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狄更斯
![狄更斯](https://img.taocdn.com/s3/m/67e2ce60a45177232f60a2d6.png)
英国小说之王——狄更斯
狄更斯
查理·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突出代表。 他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一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作品 一直畅销不衰,是排在《圣经》、莎士比亚作品之 后,在西方世界传播得最为广泛的。 他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小说之王”,也是马克思 所指的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最突出的代表。
创作简介:
1、创作初期(1833—1841) 《博兹杂记》(1836——1837); 《匹克威克外传》(1836—1837) 2、创作中期(1842—1848): 《美国杂记》(1842); 《马丁 · 朱述尔维特》(1843) 3、高峰期(1848—1859): 《大卫 · 科波菲尔》(1849—1850); 《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 4创作末期 《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
创作特点
狄更斯在30多年中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 说和杂文、游记等。他的创作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19世 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风貌 狄更斯的经历,尤其是其真切的心理体验,为其创作提 供了很好的素材。 作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集 中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在艺术 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 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气氛的巧妙结合而著称。他还掀起 真正的文学革命,让社会中下层的普通人民进入了小说 并成为主人公,由此打破了贵族统治文学的不合理现象, 被人们誉为“伟大的文学革新家”。
斯提福兹(童年时代的同学)这种人很多,外表衣 冠楚楚,内心龌龊不堪。(在他们的世界中,感情不 值一提,就像衣服,旧了就换一件,反正老子不缺 钱。) 爱弥丽(大卫的干妹妹)是一个善良无知的少女, 她对世界、人生缺乏深刻的认识,不幸在阔少爷的 轻言挑逗下就坠入了魔爪。 再说说爱弥丽的男朋友海穆(大卫的干弟弟),他 老实、憨厚,对爱情忠诚,是一个可敬可爱的男子 。(可能他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人——爱她就给他幸 福、自由。)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https://img.taocdn.com/s3/m/1f9930741711cc7931b71699.png)
*对于年轻的人,这个世界是立身创业的地方,不是垂头丧气的地方。 *内心的痛苦和忧患,对于某种性格的人,抵得若干年纪。 *任何人不能在不断的不幸、痛苦、忧虑中好好地做事。 *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 它是谦逊的,退让的,它是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成熟的果子就 是这样。有时生命逝去了,爱情还在暗中等待成熟呢。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爱情必须受苦,过去是这样,将来也要这 样。„„被蛛网围困的心终于要炸裂,那时爱情就报了仇。 *我不仅深陷在对她的爱中,我被完完全全浸透了。用譬喻来说,从 我身上榨出来的爱情,足以淹死任何人;但是在我里里外外剩下来 的还足以浸透我整个的存在。
米考伯
米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 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几次身陷囹圄。他 天生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 地,他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塞德克的 王座法院监狱时,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 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 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 惨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仟悔后,他又马上 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啤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 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此外,他又有 善良正直的一面。他在给希普做秘书时,经过激烈 的思想斗争,挺身而出,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 先生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阴谋。贝西小姐为感谢 他,资助他去了澳大利亚,他在那儿取得了事业的 成功,有了一个好的结局。米考伯这个人物形象非 常生动,尤其是其"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 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米考伯"甚至作为一 个单词被收入普通的英语词典中,可见这个人物塑 造之成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 取的知识分子典型。大卫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后因受 继父的虐待而死去。他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备受摧 残,之后又被送到工厂当学徒,因为不堪忍受屈辱的 地位,他离开了工厂到姨婆家,姨婆抚养他,让他学 习法律,他的性格也在苦难、挫折中成熟,最终走上 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后来成为一名作家,并与心爱的 女友结婚。在他曲折坎坷的一生中,虽然也有过错误 的念头、荒唐的举止、忧伤的时刻和消沉的日子,但 姨婆的话“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 可弄虚做伪,决不可残酷无情"成了他的座右铭。不 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 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 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 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 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
《大卫科波菲尔》导读教学设计3篇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大卫科波菲尔》导读教学设计3篇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982b5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4.png)
《大卫·科波菲尔》导读教学设计3篇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
2、了解狄更斯艺术上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1、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作品简介、精彩片段观赏、最喜爱或最厌烦的人物形象。
2、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业成果。
3、测试评价:选择一个精彩片段,让学生写一段赏析文字。
《大卫?科波菲尔》教案教学意图:《大卫?科波菲尔》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
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全部的其他作品。
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这么宏大的一部作品,我们应当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思想倾向以及写作背景、社会背景。
教学设计:1.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作品简介、精彩片段观赏、最喜爱或最厌烦的人物形象。
2.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业成果。
3.选择一个精彩片段,让学生写一段赏析文字。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
2.了解狄更斯艺术上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梳理探究、延长拓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我全部的著作中,我最宠爱的是这一部。
像很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
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二、背景介绍简介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19世纪宏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
诞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担当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当报社采访记者。
他 1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苦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很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https://img.taocdn.com/s3/m/491b593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c.png)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
基本信息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
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作家简介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
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
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
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1836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
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
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画式地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
《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
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3部半,其中多数是近百万言的大部头作品,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书信、散文、杂诗。
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
![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961522b9e314332396893e8.png)
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
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
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
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
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
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
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
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
《奥列佛·特维斯特》一译《奥列佛尔》,1838今译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
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
奥列佛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往伦敦,反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
但作者在这里也揭露了资产阶级伪装慈善的面目,显示出他当时创作思想的深度。
长篇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塑造了资产阶级掠夺者形象,揭露了小生产者在庞大的工业资本的排挤与压迫下的贫困与破产。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86f2c77f01dc281e53af0d8.png)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在英国古典作家中,其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
他也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双城记》是狄更斯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部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的小说中,作者借1789年前后法国的历史同19世纪中期英国的现在对照比较,暗喻英国现实中潜在的危机,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中,人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梅尼特医生、路茜、代尔那、卡尔登以及时时刻刻帮助他们的劳雷先生和普洛斯女士身上,他们是“爱”的代表。
作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着力描写了他们正直、善良的可贵品质。
梅尼特医生是小说的核心,他是一位很有价值的英雄,他的人格和所经历的故事使他成为全书的亮点。
他被迫去为厄弗里蒙地贵族的两位病人看病,而后又被投入巴士底监狱,为不让他说实话,他在监狱里一呆就是十八年,期间妻子抑郁而死,女儿流亡他乡,他自己在狱中写下报仇的话语,表示要控告厄弗里蒙地贵族和他们的子孙,直至他们这一家族的最后一人。
被解救出来以后,他的精神一度恍惚不定,在女儿路茜的精心照料下好不容易才恢复了健康。
然而梅尼特医生,这位伟大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幸福,敢于走出十八年监狱生活带给他的精神创伤,饶恕并接受仇敌厄弗里蒙地贵族的后裔代尔那成为自己的女婿,并在代尔那为拯救无辜的家族仆人而在返回法国被捕后为他多方奔走,想方设法营救,终于使代尔那获得新生。
这需要多么大的忍耐,他的这种爱和宽恕精神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卡尔登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又一个人道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笔下的一个理想人物,一个高尚的人。
他是“一个有才能和好性格的人,不能善自应用,不能发挥所长,独立自主,自求幸福”。
他酗酒、堕落、自暴自弃,帮助一个庸俗不堪的律师去处理案件。
路茜对她父亲的敬爱,激发卡尔登悔恨过去,想要重新努力,但是意志薄弱,无从自拔。
他爱上了路茜,但路茜爱的是代尔那,并与代尔那结了婚。
狄更斯
![狄更斯](https://img.taocdn.com/s3/m/96b23f49336c1eb91a375dc8.png)
异地的代尔那幸福,也能使放荡不
羁的卡尔登为她献身。世界上有了 她,到处充满了快乐和美满,她是 狄更斯世界中的天使,狄更斯认为 这是世界发展的原动力。
行善
狄更斯从基督仁爱出发,主张行善,勿以暴
力抗恶,这是他的人道主义的又一特点。他 基本上是按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安排情 节和划分人物类型的。他的正面主人公,他 所描写的小人物王国,都是善良的好人。他 们积德,做好事,以德报怨,用仁慈感化恶 人,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理想。
间的关系。在狄更斯看来,人类的爱比恨更伟大,通过 爱和善可以调和阶级矛盾,代替暴力革命,这是他的人 道主义理想。
小说中的伦敦
在《董贝父子》里,描写了伦敦金融商业中心区。 在《荒凉山庄》里,描写了伦敦东头富人区幽静的 街道,“孤独者汤姆”地区的荒凉,这是新老英国 的对比。 在《奥列佛·退斯特》里,描写了伦敦的贼窝。 在《我们共同的朋友》里,描写了伦敦港口的小酒 馆。 在《马丁·朱述尔维特》里,描写了伦敦商业的店 铺。 在《匹克威克外传》和《小杜丽》里,描写了伦敦 的债务人监狱,等等。 伦敦唤起作家的各种感 情——爱情、怜悯、沮丧与激动。
三条线索
《双城记》由三个独立而又互相 交织的故事组成,即医生梅尼特 仗义告发贵族厄弗里蒙特侯爵兄 弟迫害农妇而被关押18年的故事; 侯爵后裔代尔那放弃爵位和财产, 侨居英国自食其力的故事以及革 命者得伐石夫妇从事革命斗争的 故事。
路茜是狄更斯宣扬人道主义思想的
路茜
体现者,她温顺可爱、多愁善感,
《双城记》
《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代表作, 无论是在反映狄更斯的思想发展、 概括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 还是从表现技巧上,都代表了作 者创作艺术的最高峰。
狄更斯圣诞颂歌
![狄更斯圣诞颂歌](https://img.taocdn.com/s3/m/40a7e13767ec102de2bd89fb.png)
故事改编自狄更斯的作品《圣诞颂歌》,主要讲述了性情刻薄、冷酷的守财奴艾柏纳泽·斯克鲁奇,面对温暖的圣诞节,却讨厌周遭的一切庆祝活动。
于是上天派来3个精灵让他看看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以及亲友私下对他的态度。
这一切渐渐唤醒他人性的另一面——同情、仁慈、爱心及喜悦,瞬间,他那固有的自私及冷酷迅速崩塌,消失殆尽,从此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编剧: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12岁当学徒,开始独立谋生。
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发表于1836年,从此他一举成名。
之后,34年中他又完成10多部长篇小说,著名的有《艰难时代》(1854)、《双城记》(1859)、《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圣诞颂歌》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 狄更斯的三部圣诞小说之一。
它奠定了现代圣诞节的寓意和内涵,同时也告诫人们要拥有一颗善良、仁慈、怜悯、容忍之心。
只要善良仁慈、积德行善、乐善好施,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幸福。
《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 )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三部圣诞小说之一,创作于1843年。
其他两部为《钟声》(The Chimes ) 和《炉边的窸蟀》(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这三部短篇小说虽不像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皮克威克外传》、《老古玩店》、《远大前程》等那么有名,但它们的象征意义却是十分深远的,尤其是它们奠定了现代圣诞节的寓意内涵。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练习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049aa8a300a6c30d229f24.png)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练习题1.《大卫·科波菲尔》讲述了大卫由孤儿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的故事。
节选部分写大卫被后父送到货行当童工,后租住在米考伯家与其一家患难与共的故事。
请根据故事内容,从“我”的角度梳理情节,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①与米考伯一家生活在一起,目睹他家被逼债、靠典当变卖家具艰难度日的生活②米考伯一家搬入狱中居住,“我”也转租在监狱附近2.借助米考伯的肖像、服饰、语言、行为等分析其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肖像:胖墩墩的中年男子;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大脸盘。
米考伯的长相让人感到有些滑稽、可笑。
(2)服饰: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只是用作装饰的。
这副装扮表现了他实则贫穷却硬装阔气、附庸风雅的虚荣心态。
(3)语言:“我的印象是,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你也许会迷路——”他与大卫第一次见面时就用了这样的语言。
在语言上,他处处都试图显得文雅,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就教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
把伦敦这个大都市比喻为“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而且多喜欢用结构复杂的长句。
要知道大卫当时还不到十岁。
通过这样的语言使得米考伯好炫耀的、迂腐的性格跃然纸上。
(4)行为:当债主对着他家的窗子大声叫骂时,米考伯“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
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在他因欠债被关进监狱时,大卫去探监,“我们大哭了一场”后,米考伯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
必修一名著《大卫 _科波菲尔》导读
![必修一名著《大卫 _科波菲尔》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9d3f1059eef8c75ebfb30f.png)
必修一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导读一、作者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他出生贫寒,经历坎坷,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如《雾都孤儿》《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
他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二、简介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借“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这时期的社会生活,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狄更斯看到了社会的“不人道”。
他愤慨,他谴责,却不能从本质上去认识它,更找不出正确的解决途径,而是把改造现实的希望寄托在道德的作用上,寄托在善良的人身上和他们对于幸福坚持不解的追求上。
三、故事梗概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佩葛蒂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佩葛蒂的哥哥辟果提先生家里。
辟果提先生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
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大卫回家后,后父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
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狄更斯 (1) - 副本
![狄更斯 (1)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e7a1af1c4a7302768e993962.png)
• 社会是邪恶的,生活是神秘的,唯有善良才会
给人生带来一线希望——这是狄更斯对社会、对 人生的主要感受。而戏剧性地、生动地表达这样 一种戏剧性的(准确地说,是悲剧性的)生活感 受,就是狄更斯后期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 • 狄更斯后期自觉地寻求风格变化,说明他并不死 守一种风格模式,说明他拥有巨大的创造力—— 这正是大艺术家的表现。
德伐石太太
• 革命群众的代表。 • 革命之前,她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革命爆发以 后,她是一个勇敢无畏的革命战士。这是法国大 革命中人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 作者对她的描写是不平衡的。在1792年之前,肯 定其坚强的革命毅力和非凡的组织才能欣赏其智 慧胆略和求实精神;由于作者不同意暴力革命, 因此使用漫画式手法把1792年后的她描绘成嗜血 成性的女魔王,这就歪曲了作为革命代表的革命 者形象。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统治 (1837—1901) 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 及家人
• 以此,他的小说是人性自身的大声疾呼,是人性对制度化
社会的非人化提出的抗议。 • 法国传记作家安· 莫洛亚在《狄更斯评传》(1934)里
说: “他厌恶所有的旧制度,痛恨一部分新制度,但如何以最 好的办法取而代之,他一筹莫展。他政治上的人生观体现在一 种真诚的博爱精神中。债务人监狱必须废除,贫民院必须废除, 恶劣的学校必须废除。但是拿什么东西去代替呢?怎样养活贫 民百姓呢?又如何去开办良好的学校呢?狄更斯一无所知。只 要好就够了。从根本上说,他痛恨所有的立法,信仰善良的狄 更斯式英雄的个人博爱。……在他看来,社会救星是一个心地 善良的人,他拥有一大笔财产,并且在邻里街坊竭尽所能地济 贫扶危。一个上了年纪的、脸膛红通通的老先生把金币分给穷 人,把甘美的水果和可爱的玩具堆在穷人的房间里——这就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学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学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2fc5360c22590103029d21.png)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学案【学习目标】1.思维发展与提升:紧扣“成长”这一线索,梳理小说情节。
2.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预习】知人论世: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关人债务人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黑鞋油作坊当童工,15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学用徒,后担任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后期,社会两极分化,上层人物穷奢极侈而劳动人民却饱尝失业、贫穷、疾病、饥饿之苦。
狄更斯打心眼里同情不幸的人们,尤其是像他一样的少年儿童,他在日后的创作中着力描写这个群体。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十四部半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世》(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
其他作品有《雾都孤儿》董贝父子》《远大前程》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的童年是不幸的。
虽然父母健在,但由于家计窘迫,双亲对他的教育和前途颇为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中孤寂的情况,并不亚于小说中的孤儿大卫。
父亲负债入狱,他不得不在十一岁就独立谋生.像大卫在摩德斯通.格林拜货行那样去当童工。
随后也像大卫一样,在律师事务所做学徒,学习速记,当记者,采访议会……小说中有的段落,几乎是作家全部从自传中移植而来。
1848年,姐姐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
他俩都有杰出的表演才能,童年时曾随父亲到罗彻斯特的米特尔饭店,站在大餐桌上表演歌舞,赢得众人的赞叹。
狄更斯和他的《远大前程》
![狄更斯和他的《远大前程》](https://img.taocdn.com/s3/m/3ead95c6da38376baf1faed2.png)
止的诉讼中所包含的种种悲剧。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是狄更斯增长了见 Havi sham), 与其养女埃斯特拉(Estella)结 识, 深深爱上了她。皮普长大
识, 成为他日后创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1935 年他成为一家报社的 成人后在乡下跟姐夫学做铁匠, 而埃斯 特拉则去法国巴黎受教育, 她
记者。记者生涯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和能力, 也给了他学习政治, 观察 只得把自己的一份感情深深埋在心里。后来皮普意外地从一个隐姓埋
本主义进行议会改革的年代, 也是宪章运动活跃的年代。这一时期, 狄 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有《匹克威克先生外传》, 《奥利 弗。推斯特》
皮普。麦格维奇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回到 伦敦, 为的是要看一眼自己培 养造就的绅士。皮普了解真相后, 感到 痛苦和惊讶。麦格维奇后来被 捕, 死在狱中, 财产全部没收。埃斯特拉 也嫁了别人。皮普的“远大前 程”成为泡影, 大病了一场。在乔无微不 至的照顾下, 皮普身体恢复了
务缠身, 被关进负 债人监狱, 母 亲和他的兄弟姐 妹跟父亲同住在 监狱 品。
内。迫于家境困难, 他只好当起了皮鞋油作坊的童工, 干的是洗玻璃瓶
《远大前程 》是一部成长 小说, 采用第一 人称叙述, 展 现了主人公
和粘贴标签等杂活。苦难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 精神创伤, 不 皮普( Pip ), 的成长过程。匹普是个孤儿, 有姐姐抚养。姐夫乔(Jeo)是个
生活的机会, 是他 这样一个出身中 下层社会, 又 没有受过正规教 育的 名的有钱人 那里得到一笔赞 助, 使得他得以 摆脱做铁匠的 命运, 到伦
人得以全面地了解英国社会, 这也为他日后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敦去过上等人的生活。皮普有了钱后, 思想和行为举止都发生了变化。
二 、创 作 狄更斯在他 30 多年中创作了 14 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 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广泛和生动地反映了 19 世纪英国资本主 义社会, 描绘了维 多利亚时代的精神面貌。从创作的发展过程来说, 他的 创作大致可以
狄更斯 生平讲述
![狄更斯 生平讲述](https://img.taocdn.com/s3/m/f4d58c797fd5360cba1adb78.png)
第二因素 记者生涯:
狄更斯做过《晨报》的国会记者,专门采访英国下议院的政 策辩论,并开始在各刊物上发表文章,最终收集成《博兹札记》 出版,这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但真正使他成名的是1836年出版 的《匹克威克外传》,全书透过匹克威克与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 中的一连串遭遇,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问题。到了1837年 春天,《匹克威克外传》成为英国社会争相讨论的话题,社会上 出现了“匹克威克热”,英国城市的街头出现各种各样与匹克威 克有关的商品,最后此书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 作为记者,他了解伦敦以及从伦敦向外辐射的公路直到整个 英格兰的各种各样的生活:从泰晤士河边那些阴森破败的住着穷 人和罪犯的建筑到悠闲的乡村茅舍。伦敦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 第一手材料。 还教会他观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鼻子,敏锐地细察各 种社会现象。如《奥列佛· 退斯特》中对那个宣判费金有罪的法院, 以及《双城记》中对酒桶爆裂的描写,确实可以说是第一流的。 尤其是后者,以短短的两段文字,象征性地交代了小说的背景— —法国大革命,以及人们在这一“爆裂”事件中的种种表现。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1870年患脑溢血力竭而死。
影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格的三种决定性因素
第一种因素 童年生活的艰辛
童年时代的记忆,使他从小就产生了对 不幸儿童的深切同情,对穷人命运的深切关 注和要摆脱贫困的坚强决心,以及对英国当 时代的统治阶级和资本主义的莫大仇恨。从 那时起,他就有一种理想化的想法,那就是: 真诚和仁慈只有在穷苦人中间才能找到。这 也加强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他在自传中写到的关于债务人监狱以及 关于老鼠横窜的贫民窟里的情景,读来很像 《雾都孤儿》或者《大卫· 科波菲尔》里的某 些章节。
第三种因素 他的戏剧经验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20ab1e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0.png)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1《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一八四九至一八五O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自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
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一书通过描写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一生的悲欢离合与离奇经历,多方位、多角度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腐朽的拜金主义思潮。
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因为贪恋金钱。
摩德斯通先生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也是因为禁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哈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尤利亚·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
这些故事暴露出金钱的罪恶,也是狄更斯对当时社会那种__败现象的不满和憎恶。
但值得欣慰的是米考伯先生对于金钱的态度,他虽然负债累累,却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世间的种种磨难。
这个人物形象寄托了狄更斯对当时社会的美好向往与追求。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通过阅读本书,我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得到了良多启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再度认识到了人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狄更斯的生平及其作品
![狄更斯的生平及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f843a4c433687e21af45a98a.png)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主要代表。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 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 家”
பைடு நூலகம்
狄更斯创作分期
第一时期的创作:包括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的作品。如 《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奥列佛 •推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 《老古玩店》、《巴纳比 •拉奇》。 第二时期的创作:包括19世纪40年代中的作品。代表作有《马丁 •朱 什尔维特》、《董贝父子》。 第三时期的创作:包括50、60年代胡作品,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代 表作《大卫 •科波菲尔》、《荒凉山庄》、《双城记》。
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在法国,达雷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得侯爵 继续为所欲为。当他狂载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 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 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德法奇的酒店就是革命活 动的联络点,他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 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1789年法 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 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达雷 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 入狱。梅尼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的出庭作 证使达雷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达雷 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德法奇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 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得家族 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达雷死刑。 就在这 时,一直暗暗爱慕露茜的律师助手卡登来到巴黎, 买通狱卒,混进监狱,顶替了达雷,梅尼特父女早 已准备就绪,达雷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 离开法国。 德法奇太太在达雷被判决后,又到梅 尼特住所搜捕无辜的露茜及其幼女,在与女仆普洛 丝的争斗中,因自己枪支走火而毙命。断头台上,
《双城记》的内容
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 梅尼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强迫出 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 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 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 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 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 隔绝,杳无音讯。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 孤女露茜被好友罗瑞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 丝抚养下长大。18年后,梅尼特医生获释。这位精 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 他旧日的仆人德法奇收留。这时,女儿露茜已经成 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 青年查尔斯·达雷,受到他的细心照料。 原来达雷就 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 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 法语教师。在与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露茜产 生了真诚的爱情。梅尼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
浅析《艰难时世》中的人物与主题
![浅析《艰难时世》中的人物与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a0b0d35fbfc77da269b166.png)
浅析《艰难时世》中的人物与主题查尔斯·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25岁时以《匹克威克外传》蜚声文坛。
作为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既有妙趣横生的幽默,又含无情的讽刺与批判,为维多利亚时期堕落的社会道德、盛行的拜金主义、饿殍遍野的现象表示愤慨;以揭露和批判的方式,对比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与下层社会人民的悲惨处境,唤醒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讴歌公正合理的社会和淳朴善良的人性,并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小说背景及内容概要《艰难时世》发表于1854年,狄更斯42岁。
1838年,狄更斯在参观英国北部完曼乇斯特工业区之后,对那里工人的悲惨状况以及劳资之间尖锐的矛盾感触极深,决心以笔为矛,痛击资产阶级以及曼彻斯特学派的功利主义,但直到“宪章运动”后,《艰难时世》才问世。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是英国历史中的重要历史阶段,重工业迅速发展,资本家对工人剥削严重,两阶级之间矛盾激化。
而这个时期狄更斯的小说内容比之前的著作更加黑暗,对资产阶级的批判也更是严酷。
作者将故事也放在英国北部,一个叫做焦煤镇的工业城市。
银行家、富豪商人庞得贝与国会议员、教育家及商人汤玛斯·葛莱恩是此镇的核心人物,以“一切事物都只能依据事实理论”为原则,控制着镇里的经济运作和教育事业,而其“事实”理论就是以数据资料,理性分析等方式作为一切事物的衡量标准。
葛莱恩的两个儿女,也被压制在父亲的实施理论之下,整天与数字、理性打交道,不允许读诗歌或者故事。
后来,大女儿路易莎嫁给了年纪可以做他父亲的庞得贝,但因没有爱做基础,家庭生活极不幸福;而在庞得贝的公司做事的儿子生活放荡毫无约束、做人吝啬自私,最后偷了庞得贝银行的钱逃跑。
葛莱恩的“事实”理论随着引以为傲的儿女的不幸而崩塌,他也幡然醒悟并认识到生活中情感的重要性。
马戏团女孩西丝·朱浦则是作者笔下另一类人,热情善良,虽被葛莱恩收养但坚守自己对世界的感性认知。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合集15篇)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合集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9d6e6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d.png)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合集15篇)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1《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继父对他和妈妈横加虐待。
妈妈不久后过世,科波菲尔沦为孤儿,他找到了姨婆,在她的监护下开始新的生活。
世事变迁,亲情友爱让人欢喜,风波和伤痛予人磨炼,科波菲尔最后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并与至亲爱人幸福地在一块。
小说中语言诙谐,爱憎分明,情节曲折,画卷宏大,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
但因专门列叙事件及其年月的传记,我感觉不但读起来沉闷,也不可以使人多知晓性质和品格。
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把这部小说给读完了,虽然并没深读,但主人公科波菲尔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我都感受颇深。
我感觉科波菲尔的一生是不平凡的,至少对于他一个人来讲是如此的。
譬如他的继父在他妈妈死后,把他打发去做一个不合适他的工作时,他选择了逃跑去找姨婆寻求帮。
这正说明了科波菲尔不甘心过这种平凡的生活,读后感。
他有梦想,他想做一个有常识的人。
所以他去找那个唯一能帮他的人——姨婆。
在他寻求帮的过程中,我感觉他是勇敢的,由于他敢于反抗并做出实质的行动。
在逃跑的过程中,他也遇见很多困难,但并没使他放弃。
而小说中开头写科波菲尔的姨婆是以一种恶狠狠的姿态出现的,使人在她身边感到被压迫,并且想要逃离她。
但从她决订做科波菲尔的监护人的事件当中,可以看出她的内心是善良的,并且通情达理。
与她那有时凶狠,有时冷漠的外表完全相反。
最后就是小说结尾中科波菲尔的成功。
我觉得他成功是什么原因有不少,不止是由于他一个人,可能还遭到他的亲人、朋友与爱人的影响。
总之这个结果对他来讲是意义非凡的。
所以即便再平凡的一个人的生活当中总有那样一处不平凡的地方。
起码对于当事人来讲是如此的,由于可能在大家眼中不起眼的地方,却是其他人最不平凡的地方。
如科波菲尔,正是由于他不平凡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中一件件不平凡的小事或大事,给他铺成了一条不平凡的生活的道路。
查尔斯 狄更斯
![查尔斯 狄更斯](https://img.taocdn.com/s3/m/a166be40852458fb770b56c5.png)
社豪争肃特凶揭作多狄 会情。、别残露,利更
1
和讴与慎是,社始亚斯
更歌此重妇满会终女生
美人同的女怀上与王活
好性时态、激层时时和Fra bibliotek的中,度儿愤和代代创
人的他描童和资潮前作
生真还写和深产流期的
。、以开老切阶同。时 2
善理始人的级步狄间
、想觉的同的。更,
美主醒悲情虚他斯正
,义的惨展伪主毕是
19
憧和劳处示、要生
狄更斯后来成为一名《晨报》的国会记者,专门采访英国下议院的政策辩论,也时 常环游英伦采访各种选举活动。他开始在各刊物上发表文章,并最终收集成《博兹札记》 出版,这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但真正使他成名的是1836年出版的《匹克威克外传》, 全书透过匹克威克与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中的一连串遭遇,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 问题,一开始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焦点,第一年只销售500册,到了1837年春天, 《匹克威克外传》成为英国社会争相讨论的话题,社会上出现了“匹克威克热”,英国 城市的街头出现各种各样与匹克威克有关的商品,最后此书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年 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 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19世 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 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 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 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 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 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 《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 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Dickens is a 19th century United Kingdom main representative of realism. On the arts to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witty humor, nuanced and realistic combination of description and romantic atmosphere is famous. 。
《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又一部广泛深入社会的批判小说,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也更见深刻,作品运用的象征主义和侦探小说手法更增添其艺术魅力。
. . Our mutual friend is also a part of the extensive social criticism novels, which included explor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philosophy of life is more profound, works using symbolism and detective novel technique of adding to their charm. Charles Dickens' last 狄更斯最后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是《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 ),小说围绕已故的垃圾承包商老哈蒙的遗产继承问题展开情节,又把人性与金钱关系作为主题。
书中出现了一个塑造得很出色的次要人物,自私狭隘、贪财爱势的资产者波德史奈普,以后人们便把这种精神气质称为“波德史奈普主义”。
Finally a complete novel of Dickens is the our mutual friend 1865, novels around late old waste contractor Harmon's plot of the inheritance issue, humanity and money as the main theme again. In the book there was a minor figure in shap狄更斯创作的后期(1848——1861 ),也是他创作的繁荣时期。
他对生活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对个别坏人的谴责扩展到对整个社会的罪恶、陋习的批判。
他愤慨地说:“我们的政府、贵族统治和我们的趋炎附势、结交权贵之风将致英国于死命”。
他在生活中看到越来越浓重的阴影、痛苦、压抑和愤懑的情绪逐渐替代了原先的轻松幽默感。
他依然倚重小人物温情和道德的感化力量去与社会罪恶抗衡。
在现实主义小说艺术上,这时期作品也达到很高的成就。
Dickens later in the creation of 1848--1861, boom of his creation. His life's understanding is deepening, extends from individual condemnation of bad guys to criticism of the evils of society as a whole, bad habits. He said with indignation : " our Government, aristocratic domination and we cater to those in power, with her powerful wind induced by the United Kingdom at all ". See more and deep shadows in his life, suffering, depression and anger the mood gradually replaced the original easy sense of humor. He continued to rely heavily on probation of little people of warmth and moral strength to contend and social evils. On the realistic art, works of this period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achievement.狄更斯告诉我们,在金钱决定地位的世界,绅士和淑女的称谓并非上流社会的专利,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时,金钱以及身份的制约肯定第一个被抛到九霄云外Dickens tells us that in a world of money decided to position, gentleman and Lady titles is not upper - class society of patents, two real people together in love, money, and identity co Regardless of the depth of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nd reflect life, this book is an excellent work, have a certain status in the literaturust first be forget completely全书故事紧张,情节复杂,人物线索很多,从英国国会的议员,直写到下层社会的贫民。
除约翰与贝拉这一双情人之外,还穿插了一个更加动人的恋爱故事,它发生在船家女丽齐和贵族出身的律师尤金之间。
Story book tensions, complex plot, the
characters leads many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members of Parliament, direct writing to a poor underclass. Other than John and Bella a pair of lovers, profile of a love story - fied, it occurred in the ship owners beforehead female liqi and between noble's lawyer Eugene.
无论从艺术角度和反映生活的思想深度来说,本书都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Regardless of the depth of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nd reflect life, this book is an excellent work, in literary history has a certain status维多利亚后期的英国上流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已经被冲击的千疮百孔,而那些惺惺作态的上流人士们,却依然不肯放弃这种“美德”,在狄更斯、王尔德、高尔斯华绥这些作家的笔下,这些人可笑嘴脸被一一展现到读者面前。
. Late Victoria of United Kingdom society, hypocritical morality has been hit with problems, and those posturing the classes were, but still refuses to give up the " virtues ", written by Charles Dickens, Oscar Wilde, gaoersihua sui these writers, these people are funny colours are one by one before the show to the reader.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又一部广泛深入社会的批判小说,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也更见深刻,作品运用的象征主义和侦探小说手法更增添其艺术魅力Our mutual friend is a in-depth criticism of the social novel, which included explor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philosophy of life is more profound, works using symbolism and detective novel technique of adding to their charm;《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后期作品,它的基调是凝重的,讽刺是辛辣的,但仍带有明显的幽默风格。
实际上,狄更斯作为社会批判家的力量和作为幽默家的魅力来自于同一源泉,那就是他对各种各样的“丑行”所具有的敏锐的透视力,以及他能通过虚构形式将其非常逼真地再现出来的创造力。
The our mutual friend was later works, its tone is dignified, the irony is spicy, but with obvious humor style. In fact, Dickens as a force for social criticism and as a humorist's charm comes from the same source, that is he on a variety of " scandal " of the k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