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出
致瘀 瘀 血
气滞
致瘀
因虚
血
致瘀 瘀
发
血寒
展
致瘀
血热 致瘀
望诊:舌有瘀斑
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示意图
瘀血
血脉 心肝
脏腑 血脉
脏腑 失养
影响 血行
阻滞 气机
新血 不生
胸痹心痛 口唇青紫 皮肤瘀斑 舌有瘀点 脉涩不畅 出血暗红 局部青紫 肿胀疼痛
肌肤甲错 毛发不荣
脏腑 组织
病位固定 病证繁多
局部刺痛 固定不移 癥积肿块
• 病因: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 •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
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因的分类
⑴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⑵内伤病因:七情、劳逸、饮食 ⑶继发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 ⑷其它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 天因素
络、气血津液理论为基础,探讨致病因素的特性与致病特 点,阐述疾病发展的病理变化与物质基础,以及病机间的 彼此联系,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形成、演变、转归的机 理所在,为辩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病因病机学说
第一节 病 因 • 外感病因 • 内伤病因 • 继发性病因 • 其它病因
第二节 病 机 • 发病 • 基本病机 • 内生五邪 • 疾病传变
湿、燥、热(火)六种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邪
•风邪: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
风邪性质及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浮
轻扬
风性轻浮,向上向外, 易侵头面、肌表、腰背和阳经:如头
易袭阳位,属阳邪;
项强痛、鼻塞咽痒、面肌麻痹等。
越
开泄
疏通透泄,具通透性。 腠理开疏:如汗出、恶风等。
病变部位不固定,如行痹、风疹、荨
⑥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可见精神痿 糜,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等。
(3)多发为情志病证
情志病包括: ①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 ②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等; ③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 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
(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寒袭肌表,腠理闭塞,卫阳被遏:恶寒无汗。
收
寒则
气机收敛 腠理闭塞
寒袭关节,筋脉收缩挛急:关节屈伸不利,拘急 作痛。
引
气收
经络筋脉收缩挛急 寒入厥阴经脉,经络收缩拘急:少腹拘急不仁。
3、暑邪
暑邪: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自然界中具有火热特性的外邪。
暑邪性质与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
阳热亢盛
(2)劳神过度
耗伤心血: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损伤脾气:纳少、腹胀、便溏、消瘦。
(3)房劳过度
耗伤肾精肾气: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性机能减退、早衰等。
2、过逸 包括: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
安逸少动,气机不畅;阳气不振,正气虚弱;长期用脑过少, 神气衰弱。
三、继发性病因
•概念:继发于其它病理过程和产物导致脏腑气血功 能紊乱的病因。
(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积于 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2、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① 七情损伤相应之脏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② 七情首先影响心神 ③ 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④ 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2)影响脏腑气机 ①怒则气上:过怒使肝气上逆,可见头胀头痛、面 红目赤、呕血、昏厥。肝气横逆可见腹痛、腹泻。
四、其它病因
除暑热表现外,又常见胸闷脘痞,四肢 倦怠,便溏不爽等湿阻之候。
4、湿邪
湿邪: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湿邪性质与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粘 滞
湿为阴邪
湿性粘滞,留注脏腑 经络,最易阻滞气机
表现为身困胸闷脘痞泄泻等
损伤阳气 粘滞日久,损伤阳气 湿伤人体,常先困脾,久则损伤脾阳。
“湿胜则阳微”
重
火性炎上
火热蒸腾上炎,症见头面 五官等人体上部。
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糜烂, 齿龈肿痛,吐血,衄血等。
易生风动血
燔灼肝经,损伤阴液,筋 脉失濡养而生风;
热入血分:灼伤脉络,迫 血妄行,
高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 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 发斑,月经过多,崩漏。
火热性燥动,与心相应; 高热,心神不宁,心烦失眠; 易扰心神
多
善行 善行走窜,行无定处; 麻疹;
变
数变
发病急、变化快、变化多 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如癫痫、
端。
中风、惊风。
善 动
有明显动摇症状,如眩晕、震颤、抽
主动 动摇不定,“风胜主动”。 搐、角弓反张等。
多 兼 邪
风为百 病之长
风邪致病极为广泛,易与 他邪相合,且为外邪致病 的先导。
发病最多,病种最多,且易合他邪兼 夹致病,如风寒、风湿、风热、风燥 等。
①情绪积极乐观,有利于疾病康复; ②情绪消沉,悲观失望,加重病情。
(二)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1)过饥:营养不足、气血亏虚、正气虚弱; (2)过饱:食伤脾胃、宿食积滞、郁而化热(痢疾、痔疮); (3)饮食规律失常:脾胃虚弱。
2、饮食不洁
(1)饮食变质 (2)饮食污染 (3)寄生虫
血入营分,扰乱心神。 高热,狂躁妄动,神昏谵语。
易致肿疡
热毒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蚀 痈疽疮疡,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 血肉 , “热胜则肿”。
寒 邪
寒痹—膝盖的变形
屈伸不利
燥邪
署邪
腹部水肿
湿
湿痹 —下肢溃疡,反复发作
邪
下肢水肿
火
口舌生疮
邪
高热神昏
易致疮痈
(二)疠气
1、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 邪。
●传染途径:空气传染;口鼻侵入;饮食、蚊虫叮 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
●疠气致病种类: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 烂喉丹痧、天花、霍乱、鼠疫。
2、疠气的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3)特异性强,症状相似。
3、疠气发生和流行因素 (1)气候反常; (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3)预防隔离工作不好; (4)社会因素。
第一节 病 因
• 疾病:是指机体在致病因素(六淫、七情、饮食营养、劳逸等) 作用下,出现气血紊乱、阴阳失调、脏腑经络组织等功能、代 谢失常,或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 劳动能力明显下降或丧失,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并 表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包含现代医学临床检测的各种微 观改变)的异常生命过程。
病
多
饮
由
脾肺 肾肝
痰
影响水液代谢
作
祟
心
易于蒙蔽神明
瘀血形成示意图
各种外伤 脾不统血 肝不藏血 流产等出血 情志不畅 痰饮阻滞 气虚失运 阳虚失温 阴虚失柔 津液失充
寒客血脉
热入血脉
不能及时排 出或消散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血运动力减退 血脉舒缩失常 血液容量减少
血脉挛缩 血液凝涩 血热互结 血液黏稠 迫血妄行
•分类:六淫 疠气
(一)六淫
●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六邪”。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六气太过或不及
六
六淫产生的因素
气候变化异常
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超过机体适应范围;
气 变 六
机体适应能力低下——正常与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均不适应。 淫
2、寒邪
●寒邪:致病具有寒冷、凝聚、收引特性的外邪。
寒邪性质及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寒为阴邪
寒 凉
其性寒凉
阴胜则寒 阴胜则阳病
易伤阳气
伤寒:(寒邪伤及肌表)
寒邪袭表,卫阳被遏:(形寒肢冷,头身疼
痛)。
凝
寒性
气血津液凝滞,经 客于关节:痛痹/寒痹; 脉不通,不通则痛 客于太阳经脉:一身尽痛;
滞
凝滞 “寒性凝滞主痛” 犯于中焦下焦:脘腹冷痛甚绞痛。
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
七情内伤: 是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
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 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1、七情的表现形式
•喜:喜乐、喜悦。 心在志为喜,喜伤心。 •怒:恼怒、愤怒。 肝在志为怒,怒伤肝。 •忧:忧愁、忧虑。 肺在志为忧,忧伤肺。 •思:思虑、思考。 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悲:悲哀、悲伤。 悲伤肺。 •恐:恐惧、畏惧。 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惊:惊吓、惊骇。 大惊主要伤心。
燥易伤肺 而入,而最易伤及于 痰中带血,喘息作痛,大便秘
肺,清肃失司。
结等。
6、火邪
火邪: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特性的外邪。
火热之邪的性质及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热为阳邪 阳胜则热 其性燔灼 阳胜则阴病 易伤津耗气 壮火食气(如气随津耗)
高热、恶热、面赤、脉数; 喜饮,咽干口燥,小便短赤; 体倦乏力少气。
二、内感病因
•概念:内感病因是指人体的七情、劳逸、饮食等不 循常度,导致气血津液失调,脏腑组织功能 异常的致病因素。
•特点:内感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 内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分类: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
(一)七情内伤
七情: 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
病因病机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
• 病因病机学说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原因与机制, 又称为“致病因素”,包括病因病机两大内容。
• 病因是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研究和阐释了各种破 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的致病因素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主要 影响特点。
•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机理。 • 病因病机学说以阴阳、五行、精气学说为指导,以脏腑经
浊 湿性重浊
困重重着 秽浊垢腻
湿困脾胃
寒湿困脾
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四肢沉重等
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
粘 滞
粘腻性:症状的粘滞性 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 湿性粘滞
停滞性:病程的缠绵性 起病缓,传变慢,病程迁延,缠绵难愈
趋 下
湿性趋下
湿邪致病,具有伤及 人的下部的特点。
水湿所致浮肿以下肢明显,又如淋 浊、泄利、妇女带下、下肢溃疡。
3、饮食偏嗜
(1)寒热偏嗜:
偏嗜生冷,寒湿内生;偏嗜辛热,肠胃积热;嗜酒成癖, 聚湿生痰。
(2)五味偏嗜:
既可引起本脏功能失调,也可致脏腑间平衡关系而出现他 脏病变。
(3)食类偏嗜:
专食或厌食某类食物,久之导致某些疾病,如佝偻、夜盲 等。
(三)劳逸失度
1、过劳 (1)劳力过度
劳则气耗: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喘息汗出等。 劳伤筋骨:形体组织损伤,积劳成疾。
探求病因的方法 ⑴问诊求因: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治疗情况,
直接确定病因。 ⑵辨证求因: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
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 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为“辨症求因”, 又称“审症求因”。
一、外感病因
•概念: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 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称为外感病因。
•特点:发病急骤,疾病初起多有恶寒、发 热、头身疼痛等表证。
②喜则气缓:过喜则心气涣散,心气暴脱,可见神 志失常,狂乱,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
③悲则气消:过悲导致肺气消耗,可见意志消沉, 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
④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
见二便失禁,遗精。
⑤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可见惊悸 不安,神志错乱。
惊则气乱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六淫致病都是人体从外感受而发病。 2.季节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 3.地域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居处环境密切相关。 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一或兼夹而致病。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症候可发生转化
•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之分析方法 应用类比和演绎的思维方法,总结风、寒、暑、
•分类: 1、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包括有形痰饮、无形痰饮。
2、瘀血: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及其病理性
产物。症状以疼痛、肿块、出血为主。
3、结石:湿热浊邪、煎熬形成结石。易发胃、胆、肾等。
痰饮致病特点示意图 痰
瘀
互
血脉
妨碍血Fra Baidu bibliotek 结
脏腑
痰
组织
百
阻滞气机
实热证: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 热盛为特征。
暑性升散 最易耗气
伤津
暑为阳邪 主上升 主发散
故易上犯头目, 内扰心神, 耗气伤津
上犯头目:头昏,目眩; 暑邪易入心经: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热胜则津伤阴病:身热汗多,口渴喜饮, 尿少短赤,舌红少津等。 气随津泄:气短,倦怠,甚气随津脱。
暑多夹湿 暑湿(湿热)夹杂
5、燥邪
燥邪:致病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
燥邪性质及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燥邪其性干燥,侵犯 初起干燥症状:以口唇燥裂、
燥性干涩 人体,最易损伤津液,鼻干咽燥,皮肤干燥粗糙甚皲
易伤津液 出现各种干燥、涩滞 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等;
不利的症状。
甚阴损,阴虚生内热。
燥邪伤人,常自口鼻 干咳少痰或无痰,或痰粘难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