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名词解释
血流感染名词解释高热血流出现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非常疼痛的症状,引起疼痛和病情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一旦感染了可以对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血液引起很大的伤害。
一、高热血流出现感染的发病机制1、发病原因:高热血流出现感染,主要是皮肤创面受到污染引发,最常见的是因为被外界传播的细菌所感染,也可能是某些特殊情况下被细虫感染,也可能是由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血而感染。
2、传染途径:高热血流出现感染比较容易被外界传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就是污染手指和活动物体,像是共用洗漱用品,公共游泳池,由上述污染的物体传播的细菌及其他病毒,从而传播到人类皮肤上。
二、高热血流出现感染的高发人群1、儿童:高热血流出现感染事实上会特别折磨儿童,因为儿童的免疫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会比较容易被各种病毒感染,支出热性血流出现感染也是其中之一。
2、成年人:尽管成年人免疫力较强,但是如果免疫力低下,例如在服药期间,有些细菌会很容易感染到人体,进而引发高热血流出现感染。
三、高热血流出现感染的表现特点1、皮肤表现:手脚,关节处会出现起落红晕,甚至出现紫斑,有的肿痛不适,有的伴有皮肤瘙痒感,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疼痛。
2、系统表现:会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脾肿大,一些储存血液的部位,还会有疼痛感。
3、体温变化:出现高热血流出现感染,会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尤其是是伴有脉搏加速的情况下,晚上的体温更容易明显的高于白天的温度,急性的感染就会显现出温度的不断升高的趋势。
四、高热血流出现感染的治疗方式1、药物疗法:高热血流出现感染当然想要应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药,可以使用抗寄生虫类的药物,也可以使用抗感染的药物,有些会添加类似抗生素的组合,去抑制细菌繁殖,也可以使用桔斑类或其他消炎类药物。
2、士兵袜疗法: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中有一种叫做士兵袜疗法,它是一种理疗方法,借助特定的衣着布料压迫患部,使患部慢慢缩小,进而减轻疼痛,矫正肢体和关节活动姿态不良等,可以在不采用药物的情况下用木棒等工具,把带子慢慢的松紧,达到舒缓的作用。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和关键点,明确行业改进方向提出3个领域涵盖10个重大疾病的医疗质量改进目标,其中“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0大目标之一。
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3月17日印发"血流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年版)”的通知,重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以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1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简称VCA1)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1)。
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38。
C)、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
血流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国OCRBS1的危害及疾病负担CRBS1死亡率明显升高,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留置导管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导管细菌定植患者。
Id1F<0.009Aff1UXBff1,/⅛O,O55现f 粉皿侬的IIBmCfi)CRBS1分布科室多,成为常见院内感染之一,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败血症占20%o 我国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布在ICU,胃肠外科、急诊急救等科室;一项美国全国范围监测研究显示院内血流感染分布在ICU 、内科、普外科等科室。
CRBS1的危险因素导管类型:双腔导管和多腔导管感染率较单腔导管明显升高。
插管部位: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 高。
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超过2周,导管相关感染明显升高。
患者因素: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低蛋白血症、因化联血*幽 导f 包他睢摘BSI疗所致粒缺。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在血管导管插入或使用期间引起的血流感染。
它是医院内常见的院内感染,并且可能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适当类型的导管对于预防CRBSI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期的导管置入时间,选择合适类型的导管。
优先选择无导向导管,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
2. 导管插入导管的插入过程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之前必须严格执行手部消毒操作,使用无菌巾将插入部位覆盖,并确保环境无菌。
3. 导管固定导管固定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环节。
确保导管固定方式合适,避免导管的剧烈晃动和脱落,减少导管周围细菌交叉感染的机会。
4. 导管护理定期对导管进行护理是预防CRBSI的重要手段。
定时更换导管贴固定物,保持导管皮肤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并严格遵循导管护理操作规程。
5. 导管使用时机合理使用导管,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置入和过度使用。
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减少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6. 严格隔离措施对于已发生CRBSI的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医疗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循感染控制的相关规范。
结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院内感染,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遵循以上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CRBSI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共同努力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定义
• 导管相兲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 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
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
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 •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 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 果的致病菌。
内容概要
• 概念 • 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变迁
• 危险因素及诱因
• 临床表现、诊断不治疗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 血流感染不斯沃
BSI危险因素及诱因
• 机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破坏
• 手术、创伤、烫伤、静脉留置针、动、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
• 有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
• 医源性因素: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秱植、免疫抑制剂等 • 非医源型因素: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此外昏迷、营养 丌良、高龄等
应当兲注此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致力于早期认识,及 时干预,以期中断或逆转其病理的发展变化,提高疾病的治 愈率。
血流感染发病率高
• 发病率高:尽管新型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丌断更新,但BSI 的发病率、死亡率并未得到相应的控制。发病率从1986 年的1.6%增至2006年的3.1%,年度增长率为0.1%,病
• 危险因素及诱因 • 临床表现、诊断不治疗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 血流感染不斯沃
BSI流行病学
• 近年来,血流感染(BSI)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ICU高发 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受到重视
• 文献报道,在英国血流感染1990年共发生30000例,1998年增加
血流感染标本和呼吸道标本操作规范及临床意义
血流感染标本和呼吸道标本操作规范及临床意义一、血流感染标本操作规范血流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原体可通过血液侵入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血流感染病人的标本采集和操作应该十分慎重并符合规范。
1. 采集时间:应在病人症状出现后尽早进行,最好在发热的第二至第三天采集。
避免在病人用抗生素治疗前开展采集工作。
2. 采集方式:采用消毒后的无菌转移管。
3. 采集部位:采用正常细胞计数管采集静脉血,避免使用针头,同时应收集5至10毫升血样。
4. 标本运送:血样要立即送到实验室,血液先用质量较好的抽滤纸擦拭干净,然后用无菌瓶密封,保证标本安全。
5. 质量控制:取血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污染和混杂,同时要注意控制文化试验条件,保证操作过程中的质量。
6. 操作步骤:准备好工具和消毒液,消毒采血部位的皮肤,然后开始采血。
血样采集后,将血样慢慢注入细胞计数管,注意保持采血針稳定。
收集样本到细胞计数管后,打印标签将标签粘贴到细胞计数管上。
最后将标本交由负责实验室的人员。
二、呼吸道标本操作规范呼吸道标本中包含多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准确采集和操作呼吸道标本可有效提高病原体的检测率及病情的诊断。
1. 采样时间:应在病人症状出现后立即采集,以便尽早发现问题。
2. 采取方式:选择化学加压法,即用生理盐水冲刷口咳分泌物,将其于无菌容器中收集起来。
3. 采取部位:不同的病原体可通过不同的部位采样获取,如细菌可通过口腔、喉咙或鼻腔采集,而病毒则可通过鼻咽部或鼻腔采集。
4. 标本保存:采集的标本需要立即送入实验室进行及时处理。
5. 操作步骤:采用化学加压法,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采样区域。
在采集每个样本之前,需要更换手套和无菌冲洗液。
每次采集后要清洗好采集器,更换消毒液。
在正式采样前,应将采集物减少到赛尿盘大小。
最后将标本交由负责实验室的人员。
三、临床意义规范的标本采集,是实现临床快速诊断及治疗的必要前提。
标本操作规范和标本质量与诊断和治疗结果密切相关,同样地,其临床意义还有如下几点:1. 为正确诊断提供可信的数据,将疾病原因和相关信息准确反映在检测结果中。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ppt课件
阳性检出率(%)
采血量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采血量(ml)
完整版课件
14
(二)标本运送
• 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检,不得超过2h。
• 不能放入冰箱或冷冻,有些苛养菌如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等遇冷很容易死亡。
• 如在培养之前不得不放置一段时间,应置于室温 。
完整版课件
12
(一)标本采集
• 寒战后体温高峰前 细菌含量最高。
• 血液细菌含量随着 体温从最高峰逐渐 下降而越来越少。
• 血液采样的最佳时 间是在寒战后和发 热高峰前,此时阳 性检出率最高。Fra bibliotek完整版课件
13
(一)标本采集
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为5~10ml / 瓶,分别采取需氧瓶和厌氧瓶,双部位抽血。 儿童采血量为3~5ml / 瓶,采取儿童瓶。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完整版课件
1
1 血流感染概述 2 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3 标本采集和运送 4 阳性报警后处理方法 5 如何判断是否污染
完整版课件
2
一、血流感染概述
完整版课件
3
(一)血流感染的定义
•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 )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血循环,释放 毒素和代谢产物,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 对机体所有脏器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 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甚至死亡,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
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也应考虑为致病 菌
完整版课件
25
(二)细菌种类
什么是细菌性血流感染
什么是细菌性血流感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会听到“感染”这个词,比如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等。
但今天咱们要说的是一种相对不太为人熟知,却可能十分严重的感染——细菌性血流感染。
那到底什么是细菌性血流感染呢?简单来说,就是细菌进入了我们的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从而引起的一系列身体反应和症状。
想象一下,我们的血液就像是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负责为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输送养分和氧气。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是不应该有细菌存在的。
但当身体的防御系统出现漏洞,比如皮肤破损、手术切口、呼吸道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又或者身体本身的免疫力下降时,细菌就有可能趁虚而入,进入到血液中。
这些入侵的细菌可不是乖乖地待着,它们会迅速地生长和繁殖。
随着细菌数量的增加,它们会释放出各种毒素。
这些毒素会随着血液的流动,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
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症状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有发热,体温可能会升得很高,让人感觉发冷、打寒颤。
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的疲劳,浑身无力,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
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就好像身体被一场“风暴”袭击了一样。
另外,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可能会加快,血压可能会下降。
这是因为细菌和毒素影响了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比如,肾脏可能无法正常过滤血液,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肝脏可能无法正常代谢和解毒,导致黄疸等症状;心脏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肺部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
那么,医生是如何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呢?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过手术、创伤、感染等情况。
然后会进行身体检查,看看是否有发热、皮疹、肝脾肿大等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关键。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血培养。
医生会从患者的静脉中抽取血液样本,然后将这些样本放入特殊的培养皿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如果血液中真的有细菌存在,它们就会在培养皿中生长繁殖,从而被检测出来。
血流感染课件
5.6%
2.9% 3.9% 2.9% 1.9% 1.9%
6.3%
3.0% 2.0% 2.7% 2.0 1.1%
7.2%
4.3% 5.9% 3.2% 2.4% 1.5%(厌)
病原菌
新生儿组 (n=610)
婴儿组 (n=540)
儿童组 (n=384)
凝阴葡萄球菌
肠球菌 金葡菌 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孢菌 克雷伯菌菌属 产碱杆菌 沙门菌属 不动杆菌
初次有效治疗后72小时内热退
无迁徙病灶的依据
复杂性血流感染的定义
◦ 血培养阳性,并不符合以上标准
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
◦ 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 各种操作技术的开展
发病率:0.34%~2.8%
综合性医院、ICU及接受骨髓移植受者可达1%
血流感染:引起死亡原因第13位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短暂入血,无毒血症
◦ 毒血症(toxemia):细菌毒素所致,伴全身症状,细菌
可以buruxue ◦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伴毒血症表 现 ◦ 脓毒血症(sepsis):由于感染导致宿主反应异常,引起
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包括以上
青霉素敏感株 ◦ 大剂量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低度耐药或中介株 ◦ 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 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亦可选用大剂量青霉素(≥1000万u/d)或氨苄 西林(阿莫西林) ◦ 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呋辛亦有效 ◦ 新氟喹诺酮类亦具良好作用
高度耐药株 ◦ 万古霉素±利福平或新氟喹诺酮类 ◦ 新氟喹诺酮类体外有效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指患者在留置血管内导管期间或拔除血管内导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随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症状。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负担。
为了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2.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培训课程,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3. 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二、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 制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规范,包括置管、维护、拔管等环节的操作规程。
3. 制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机构对感染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提高静脉置管专业护理质量1.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能力。
2. 加强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 建立静脉置管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置管操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四、严格无菌技术操作1. 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细菌传播。
2. 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严格执行手消毒程序。
3. 皮肤消毒程序:使用75%酒精自穿刺点环形消毒皮肤,消毒面积直径15-20cm。
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
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多继发于肺部严重感染、腹腔感染、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以及导管留置感染等。
主要临床症状有:高热(个别病例有低温表现),畏寒,低血压,少尿或高乳酸水平等,易诱发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等特点。
01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数据美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住院患者人群中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5.9%,死亡率为15.6%。
英国每年约有10万人因血流感染住院,并导致约3.7万人死亡。
我国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血流感染的总病死率为28.7%,是主要的公共卫生负担。
02血流感染的常见类型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主要病因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脑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入院48小时后检测出的血流感染,或既往2周有住院史,再次入院48小时内检出的血流感染。
主要病因包括医院获得性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导管/植入物相关性感染、外科术后感染及原发性血流感染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在植入血管内导管48小时后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出现的血流感染,除血管内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常伴有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非复杂性血流感染和复杂性血流感染:非复杂性血流感染是指患者血培养阳性,可于治疗后2-4天内转阴,经有效治疗后72小时内退热,无感染性心内膜炎,无人工植入装置,且无迁徙性感染灶的血流感染。
不符合上述定义者即为复杂性血流感染。
持续性血流感染:患者有持续的发热等临床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状态持续3天以上。
培养阴性血流感染:血流感染患者从未能通过微生物培养鉴定出明确的病原体,可能的原因包括之前曾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导致感染的病原体不易培养且缺乏快速诊断手段的病原菌导致的血流感染等。
03血流感染的检验方法明确引起血流感染的致病菌和感染源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公认的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是血培养法。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血流感染是指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血流感染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科学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血流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心率加快、低血压、全身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
在特定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感染症状,如皮肤红肿、脓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因此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培养。
血流感染的诊断金标准是通过血培养检测到病原微生物。
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进行两次不同部位的血培养,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进行血培养前,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的外源性污染。
2. 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
CRP和白细胞计数是常规的炎症指标,对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项指标并不具有特异性,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作为血流感染的唯一诊断依据。
3. 心肌标志物。
在血流感染的患者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损伤,因此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灶、感染范围和并发症等具有一定的帮助。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MRI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血流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不能依赖单一指标或检查。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血流感染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血流感染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有哪些血流感染,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医学术语,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它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疾病,当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就可能引发血流感染。
对于患者来说,血流感染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对其日常生活、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首先,血流感染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
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体温常常能飙升到 39 摄氏度甚至更高,这使得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全身乏力、肌肉酸痛。
同时,可能伴随有头晕、头痛,影响正常的思考和行动能力。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核心器官,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心跳可能变得异常快速或不规律,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呼吸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情况。
这是因为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功能,导致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受阻。
在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营养摄入的减少和身体的过度消耗,使得患者迅速消瘦,身体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除了身体上的直接症状,血流感染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由于身体的极度虚弱和频繁的不适,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大幅受限。
原本简单的行走、上下楼梯都可能变得异常艰难,更别说进行一些较为剧烈的运动或者体力劳动。
对于工作和学习,血流感染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请假休息,无法按时到岗上班或者上学。
这不仅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的进度,还可能导致失去工作机会或者学业成绩下滑。
对于那些正在为事业打拼或者为学业努力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家庭生活中,患者因为需要他人的照顾,可能会给家庭成员带来额外的负担。
照顾患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可能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
同时,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医疗费用的支出可能会让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血流感染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血流感染 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是指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全身性感染的疾病。
由于血流感染的症状多样化,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和诊断血流感染。
一、临床表现。
1.发热,持续性高热是血流感染的典型症状,临床医生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2.寒战,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寒战,伴随着高热,这是血流感染的常见表现之一。
3.意识改变,血流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意识模糊、精神状态改变,甚至昏迷。
4.低血压,血流感染患者常常出现低血压,需要及时监测血压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以确定感染的致病微生物。
2.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的异常变化也有助于血流感染的诊断。
3.凝血功能,血流感染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内脏器官的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灶。
2.CT或MRI,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感染灶、脓肿等病变。
四、其他辅助检查。
1.病史询问,患者的病史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也非常重要,包括近期手术史、导管置入史、静脉药物滴注史等。
2.临床评分,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分,辅助诊断血流感染。
总结:血流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临床医生应当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在诊断血流感染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疾病,如肺炎、腹膜炎等。
及时准确地诊断血流感染,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希望本文所述的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血流感染患者。
血流感染
4.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收缩期 血压<12kpa(90mmHg)。在充 分补液的情况下低血压乃不能纠正, 或比原血压水平下降>5.32kpa (40mmHg),同时有低灌注的 临床表现。
5.多脏器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
(1)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2)多脏器功能衰竭
LOGO
血流感染的类型
2.脓毒症
•由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过程,诊断标准如下:
(1)具有细菌感染的证据, 但血培养可以阳性或阴性。
(2)其余指标与SIRS一致。
脓毒症
3.重症脓血症
脓毒症患者具备下述6项中的2项即可 诊断为重症脓毒症: (1)低氧血症(PaO/FiO2≤300)。 (2)少尿[<0.05ml/(㎏·h)]连续2小时。 (3)乳酸中毒(>2mmol/L)。 (4)血小板减少( < 100×109/L)及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 正常对照组2s以 上)。 (5)空腹血糖> 6.4mmol/L。 (6)意识改变(兴奋、烦躁或嗜睡)。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有严重的(感染或非感染 因素)生理损伤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具有下 列临床表现中2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min。 (3)呼吸频率>20次/min或过度通 PaCO₂<4.3kpa(32mmHg)。 (4)白细胞>12 ×10*9/L或<4 ×10*9/L, 或杆状核细胞>10%。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的概念 血流感染(BSI)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 存在,对机体所有脏器,特别是心脏瓣膜、关节等造 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
血流感染
余为复杂性
3
临
床
4
(一)病原体
总体情况 多数:需氧菌 少数:厌氧菌、真菌 更少:病毒、分枝杆菌、支原体
5
(一)病原体
医院获得性BSI 前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 属 G-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 厌氧菌:拟杆菌属
社区获得性BSI>医院获得性BSI 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属、 奇异变形杆菌
血流感染 blood stream infection
1
概
述
2
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 BSI)
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流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 应综合征,血培养+。
菌血症、败血症
菌血症:病原微生物迅速被机体防御系统清除,呈一过 性,无明显毒血症状或症状轻微
导管相关BSI: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48h内出现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 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微 生物学检查: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从导管段和外周血 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6
(一)病原体
败血症:病原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病原微生物及其毒
素引起明显的毒血症状;高热、寒战,部分患者出现血 压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社区获得性、医院获得性
原发性、继发性
非复杂性、复杂性
非复杂性:无心内膜炎,无人工装置,血培养于治疗后
2~4日内转阴,经有效治疗后72h内退热,无迁移性感 染灶的患者。
医院感染者 耐药程度高
危重患者血流感染专家共识解读
危重患者血流感染专家共识解读血流感染是危及人类生命的严重全身性感染疾病,既可能原发性感染,也可能继发于其他部位如肺部、腹腔等感染,除单纯性血流感染外,还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膜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复杂性感染。
血流感染占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例的40%,约占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病Intensive例的20%,通常与不良预后相关,尤其在适当的抗菌治疗不及时、感染源迟的情况下。
近年,Jean-François Timsit等学者针对危重患者血流感染诊疗,在Intensive Care Med期刊发表了一篇相关国际专家声明,涵盖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现有证据。
关键要素包括:了解当地流行病学以及细菌耐药性和治疗不当导致的风险因素,优化抗菌药物剂量和感染源控制。
该专家声明还讨论了早期微生物诊断、新的快速诊断方法、抗生素降级和抗菌药物短期使用的潜在益处。
本文重点阐述危重血流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早期微生物诊断血流感染流行病学血流感染可使多种严重CA感染性疾病的病程复杂化,其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占所有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A-BSI)的70%,但感染部位和患者特征不同,病原体的分布有差异,尤其患严重基础疾病的如免疫抑制者和/或短期内医疗机构暴露史,或尿路感染、肺炎的患者,需注意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约占CA-BSI的5%。
目前,在继发于尿路感染或腹腔感染CA-BSI 中,产ESBLE(广谱β-内酰胺酶产肠杆菌)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逐步上升,超过了5%,在某些地区甚至达到20%,与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HA-BSI)的比例相当。
危重患者HA-BSI发生率在转入ICU时和转入ICU后分别为25%和75%,总体上,ICU-BSI发生率5-7%,相当于每1000住院日发生6-10次。
ICU-BSI主要继发于导管相关感染、院内肺炎和腹腔感染,并有一部分原发灶不明,常见感染病原体包括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念珠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有严重的(感染或非感染 因素)生理损伤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具有下 列临床表现中2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min。 (3)呼吸频率>20次/min或过度通 PaCO₂<4.3kpa(32mmHg)。 (4)白细胞>12 ×10*9/L或<4 ×10*9/L, 或杆状核细胞>10%。
2.脓毒症
•由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过程,诊断标准如下:
(1)具有细菌感染的证据, 但血培养可以阳性或阴性。
脓毒症
(2)其余指标与SIRS一致。
3.重症脓血症 脓毒症患者具备下述6项中的2项即可 诊断为重症脓毒症: (1)低氧血症(PaO/FiO2≤300)。 (2)少尿[<0.05ml/(㎏· h)]连续2小 时。 (3)乳酸中毒(>2mmol/L)。 (4)血小板减少( < 100×109/L)及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 正常对照组2s以 上)。 (5)空腹血糖> 6.4mmol/L。 (6)意识改变(兴奋、烦躁或嗜睡)。
微生学证实的血流感染
4.真菌菌血症 常由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如 念珠菌、隐球菌等,以念珠菌菌血症特别是念 珠菌为多见,可经血性播散,常累及肝、肺和 心内膜等。
LOGO
血流感染的类型
微生物证实的血流感染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4.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收缩期 血压<12kpa(90mmHg)。在充 分补液的情况下低血压乃不能纠正, 或比原血压水平下降>5.32kpa (40mmHg),同时有低灌注的 临床表现。
5.多脏器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
(1)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2)多脏器功能衰竭
LOGO
血流感染的类型
微生学证实的血流感染
2.肠球菌血流感染 肠球菌属可对多种抗菌药物耐 药,引起血流感染患者逐年增多,占血流感染的 10%, 而且病情较重,易并发心内膜炎。常见于泌尿生殖道、 消化道和腹腔感染的患者。 3.革兰氏性杆菌血流感染 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 单胞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变形杆菌 属等,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严重的可引 起脓毒性休克和DIC,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MOF)。 常见于泌尿生殖道、胃肠道、胆道及呼吸道感染者, 也可见于大面积烧伤及严重创伤患者。
LOGO
血流感染的后果
显著增加住院时间
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 严重威胁患者安全
血流感染的诊断
国家卫计委(原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标准定义 为:体温>38℃或<36℃,同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① 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②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 感染灶。③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中性粒细 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④收缩压低 于12kpa(90mmHg)。 ⑤血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若为皮肤正常菌群,如类白喉棒状杆菌、肠杆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需在不同时间采 血2次或多次培养阳性),或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 原物质,可诊断为血流感染。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002年10月2日,在西班牙巴塞诺那召开的 欧洲危重病人医学学术会议上,欧洲危重病 人医学学会(ESICM)、美国危重病人医学 学会(SCCM)、国际“脓毒症”基金会 (ISF)共同签署了《巴塞诺那宣言》。 2003年12月SCCM等11家学会制订了《严重 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明确如 下诊断标准。
微生物证实的血流感染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LOGO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留置血管 插管的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 寒战),从导管和外周血培养中分别培养出相 同的病原菌,并排除其他感染源可证实为 CRBSI.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的概念 血流感染(BSI)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 存在,对机体所有脏器,特别是心脏瓣膜、关节等造 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
血流感染
1.根据发病场所分类 .社区获得性感染(CABIS) .医院获得性感染(HABSI) 2.根据是否有原发病灶血流感染又可分 为: .原发性血流感染 .继发性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的类型
微生物证实的血流感染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微生学证实的血流感染 1.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 萄球菌(MR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引起的血流感染逐年增多,占血流感染的10%-15 %,临床表现为发病急,中毒症状重,并常 引起迁延性损伤,并发心内膜炎等。常见于皮肤 感染、烧伤及呼吸道感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