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1-06-07T10:50:08.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刘萍英

[导读] 骨质疏松症根据病人的年龄,闭经日期,临床症状,X线表现,对中度和重度型的病人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刘萍英(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骨科 163000)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419-02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治疗

骨质疏松症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的原因很多,按照不同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种。不论哪一种骨质疏松症,它表现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即骨质吸收增多,单位的含量减少,但现存的骨质仍属正常。

【临床表现】

发生骨质疏松部位的骨骼,可能有自发性骨痛或骨压痛,但都不太严重。老年性腰腿痛可因骨质疏松引起,但大多伴有骨质增生或增生性关节炎。严重骨质疏松可导致病理性骨折或压缩性骨折,特别是负重比较大的部位,如脊柱的T12到L2之间,股骨颈、转子间和转子下等部位。老年性驼背者多有骨质疏松,老年性科雷氏骨折也与本症有关。实验室外检查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多属正常范围,而尿钙可能会增高。

【X线检查】

发生骨质疏松的骨骼,表现为骨质的浓度减低,骨皮质变薄而且不均匀,骨小梁减少,小梁间的缝隙增宽。早期的骨质疏松最容易出现在骨端的部位,故有入主张以股骨颈的情况来评价骨质疏松程度的标准。此外还有脊柱、骨盆也都比较明显。骨质疏松的表现形式为呈斑点状,骨内出现多个小的透亮区,这种现象是骨质疏松的开始阶段,随着病情的发展,转变或弥散状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的密度普遍降低。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其X线的表现皆如此。

【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是一种退行性变,诊断骨质疏松症关键是骨骼中骨质减少的程度如何,过去临床医生诊断骨质疏松主要根据X线平片上骨质的表现而定,这种目测法的诊断方式是很粗糙的,有时因受X线照片条件的影响,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只有在骨丢失30%~60%的情况下才能得出骨质疏松的诊断。使用股骨颈骨小梁计数法比前者稍准确一些,但受部位的限制。还有一种诊断法,是用不同厚度的铝板对比法和右手第二掌骨骨皮质厚度测量法,用计算骨皮质的厚薄来测定骨质疏松的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上世纪60年代以后经过20余年的不断努力,创造出了在体外测定骨密度的多种方法,例如定量CT、光子吸收骨密度测量仪、光子散射法骨密度测量仪、中子活化分析法测量骨密度、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法测量骨密度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使骨密度的测量越来越达到科学准确的地步,对了解人体骨丢失的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使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我国骨伤科技工作者使用SPA法测量骨密度已建立了数据库,也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时代。

骨质疏松症根据病人的年龄,闭经日期,临床症状,X线表现,对中度和重度型的病人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但须与骨转移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软化症、骨髓瘤等进行鉴别诊断。因为这些病有的有溶骨性破坏,有的有骨质结构不良,容易混淆,但各有其自己的特点,可鉴别之。

【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对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应注意供给富于蛋白质的食物,补充维生素D和钙、磷质的食物或药物,多作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坚持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的发生。对于有胃肠道功能障碍者,应积极治疗,以免影响胃肠道的吸收机能,对绝经后的妇女,有必要时可使用雌激素,但不可长期使用,应按疗程有计划地进行,以免产生副作用。对于长期固定的肢体应及时解除,恢复活动。不过多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病进行医疗时要注意慎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及肝素等避免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近些年来,我国骨科工作者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治则,进行了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老年型的,多主张益气补肾的治疗原则,药物有黄芪、鹿角、龟板、人参、枸杞、熟地、杜仲、骨碎补、威灵仙、透骨草、生南星、伸筋草等,或配以丹参、枳壳、牡蛎、蛇床子、肉苁蓉、黑豆、酸枣仁、山楂、神曲等安神健脾、疏肝通络、滋阴潜阳之剂,使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或消失,达到密骨、健身、回春之目的。

对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应以补肾坚骨、调节骨的代谢平衡为治疗原则,药物有黄芪、丹参、淫羊藿、木香、桃仁、黑豆、灵仙、杜仲、熟地、骨碎补等,有填骨生髓、补肾壮骨、调节血钙及激素的平衡,有效地缓解因激素突然减少引起的骨代谢紊乱,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骨密度增加。

近些年来,我国骨科工作者,应用现代科学的形态学、生化学、内分泌学、微量元素及细胞学等先进仪器,验证并探索了祖国医学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则与药物疗效的正确性,发掘出多种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我国和世界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改善和提高老年性群体的生活质量,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居云,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年04月01日.

[2]黄宏兴,柴生,黄红,陈希,陈彦东,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6月24卷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