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呢?
一、凭借课文,挖掘美
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是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我们就需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如:朱自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从而表现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苏州园林》则使读者感知到园林的图画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它包括人物美、社会斗争美、劳动美等。其中人物美在社会美中占据中心地位,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人生观又是人物美的核心。如:《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言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字句的锤炼也可以达成各种美。《岳阳楼记》骈散交错、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意趣无穷。艺术形象是决定艺术美的另一重要方面。文学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寄寓审美情趣。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二、依托课堂,创造美
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感受到课文之美,达到审美教育的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关键在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均在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都
离不开课堂。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为中介,潜移默化的,因此,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缺少课堂教学之美,学生这一主体就很难进行能动的审美,少了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就难于产生教学的美感效应。这样一来,审美教育就仍是一句空话。鉴于此,我们就必须以课堂为依托,创造课堂教学的美。
(一)情感的和谐美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决定因素,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体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人的情感——人的情感的关系。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作为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染,通过它来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取决于教师的表情。教师的表情如同直观的教具,学生不难从中读出教师的各种心态,并能随时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反应。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马卡连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在讲课时使用不同表情,灵活多变,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学生就会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这一美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教的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所期望达到的美育效果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二)内容的新奇美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和形式无论多么丰富、美妙,如果学生早已熟知,就很难产生美感。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感官是很容易疲劳的,需要变异和调剂,需要新鲜的刺激。青少年在这一方面尤为突出,他们天性好奇,注意力难于集中。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考虑内容的丰富美、条理美等外,必须竭力创造新奇美,让学生插上美的想象翅膀,寻找艺术空白,调动艺术幻觉,拓展再现艺术画面。当然,创造课堂教学内容的新奇美,并不是可以天马行空般的随意翻新,而应以教学原则为基础,创新为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以及课文的具体内容要求而定。
(三)传授的语言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传道、授业、解惑均离不开语言,教师的主导性亦是靠传授的语言来体现。语文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关于语言的一门学科,作为肩负语文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无疑应是语言应用的典范。语文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最好的手段,亦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能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形成旋律,体现出不同调式特征,课堂教学就会具有不可逆转和无法估量的作用。意大利美学家可罗齐认为,语言自身便是一种艺术,语言学和美学根本是一件东西。
(四)板书的简明美
教师板书表现为静态,是把教师语言诉诸视觉,以展示知识的精华而存在于黑板上的一种艺术。设计科学、美观、具有直观性的板书,就是一幅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把板书美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字体美。教师字写得工整匀称,醒目大方,线条清晰流畅,会使学生为之所吸引,甚至会效而仿之。二是布局美。板书布局均衡匀称,条理简洁,主次分明,在纲举目张的同时,也具有美观性,使学生一目了然,赏心悦目。三是形式美。板书形式新颖活泼,别具一格,例如提纲式、图线式、表格式等形式的组织运用,可以增加美感,增强教学效果。四是内容美。板书内容美主要体现在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真正做到画龙点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学语文课文里蕴含着的美学因素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美的探索亦是无止境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步步深入,素质教育的日益完善,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势必愈来愈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对美的挖掘与创造也必将更上一个层次,这正是笔者写作此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