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2013232119 孙洁13心理1班
摘要:本实验为了通过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学习恒定刺激法,也为了探究差别阈限是否符合韦伯定律,采用了组内重复测量设计,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

该实验中需要两类刺激:一个标准刺激和七个变异刺激。

用随机的顺序让江苏理工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的16名被试分别将每个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比较,一共有7组,每组比较10次,恒定刺激法可以测定重量差别阈限,通过使标准刺激在前和在后呈现的次数相等,可以使产生的顺序误差抵消。

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不能证明韦伯定律。

关键字:重量差别阈限恒定刺激直线内插法
1.前言:感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于感官就会引起一定的反应。

由于不同的刺激在不同的时间,作用于不同的个体都会产生不同的的感觉。

因此物理刺激这个概念是不能确切的表示个体的心理感受的。

这就需要引入阈限这个概念。

心理物理法主要用于对阈限的测量。

阈限可以分为绝对阈限和相对(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

在统计学上把差别阈限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50%的实验次数不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最小刺激强度之差。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

它对于测量那些不易随时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比如重量。

本次实验尝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

运用此方法需要两类刺激,即一个标准刺激和几个变异刺激。

在本实验中这几个变异刺激为标准刺激上下各三个数据,单位间距为4克;这几个刺激在整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和标准刺激随机呈现的。

直线内插法是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然后再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一点,从这一点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两点阈。

2方法
2.1 被试
16名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1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智力水平方面相当,年龄21岁左右。

2.2 研究工具
高5cm直径4cm的圆柱体一套共8个,其中100克两个,88克、92克、96克、104克、108克、112克圆柱体各一个。

2.3实验程序
2.3.1 依随机原则排出变异刺激(包括100克的一个)呈现的顺序:然后变异刺激各与标准刺激(100克)配成一对,每对比较10次,共70次。

为消除顺序误差,10次中有5次先呈现标准刺激,另5次先呈现变异刺激,这是为了控制实验误差。

记录完数据之后,用excel表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作出图表,然后用直线内插法算出差别阈限,并用韦伯定律的公式进行验算,最后用SPSS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单样本t检验,和韦伯定律的K值进行比较。

3结果
3.1 19号被试
由上表可知,令y=50%,在判断为-时得出落在两点坐标(100,0.6)(96,0.1)区域内,下限坐标为(99.2,0.5),同理可得上限坐标为(108,0.5)所以Dl=(x2-x1)/2=4.4
K=I∆/I=0.044.
3.2 20号被试
由上表可知,令y=50%,在判断为-时得出落在两点坐标(96,0.6)(100,0.3)区域内,下限坐标为(97.33,0.5),同理可得上限坐标落在两点坐标(100,0)(104,0.8)区域内,上限坐
标(102.5,0.5)所以Dl=(x2-x1)/2=2.585,K=I∆/I=0.0259.
3.3 23号被试
在判断为-时,下限坐标为(96,0.5),
判断为+时,(104,0.2)(108,0.6),上限坐标(107,0.5)Dl=(x2-x1)/2=5.5,K=I∆/I=0.055.
3.4 24号被试
—:(92,0.6)(96,0.3),下限坐标:(93.33,0.5)
+:(100,0.3)(104,0.7)上限坐标(102,0.5)
Dl=(x2-x1)/2=4.335,K=I∆/I=0.0434
3.5 30号被试
—:下限坐标(92,0.5)
+:(100,0.4)(104,0.6)上限坐标:(102,0.5)
Dl=(x2-x1)/2=5,K=I∆/I=0.05
3.6 31号被试
—:下限坐标(92,0.7)(96,0.1),下限坐标(93.33,0.5)+:(100,0.4)(104,0.6)上限坐标:(102,0.5)
Dl=(x2-x1)/2=4.335,K=I∆/I=0.0434
3.7 被试32号
—:下限坐标(92,0.8)(96,0.3),下限坐标(94.4,0.5)+:(104,0.,7)(108,0.4)上限坐标:(106.67,0.5)
Dl=(x2-x1)/2=6.135,K=I∆/I=0.06135
3.8 被试34号
—:下限坐标(96,0.7)(100,0.3),下限坐标(98,0.5)+:(104,0.,7)(108,0.4)上限坐标:(106,0.5)
Dl=(x2-x1)/2=4,K=I∆/I=0.04
3.9 35号被试
—:(96,0.7)(100,0.3),下限坐标(97.33,0.5)
+:(100,0),(104,0.6)上限坐标:(103.33,0.5)
Dl=(x2-x1)/2=3,K=I∆/I=0.03
3.9.1 36号被试
—:(96,0.7)(100,0.3),下限坐标(97.33,0.5)
+:(100,0),(104,0.6)上限坐标:(103.33,0.5)
Dl=(x2-x1)/2=3,K=I∆/I=0.03
3.9.2 33号被试
—:(96,0.7)(100,0.3),下限坐标(97.33,0.5)
+:(100,0),(104,0.6)上限坐标:(103.33,0.5)
Dl=(x2-x1)/2=3,K=I∆/I=0.03
3.9.3 0号
—:下限坐标(96,0.5)
+:(88,1),(92,0.3)上限坐标:(108,0.5)
Dl=(x2-x1)/2=6,K=I∆/I=0.06
3.9.4 1号
—:(92,0.9)(96,0.5),下限坐标(96,0.5)
+:(96,0.3),(100,0.6)上限坐标:(98.67,0.5)
Dl=(x2-x1)/2=1.335,K=I∆/I=0.01335
3.9.5 2号
—:下限坐标(100,0.5)
+:(100,0.2),(104,0.8)上限坐标:(102,0.5)
Dl=(x2-x1)/2=1,K=I∆/I=0.01
3.9.6 9号
—:(96,0.8)(100,0.2),下限坐标(98,0.5)
+:(96,0.2),(100,0.8)上限坐标:(98,0.5)
Dl=(x2-x1)/2=0,K=I∆/I=0
3.9.7 10号
—:(96,0.7)(100,0.2),下限坐标(97.6,0.5)
+:(96,0.3),(100,0.8)上限坐标:(97.6,0.5)
Dl=(x2-x1)/2=0,K=I∆/I=0
平均数标准差T值P
K 0.03352 0.197 -53.936 0.000
由上表可知,P=0.000<0.05,T=-53.936,所以16位被试的K值的平均值与韦伯定律的k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本实验无法证明韦伯定律。

4讨论
4.1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特点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比较容易控制变量,实验起来较为简便,但是花费时间可能较长。

容易引起被试疲劳,误差产生,主试在读取被试数据时会存在误差。

4.2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韦伯定律?
韦伯发现,同类感觉刚刚能觉察到的差别,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恒定的。

用公式表示即:ΔI / I = K.式中I为原来刺激的强度;ΔI为刺激的增量,即最小可觉差;K是相对差别阈限,又称韦伯比值或韦伯分数。

韦伯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韦伯定律。

研究表明,不同感觉道的K值是不同的。

研究还表明,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

重量差别感觉阈限的K值约为0.03。

在本实验中16位被试的韦伯分数的平均值是0.03352,这与韦伯定律基本符合,但是在严格的数据统计学中,运用SPSS做单样本t检验的时候发现,这16个数据与韦伯比值有着显著性的差异,也就是说该实验不能证明韦伯定律。

4.3实验中存在的误差
在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可能会产生时间误差。

如主观相等点小于标准刺激,就产生负的时间误差。

反之,就产生正的时间误差。

时间误差最鲜明的例子莫过于先后比较相同的刺激(比如100g重量),但被试常常觉得后面的刺激引起的感觉强(即觉得后面的100g比前面的100g重)。

客观上两次提的重量都是100g,但由于时间先后造成了误差,而觉得后一个比前一个重。

5.结论
本实验16名被试的韦伯比值的平均值基本符合韦伯定律,但由于存在着时间、空间等误差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控制,所以本实验不能证明韦伯定律,还有待进一步进行分析。

6.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2004.
[3]朱滢,《实验心理学》(第三版)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