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学生问题是教学亮点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学生的问题是教学的亮点

案例背景

教师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课堂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教师预设方案的时候,“非预设性教学”成了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如何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理解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引导、启发、调控好学生的情绪,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让学生的问题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案例描述

情景1

七年级上册《从自然数到分数》一堂课中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练习:在3,6,8,9,18这5个数中,哪个数与其他4个数不同?写完题目,我想:这个题目太容易了,答案是8,马上会有学生答出来,我可不必在此多化时间,得把精力化在后面几个题目上。当我在写其他题目时,已有很多人举起了手,不少学生的表情显得轻松自如,于是我叫了最早举手的王明回答。

“这道题的答案是8。”

“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

“因为3,6,9,18都是3的倍数,而8不是,所以当然选8了。”“说得对。”

就象自己刚才预料的一样,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我打算讲解第二道题目,这时平时学习不太好的陈杰把手高高地举起。

“陈杰,你有什么事吗?”

“我…我…老师,我想对刚才的题目谈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行吗?”

“当然可以。”

“我选了3作答案。”陈杰怯怯地说。

顿时,下面有了一些讥笑声。

“你能说说自己选3作答案的理由吗?”

“我觉得其他4个数,它们都是合数,而3是质数,所以选3。”讥笑声没有了,只有一些惊讶和疑惑,这种说法对不对?对呀,这不也是一种规律!我忍不住对他说:“你其实脑子挺灵活的。你说得很有道理,连我都没有想到呢!同学们,大家要学习他这种敢想敢说的精神!

也许是刚才的表扬激发了更多学生的求异思维,随后又有同学举起了手。

“刘涛,你有什么要说?”

“老师,我认为答案应选18,因为3,6,8,9都是一位数,只有18是一个两位数。”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了。

情景2:

在《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上,我出示几个图形(如下图所示)让学生回答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说出对称轴的条数。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是16条,并且几个平时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差不多说是16条,我不假思索地说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是16条,随即转入下一个图形的讨论。

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不对,应该是8条。”“不,是16条!”

“8条!”

……

霎时,课堂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

好吧,既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何不让出现的问题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由学生主动探究呢?

师:“请大家安静,刚才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究竟是8条还是16条,你们能想办法说明一下吗?”

生:“能。”(几乎是异口同声)

师:“那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吧。”

过了两分多中,有学生叫起来:“老师,真的只有8条。”

“是8条!”

师:“怎么知道它的对称轴是8条呢?谁能跟大家说说吗?”

吴静:“老师,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的。”

说完,她当场演示了一番。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解释吗?”

胡伟:“我是这样想的:既然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应能完全重合,因此。对称轴或过顶点平分这个角,或者过边的中点,与这条边互相垂直,虽然8条边有8条对称轴,但其中一组对边的对称轴重合,这样过边的对称轴实际上只有4条了;同样,虽然有8个顶点,但每一对顶点上实际上只有一条对称轴,所以过顶点的对称轴也只有4条,于是,一共有8条对称轴。”

学生的确是会明白的,只要仔细思考。

案例反思

有些时候,由于课堂出现了意外,让我的课堂教学没有按照事先设计的过程进行,但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带来的感触颇多,现整理如下。

其一,教师要有面对意外的正确心态。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常常给我们一些毫无准备的意外,使我们有点手忙脚乱。面对“意外”我们是在举措茫然中维护自身权威,错失一个个教学良机呢?还是在亲和对话中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拥有一份意外的惊喜?那将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意外”。面对课堂意外,寻找意外之处的惊喜,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因为,新课程鼓励“主动参与、尝试发现、民主对话、合作探究”,化课堂意外为教学契机,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它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中的生活化原则、活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其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很好地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心底里:“藐视”学生,认为学生提不出什么好的问题,提出来的问题也不过是一些简单的、课堂中没有认真的、“没事找事”的、“故意找茬”的,从而对学生表现为无所谓、漠然的态度。事实上,现在的学生很能提问题,也很会提问题,有时候学生提的问题却是我们老师几年教下来,一直“自以为是”地认为很简单、不必作进一步思考的,也从没作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认真对待,充分注重“学生的问题是教学的亮点。”

其三:“意外”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成长。孩子们对问题的探索不但显示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同时也教育老师:备课还得仔细些。如何让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呢?有人说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是的,可我想说这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知识和人文的素养,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老师。只有“肚”里有“货”,我们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才能把“意外”变成“精彩”。

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不必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自然”才是课堂的真正美,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问题,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每个老师所追求的目标。一旦出现意外,我们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积极思考对策,合理解决和利用。课堂中的信息千变万化,稍纵即逝,如何抓住学生思维创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