏大的农民起义 设立了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各立渠帅,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 “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https://img.taocdn.com/s3/m/a603479f680203d8ce2f24fe.png)
五、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 主,受国家权力所直接支配控制。 以儒释佛,以佛合儒,佛教接受儒家传统政治思想 的改造而不断儒化。 佛教通过参与政治,服务皇权,体现出其“辅助王 化”的世俗政治功能。 佛教僧人被置于严密的国家行政控制的监管约束之 中,一定程度丧失了作为宗教组织所应当具有的相 对独立性。
禅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我细细看, 啊,一颗荠花, 开在篱墙边!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 缝中拔下; 握在手里,拿到此处, 连根带花。 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 解你是什么, 一切一切,连根带花, 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 人是什么。
三、佛教的宇宙哲学观
1、须弥山与大千世界 须弥山原本是印度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 山,须弥是梵文的音译。佛教创立,借用印 度民间古老神话传说,把须弥山作为宇宙的 中心。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耸立在宇宙中心 的一座高山,其他海洋、山川、河流、大地 等等,均是围绕须弥山而依次排列,无限延 伸而构成宇宙世界。
灭谛 指消灭烦恼与痛苦,获得彻底解脱与自由 的真谛。 道谛 指灭除烦恼的修行之道,是揭示灭苦的具 体方法即通向涅槃或达到涅槃境界的正道 。
八正道”亦称为“圣贤八道”,是“道谛”的具体 修行理论与方法。具体分为正见、正志、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即对“四谛”的正确理解;正志亦称正思维, 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四谛”作认真细致的思考; 正语,指语言正确,不说谎不骂人,不作一切非佛 理之语;正业,指行为正确,不盗、不淫、不杀生 等等;正命,指修行过程中克己知足,所作所为符 合佛门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集中精力, 正确修行;正念,随时忆念佛教“四谛”真理;正 定,根据“四谛”道理,专心正确修习佛法禅定。
中国四大宗教——起源、发展与主要教义
![中国四大宗教——起源、发展与主要教义](https://img.taocdn.com/s3/m/7c149b2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5.png)
中国四大宗教——起源、发展与主要教义中国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一、佛教1.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他被认为是佛教的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佛。
2.发展历程: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多次传播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佛教宗派和思想家,如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等。
这些宗派和思想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主要教义:佛教的主要教义包括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基本教义,以及中观派和瑜伽派的哲学思想。
这些教义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在修养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4.二、道教5.起源: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其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
它是在汉代时期形成的,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宗教体系。
6.主要教义: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它是宇宙的本源和万物之规律。
道教主张通过修炼身心来达到超脱尘世的目的,同时也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7.三、基督教8.起源: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并在公元1世纪时与罗马帝国发生冲突后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两个主要分支。
9.发展历程:基督教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了西方世界的主流宗教之一。
同时,基督教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10.主要教义: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原罪说等基本教义。
这些教义强调了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救赎和拯救。
11.四、伊斯兰教12.起源: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是由穆罕默德创立的一种宗教体系。
13.发展历程: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中东地区的主流宗教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伊斯兰教也逐渐向其他地区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世界性的宗教之一。
14.主要教义: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真主的存在、前定学说等基本教义。
这些教义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以及对真主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第四章:中国四大宗教
![第四章:中国四大宗教](https://img.taocdn.com/s3/m/69ed2bd3360cba1aa811daa6.png)
第四节:伊斯兰教
一.掌握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名,伊斯兰、穆斯林的涵义。
伊斯兰教创建于7世纪初,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
3.武当山。在湖北丹江口市西南,为道教真武大帝祖庭。
4.湄洲岛妈祖庙。位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它是海内外妈族庙的祖庭。
5.芮城永乐宫,在山西芮城。
6.北京白云观。在北京广安门滨河路。创建于唐开年间(公元713---741年),是全真道第一丛林,全真道最大门派祖庭和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
7.广州三元宫。是岭南香火最盛、信众最多的道观。
1.原始道教阶段。
2.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3.道教在唐、宋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
4.形成两大派系阶段。宋元代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教与正一道两大教派。目前道教宫观大部分属全真教,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道教是教义。
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2.奉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的至尊天神。这是道教信徒最根本的信条。谁否认这一条,就不是道教徒。
1)十六罗济公。
4.护法天神。
1)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汉化成了护国安民、风调雨顺的佛教天王)
2)韦驮。
3)哼哈二将(专门把守寺院山门)。
4)伽蓝神关羽。
四.了解中国汉语系佛教寺院的主要布局、佛教常用礼仪。
中国佛寺殿堂主要殿堂为庑殿式或歇山式
一般常见的主要殿堂有。
B.四御、三元等诸神。
2)神仙。
A.真武大帝。
B.文昌帝君。
中国四大宗教之道教
![中国四大宗教之道教](https://img.taocdn.com/s3/m/1ada16d3195f312b3169a5c9.png)
药学理来附会易老
張天師鎮宅符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
1. 发展概况:道教在民间持续发展,但当时不少政 治事件或社会动乱与道教多有关系 2.完成理论体系之因: (1)魏晋士族流行玄学,以老庄思想为基础,探索 宇宙万物存在的原理 (2)世族多不问生产,崇尚虚无,贪图享乐,追 求長生不老,故信奉道教者多 (3)玄学的流行与佛教的传入,刺激道教的发展, 道教才开始深化教义,建立完整的体系
北宋道派
1.全真道:基本教義根據《道德經》和儒家經典而制定 ,吸收了佛教輪迴、無常等觀念 2.茅山派:最盛,符籙道法在此時獲得較大發展,特別 是所謂的「五雷法」,呼風喚雨,甚得統治者青睞 3.張天師道: (1)盛唐統治者大力扶植,北宋開始复苏 (2)宋真宗時,召見第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賜封「真 靜先生」,吏部尚書王欽若為之奏請立「授籙院」 ,又賜錢在龍虎山擴建上清觀,免其田租,准其世 襲。此後,宋朝嗣任天師均袭封「先生」號,是當 時道士中最高阶位的称号
太平道
1.创立者:钜鹿人张角 2.名称由来:因信奉《太平经》而得名 3.过程:《太平经》一书内容言及阴阳五行,灾异,鬼 神 等,并预言将有大德之君降临,张角得到此 书,利用其中的宗教政治思想,创建起太平道 4.传教方法:起初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 以 善道教化天下,又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病者多 癒,故信仰者日增 5.黄巾之乱: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以黄巾为标帜,
明中叶以后的道教
1.正一道──组织发展停滞之因: (1)道教素质低、对教理教制无建树等 (2)統治者的疏远 (3)在上层社会的地位日渐衰落,社会影响 也日益减弱,道教因而逐漸衰落 2.全真道──主要活動於民间之因: (1)与元室关系密切 (2)明室起自南方,器重正一道的社会功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四大宗教——道教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四大宗教——道教](https://img.taocdn.com/s3/m/4b98333a3169a4517723a3dd.png)
(1)尊神:三清
• 玉清元始天尊,住清微天之玉清宫 • 上清灵宝天尊,住禹余天之上清宫 • 太清道德天尊,住大赤天之太清宫
三清殿
三清殿
三清殿
正中间的是原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 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他的右边是 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 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左边是道德天尊,手 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 创造最初的状态。
后土皇地祗(女神),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 祗”,她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 (故有人称之为“大地母亲”),与执掌天道的玉皇大帝相配
后土皇地祗
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与主宰天界的玉 皇大帝相配套,正所为“天公地母”。应该说,人类 对土地的崇拜要早于对天的崇拜。宗教的演进,任何 原始民族都是先亲地后尊天。 “后土”的来历有些含混,有的把后土作为人名, 有的当成神名,有的说成官名。这是自然神演化为人 格神的必然现象。 天为阳,地为阴,后土由最初的男神,到隋朝以 后逐渐演变为女神,以皇帝配享,民间俗称其为“后 土娘娘”。道士们称她为掌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 大地山河之秀的女天帝。
三、道教教义
• (一)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 (二)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 “道”出自老子《道德经》。 •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同时又是“灵而有 性”的“神异之物。 • 宇宙、阴阳、四时、万物都由道化生。
教义一——“道”是“万物之母”
• 道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亦名老 聃)为教祖,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 《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 《老子》,又名《道德经》。 • 该书提出“道”是“万物之母”,“德” 是道的显现;“道”是无所不在的力量, “德”是道的行动。所以道教的基本教义, 即宣扬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之 巾最核心的东西。
中国四大宗教
![中国四大宗教](https://img.taocdn.com/s3/m/9c14426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d.png)
中国四⼤宗教中国四⼤宗教中国各名族信仰的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化、民族化,才能扎根和发展四报:报佛祖恩、报国君恩、报师⽗恩、报双亲恩⼀、佛教佛教创⽴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五世纪传⼊中国时间公元前2年,⾄今2000多年创始⼈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其母摩耶夫⼈出⽣地——蓝毗尼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四⼤佛教圣迹初转法轮——⿅野苑涅槃地——拘⼫那城佛教发展简史:从公元前6世纪⾄公元12世纪,1800多年,四个时期三个600年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中叶⾄公元前4世纪中叶,佛祖释迦摩尼创教及其弟⼦传教阶段2、部派佛教阶段释迦牟尼涅槃后,分为上座部佛教和⼤众部佛教两派,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1世纪3、⼤乘佛教和⼩乘佛教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众部佛教演化为⼤乘佛教上座部佛教贬为⼩乘佛教⼤乘佛教认为⼗⽅,修⾏的果位分罗汉、菩萨、佛三级,修⾏的最终⽬的是成佛⼩乘佛教有名上座部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个佛,即佛祖释迦牟尼,修⾏的最⾼果位是罗汉4、密乘佛教时期公元7世纪⾄12世纪印度密教是⼤乘佛教部分派别吸收婆罗门——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因素⽽形成的特殊宗教形态。
⼤乘佛教派别成为显宗(显教)以⾼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其特征佛教的传播: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起分三条线路传播1、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北传⼊中国,再由中国传出,以⼤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
因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亦成汉语系佛教2、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斯⾥兰卡、缅甸等国,以⼩乘佛教为主,因其经典主要属巴利语,亦称巴利语系佛教3、藏传佛教: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中国西藏地区,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成的佛教,俗称喇嘛教。
他的经典属于藏语,亦称藏语系佛教佛教在中国传播:中国的佛教包含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体系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在中国佛教创建在古印度,发展在中国⼀、汉语系佛教及其宗派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弟⼦景卢从伊存⼝授《浮屠经》,史称这⼀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位“伊存授经”1、译传阶段Array东汉明帝永平⼗年(公元67年),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座寺院——⽩马寺。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https://img.taocdn.com/s3/m/6cb1a9620066f5335a8121b3.png)
人。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
❖ 创立的时间:7世纪初 ❖ 创始人:穆罕默德 ❖ 创始地:阿拉伯 ❖ 穆罕默德是一位宗教家、思 ❖ 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 穆罕默德(570—632),出生于麦加古莱什部落的哈希姆家 族。他是遗腹子,少孤贫,由伯父抚养长大。
等活动。据说易卜拉欣梦见安拉命其杀儿献祭,正当他挥刀 欲砍时,安拉喻示说易卜拉欣已经表现了足够的忠诚,可以 用肥羊来献祭。以后,穆斯林为了表示对安拉的感谢,每年 都在这一天举行仪式纪念。
❖ (三)圣纪节 ❖ 穆罕默德公元570年9月23日诞生,632年9月23日逝
世,他的诞生和逝世是同月同日。因此,圣纪也叫 圣忌,这天为伊斯兰教历3月12日。 ❖ 这天举行圣会,诵读(古兰经),讲述穆罕默德的 生平业绩等。
❖ 2.礼拜真主
❖ 一日五次礼拜,礼拜必须面向沙特阿拉伯境内的圣城麦加, 在中国即朝西方。
❖礼拜的朝向 ❖ 全世界的穆斯林在做礼拜时,必须面朝麦加圣寺内的"克尔
白"(即天房,指寺内方形石殿,它是全球穆斯林朝拜的中 心),因此各国穆斯林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朝拜的方向也各不 相同。每一个清真寺里的壁龛即表示礼拜的朝向。
❖ 富孀赫蒂彻雇佣穆罕默德为她经商。后两人结为夫妇。当时 穆罕默德25岁,赫蒂彻40岁。
❖ 610年,40岁的穆罕默德宣布得到了造物主安拉的使命和启 示。开始在麦加传教。
❖ 公元630年,他亲自率领万人组成的穆斯林大军攻克麦加城, 并以麦地那为中心,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 国家。
❖ 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逝世。
麦加朝觐
麦加朝觐
❖ 3.斋月斋戒 ❖ 伊斯兰教历9月是斋月。每逢该月,凡身体健康的成年穆斯林男女从黎明
四大教是哪四大教
![四大教是哪四大教](https://img.taocdn.com/s3/m/2cd915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f.png)
四大教是哪四大教
四大教在国内是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四个世界上最大的宗教。
道教是中国独有的宗教,强调追求自然、无为而治和道教伦理。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它既是存在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四大教是哪四大教
1、佛教起源于印度,主张“四谛”:“一切皆苦”、“苦的原因是贪欲”、“解除苦的方法是断除贪欲”和“断贪的方法是依循八正道”。
佛教强调缘起性和轮回转世,认为众生的苦痛源于无明和贪欲,通过修行可以超脱轮回,达到涅槃境界。
2、道教是中国独有的宗教,强调追求自然、无为而治和道教伦理。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它既是存在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道教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然和谐,以达到身心的健康与平衡。
3、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信奉“只有真主阿拉”,强调信仰、礼拜、斋戒、天戴和施舍五大支柱。
伊斯兰教的核心思想是“本性”和“命运”,它认为真主已经为人类规定了一切,人应该顺应真主的旨意,遵守伊斯兰教的教义。
4、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强调信仰、爱和救赎。
基督教认为上帝赐予人类爱和自由意志,人应该信仰上帝、爱他人并行善事。
基督教认为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他为人类的罪病而死,为人类带来了救赎和永生。
素质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一《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第2节求仙的道教
![素质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一《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第2节求仙的道教](https://img.taocdn.com/s3/m/a259bc1df7ec4afe04a1dfeb.png)
下 时 快下的 压,候速,全加度同意身呼 时念做气 意:有, 想涌规一 全边 身泉律呼的穴的一寒打上边气开下把,,颤气浊强抖从气肾。头,病顶固做气往肾的,第四章 醒 时 顺腿可着 , 以脑,已涌放健也经泉弃脑可通 穴 排,以畅 排 病病双的 入 气气手经 地 的络 下 意入 握通。念地 空过排,。 心自一想另 拳己阵一,外的病下用,身气:手在体后关,闭,背颤大涌就贴抖 在 泉穴后。腰然上后,意边守抖下丹动田边静按养摩一肾会俞儿穴。最。后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深呼吸三次,气沉下丹田做为收功。
中国传统文化
服食是指服食饵药以求养生
的方法,其中药包括丹药、 草木药,饵是指糕饼一类。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辟谷是通过不食五谷杂粮, 食用饵药、蔬菜、水果等物 品,达到养生目的的功法。
道画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国画道释画之顾恺之画作
张大千 《临刘道士笔万壑松风图》
道教认为,关公不但是“武圣”、 “财神”,也是“正义诚信”的化身。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道教尊关羽为关圣帝君。以忠义起 家,关羽由侯而王、由王而帝逐步 成为扶正压邪、护佑众生的神仙, 从而接受万千信众的顶礼膜拜,这 其中蕴含的正是道教倡导的为人处 世、修真成仙的道理。
第四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道教
![第四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道教](https://img.taocdn.com/s3/m/014d64b869dc5022aaea00ba.png)
真 武 大 帝
魁星
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 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 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鳖”字上,取魁 星点斗独占鳖斗之意。
福 、 禄 、 寿 、 三 星
八仙
汉钟离 张果老 韩湘子 铁拐李
道教的主要供奉对象(八仙)
曹国舅 蓝采和Βιβλιοθήκη 何仙姑 吕洞宾道教建筑• • 武 当 山 金 殿 •
第四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道教
王永强
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
• (一)原始道教阶段 • (二)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 (三)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龙门派(长春子邱处机) 全真道(王重阳){ { 其他六派 正一道(张与材)
派系区别
名称 经典 区域 修行方法 全真道 道、佛、儒 北方 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禄, 不事黄白之事。道士必 三教合一 须出家,不得蓄妻室, 有严格的清规戒律 正一道 《正一经》 江南 尚符禄,可不出家,娶 台湾 妻,没有严格的清规戒 律。
道教的标记
• 道教的经典是——《道藏》。 • 道教的标记是——八卦太极图。 • 道教衍生出了中国丹药和中国太极功夫。
道教的主要供奉对象
上清灵宝天尊 玉清原始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的主要供奉对象
• 四御:玉皇大帝、紫微北极大帝、 勾陈南极大帝、后土皇地祗。 • 三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中国四大宗教PPT课件
![中国四大宗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23c44ac5da50e2524d7fcf.png)
3、普贤又译“遍吉”菩萨:其显著 特征是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白 象。人称“大行菩萨”。其道场 在今四川峨眉山。
4、地藏菩萨:人称“大愿菩萨”。 地藏菩萨的特征是一手持宝珠、 锡杖、剃法、园顶,身着袈裟的 比丘形象。
(三)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 的简称,是小乘 佛教所能达到的 最高果位,在大 乘佛教中低于佛 和菩萨,居第三 等。
与藏区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 方色彩的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
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般认为西汉 哀帝元寿元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博 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是为佛教 传入中国之始,史称“伊存授经”。
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形成了众多的派 别A、译传阶段(西汉-魏晋南北朝时 期)
白马驮经
第二节 佛教 一、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1、佛教是以信仰“佛”为中心的宗 教,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 国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 后世佛教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 即释迦族的圣人,简称释尊。
2、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兰毗尼园、成 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 涅槃地拘尸那迦是世界闻名的佛祖四 大圣迹。
释 家 三 尊
东 方 三 圣
西 方 三 圣
3、三世佛(竖三世)
时间轮回流转而相继存在的三尊佛, 即中尊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左尊过去 世燃灯佛、右尊未来世弥勒佛。 佛教认为,世界有周期性的轮回生灭, 每经过128亿年就要毁灭一次。
4、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及文殊菩萨 和普贤菩萨的合称。
(二)菩萨
C、融合阶段(宋元明清时期)
出现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趋势,该 阶段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
四、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四谛说”, 它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大 真理。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 其成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 归宿和解 脱之路。 (一)苦谛 (二)集谛 集谛是对造成人生痛苦与烦恼的原因 分析。
四大宗教内容
![四大宗教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944418884868762caaed53b.png)
(1)以教义划分: 大乘佛教(为主)、小乘佛教
一、我国名山大川中的“一岳”各有什么特色?
五岳是历代帝王祭祀之处,也是僧道参禅修真之所,“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飞”。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境内,气势磅礴,以“雄伟”著称;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境内,以“险峻”闻名;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境内,风景优美,以“秀丽”著称;北岳恒山位于山西境内,以“幽静”闻名;中岳嵩山位于河南境内,以“峻秀”著称。
92、拉萨的旅游景点如何?
51、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园林有哪些?
位于北京海淀区的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北海公园,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位于苏州城内三元坊内的沧浪亭,位于苏州园林路的狮子林,位于苏州娄门内的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阊门外的留园,位于无锡西郊惠山东麓的寄畅园,位于上海南市区城隍庙内的豫园,绍兴兰渚山下的兰亭,绍兴东南洋河弄内的沈园,广东顺德清晖园,广东东莞可园,广东番愚余荫山坊,广东佛山十二石斋等。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52、中国的坛建筑大体上可分为类?
共分为四类:由帝王主祀的太庙的衬稷坛;由帝王主祀的天地日月坛及帝王派官吏主祀的庙;祭祀祖宗对国家作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祠、庙;在民间为祭祀祖宗,按社会地位与等级而建的家庙或祠堂。
53、中国七大名泉情况样?
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https://img.taocdn.com/s3/m/ebcc7151767f5acfa1c7cdff.png)
●佛教最基本的教义是什么?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 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 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 品、涅盘等。
佛教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烦恼。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求不得苦等等。 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 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 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 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 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 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 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 ——所谓“苦海无 边”。
第二节 道教的兴起与多种文化的融合
一、道教的形成与信仰特征
1.道教的形成(p123二)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 吸取方仙道、黄老道以及经学、墨家等 宗教或学派的某些观点和方法逐渐形成 的。
(p122末—123一)东汉中叶(公 元142年),张道陵倡导道教于鹤鸣山 (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 米,故称“五斗米道”。此为道教定型 化之始。又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 师”,故又名“天师道”。东汉末,有 张角的太平道和张鲁的五斗米道,组织 教团和黄巾军。东晋时,葛洪于建武元 年(公元317年)撰《抱扑子内篇》, 整理、阐述了道术与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
主讲 陈志佳
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 ——佛教与道教
第一节 佛教传入与中外文化的融合
一、佛教传入与中外文化的融合
佛教于西汉末年经中亚从印度传入 中国,从此开始了以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为中心的中外文化融合。(p109)
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 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 交流与融合。印度佛教由释迦牟尼创立 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东汉时期印度佛教 徒陆续来华。永平十年(公元67年), 汉明帝为摄摩腾和竺法兰修建洛阳白马 寺,让他们在那里翻译《四十二章经》, 从此中国就有了佛教。 (p1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重阳在山东传教过程中收纳了 许多弟子,其中又以马钰(丹阳子 )、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 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 (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 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 为翘楚,人称北七真,也就是我 们通常所说的“全真七子”。
创建 经典 主要特征 戒规
传播地区 祖庭
道教: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 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有其经典、 教义、信仰、仪式活动、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 宗教活动场所。
道教的形成来源
1.巫术 道教继承了古代的巫术,因此道教中的念咒、祈祷、 符箓和镇鬼等法术都与巫术有关。
2.神仙思想 神仙方士之说后来成为道教的 直接来源,道教基本思想就是长 生不死。
❖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成为道教的标记。
斋醮(也称道场、法事)
❖ 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诵经、赞颂,并配以烛 灯和音乐等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
(1)尊神
(三)道教供奉的对象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
(“天公地母”)
(2)神仙
吕洞宾、何仙姑—男女
江南及台湾地区
终南山重阳宫、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 龙虎山 宫——全真道三大祖庭
二、道教的基本常识 (一)道教的教义 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2、奉太上老君为无时不存的至尊天神。 3、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4.天道承负,因果报应
“道”是“万物之母”
道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亦名老聃)为 教祖,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 为宗教的主要经典。《老子》,又名《道德经》。 该书提出“道”是“万物之母”,“德”是道的显 现;“道”是无所不在的力量,“德”是道的行动。 所以道教的基本教义,即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是宇宙万物之巾最核心的东西。
道教的两大流派
全真道
正一道
金初、王重阳
元代张与材
道经《道德经》,佛经《般若波罗密多 《正一经》 心经》,儒经《孝经》,主张三教合一
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 行符箓 以修真养性为正道
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不茹荤腥, 不居宫观在家修道,可以有
断酒色财气,清规戒律严。
家室,清规戒律不严
全国大部分地区
3.黄老思想 道教把老子的道加以宗教化, 因此老子便成为道教的尊神。
2、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1)原始道教阶段 创立时间:东汉末年 创立人:张陵(张道陵)、创“五斗米道” 。
稍后的河北张角,创“太平道”,也属早 期道教。
五斗米道
道教的最初形式是东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又称天师道)。张陵是东汉顺帝时沛国奉人, 今江苏奉县人。126年到144年,他客居四川,在 鹤鸣山上修道,制作符书,以符水及中草药为人 治病,凡入道者出五斗米,故号称五斗米道,后 世称他为张天师。五斗米的目的是“防凶年饥民 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也。”带有灾年互救 的性质,即慈善之意,颇得人心。
老子 道教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 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 为太上老君,存世有《道德经 》(又称《老子》)。其作品 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 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 老子被尊为道祖。
(2)道教两大派系形成阶段
太极是"有"和"无"的一个临 界点.在太极这个点上世界开 始发生变化.
道教的标记
❖ 道教的标记为八卦太极图。 ❖ “太极图”--两条黑白(或者青红)的“阴阳鱼”。 ❖ 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
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说明了阴阳交感生万物 的道理。 ❖ 阴阳分化则为两仪生四象,再由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自然界的 事物,说明阴阳运动衍生万物。
四川青城山老 君阁中,雄伟 的道祖铜像。
太平道 与五斗米道同一时
期,东汉钜鹿人(河 北)张角据《太平经》 创立了另一道教教派 ―太平道。
张角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鼓吹太平社会的理 想,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信徒达数十万人,在东汉 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率领众徒举行声势浩 大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王朝,但起义失败后,太平 道无形解体,残余信徒融入五斗米道。
道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 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 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 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 新的和谐体。
万法归宗
逍遥大排
(二)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道教的经典: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汇编),
❖ 宋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 一道两大教派。
❖ 全真道:王重阳 ❖ 正一道:张与材 ❖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道,正一道
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 王重阳:全真道的始创人。 ❖ 王重阳揉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
,主张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 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认为“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 行真捷径”。
导游基础
第三节 道教
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教。”道 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作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间风俗习惯 的联系尤为紧密,从而成为了解中国民间文 化的重要门径。
一、道教
1、道家与道教
区别: 道家: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把“道”
作为最高哲理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 为法则治国修身。
是中国古代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道教的标志“八 卦太极图” 组成:太极图;八卦符号
八卦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各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 中国易经认为,世界是从一个 从无到有,从一到无限的发展 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用简单的 描述就是,"太极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2020/4/8
49
张果老、韩湘子—老少
2020/4/8
51
铁拐李、蓝采和—贫贱
2020/4/8
52
暗八仙图案
2020/4/8
53
留园 (可亭)暗八仙 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