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康有为出生于一个新儒学家庭。从小立志要成为圣人。他在1891年所撰写
的《新学伪经考》和1897年发表的《孔子改制考》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动摇了
中国学者和士绅的思想基础,它们所造成的思想反响分别被比作一场飓风和火山
喷发,读后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康有为认为真正的汉学应该在西汉占支配地位的今文经学派中寻找。他为今
文经学派辩护,反对古文经学派。试图摧毁那些作为经验主义研究学派依据古文
经学的阵地,从而确立今文经学为孔子教义的真正宝库。揭示今文经学派的主要
理想为经世致用,以及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倾向制度改良而非维护传统教义和制度。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个圣明的政治家和制度革新者,宣称经世理想是儒家思想的
核心,经世理想的实现需要制度的改革。
与19世纪的许多具有改革思想的学者一样,康有为把富强理想作为中国目
前历史阶段的首要政治目标。不同的是,康有为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设计了全
面和大胆的改革方案,梁启超指出为什么仁的概念成了康氏人生观的核心。认为
新儒学氏康有为的仁有机思想的一个基本来源。康氏思想体系不仅对思想界有广
泛的影响,而且成为政治改良运动的根源。梁启超亦受其极大的影响。
经过一系列的改良运动及维新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在改良和革命之间犹豫。他曾倾向于与孙中山的革命派合作,但最终因各种原因终告失败。梁启超在日本
流亡期间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日本思想和西方思想,这在梁启超许多实际考虑的层
面上发挥了作用。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变中,19世纪90年代最初
十年里发生的思想变化应被看成是一个比五四时代更为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一过
渡时期,梁启超是一个关键的人物,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
同时将这一传统固有的关切转变为以他著名的国民形象为标志的新的人格和社会
理想,其思想成为20世纪中国意识形态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和永久的组成部分。
今天起开始阅读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史》一书(版本为九州出版社2011
年5月第一版)。此书是1950年应张其昀之约而写,于1951年完稿,1952年出版,1977年作增添校订再版。
此书主要概述了中国历代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要义,时间上是从春秋中晚期
到现代,分为44个条目。这本书只有280页,这对于整个中国思想史而言,肯
定是比较简略的,本书只做扼要提示和点拨。钱穆著作中可以作为本书参考书的,
多达十多种。所以,要想进一步研究中国思想史,就可以参考钱穆的其他专著,
像《国史大纲》《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四书释义》《墨子》《惠施公
孙龙》《庄老通辨》《阳明学述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中国文化史
导论》《文化学大义》等书,而单篇论文则可参考《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这
部《中国思想史》,仅仅是上述这些著作的“赅括而综合的叙述”。
钱穆治学主张会通,所以研治思想史,他说应注意通史及文化史,故上述著
作如果不能一时遍读,那就至少要读《国史大纲》和《中国文化史导论》这两本书。另外,也要注意旁通西方思想。
本书的写作风格是,力求简易通俗,可是由此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对各家思
想的博大精深之处,不容易快速了解。那怎么办呢?钱先生给出建议,最重要的
是“细心玩索”,不要着急,循序渐进,“明得一家是一家,明得一节是一节,
明得一句是一句”。这看起来不是太慢了吗?其实如果反复研究玩味思考,长期
积累下来,自然就会豁然贯通。这一点正是朱熹教人读书的方法:“近日看得后生,只是教他依本子识得训诂文义分明为急。自此反复不厌,日久月深,自然心
与理会,有得力处。”
钱先生认为,思想可不仅仅是文字,思想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思想是有生命的。在例言中,钱先生说:“无思想之民族,决不能独立自存于世界。思想必有
渊源,有生命。无渊源无生命之思想,乃等于小儿学语,不得称之为思想。”本
书例言写于1977年,对于当时的中国思想界,钱先生认为正不幸像犯了一小儿
学语之病,也就是没有思想,因为思想失去了渊源也就失去了生命。要改变这一
现状,那就是去追溯中国的思想渊源。这也是钱先生写作本书的目的:“指示出
中国思想之深远的渊源,抉发出中国思想之真实生命。”
读了这本书,读者会有哪些收获呢?钱先生说:“学者由此窥入,明体可以
达用,博古可以通今。”对于中国的现状,对于民族的未来,将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去寻觅出路。
最后钱先生提醒读者,“切勿以知道一些旧公案,拾得一些旧话头,即为了事”。就像朱熹所说:“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
见道理;又有一种,则一向泛滥,不知归着处,此皆非知学者。须要熟看熟思,
久久间,自然见个道理,四停八当,而所谓统要者,自在其中矣。”钱穆解释说:“读书即心急要求统要,此是心不宽。有些人,遂求于一言半句上既见出统要来,此如初格一物,便要明天理。其实此等统要与天理,仍只是己见耳。但放开心,
不责效,又易泛滥;一书看了又一书,一物放过又一物,到底心中还是无所得。
故看书须熟看熟思,尽在此书上多挨,挨得,自然有得也。”(《朱子学提纲》“朱子论读书”)
既然讲思想史,那就先明白什么是思想?钱先生开篇即引佛经的话:“有生
灭心,有相续心。”一般人都有生灭心,就是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并不总
是持续地专注地想某一个问题。只有很少时候能做到持续而专注地思考某个问题,这个时候,才算是有了思想。而有的人,对某个问题长年累月地反复思考,甚至
付出毕生的精力去研究思考这个问题,他们便是思想家了。那么,什么问题,是
我们最关注而又最不容易得到确定答案的呢?恐怕要数宇宙问题和人生问题了。
这不仅仅是一两个思想家关注的问题,而是众多思想家关注,而且往往关注对象
不同,谈论的方向不一,结果不一致,于是形成了思想史上的派别。
接下来,就是什么是中国思想史?这很简单了,作为一个有文化有历史的民族,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意见,不断延续的过程,就
是民族思想史,中国民族的思想史也就是中国思想史。放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思
想史也只是世界人类思想史的一个派别而已。
那么,讲中国思想史,太远的不说就从春秋说起。
人类对宇宙人生的认识,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生死问题,而其
他问题只是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在春秋时期便对生死问题有了成熟的
思考。钱先生以两个人举例:郑国的子产和鲁国的叔孙豹。
子产的思考,是从“见鬼”说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孔子之下是战国时代,这个时期的思想,是“极光明灿烂”的。孔子有开启
之功。有人反对孔子,有人则阐扬孔子。比如墨家,即极端反孔。杨朱则极端反墨。孟子则既反对杨朱,也反对墨子,主张回归孔子。
墨子最有名的主张是“兼爱”,孔子也讲爱,讲仁者爱人,落脚在“仁”。
孔子的“仁”,是有分别、有等级的爱,墨子的“兼爱”则无差别。墨子认为,
儒家的仁,这种讲究远近亲疏的爱,会使人自私自利。所以要兼爱,“视人之父
若其父”,认为别人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没啥不一样,我们应该平等地去爱。儒
家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二字说明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是有
远近之别的。
墨家为何不把别人的爸妈不当外人呢,其理论依据在于:从宇宙看,人生都
是平等,天下的爸妈都一样。由此他们提出“天志”,“天兼天下而爱之”。可
见墨家不是站在人的立场来看,而是在天上俯瞰众生,所以是无差别的博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