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摘要:稻飞虱又称蜒虫,是迁飞性、常发性的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具有爆发生、危害大特点,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是近年来长沙县水稻产量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根据对其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的研究提出了以农业、人工和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控技术,在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稻飞虱:发生特点:防控措施
稻飞虱又称蜒虫,是迁飞性、常发性的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具有爆发生、危害大特点,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是近年来长沙县水稻产量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其直接危害轻则使稻株变黄,严重枯死,造成穿顶死苗,甚至颗粒无收:间接危害一是助长菌核病、纹枯病的发生,一般飞虱多的田同时伴发纹枯病大发生,二是传播病毒病。为此,本人对稻飞虱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参考有关文献[1,2],提出了防控措施,通过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1 发生特点
1.1 生活习性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惠飞虱3种,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一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有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的病毒。稻飞虱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嫩绿性,一般栖息在稻丛下部叶鞘产卵和取食。成虫有长、短翅型2种,长翅型成虫,趋光性强,善于迁飞,但发育慢产卵少、寿命短;短翅型成虫翅短,不迁飞、发育快,产卵量多,寿命长。若虫共有5龄,多栖息稻丛下部取食,不受干扰、很少活动,能在同一株或同一丛稻上长期生活,受到惊动则横爬或跳入水面。稻飞虱喜适温(26~28℃)、高温(80%以上)的气候环境,“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易引起稻飞虱大发生。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也是稻飞虱大发生的预测依据之一。
1.2 发生世代
褐飞虱、白背飞虱一年都发生6代,第一代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中旬,第三代7月上中旬,第四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五代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六代10月上旬。越冬卵于3月上旬到4月中旬孵化,若虫先在越冬寄主上生活繁殖1代左右,5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迁入早稻田产卵,并在早稻田繁殖2至3代;5月底至6月上旬第二代若虫先后盛发,并且出现短翅型成虫,6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虫除一部分迁入一季稻中、晚田产卵繁殖外,大部分仍留在早稻田中产卵繁殖;6月下旬到7月中旬第三代若虫盛发,虫口密度很大,往往给早稻造成危害。7月中旬以后,由于早稻黄熟,成虫继续转移到二晚田产卵,8月中旬下第四代若虫盛发,9月上中旬出现大量的短翅型成虫;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由于二晚孕穗抽穗和灌浆,第五代若虫盛发,发生量也很大危害很严重;在秋雨较多的年代,10中旬晚稻能出现第六代若虫,继续造成晚稻死稿倒伏。
1.3 流行因素
1.3.1 外地虫源迁入时间与数量稻飞虱的起飞时主动的,迁移是被动的,降落也是被动的,起飞时间多在傍晚或天亮前,迁移是随风漂流,当遇锋雨则下降,迁入时间早,迁入虫量多,则发生量大。
1.3.2气候因素的影响高温高湿易引起暴发,褐飞虱适宜温度为26~28℃、20℃以下或30℃以上对其发育不利至33℃时产卵减少,卵化率低,若虫死亡率高,白背飞虱适宜范围较宽,在15~30℃都能良好发育。因此,白背飞虱迁入稻田比褐飞虱早,常在天气炎热的7~8月份发生严重,二褐飞虱主要以9~10月份发生较多。高温高湿利于白背飞虱发生,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气候利于褐飞虱的发生,这是长沙县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的主要原因。
1.3.3 栽培制度在纯双季稻区,晚稻虫源是主要来自早稻中、迟熟品种,在混栽区,晚稻虫源来自中、迟熟早稻、一季稻,而多数来自晚稻,故混栽区比纯双季较重。
1.3.4 品种布局早熟品种发生较轻,中、迟熟品种发生较重。
1.3.5 水稻生育期整个生育都适应其生存,但适宜的是孕穗期,虫量d最多的生育期是乳熟至黄熟期。
1.3.6 栽培技术与管理一般早栽田虫量,晚栽田虫量少,主要是因为飞虱迁入后是比较稳定的,因此,早栽早期虫量较多,造成后期虫量也多。长期灌水田虫量多,适当晒田的田虫量较少,主要是长期灌水田田间湿度大,禾苗生长不整齐而造成虫量多。
2 防控措施
防治稻飞虱必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抓住关键时间用药防治,控制后期大发生。
2.1 防治指标
采用平行跳跃调查法,每块田查5丛水稻,调查稻飞虱数量,药剂防治指标:分蘖期每丛水稻5只以上,孕穗期每丛水稻10只以上,齐穗期和齐穗以后每丛15只以上。
2.2 农业防治
2.2.1冬季结合积肥铲除田边、圹边、圳边等地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2.2.2合理搭配水稻品种同一品种,应集中连片种植,减少品种插花。缩少一晚和迟熟早、晚稻的面积,减少过渡桥梁田。
2.2.3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用水,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可以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2.3 人工和生物防治
(1)结合防治水稻螟虫、卷叶虫、开展点灯灭虫和设置诱杀田。(2)保护青蛙和寄生天敌提倡集体放群鸭,捕食害虫。
2.4 化学防治
2.4.1防治时期早稻抽穗灌浆期,是第三代稻飞虱猖獗发生期,特别是迟熟早稻和一季中,晚稻容易集中受害,造成倒伏,是重点进行防治。晚稻抽穗灌浆期是第5~6代稻飞虱的盛发期,容易暴发成灾,造成晚稻大面积倒稿,枯稿,而且这1代的稻飞虱抗药性强天敌减少,在虫情严重时,必须增加施药次数,确保晚稻丰收。
2.4.2用药方法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采用“突出重点,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选用高效低毒、选择性农药。用药方法每667㎡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g,或10%噻嗪酮100ml,兑水90kg喷雾,也可以每667㎡用5%氟虫腈胶悬剂30~40ml兑水90kg喷雾防治,或20%叶蝉散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2.4.3注意事项稻飞虱多集中在植株基部取食危害,应尽量将药液喷到基部,水稻生育后期,尤其是超级杂交稻,密闭的大田喷雾和撒毒土的效果都很差,应着重推广粗水喷雾和泼浇;飞虱已对扑虱灵、吡虫啉等产生了强抗药性的稻区,注意选用新的有效药剂防治,同事要注意药剂轮换使用,喷药时田内要有
3.33~6.67cm的浅水。
参考文献
⑴周培建,等.中国种植应用技术800问「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⑵井冈山地区科技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M」.吉安:井冈山地区农业
局编,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