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7 11.6 10.2 9.9 ---
42.22 22.0 21.7 6.0 ---
39.04 22.4 25.19 7.16 ---
二、中国的粮食带
复种指数 复种指数
提高复种指数的潜力区在那?
水稻带
为什么水稻种植可达北纬50度?
中国粮食分布 .水稻
(一)水稻分布
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1、 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
资料:
美国户均耕地1200亩,高度机械化 我国户均仅几亩
我国一个劳动力价格相当于美国1/25
因此,我国要想办法提高劳动力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增加人均耕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 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
思考题: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 加入WTO以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资金技术、土地密 集型的农业,像棉、粮、油等产品没有竞争优势。但是精耕 细作式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像水果、蔬菜、园艺作物、水产 品、禽产品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
持续增加土壤肥力
持续利用农业资源 持续协调生态环境
高产、优质、高效、低耗
增加收入 合理分配 增加资金 产出率 现代集约 持续农业 保持农业 生态平衡 资源节约型 经营节约型 优化产业 产品结构
提高农业 综合实力
生产商品化
实施持续农业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时间上要认识到这是 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跃而就;二是在空间上,国土辽阔、 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复杂分析,必须因地制宜,考虑区域发 展战略。
栽培分布很广,主要产区则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 山区。
玉米带
为什么玉米带呈现东北-西南向分布?
三、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的地理思考
1. 中国水资源及农业利用
•中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淡水资源为世界的1/4 亩均淡水资源为世界的1/2 •年用水量4500亿M3: 占年降水量的7.5% 占河川径流量的18% (日本为30%;以色列为80%) 地下水开采占20% (美国与前苏联的总和) 农业用水占90%(美国占50%) 灌溉率45%(美国与前苏联接近10%)
(三)生态农业 1、概念:
农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经济、技术复合人工系统, 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 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农业生产。 2、模式
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多种高产和高效特征 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
1) 南方稻田动、植物共生模式 :
利用稻田养鱼、蛙、蟹、虾。
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是农村税费改革。
目前从农民手里一年收取:300亿元的农业税,600亿元的 乡统筹、村提留,300亿元其它乱收费,共计1200亿元。
这次税费改革内容: 把现在收取的300亿元农业税提高到500亿元,与此同时, 把乡统筹、村提留和各种乱收费一律减掉。 这样,县、乡、镇财政将出现很大的困难(教育经费、 其它建设费用),这个缺口将由国家政府每年拿出700亿元补 贴(2006年为1030多亿元),重点放在落后地区。
鸡——猪——沼气——鱼模式 7) 庭院立体经营模式: 利用池塘养鱼,圈养鸭.鹅,塘边种植葡萄.瓜类,并在架下养鸡
第二节 中国粮食带及地理思考
讨论
一、中国人口-粮食-耕地发展状况 二、中国的粮食带 三、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的地理思考
四、开发常绿草地带减缓粮食压力的地理思考
五、农业开发及其地域差异(教材P164-168) 六、中国农业分区
3.增产效益(对中低产田加大投入)估算
• 中西区:按东部水平300公斤/亩(播种面积) • 按目前播种面积的90% • 增产372.2亿公斤 • 东部区:不足300 公斤/亩的地区提高到此水平 • 按目前播种面积的80% • 增产261.5亿公斤 • 其中:江南各省22亿公斤 • 黄河-长江之间100.7亿公斤 • 东北三省75亿公斤 • 300 公斤/亩以上的地区增产抵消耕地减少的损 失 • 共计增加 633.7亿公斤
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稻谷播种面积约占全 国90%以上)
华南双季灿稻区
云贵高原稻区
其中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的最大产区,以长江三角洲、里 下河、皖中沿江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和 成都平原最为集中。 2、 北方稻谷分散产区
(水源较好的地区)
华北单季稻产区 东早熟粳稻区
西北干旱稻作区
小麦带
(二)小麦 分布 我国栽培的小麦绝大部分是冬小麦,它和水稻、玉米、 甘薯、棉花等秋收作物配合,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 产量。
4. 播种面积单产与估算增产区



注意:播种面积单产东西差异与南北差异的差异
5. 控制无效蒸发,提高降水利用率的工程实验与设想
发展“集水-节水-控水”为一体 “地膜-地下定向爆破-太阳能-计算机控制” 二次蒸发高效用水优质高产的设施控制农业体系
中捷友谊农场实验,1996、1997
四、开发常绿草地带减缓粮食压力的地理思考
二: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1、农业增长更多的是依靠物资技术的投入,依靠农业生产 条件的改善。 过去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依靠活劳动大规模的投入已经行 不通,以资金为载体的物资技术投入(种子、化肥、农药、 农膜、农具、设备等)显得愈为重要。 2、农业科学技术成为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水平的重要因 素和基本途径。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收入为动力的新型农业已形成。 4、农业的发展更多的依靠了社会化的服务(为农业的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
2) 农林间作或混林间作模式: 枣粮间作、果粮间作等 。 3) 多种多收的时间结构优化模式: 利用各个农作物之间生长时间差及对养分的需求差进行 合理配置,各种作物互不影响而生长良好。 4) 多层高效的空间结构模式: 农田作物按地形带立体种植。
5) 基塘结合模式:
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稻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 6) 生物能多层循环再生模式:
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 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B 更新思想,树立新观点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由工农、城乡长期隔离 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工农协调、城乡结合发展;从传统的 以耕地为主战场的观念转变为包括耕地农业、山地农业、草 地农业、水体农业、庭院农业在内的大农业体系观念;从传 统的粮食观念转变为现代食物和广辟食物来源的观念;既要 重视资金和物质投入,也要重视智力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
一、中国人口-粮食-耕地发展状况
• 1.人口-粮食-耕地的关 系
人均 需求
播种 面积 粮食
粮食构成 空间布局 粮食政策 人Fra Baidu bibliotek增长 生产基础 水分条件
人口
耕地
单 产 水 平
热量条件
肥力条件
人工投入
2.人均耕地与人均产量的历史变化
3.建国以来中国人口-粮食-耕地发展变化
人口变化图
12.95亿
耕地与人均耕地世界对比
第七章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粮食带及地理思考
第一节 概

一:两大突破.两大变革.两次土地革命 二: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三: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四:今后发展的方向 现代化农业 可持续发展农业 生态农业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两大突破.两大变革.两次土地革命
两大突破:
一是突破了农业就是种植业的传统农村经济格局,实 现了农业多种经营的综合发展。
5、农业的产业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 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
三: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使得农产品的增长 空间日趋变小。
2、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使得农业很难实现规模经营, 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阻碍现 代化农业进程的主要因素。
我国13亿人口,9亿农民,是美国农民的100倍,一个农民的 工资只相当于一个美国农民的1/25,这就为中国劳动力密集 型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提供了价格优势。
我国的蔬菜、梨、甘蔗价格比国际市场低40%;花卉价格 低20%;水产品低30%;牛肉、猪肉低50%。 只要我们增加优质品的生产,减少劣质品的生产,大量增 加出口,在加入WTO后,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面对挑 战和机遇,这才是我们的积极的措施。 (二)持续农业
• 粮食总产量变化图
2001年9052.8亿斤
1999年10500亿斤
6 7 3 5 20 ?
6 3
播种面积与粮食单产量的变化

播种面积 亿亩
中国粮食构成变化与分布
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万吨)

年代 作物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构成变化 % 1952年 1990年 1999年
水稻 小麦 玉米 薯类 其他
二是突破了农村就是农业的传统农村经济格局,实现 了农村经济综合发展。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村非农产 业迅速发展加速了我国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两大变革:
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生产的自主权,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是92年全面进入市场经济,农民得到了经营自主权。
两大土地革命: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
如何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一般来说,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的 主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我国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村剩余劳动 力数量大、素质低的情况下,我们还应积极在农村创造条件, 就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采取两种途径: 一是农业内部转移,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畜牧业、林业 等方面转移。 二是农村内部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乡镇企业和农村 二、三产业转移。
大体分为三个不同生产区域:
1、北方冬小麦区 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地 区,是最大集中产区和消费产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 2/3左右。 2、春小麦区 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冬季严寒,小麦不能安 全越冬。
3、南方冬小麦区
秦岭、淮河以南,折多山以东。
小麦带
(三)玉米分布
•农业用水经济效益(1992):0.25美元/ M3
(以色列2.04美元/M3 )
2.播种面积单产与降水资源的关系
1)中国现状单产:171-394公斤/亩(平均226) 按0.19耗水系数 相当利用降水深33-75MM(平均55) 占降水量的8.73%(相当于极干旱区降水) 2)以色列降水利用率:15%--20%, 利用降水深95-120MM 实现单产497-633公斤/亩
四:今后发展的方向 现代农业 持续农业
生态农业
(一)现代化农业
1、概念: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 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 2、基本特征: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 3、基本特点:高产、优质、低耗、高效 4、基本点: A 大力发展规模经济,改变小生产和大市场不协调的局面。 1) 要以商品生产基地为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化、一体化、 现代化的粮食产业体系。(专项贷款,扶持500个商品 粮大县,50个优质棉大县) 2) 要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向农业产后领域延伸,在村镇 发展现代饲料工业、食品工业等。应用高新技术,使产 品向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积极发展农
3、利益驱动问题
受利益驱动问题影响,有限的投入、土地、物质、技术人 员和高素质劳动力资源都向非农产业转移。
4、农业发展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同今后资金高度匮乏形成 的矛盾。 前面谈到,资本和物资技术投入对农业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而今后我国的工业特别是城市工业将要全面进入产业升级和集 约化经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5、农业科技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缓慢。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为1/3。 6、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不相适应的情况愈益暴露,农业的 服务化体系不健全。
• 1.中国南方草地资源开发自然条件评价思 路
发展畜牧业-改变食物结构-缓解粮食压力
区域对比法(南北)
其他 条件
草地资源
灾害 条件
地貌 条件 山 地 丘
水热 条件
植被 条件
陵 区
扶 贫


2.南方草地特征
· · · · ·
北方草地
<500MM <0º C-4º C 50-150天 草甸草原12亩 典型草原25亩 荒漠草原50亩
1、概念:
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多种经营、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 的农业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投入,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力;依靠科技,增加资源产出率;防止污染,保持农 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成一个资源节
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化农业。 2、目标、内涵
目标
现代农业综合体系 持续提高生产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