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与服务业生产率——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文献综述
自 1995 年美国经济在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撑下全面 复苏,进入“新经济”时期开始,学界和业界都认识到信息 技术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也都能感 受到信息技术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具体到服 务行业, 从理论分析上大家基本都认同信息技术能够提 高服务业的效率和水平。 Barras[3]从信息技术与服务创新 的视角切入, 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促进服务业进行过 程创新,并据此提出了逆向产品周期模型。 荆林波[4]总结 了布鲁金斯研究所、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麦肯锡公司等 机构的研究成果,认为信息技术作为资本输入的一种,其 应用可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郭怀英[5]提出信息 化是服务业发展的第二次革命。 信息化在服务业的广泛 运用改变了服务业的传统特性, 提升了服务业的现代化 水准,使服务业日益成为知识技术密集的行业。 学者江小 涓[6]结 合 服 务 业 的 最 新 发 展 ,从 资 源 重 组 的 角 度 分 析 了 信 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服务业产生的巨大影 响。 作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服务提供方式,使服 务业也能有效实现规模经济,并据此认为“服务业因无法 实现规模经济而表现出低生产率”的判断已难以成立。
收稿日期:2018-11-07 作者简介:何 婷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91 / 未来与发展 / 2019 / 第 3 期
企业发展
本文正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 试图从微观层面 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信息化对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 同时, 为了深入研究信息化通过何种方式影响服务业生产率, 本文还基于企业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信息技术在服务企业 经营活动的不同环节中的运用对服务企业整体生产率的 影响。 关于信息化和服务业生产率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 宏观层面,利用跨国或者行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另外, 受数据局限, 大部分研究并没有把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 作为服务业生产率的核心解释变量, 只是附带研究了信 息化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 和以往相关研究相比,本文 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 首次利用世界银行企业问卷调查 数据从微观层面探究了服务企业信息化密度对其劳动生 产率的影响。 2)更加具体地研究了不同环节中信息技术 的运用对服务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 。 3)根据“测 量误差理论”,从产出而非投入的角度衡量企业信息化程 度,减弱因测量误差而导致“索洛悖论”出现的可能性。
企业发展
信息化发展与服务业生产率
— —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
何婷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北京 100872)
【摘 要】基于对“鲍莫尔成本病”和“索洛悖论”的思考,首次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2012)的企业 层面微观数据,研究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对服务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具 体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服务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同环节中的使用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差异性影响。 实证结果验证了信息技术对服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作用。 从企业价值链角度看,对我国服务 企业而言,在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和服务创新这三方面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更明显,在内部管 理、顾客关系管理两个环节中使用信息技术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还未显现。 【关键词】信息化;服务业生产率;企业价值链;鲍莫尔成本病;索洛悖论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9)03-0091-08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9.03.016
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现实案例都表明信息技术的运 用提高了服务业的效率和水平, 但是实证分析却未能给
Baidu Nhomakorabea
予充足的证据。 早在 1987 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就对“信 息技术究竟能否提高服务业生产率” 这一问题给出了自 己 的 回 答— ——大 量 信 息 技 术 投 入 提 高 了 生 产 效 率 和 水 平, 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都能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 的巨大变化, 但统计却不能显示产出的相应增长。这一观 点被学界命名为“索洛悖论”或“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
1 问题提出
自 1992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 定》以来,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经济 转型和产业升级,一直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 这一 政策导向暗含的前提是: 服务业发展能促进社会生产率 提高,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但是,学界关于“服务业发展与 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却存在不同的看法。 其中最核心的问 题是“服务业生产率是否处于低水平且增长缓慢”。 最早 提 出 服 务 业 生 产 率 增 长 缓 慢 的 是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鲍 莫 尔 [1], 他在《非均衡增长的宏观经济学:城市病的剖析》一文中 提出了著名的“鲍莫尔成本病”概念①。 随着服务业在全球 的迅速发展及世界各地经济的差异化发展, 国外学者对
从研究角度看, 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服务业生产率 的度量方法上着手, 试图回答 “服务业生产率是否真的 低”这一问题。 但是观察现实生活中无数的生动案例,我 们不难发现服务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 用。 但是正如“索洛悖论”所描述的,统计结果似乎无法证 明信息化对服务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其背后的原因有 很多, 其中数据测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综观国内研 究, 几乎没有文章通过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信息化和服务 业生产率的关系。 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受数据可得性的 限制。 目前研究中国信息化的文章倒有一些,但基本上都 是用网站、电话或者基站数目等表示信息化程度,这种测 算方法过于粗糙。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的微 观数据, 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信息化密度对服务企 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同时,还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进一 步研究了信息技术在服务企业经营活动不同环节上的运 用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是否具有差异性影响。
服务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鲍 莫尔成本病”进行了验证或批评。 有学者指出这一传统经 济学理论已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服务业。 互联网改 变了服务提供方式, 无论是传统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 都有了新的商业模式,能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大规 模提供服务,生产率得到普遍提高,有些甚至超出了现代 制造业的水平,“服务业生产率低”的判断已难以成立[2]。 作为消费者,我们确实能感受到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 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通过服务业不断改变 我们的生活。 “信息化”“数字化”似乎成了我们这个时代 的主题,但是从社会生产角度看,信息技术是否真的提高 了服务业的生产率呢? 是否仍然存在索洛在 1987 年就提 出来的“生产率悖论”②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