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课件
合集下载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a71a77af1ffc4ffe47acbe.png)
大片又一大片的思念。疾风吹劲草,风过总留痕,风动着,
草动着,河动着,心灵也跳动着。那是生命与生命的撞击 和较量,那是最古老也是最华美的乐章。 ——《倾听旷野》
奥尔多·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新保护运动的“ 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不只是一位只坐在 书斋中默想沉思的哲人,更是科学家、生态学家,是有着 丰富经验的猎人和观察家。1948年4月,他在奔赴邻居农场
平淡寂寞的大山沟军营生活增添了几笔浓浓的色彩,给了
我们震惊、振奋和准备反击的力量,以及无穷无尽的话题 和无限想象的空间。
人的生活中应该有一只“狼”,它能给人带来一定
程度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人不得不努力向上,必须往
前走。否则,日子将会过得平庸而懒散,甚至连自己都 不屑再去回忆。 ——《感谢一只狼》
2.倾听旷野,其实就是倾听自然。没有什么会比
救火的途中,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著有《野生动物管理》
等,被公认为野生动物管理研究的始创者,《沙乡年鉴》 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河畔购买了一个 荒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 的地方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和 他的家人在周末和假期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月的凄清,还有鹰击长空的长啸,那些都是旷野独有的语
言,简单而深刻,直接却饱满。在旷野听风,听的就是来 自旷野深处的声音。风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这是旷 野生生世世不灭的追问。风从山谷深处吹来,风从思乡人 的心中吹来,风从历史的荒漠里吹来。风吹过浅草,风吹
过原野里孤独的树,风吹过寂寞独行人的眼睛,风吹过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奥波德写出了自己一生中 最好的书——《沙乡年鉴》,这是他对于自然、土地和 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与命运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他倡导 一种开放的“土地伦理”,呼吁人们以谦恭和善良的姿态
像山那样思考 课件
![像山那样思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86120b6c175f0e7cd13720.png)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 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 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3部书和500多篇文章。1949 年出版的《沙郡岁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 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 “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 3、本文所提倡的一种新的环境伦理观念(教师讲解) • 利奥波德认为,最初的伦理观念是用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后来扩展到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但是,迄今为 止还没有一种处理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在土地上生长的动 物和植物之间的伦理观”。人们习惯把只看做一种财富。 “任何土地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以经济为基础,人们只需要 特权,而无须尽任何义务。”他首次推出土地共同体这一 概念,认为土地不仅仅是土壤,它包括气候、水、动物和 植物。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一员,他必须改变他在 共同体中的征服者的面目。这个共同体的每一成员,都有 他继续存在的权利。
• 从文体上来说,本课是一篇哲学随笔,思 想深邃,写作难度较大。但课文既不深奥, 也不枯燥,它深入浅出,从诗意的叙写开 始,至深刻的哲学思考结束。结构清晰, 语言朴实,模仿的难度并不高,是学习写 作哲学思辨性随笔的好范文。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2. “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
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 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这时,我
(Thinking Like a Mountain)
导入新课
• 《沙乡年鉴》是一本旨在唤醒人们环境意识的哲学随笔。 它在世界上名誉远播,影响极大。《像山那样思考》是其 中一篇。 • 在21世纪的今天,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我们口口声声说要保护环境,也在保护环境和改善自然环 境方面切实做了一定努力,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仍然以土 地征服者和统治者的角色出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 面向未来时,我们需要慎重考量: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什 么?《像山那样思考》中作者以狼群的消亡所发生的一系 列后果来提醒人们要“像山那样思考”,从而正确处理人 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像山那样思考ppt78 课件下载
![像山那样思考ppt78 课件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a601c279f705cc1754270953.png)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我们同是大自然的子民
人一直把自己当成高于一切的自然主宰,结果导 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被污染,物种在灭绝…… 疯狂的掠夺,让地球变得伤痕累累。人们高举文明与 发展的旗帜,一路高歌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常常 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利奥波德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借一声惊心动魄的 狼嗥,诗意地表达了一种对环境的深深的忧患意识, 告诫世人要站在与万物平等的角度对待自然,与自然 和谐相处。责任感能催生忧患意识,滋养高贵的心灵。 让我们树立平等意识,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 力让地球家园在青山绿水、生机盎然中走向和谐。
“近代环保之父”
——奥尔多·利奥波德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 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美国新保护运动的 “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被 称为“近代环保之父”。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 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是 其最重要的著作。《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 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 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 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 录的一则随笔。
鹤是极富感情的禽类,生活在北美沼泽地的灰鹤 群每逢见到死亡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尸体上空盘 旋徘徊。接着“头领”带着大伙飞下地来,默默地 绕着尸体转着圈圈,悲伤地“瞻仰”着死者的遗容。
亚马孙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 鸟,它们的“葬礼”也许是动物世界中最文明的了。 其同类死亡后,它们便叼来绿叶、彩色浆果或五颜 六色的花瓣,覆盖在同类尸体上面。
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 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 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 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5a134d336c1eb91a375d3c.png)
留意这声狼嗥的有哪些人和物?他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 —— “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
•山——深刻的,长远的,客观的
•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 ——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但理解肤浅,直接 •不堪教育的初学者 ——他们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
•我 ——认识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这一事实
1. 主张与利奥波德如出一辙:
文中的“成了她(自然)自己的一部分”这句话,反映出了梭罗的主 张。这样的都说明了一点: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大家都是均衡平等 的。
2. 描写的对象,描述的场景就有着不同之处:
利奥波德在文中写到了许多生态恶化的场面,如高山植被的破坏,狼 群遭到猎杀等等,似乎更多了点批判反思的味道,饱含着生态忧患意识; 而梭罗则为我们展现了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美景,他好象在尽情地享 受着和谐美景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显得很满足。其实这就是给我们提供了 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正面的先例。两人好象有一反一正的味道。 两人其实都是美国的生态学家,无论思想上(都主张自然万物皆是平 等一员的生态伦理观念),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有一段在荒野居住的经历, 并依据这些独特的经历写成了各自的绿色经典著作),两人都有着惊人的 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学习时要学会比较,要树立起这样的比照意识,特别 是针对这套新教材的学习,更是如此。 两位大师以不同的方式的让读者看到了他们悲悯的胸怀,高贵而敏感 的心灵。看到他们的文章,我们仿佛听到他们在大声疾呼:融入自然、善 待自然。那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对狼嗥的认识是怎么转变的?
“我”的认 识 见狼 保护 必杀 自然
新的东西 作者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 是一种思想的觉醒。
作者因残酷厮杀鲜活的生命而产生的良心上的
《像山那样思考》ppt
![《像山那样思考》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2210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d.png)
2021/10/10
40
❖ 第三部分(10) ❖ 提出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
2021/10/10
41
文章主旨
❖ 本文从一声寻常的“狼嗥”写起,联系狼被 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后所带来的生态恶 果,分析了狼嗥声中包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 意义,提倡和呼吁人类应该像大山那样思考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的和平 。
2021/10/10
22
思考: 留意这一声嚎叫的有哪些事物呢?它们的反应又
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鹿 松林 郊狼 牧牛人 猎人
山
明显而迫 近的希望 和恐惧
深刻的,客观的,长久的
2021/10/10
23
体会画横线处的含义
1、然而,在这些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之后 ,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 座山自己才知道。
内含:内部包含。是动词。 即境 富 有 文 化 _内__涵____ 的 云 南 特 产 —— 上 树 鲜 花 饼 礼 盒 活用 __内__含___多种口味。
2021/10/10
13
(三)、词语解释
❖ 拾遗: 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如夜不闭
❖
户,道不拾遗。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
❖
拾遗补阙。
喜气洋洋、嬉
“山对狼”的
戏、搅、蠕动、反衬人杀害狼 对人类破坏生 看法,即狼的
碰撞——活泼 的残忍
态平衡的憎恶 存在对山的意
可爱
义
2021/10/10
31
2、分析第5段中“兴奋”“拖”“无动于衷” 三个词语的作用。
分析:用“兴奋”一词写出了人类杀狼而破坏 生态平衡的愚昧无知。“拖”“无动于衷” 形象地刻画了小狼受伤后的可怜,反衬了人 类的残忍愚昧。
像山那样思考 课件
![像山那样思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3b3c2b31126edb6f1a1049.png)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
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奥尔多•利奥波德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 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 们。 ——恩格斯
思 考
我的新认识是什
么?
要像山那样思考
结 尾
“太多的安全可能 产生了长远的危 险。”。这个句子 怎么理解。
对人类捕杀的抗议和不满 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 对死去同伴的哀悼 对人类目光短浅的蔑视 对人类不能领悟内涵的悲哀 对自己和这座山都领悟到了感到骄傲 ……
山 与 狼
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客观地听取狼嗥;
山本身是受害者,经历了并见证了狼被消灭
后生态失衡的危险。
山与狼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各个
什么 )
(我们人类)
狼 嗥 一声狼嗥里透出怎样
的内涵?
第一类:从自身利害考虑,从狼的嗥叫中听出“希望和恐惧”
(主观/浅表) 隐藏着更深刻
的含义
第二类:只有山, “长久存在”“客观地去听取”,从狼的 嗥叫中听出“更加深刻的含义”
山怎样思考
我山隐 对对藏 这狼的 一怀更 点有加 的一深 认种刻 识秘的 密含 义
诗 意 栖 居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海德格尔
小花绽放她的蓓蕾,并呼 喊道:“亲爱的世界呀, 请不要凋谢。” ——泰戈尔
引用梭罗的名言 “这个世界的启示 在荒野”,含义是 什么?
“荒野”是人迹罕至甚至是人迹不至的地方。 无人涉足,万物平等,自由自在,健康的生态系统。 体现大自然最本真特性,自然的秩序维系平衡,维护 和谐。 人的看法往往会有利益驱使或思想偏差,不能做到客 观公正,大自然能抱有对万物一视同仁的态度。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3674c46bec0975f465e2c3.png)
为什么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荒野”无人涉足,万物彼此之无间都是平等的, 无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 万物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 启示。
❖ 嗥叫háo 残羹剩饭gēng 弹丸dàn
❖ 聆听líng 毛骨悚然sǒng 嘶鸣sī
❖ 嘎啦gā 灌木guàn
饿殍piǎo
但作者的认识仍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自私的、片面的、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山”为何能够“客观”、“长久”的 思考?
山与生活在山上的万物并没有任何利益的牵扯, 狼也好,鹿也好,人也好,一切在山看来都是 平等的。山只是静静地看着生物们的种种行为, 从不插手。
❖ 怦然心动pēng 蜿蜒wān yán 湍急tuān
❖ 砰砰声pēng 荒诞不经dàn 惴栗zhuì
❖
筵席yán
❖
垂涎欲滴xián
❖ 蠕动rú 闪烁shuò 艾 ài 艾蒿( hāo)方兴未艾
❖ 懦弱nuò 瓦砾lì
yì自怨自艾
❖ 藏 cáng 矿藏
❖ zàng 宝藏
粗犷guǎng
•山——深刻的,长远的,客观的
4. 除了刚才提到的事物和人,还有谁留意到了这声狼嗥?他明 白狼嗥的深刻含义吗?
明确:是“我”,“我”最终认识到了狼嗥的深刻含义,但是这个认识是经 历了一个过程: 过去:作者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这是从人类的自身利益出发考虑的,认为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找出文中原 句);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老狼眼中的绿光时,实际上从第四段可以看到这只狼和 另外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蠕动和互相碰撞着 的狼”,从大自然的角度来看,狼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也有自由幸福生活 的权利。作者此时才有了新的认识,否定了自己以前的看法。 最后:作者看到狼被猎杀后的生态灾难(找出文中原句),完善了他自己的 观点。
《像山那样思考》ppt课件(30页)
![《像山那样思考》ppt课件(30页)](https://img.taocdn.com/s3/m/9b7b1b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7.png)
第二部分〔4-9节〕: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 第三部分〔10节〕:首尾呼应,提出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思索并回答问题:
结合全文谈谈,简要概括“像山那样思 索〞是怎样的思索?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我们并不比一 座山更高明,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互相 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或许才 干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索,会有怎样的危害?
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罗列出哪 些?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 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 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 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问题
启示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 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 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 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课前讲话: 话题:
保护环境 时间:
五分钟 上台人数:
三人
《像山那样思索》
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熟悉并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共存。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我们的忧患意识,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难点:
1、作者的环保思想。 2、文章诗意的语言中包涵的深意。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面对自然界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 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 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索,我们究竟是以经 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合计一下在人类看 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
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思索并回答问题:
结合全文谈谈,简要概括“像山那样思 索〞是怎样的思索?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我们并不比一 座山更高明,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互相 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或许才 干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索,会有怎样的危害?
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罗列出哪 些?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 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 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 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问题
启示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 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 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 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课前讲话: 话题:
保护环境 时间:
五分钟 上台人数:
三人
《像山那样思索》
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熟悉并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共存。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我们的忧患意识,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难点:
1、作者的环保思想。 2、文章诗意的语言中包涵的深意。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面对自然界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 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 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索,我们究竟是以经 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合计一下在人类看 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ppt精品课件49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ppt精品课件49](https://img.taocdn.com/s3/m/a89669480b1c59eef8c7b4e2.png)
考”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良好建议。
酸雨危害的树林
水体污染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工业废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一读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 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狼心狗肺 豺狼当道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
文本探究: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是谁要像 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 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人
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
“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相 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没有出现
课文第7、8、9节
深入探究
至此,作者已意识倒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 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 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 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 (如第九小节中所叙述的那样,不至于“使河水把 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人类仍然处于一 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 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
酸雨危害的树林
水体污染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工业废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一读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 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狼心狗肺 豺狼当道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
文本探究: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是谁要像 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 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人
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
“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相 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没有出现
课文第7、8、9节
深入探究
至此,作者已意识倒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 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 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 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 (如第九小节中所叙述的那样,不至于“使河水把 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人类仍然处于一 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 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6f8c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6.png)
02
《像山那样思考》的背景与作 者介绍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引发了人 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个人背景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州的 一个农场生活,对自然环境有着深入 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介绍
姓名:奥尔多·利奥波德
生卒年月:1887年-1948年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阐述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强调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应对环境问题的政 策和措施。
04
《像山那样思考》的写作风格 与技巧
写作风格
客观冷静
文章以客观、冷静的笔触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让读 者自行体会其中的深意。
主题内容
概述《像山那样思考》的主题和 主要观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理念。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件,学生能 够了解《像山那样思考》 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和 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 能力,提高其对人与自然 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 识,培养其对大自然的敬 畏和爱护之心,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语言特色
简洁明了
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华 丽辞藻,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 思想和情感。
生动形象
尽管语言简洁,但文章中却不乏生动 形象的描写,如狼的眼神、山的静默 等,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 者的意图。
05
《像山那样思考》的影响与启 示
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
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课件(26页)
![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课件(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326f9b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4.png)
作品简介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篇自然和哲学随笔, 选自美国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 《沙乡年鉴》。这是一本描述土地和 人的关系的书。它是作者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作者以其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 用艺术的语言描绘了 一个荒弃的农场上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景象。深刻提出了 一系列土地环境的保护问题。《沙乡年鉴》被称为土地伦 理学的开山之作, 被誉为“绿色圣经”。
写作特点
XIEZUOTEDIAN
二、将诗意、激情与哲理融为一体。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述。文章文笔简洁洗练, 从中既 能体会到哲人的深刻, 又能领略到诗人的激情和想象。这一切, 构成了 文章鲜明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科学的事实和诗的描述合拍合辙, 让读 者首先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 然后开始评论和思考。最后, 回归于 心灵的顿悟和思想的升华。
写作背景
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 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 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 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 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些做法严 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像山那样思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1-3段): 描写深山中的一声狼嗥,以及鹿、松林、牧牛人以及 猎人对这一声狼嗥的反应,启发读者思考这一声狼嗥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4-9段): 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群被消灭所产生的生态 恶果。作者描写了三幅场景。 第三部分 (第10段): 作者以简洁的笔法强调,以破坏生态平衡换取物质文 明的进步,可以产生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但它遭遇的将是长远的危险。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ppt46 课件下载
![像山那样思考ppt46 课件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34df8a5d6f1aff00bfd51e56.png)
B、“这个世界的启示 在荒野” ——梭罗
荒原中的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 低贵贱之分。狼的嗥叫呼吁人们以平等的眼光 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即人类只是万 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万物 之上的权力,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和谐相处。 这也是山所理解的,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 大启示。可是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但狼的 嗥叫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这是狼的嗥叫中隐 藏的内涵,与第一段首尾呼应!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最常见的处理垃圾的办法,一是填 埋,二是焚烧。尤其是近年来生活垃圾中塑料制品大量增加, 因其很难降解,许多地方便采取焚烧的办法。在许多垃圾堆 放场所,常常可以看到滚滚的浓烟,以及扑鼻而来的难闻的 气味。也许人们没有想到,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却制造出 了人类的天敌“二恶英”。
(《代价——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
绿色坝项目是世界级造林工程。为防止撒哈拉沙漠的不 断北侵,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从1975年起沿撒哈拉沙漠北缘大 规模种植松树。该工程延伸到邻国摩洛哥和突尼斯,绵延 1500公里。理论上讲,该工程能使阿尔及利亚林地面积每年 扩展10%。但实际上由于在没有弄清当地的生态水和生产水 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之前盲目用集约化的方式和单一外来 物种搞高强度的生态建设,结果使生态建设反而变成生态灾 难:缺水多病虫害的松树纯林有一半未能保存,另有30%成为 残次林,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展。现在该国每年损失的林地超 过造林面积。
直到1950年,人们又尝试了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 能杀死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被引入澳大利亚。科学家先将该 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粘液瘤病一经引进, 它便在整个野兔群中快速传播。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几乎80% 的野兔群被消灭了。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
《像山那样思考》精品课件
![《像山那样思考》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f7e4f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9.png)
[日本]谷川俊太郎
人小天小 还鸟空鸟 在在在在 无天静天 知空静空 地消地消 继失涌失 续的淌的 歌日泪日 唱子水子
人自人自 还己彼己 在在此在 继人变人 续群得群 相中十中 信消分消 未失相失 来的似的
日日 子子
人孩大孩 还子街子 在在变在 建大得大 造街更街 公上加上 园消热消
失闹失 的的 日日 子子
(2)该句表达了作者对万物之间生存关系的思考, 万物都是平等的,鹿和狼享有同等地位。
(3)该句形象地描写了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恶果, 人类的未来就像河水冲刷水土一样慢慢地消失。
(4)该句是说“荒野”无人涉足,万物彼此之无 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 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 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5.“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短视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5. 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 ❖ 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
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感情色彩上)
❖ 贬义。狼,成了“邪恶的化身”, 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 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 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 《像山那
生物反应 我的认识 生态结果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 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 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 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 内涵。
人小天小 还鸟空鸟 在在在在 无天静天 知空静空 地消地消 继失涌失 续的淌的 歌日泪日 唱子水子
人自人自 还己彼己 在在此在 继人变人 续群得群 相中十中 信消分消 未失相失 来的似的
日日 子子
人孩大孩 还子街子 在在变在 建大得大 造街更街 公上加上 园消热消
失闹失 的的 日日 子子
(2)该句表达了作者对万物之间生存关系的思考, 万物都是平等的,鹿和狼享有同等地位。
(3)该句形象地描写了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恶果, 人类的未来就像河水冲刷水土一样慢慢地消失。
(4)该句是说“荒野”无人涉足,万物彼此之无 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 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 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5.“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短视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5. 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 ❖ 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
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感情色彩上)
❖ 贬义。狼,成了“邪恶的化身”, 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 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 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 《像山那
生物反应 我的认识 生态结果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 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 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 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 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思考:认真领会文章是怎样描绘狼的存在的
思维与表达训练二:细节描写
❖ 只有专心致志学习的同学才感觉不到班 主任的存在。那些“不堪造就”的“老手” 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自习课上,即使看不 到班主任的身影,也听不到班主任的声音, 他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 ------------------------------------------------------
❖ 思考:看看是谁留意狼的嗥叫?从什么角度和立场?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战与流血的预言 郊狼——残羹剩饭的允诺 牧牛人——银账户透支的威胁 猎人——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希望 恐惧。
个体、 自私、 眼前、 肤浅。
山 ——隐藏着更深刻的含义
——客观,无私、眼光长远,全面,深刻
思维与表达训练一:
❖ 要求:补写句子,参考课文内容。 ❖ 同一种声音,会引发不同生物的反应。
❖ -------------------------------------------------------
❖ 要求:读懂文章,看清要求,续写至少四个 小细节。
第四、五段
❖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 开始的。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峭壁下面, 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 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 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并摇晃着它的尾巴时,我们才发觉我们 错了:这是一只狼。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 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 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 互相碰撞着的狼。
鹿群奔跑的砰砰声,回响在寂静的山谷。 ❖ 对(狼)来说,它是—————————; ❖ 对(艾蒿)来说,它是————————; ❖ 对(飞鸟)来说,它是————————; ❖ 对(猎人)来说,它是————————。
第三段
❖ 不过,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 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因为在所有有狼 的地区都能感觉到它,而且,正是它使得这 儿有别于其他地区。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 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即 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 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深夜里一匹驮 马的嘶鸣,滚动的岩石的嘎啦声,逃跑的鹿 的砰砰声,道路上云杉的阴影。只有不堪造 就的新手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认识不到 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
❖ 然而《像山那样思考》中山就不这么想, 作者利奥波德不这么想。第一段的描述
已经表明了作者和山的态度。
奥尔多•利奥波德
❖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 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1933年 ,利奥波德在沙郡买了一块被废弃的农场,其后 多年,他和家人种植了上千棵树以重新恢复土地 的健康。他还以“沙郡”的木屋生活经历为素材写 了很多随笔,后汇编成《沙乡年鉴》(1949年出 版,被誉为“绿色圣经”),《沙乡年鉴》一书, 从1941年起寻求出版,直到1948年4月17日,利 奥波德接到一个长途电话,牛津大学出版社决定 出版他的著作。4天之后,利奥波德的邻居农场 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的路上,因为心脏病猝 发而不幸去世。
第一段
❖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 荡漾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 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 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 情感的迸发。
❖ 思考:能不能从这句话中看出对这 ❖ 思考:是谁在嗥叫?是谁在描述?
❖ 造物主造蝗虫,让它有爱吃庄稼的嗜好; 如果是人类造蝗虫,那就让它爱吃沙子。
❖
——马克·吐温
❖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 是知道这名目的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 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 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 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
❖ 思考:不同的人,个性修养不同,身份地位不 同,利害关系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事件就会有 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评价结论。
思维与表达训练三:场景描写
❖ 要求:读懂课文,合理续写下面文段,至 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表现出狼“喜悦、惊 恐、痛苦、悲伤、绝望、愤恨”等情绪特点 ,不少于80字。
❖ 河边的柳树丛中,六双眼睛闪烁着期盼 的光,———————————————— ——————————————————— ——————————————————— ——————————————————。
❖ 在那个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 会那种事。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而且兴奋的 程度高于准确:怎样往一个陡峭的山坡下瞄准,总是不大清楚 的。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 狼正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 思考:让作者触动的情景同样让每一个读者心动,让我们从这 简短的叙述中想象一下这是一场怎样惊心动魄的伟大的屠戮。
狼
❖ 想一想,狼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有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
❖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不堪、引狼拒虎、 引狼入室、狼前虎后、鬼哭狼嚎、声名狼藉 ……
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感情色彩上)
❖ 贬义。狼,成了“邪恶的化身”,这是 人对于狼的普遍认识,而这个认识基于 千百年来,人和狼的对立关系。从人的 角度来看,狼就应该被赶尽杀绝。
像山那样思考
山是什么? 一座美丽的山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二段
❖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 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 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 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 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 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 弹丸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而迫近的希望 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 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有这座山长久 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思维与表达训练二:细节描写
❖ 只有专心致志学习的同学才感觉不到班 主任的存在。那些“不堪造就”的“老手” 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自习课上,即使看不 到班主任的身影,也听不到班主任的声音, 他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 ------------------------------------------------------
❖ 思考:看看是谁留意狼的嗥叫?从什么角度和立场?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战与流血的预言 郊狼——残羹剩饭的允诺 牧牛人——银账户透支的威胁 猎人——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希望 恐惧。
个体、 自私、 眼前、 肤浅。
山 ——隐藏着更深刻的含义
——客观,无私、眼光长远,全面,深刻
思维与表达训练一:
❖ 要求:补写句子,参考课文内容。 ❖ 同一种声音,会引发不同生物的反应。
❖ -------------------------------------------------------
❖ 要求:读懂文章,看清要求,续写至少四个 小细节。
第四、五段
❖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 开始的。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峭壁下面, 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 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 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并摇晃着它的尾巴时,我们才发觉我们 错了:这是一只狼。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 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 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 互相碰撞着的狼。
鹿群奔跑的砰砰声,回响在寂静的山谷。 ❖ 对(狼)来说,它是—————————; ❖ 对(艾蒿)来说,它是————————; ❖ 对(飞鸟)来说,它是————————; ❖ 对(猎人)来说,它是————————。
第三段
❖ 不过,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 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因为在所有有狼 的地区都能感觉到它,而且,正是它使得这 儿有别于其他地区。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 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即 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 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深夜里一匹驮 马的嘶鸣,滚动的岩石的嘎啦声,逃跑的鹿 的砰砰声,道路上云杉的阴影。只有不堪造 就的新手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认识不到 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
❖ 然而《像山那样思考》中山就不这么想, 作者利奥波德不这么想。第一段的描述
已经表明了作者和山的态度。
奥尔多•利奥波德
❖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 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1933年 ,利奥波德在沙郡买了一块被废弃的农场,其后 多年,他和家人种植了上千棵树以重新恢复土地 的健康。他还以“沙郡”的木屋生活经历为素材写 了很多随笔,后汇编成《沙乡年鉴》(1949年出 版,被誉为“绿色圣经”),《沙乡年鉴》一书, 从1941年起寻求出版,直到1948年4月17日,利 奥波德接到一个长途电话,牛津大学出版社决定 出版他的著作。4天之后,利奥波德的邻居农场 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的路上,因为心脏病猝 发而不幸去世。
第一段
❖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 荡漾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 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 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 情感的迸发。
❖ 思考:能不能从这句话中看出对这 ❖ 思考:是谁在嗥叫?是谁在描述?
❖ 造物主造蝗虫,让它有爱吃庄稼的嗜好; 如果是人类造蝗虫,那就让它爱吃沙子。
❖
——马克·吐温
❖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 是知道这名目的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 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 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 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
❖ 思考:不同的人,个性修养不同,身份地位不 同,利害关系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事件就会有 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评价结论。
思维与表达训练三:场景描写
❖ 要求:读懂课文,合理续写下面文段,至 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表现出狼“喜悦、惊 恐、痛苦、悲伤、绝望、愤恨”等情绪特点 ,不少于80字。
❖ 河边的柳树丛中,六双眼睛闪烁着期盼 的光,———————————————— ——————————————————— ——————————————————— ——————————————————。
❖ 在那个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 会那种事。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而且兴奋的 程度高于准确:怎样往一个陡峭的山坡下瞄准,总是不大清楚 的。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 狼正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 思考:让作者触动的情景同样让每一个读者心动,让我们从这 简短的叙述中想象一下这是一场怎样惊心动魄的伟大的屠戮。
狼
❖ 想一想,狼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有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
❖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不堪、引狼拒虎、 引狼入室、狼前虎后、鬼哭狼嚎、声名狼藉 ……
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感情色彩上)
❖ 贬义。狼,成了“邪恶的化身”,这是 人对于狼的普遍认识,而这个认识基于 千百年来,人和狼的对立关系。从人的 角度来看,狼就应该被赶尽杀绝。
像山那样思考
山是什么? 一座美丽的山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二段
❖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 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 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 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 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 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 弹丸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而迫近的希望 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 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有这座山长久 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