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袁瑞新

来源:《湖南教育·下》2010年第07期

本来是抱着消遣的心态来读《最后的大师》的,谁知读起来是欲罢不能,希望一口气读完,读完后又陷入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中。

我为主人公叶企孙的父亲感动。早在一个世纪前,他就给自己的孩子进行了“读书救国”的启蒙。他教育孩子:“只有把书读好,才会明义明理明事明耻。小孩子家,读书为了谁?不仅仅为了光宗耀祖,还得为了国家。”联想当今家庭教育的短视和功利,千千万万的家长培养孩子目的就是“得高分、受表扬、升大学、赚大钱、当大官”,什么“为民族振兴而读书”这样的价值观早被人遗忘,叶企孙的家庭教育能不能给我们的家长一点启示呢?

我为主人公叶企孙感动。这位为科学救国的理想奋斗终生的一代宗师,尽管生前遭遇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挫折,却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从容淡定,始终以教育者的博大胸怀,记挂着国家的科学和教育事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准确地表达了一个爱国者、一个教育大师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承擔!

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羞愧。从事基础教育近30年,竟然不知有个教育大师叫叶企孙。我询问了我身边的许多朋友,甚至还有不少是教育界的同仁,知道叶企孙先生的人也是寥寥。正如书中所说:“在笔者有限的知识中,在我们主流媒体提供的科学家、教育家的名单中,这个人被大大地疏忽了。”“我们只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丸章,有‘光学之父’王大衍……,却不知道这些中国巨响和中国亮点实际上均和他有巨大的干系!”这个人,就是中国当代物理科学宗师,原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叶企孙。

叶企孙先生提出的“以科学为根本”、“科学救国和科教兴国”、“我不能给你们好的东西用,就是要逼你们自己动手”等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是放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更可贵的是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清华没有实验室,他带领师生共同动手创造,“由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制造,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理论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的办学作风对我们青年学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1932年,著名核物理专家赵忠尧回国时,“几乎没有停顿,就好像从这个实验室走进另一个实验室那样,很好地保持了思维的连贯性和科研的持续性,由此可见,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实验室在当时应该具有世界水准。”而创造这一奇迹的人,就是叶企孙先生。

认真研读叶企孙先生的教育实践,发现与当今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叶企孙的教育实践就印证了这一点。有一次,叶企孙在上电磁学时,发现一个学生根本没有听他讲课,而是低头看书。按照我们现今的观点来看,这位学生自然触犯了大师的尊严,然而,叶企孙非但没有动怒,而是“对这个学生格外留意”,并

对他说:“以后再有我的课,你可以不来听了,我批你免课。但是,实验你必须做,绝对不许缺课!”再后来,叶企孙破格推荐了这位当时只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去美国做博士生。这个学生不是别人,正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大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李政道!

叶企孙先生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本人对科学的贡献,而在于他培养了一批为中华民族获得荣誉的人。他的弟子钱学森临终时留下一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一问,表达了他对恩师叶企孙先生深情的怀念,这一问更是对现行教育体制某些弊端的质疑!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我们都需要进行深深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