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_以厦门铁路文化绿道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图片说明 11. 绿道人车分流设施 12. 植物园处绿道入口标示牌 13. 鸿山隧道口景观 14. 鸿山隧道内景观 15. 同文路段途经小区的绿道
LANDSCAPE DESIGN >景观设计
城市历史文化绿道设计理念的体现 厦门铁路文化休闲绿道作为厦门城市绿道建设的示范区域,借鉴 卢布尔雅那市绿道建设经验,厦门铁路文化绿道建设利用废弃的线性 铁路与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设计良好结合,从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出发,因 地制宜地利用场所特征,融入景观建设、生态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 区建设等,实现了生态改善、遗迹保护、景观提升、休闲游憩、科普教育 的多种功能。具体规划设计理念体现如下: 首先,厦门铁路文化绿道构建了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绿道: 既有铁路特殊的历史背景,串联了较多人文及自然景观,包括植物园、 纪念碑、白鹿洞、鸿山公园等,使其具备实现慢行交通的需求和慢行环 境,既能服务周边居民,也可吸引休闲健身人群;良好的区域位置即中 山路旧城区与万石山风景区之间,提升其旅游开发价值。 其次,厦门铁路文化绿道改善片区交通、优化景观:原铁路沿线 片区交通矛盾突出,特别是沿线居民的交通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 均较差,通过铁路文化绿道的建设,改善沿线片区的路网连通性及通 达性。 再次,厦门铁路文化绿道很好地利用现荒废的隧道,把局部段 布置成人防科普知识展示馆。老铁路本身也让人们了解这段铁路的 历史,为市民又增加一处吸收人防科普知识的新空间,融入爱国主义 教育。 以厦门铁路文化绿道建设为例,说明城市历史文化绿道将成为现 代城市绿色空间功能完善、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与城 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开放,成为城市中绿道沿线市民主要的通 勤与休闲场所。实践表明,城市绿道的建设在目前机动车横行的城市中 具有强烈的必然性。在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部分细节因为项目经费的 问题而被略去,笔者认为,被略去的部分可作在今后城市绿道的维护过 程中或者作为项目二期建设过程中进一步的完善。
叶木泉 厦门中易城市景观有限公司园林工程师,福建农林大学园林专业,主要
15
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55 >2012年第6期
鸣谢:本论文得到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蔡邦平研究员的悉心指导,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 1 ] 韩西丽. 实用景观——卢布尔雅那市环城绿道[J]. 国外规划研究, 2008, 32(8):81-86.
颜佩楠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园林工程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主要 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工程管理。
都市休闲区 地处思明南路至同文路段,包含铁路近端和平码头,离厦门的鹭江道中山路较近, 与鼓浪屿相望,前来旅游休闲的人流量较大。良好的地理位置及现状条件,设计上将其 定位为都市休闲区。除正常的绿道设施外,在人流集中的思明区政府(和平码头处)设 置茶吧、咖啡屋等服务设施;利用原有的铁轨作为种植槽,栽种植物美化环境,为市民 或游客提供休闲去处。种植设计上选择选择三角梅、火焰木、大花紫薇、洋金凤等植物 (图15)。
风情体验区 指植物园至思明区南路段,包含穿越万石山的铁路隧道,隧道全长697米。根据场 所特征,设计上将其规划为风情体验区段休闲绿道。在与山地公园衔接处设置童趣的雕 塑,增加休闲绿道的趣味性;植物园及酒店周边入口的因为人流及车流量加大,采用硬 化铁路硬化,另外一侧增设步行,做到人车分流(图11、12)。利用万石山铁路隧道改造, 增加灯光,展示鹰厦铁路段的建设相关历史资料及厦门海港文化,增加该段休闲绿道的 文化教育内涵。种植设计上选择选择三角梅、凤凰木、羊蹄甲、美蕊花等植物美化环境 (图13、14)。
图片说明
1. 改造前万寿路至植物园 段铁路沿线
2. 改造前植物园至轮渡码 头段铁路沿线
3. 改造前鸿山隧道口 4. 改造前万寿路口
52
> 2012年第6期
1
2
3
4
LANDSCAPE DESIGN >景观设计
6
铁路文化绿道穿梭于金榜山公园、万寿居住区、 万石山风景区、虎溪岩景区及厦港老城区之间,沿线 两侧分布着厦门一中、实验小学、华侨中学、青少年 宫,景色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根据不同区段区域位 置、功能差异性,进行分区设计(图5)。
民情生活区 万寿路至植物园段区域范围内包含学校和主要 的住宅区,本段属于万石山旅游风景区组成部分,具 有纪念碑、植物园等旅游设施。此段的铁路枕木保留 较好,在园路的两侧设置木栈道,设置铁路月台为休 息平台,结合小卖部、咖啡房,供市民休息赏景且兼 具有服务的功能;在沿线万寿小区旁处利用废旧的铁 路机车改造为具有历史风情的服务设置,满足市民的 需要的同时,突出铁路文化的内涵与景观特色(图8、 9);沿线配置大叶榕、苦楝、白纸扇(图10)、蜘蛛兰、 迎春等植物美化环境。
建设于欧洲绿道发展第二个阶段的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市(Ljubljana)环城绿道,以高度的连续性、简洁的 设计、适当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以及集历史纪念、休闲游憩、生态调节多功能为一身等诸多特点,成为绿道建设项目 的典范。1988年,该绿道被卢布尔雅那市议会法令宣告成为“一个独特的、美化自然环境的历史遗迹,国际上的杰 作”[1]。同时,它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绿道的典范,对于我国城市绿道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 7
8
9
10
图片说明 5. 铁路休闲绿道功能分区图 6. 具有枕木元素的花架 7. 红砖碎石枕木结合而成的道路 8. 万寿小区旁的老人活动中心 9. 万寿路段绿道服务中心 10. 茜草科白纸扇 Mussaenda philippica(刘与明拍摄)
53 >2012年第6期
11
13
14
54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2012年第6期
厦门岛老铁路原属鹰厦铁路的一段,始建于1955年2月,20世纪80年代开始闲置。起点为厦门火车站,终点为和 平码头,全长约4.5公里。如今,厦门老铁路成为城市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构成城市风貌及历史文化特 色的基本要素之一。2010年10月厦门市领导调研决定利用该闲置铁路建设休闲走廊,设计者并以表现厦门岛老铁路 的“城市历史文化型绿道”为规划设计理念,以铁路历史为文化,通过绿道串联沿途的人文及自然景观,营造一个独 具特色的城市历史文化绿道(图1~4)。
铁路文化区 指文屏路至万寿路段,辐射的区域主要为住宅 区,人口约1.4万人。将该区域段设置铁路文化区,提 取铁路文化元素,以枕木为主要构架设置小品(图 6),采用闽南红砖嵌入枕木间隙设置步行道,展现闽 南历史文化特征(图7);依山就势,依据地形高差构 建亭子、花架等休闲设施,在宽敞的区域设置坐凳、 棋盘等设施,供市民休闲游憩,沿线配置三角梅、芦 苇、迎春、爬山虎进行美化环境。
城市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 ——以厦门铁路文化绿道为例
>> 摘 要 本文以厦门市铁路文化绿道为例,探讨了城
市历史文化型规划设计理念、原则及设计方法。
文·图 ◎ 颜佩楠 叶木泉
“建设一条绿道相当于建造一个社区”,查尔斯·利特尔的这句话指出了绿道建设在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 位与作用。随着国家逐步城市化,绿道为人们的户外运动提供急需的场所,并为那些住区远离传统公园的人们提供 接近自然的可能性;同时,绿道亦是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方式之一。城市历史文化型休闲绿道作为一种多目标的公共 开放空间,为依托城市水体、交通线、城市空间格局以及历史文化主题等形成的、以提供市民游憩和外来游客旅游 为主要功能的线性绿色空间,主要是以自然走廊为主,也包括河渠、废弃铁路沿线及景观道等人工走廊。其主导功能 是利用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文化路线等资源进行保护、完善、景观提升,为市民提供以绿为主、具有历史文化主 题特征的线性休闲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