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精编)15文具的家(教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精编)15文具的家(教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精编)15文具的家(教案).

15 文具的家

文本分析

本课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人物形象。第1、2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

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3~5自然段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第6自然段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课文叙事完整,结构清晰,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之中。

读好对话要作为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第3自然段出现了疑问句“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是妈妈对贝贝说的话。在教学中可指导学

生观察插图中妈妈的神态,并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境读出带有吃惊、责备的语气,感受妈妈当时的心情。第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也可借助课文

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出妈妈耐心教育贝贝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字;能够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

人物的对话。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2

时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

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正确读写生字,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2.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互说,导入新课。

教师引说:同学们,请打开你们的文具盒,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铅笔、橡皮、转笔刀、尺子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2.揭示课题。

(1)教师引说。

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这些文具有家吗?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

(板书课

题,齐读课题:文具的家)

(2)随题识字:学习生字“具”。

①指名读、齐读,知道“具”的韵母是“ü”不是“u”。

②比一比识记字形:具——真(里面都是三横);再组词巩固:文具、工具、玩具。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一想:文具的家在哪里?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课后生字,把字音读准确。

(2)给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合作交流,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1)学生开火车认读。

文具j ù一次c ì丢di ū失

平p ín ɡ平p ín ɡ安安她t ā们这些xi ē仔zǐ细检ji ǎn查ch á所su ǒ有哪n ǎ里新x īn的每m ěi天教师正音:“次、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翘舌音;“新、检”是前鼻

音,“平”是后鼻音;“哪”的字音可结合词语“哪里”来读准。

(2)字形识记。(要充分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来识记)

①形近字比较。

具——真次——吹丢——去哪——那她——他仔——子检——脸

认识新偏旁斤字旁():亲+斤=新;+斤=所。

②创设语境识记。

③猜字谜识记。

◇母亲头上戴顶帽。(每)

④加一加、减一减识记。

女+也=(她)此+二=(些)木+佥=(检)冫+欠=(次)口+那=(哪)木+旦=(查)海-氵=(每)苹-艹=(平)

4.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了解字义。

具(文具)(工具)(家具)新(新年)(新手)(清新)

每(每次)(每天)(每人)平(平安)(平时)(平常)

些(这些)(一些)(哪些)检(检查)(检字)(检举)

查(检查)(查卫生)(查字典)所(所有)(住所)(公共场所)

5.学生通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纠,教师巡视,随机正音。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边指导边示范,引导学生注意笔顺、笔画及占格位置,学生书空。

独体字。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撇起笔与点对齐,第四笔捺和撇写舒展,交叉点紧贴竖中线。

左窄右宽,左短右长。第五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穿插在提的下面。

左右一样高,第四笔横的起笔穿插在第一笔横与第三笔提之间;第六笔撇穿插在左边提的下面,斜钩写得舒展。

独体字。第四笔横在横中线上,略向右上方倾斜,点和撇的方向朝里,第五笔竖长且直,写在竖中线上。

独体字。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力”瘦长,左右两点大致从横中线起笔。

让左窄右宽,左右两边高度一样。第五笔横要穿插在左边言字旁的下方。

包半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第一笔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第二笔横折钩的起笔在撇的中点偏下部位,折稍微

靠里;竖弯钩的起笔对准撇的尾部,写得舒展。

4.学生先观察生字的笔画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说说哪些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字写得不好,需要注意些什么。

6.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语文文字主次首次找人和平平时开办包办出让相让书包包子

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两幅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图中都有谁?人物表情前后有什么变化?她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再开火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不添字,不漏字。

3.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贝贝为什么老是丢铅笔、橡皮?后来她还老是丢铅笔、橡皮吗?

4.(课件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贝贝总爱______,在妈妈的教导下,她给文具找了______,从此,她再也不______,并逐渐养成了______的好习惯。

5.和同桌交流上完本节课的收获,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平平安安”的意思。

3.学会整理自己的文具,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对话。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采蘑菇”游戏。

课件出示一幅图,图中有13个蘑菇,每个蘑菇上均有1个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学生扮演采蘑菇的小姑娘,认读生字。

2.复习旧知。

出示写有7个会写字的卡片,教师任意抽取卡片,学生抢读并组词,其余学生写出该词语,同桌互评互纠。然后指名选一两个词语说句子。

3.小组分段接力朗读课文,再指名读、齐读。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图文结合,品读课文

1.结合插图一,了解课文内容。

(1)观察插图一,思考:

①图上画的是谁的家?书桌上怎么样?(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

生:图上画的是贝贝的家,书桌上乱七八糟地放着书本、练习本和书包。

②书桌上乱七八糟的,说明贝贝做了什么?妈妈和贝贝的神情怎么样?

生:书桌上乱七八糟的,说明贝贝刚才在找文具。从神情上看,妈妈好像很

吃惊很生气;贝贝很难过,好像在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2)自由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第1~3

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不是也有这

样的现象?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②教师示范朗读并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独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

有节奏感,朗读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标点,读好节奏。还可以抓住句子中的“只、一次、一回”和句末的语气词“了”,读好句子,初步体会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

③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妈妈为什么会吃惊会生气呢?师生互说。

生1: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橡皮。

生2:贝贝天天丢东西,总是丢三落四。

师:你一回到家就干什么?(指名说)刚才这几个同学用“一……就……”

这个关联词来说话,句中有了这个词,就有了“立刻、马上”的意思。谁还会说

一说?(指名说)

④妈妈说了什么?妈妈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生评议)

⑤贝贝是怎么回答的?贝贝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指名读)

⑥指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妈妈和贝贝的话。

⑦教师示范朗读第3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借助插图和句子中的提示语)

第一步,圈出描写贝贝说话时表情的文字“眨着一双大眼睛”,再观察插图,加上贝贝的动作、表情,读好贝贝说的“我也不知道”这句话。第二步,观察插

图中妈妈的表情(睁大了眼睛,张着嘴巴,很吃惊的样子),学生模仿插图中人

物表情,练习朗读“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句话。第三步,通过反问,质疑:

妈妈为什么那么吃惊呢?妈妈为什么还有些生气呢?引导学生关注妈妈话中“天天”这个词语,贝贝每天都把文具弄丢,难怪妈妈要吃惊、要生气,让学生感受

到妈妈的心情,从而读出“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句话中带有吃惊、责备的

语气。

⑧思考:在这一部分中,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不爱惜文具,不会保管文具,粗心。)

2.结合插图二,了解课文内容。

(1)观察插图二,插图对应的是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明判断的理由。

①自由学习后和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生:插图二对应的是课文第4、5自然段。理由1:图画中的妈妈抚摸着贝贝的头跟贝贝说话。第4自然段写的是妈妈跟贝贝说的话。理由2:图画中的房子不是真的房子,这提示的是妈妈让贝贝给文具找房子,也就是找家。

②妈妈亲切地抚摸着贝贝的头,跟贝贝说话。妈妈说了什么?谁来当贝贝的妈妈,读读这段话?(读出妈妈耐心教育贝贝时关切、慈爱的语气)

③“平平安安”是什么意思?(安全,没有发生事故。)以前,贝贝的铅笔、橡皮是不是平平安安的呢?(不是,贝贝总是把它们给弄丢了,它们没有平平安安地回到家。)

(2)思考:贝贝给文具找到家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贝贝给文具找到家了。我是从第5自然段知道的。

(3)(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

这些文具的家。

①学生齐读这句话。

②把这句话换种说法:贝贝想起来了,这些文具的家就是______。

小结: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懂了第4、5自然段,知道贝贝在妈妈的帮助下给文具找个家——文具盒。

3.想象图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2)教师引导:想象一下,根据这个自然段的意思,你会画一幅怎样的图画?(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同时课件出示想象图画。

(4)思考:贝贝的文具还会不见吗?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不会,

我是从“都要”“仔

细检查”“是不是都回家了”看出来的。)

(5)现在,贝贝的文具都怎么样地回家了?(平平安安。)

(6)齐读第6自然段,注意读好“呀、哇”这两个语气词,读好“时候”

这个轻声词。

(7)讨论:现在的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能够整理、保管自己的文具。)(8)集思广益:怎样才能不丢文具?

4.感悟主题:读了贝贝的故事,我们小学生应该养成怎样的习惯?

生:读了贝贝的故事,我们小学生应该养成及时收拾、及时整理自己的文具,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5.组织开展朗读比赛,读得最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思维训练,拓展延伸

1.思维训练。

(课件出示)每样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家,就像()是衣服的家;()是鞋子的家;()是书本的家;()是()的家……

2.拓展延伸。

贝贝养成了爱护文具的好习惯,每天让文具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1)我一回到家,就把书包___________。

(2)我一写完作业,就___________。

小结: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每个人都可以养成好习惯!希望小

朋友们从今天起都能够每天把文具送回家,做一个“好习惯之星”。

四、巩固提升,作业设计

1.和身边的朋友交流生活、学习中还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本课的生字较多,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创设语境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汉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在写字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书写规则,明确各个字的重点笔画、书写要点,让学生先观察,再描红,后临帖,写字指导落实到位,也意在

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本课阅读教学,我采用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心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对话朗读,通过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

而深刻地体会到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