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意象派诗歌及其翻译
意象派诗歌..共28页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Hale Waihona Puke
意象派诗歌和诗歌的意象
言》
“
,
大诗人 叶赛 宁在上 面 签 了名
。
他说
”
讲 求意 象脱节 意 象派 诗 人 的理 论 和 创作实 践 略 词 语之 间 的联 系
裂
, 、
2
.
,
要 求省
诗 句 断
我 的 同 行们醉 心 于 语言形 式 的 视 觉 形 象 他 们 觉 得 词 和 形 象 就是 一 切 英 美意 象 派 诗 歌
作 了富有象征 意 味 的描述 我们 的 诗神
马车
, ,
都 更 应该是 自 己 时代 的产 J 犷
。
是驾着 纯 金 的 三 轮
在 生 活 的旷野上驰 骋 的
,
一
我们 飞 速发 展 的 时 代
。
,
需要 新诗
需要
,
那 三 个轮 子
一
闪 射着 同 等 的 光
,
好诗
一 我 们 正 在奔 向 四 个 现 代 化 的征途 中 我
。
心 灵 的闪光 很 好地加 以 歌
使之 放 出光辉 来
:
这 一 切 其实 就是 人 的 有创 造 性
”
” , ,
自有 人 类 便有诗
诗是 最古老 的 歌 唱 艺
,
珍宝
这 里 面 有象征
,
诗这 个 词
术
“
,
是 民族 文学 起 源 的标 志
,
并 一 直在 和 民
。
。
因 此 才 取 得 它 的意 义
族 生 活 中美 的 追求 联 系 在 一 起 看来 好象奇 怪
惠特 曼说
,
:
抓住
`
“
心 灵 的 闪光
中英意象派诗歌翻译对比研究——以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和《天净沙·秋思》翻译为例
句译文显得稍弱 。“ p a t n ap ri ”一词可作 “ io 幻影 ”解 ,但译 作“ 梦幻 ”却与地铁车站这一特定环境不甚符合 。 就其译 但 文与原文相 比,既照顾到了原诗的短,意象 的重叠和东方 的 情调 ( 乎俳 句,也有 中国古诗 的风 味)与原文相 当贴近 , 类 不失为译文中的佳作。 二、马致远 《 天净 沙・ 秋思》英译赏析 马致远的 《 天净沙・ 思》是元朝 散 曲小令 中的杰作 , 秋 向脍炙人 口,是历代 传诵 的名 篇。如果从诗歌的类 型特 点 看,这首小令也属于意象主义流 派的作 品。这支 小令很 短, 总共 只有 五旬 2 8个汉字 : 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 下,断肠人在 天涯。 这首小令描 绘 了一个 漂泊天涯 的游子秋 日黄 昏行旅 的 图景,表现 了游子悲秋怀乡 、难 以言喻的惆怅心情。开头的 “ 鼎足对 ” ,由九个名词 ,九种景物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构成 幅萧瑟苍凉 的秋景 。此 曲语言凝炼 自然 ,明 自如话,内涵 丰富,意境深远。王国维在 《 人间词话》中称之 :“ 寥寥数 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 这首小令的译文也很多,译者 也 ” 多是翻译 名家 ,著名学者等等 。 著名 翻译家 ,在 中国诗歌英译事业上首届一指 的学者 , 许渊冲教授也 曾翻译过此诗 , 的译文被广为接受 ,得到很 他 高的评价 。p aiin o t e e f c s nt ec o ; e a p rt f h s a e r wd o i h P t l o t b a k b u h e as n awe , lc o g .
庞 德 的这 首诗 最让译 者伤 脑筋 的也许就 是 apr in p aio t 这 个 词 了 。 实 ,诗 人 的 原 意 只 是 要表 达 他 所 捕 捉 到 的客 观 其 事物在 瞬间形成 的印象 。不妨想象这样 的场景 :在昏暗的地 铁 车站里 ,人头攒动 。突然 ,诗人 眼前一亮—— 闪过~张漂 亮 的脸 ,接着 又是一张 。诗人用 “ p a t n 这个 词来表 apri ” io 达这种瞬 问印象 。 而用一个主要的意象 区表现瞬 间印象正是 意象派诗歌 的精髓所在 。当然 , apr i ”这个词有幽灵、 “ p aio tn 鬼怪和 幽灵鬼怪 出现 等义项,译成 “ 幽灵一般显现 ” ,从字 面上说 , 似乎 是可取 的,但在上下两行 诗文 中就 显得 不是很 切 当。 者很难 以感受 到诗人所要表达 的那种瞬 间感 , 读 诗人 所要强调 的是一 闪而过 的印象 , 不是现象在眼 中的那种静 而 态。 从 总体 上 看 , 首 诗 要 合 成 一 个 丰 满 的意 象 , 论 明 点 这 不 还是暗示 ,都要包涵 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地铁——这在诗题 中点明了; 二是从地铁站 口出来或 是出去 的人——这在第一 句 中点 明了; 三是地铁里面 暗淡 ,诗人有艨胧感——这有第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英译——基于萨皮尔-沃夫假说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试从大卫•科波菲尔分析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2 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解析:以《在地铁站里》为例3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4 以《新时代汉英大辞典》为例析中文谚语英译5 浅谈商务函电的写作6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7 The Bluest Eye: Cultural Hegemony and Spiritual Dissimilation8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9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梦》及其英译本中主语的确定10 从灵床到坟墓:浅谈中西丧葬风俗之异同11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12 欲望与命运--《推销员之死》与《旅行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根源之比较13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14 英语新闻的互文性研究15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16 概念隐喻在英语专业词汇学习中的应用17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18 诀别武器之缘由——再读《永别了,武器》19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20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21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22 浅析《小妇人》中马奇太太的教育方式23 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独特魅力24 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作家身份探求25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技巧26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27 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28 The Otherization of China in The Woman Warrior29 “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0 论顺句驱动在英汉同声传译中的运用31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32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33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O-lan in The Good Earth34 隔离与异化: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人际关系研究35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3637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38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39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另类古典小说-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之畅销解读40 苔丝悲剧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其启示4142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43 谈双关语的翻译44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45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46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47 汉英“龙”文化浅析48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49 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50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51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52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53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54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55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56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57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58 小说《珍珠》中象征主义的运用59 英汉语复合词结构特征比较探析60 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61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62 从英语演讲的修辞运用看语言性别差异63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64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65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66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67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68 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69 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70 《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71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72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73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74 网络流行语翻译评析——“神马都是浮云”个案分析75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76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77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78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79 从自私基因论分析《伊索寓言》的寓意80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81 《撞车》中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分析82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83 《鲁滨逊漂流记》--世纪典型的殖民主义叙事文本84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85 从语境角度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描写的语用对等问题86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87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88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89 网络资源在听力自主学习中的作用研究90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91 成功智力理论对英语素质教育的启示92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93 中美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对比分析94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95 《老人与海》中词语修辞格的运用96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97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98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99 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100 解析《拉帕西尼之女》中贝雅特丽丝101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102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103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104 浅析动植物词汇中的中英文化差异105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106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107 叶芝:无望的爱情,多变的风格108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109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字幕翻译策略110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111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112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113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114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115 分析福尔摩斯的性格特征116 从构式视野下对英语图式习语的解读117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118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119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120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121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惨命运122 论英语谚语翻译123 Modern Views on Marriages in Wuthering Heights124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125 盖茨比的悲剧成因分析126 On Eliza’s Independent Awareness in Pygmalion127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128 爱米丽的悲剧成因—评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129 人性的苏醒—《香蕉鱼的好日子》主题研究130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131 浅析合作原则在外贸英文电函中的应用132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33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13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and Thunderstorm135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136 The Greatness of Jay Gatsby—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of The Great Gatsby137 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138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139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140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141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142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143 新闻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144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14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146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147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48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149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150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151 On the Absurdity in Waiting for Godot152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53 从情景喜剧《老友记》浅析美国俚语的幽默效果154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55 《爱玛》中女性主义的双重复写——论个人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冲突156 海明威心中的完美女性――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形象157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158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159 评析杰克伦敦小说《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象160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161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162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163 伍尔芙的人生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164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165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166 《灿烂千阳》中女性人物的忍耐,斗争和重生167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168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169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170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171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172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173 论《看不见的人》黑白文化矛盾体174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75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176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177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178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179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180 影响英语词汇发展的言外因素181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182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性格183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84 浅析海尔看中国名牌战略实施现状及关键因素185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186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187 从成长教育理论视角解读奥利弗•退斯特的生活经历188 源于真爱的结合:简爱的婚姻对当代人的启示189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190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硬汉精神191 浅谈电影名称的英汉互译19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193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和吉姆的人物形象分析194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ë and "Wuthering Heights"195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英译——基于萨皮尔-沃夫假说196 《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解读197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198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199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200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中国古代意象诗歌大全
中国古代意象诗歌大全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人需要根据肯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足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中国古代意象诗歌,仅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意象诗歌11、咏新竹际智〔清代〕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
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笋称新竹,出土尖尖。
其之始也,小极,细极,嫩极,毫不起眼。
究竟是观看敏锐,想象丰富的诗人,际智从这才冒出土面的小小新竹,已然看出了其擎天之志,入云之势,化龙之概。
这种想象,以及将想象注入诗行,本身便是一种智能和魄力。
际智自号愚庵,其实何曾愚也。
际智斋室,号为茎草堂,自比一茎小草,孰知不也是一棵志欲凌云的新竹?诗写得精炼,生动,警策,颇有力度。
2、题李次云窗竹白居易〔唐代〕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咏竹诗。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妙品行。
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借竹言志,对竹子赞誉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竹的生存环境,总是猗猗静谧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里,可以弥补人的心理缺陷和远离凡尘的愉悦、超脱!可以获得临时的心理平衡。
3、题画竹郑燮〔清代〕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这诗的就是老幼皆知的郑板桥,他是清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为人正直,气节刚劲,怜悯人民疾苦,常借竹石来题写自己的性格。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赞颂了竹子在恶势力面前,不畏强暴,挺然相斗的精神,也可以看作是他本人性格的写照。
诗的大意说: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英勇直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中国古代意象诗歌21、竹石郑燮〔清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些意象派诗歌及其翻译
地铁车站庞德人流中这几张脸魔幻般浮现;雨湿蒙蒙花瓣偎在乌黑树干。
原文: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by Ezra Pound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背景资料《关于庞德的一首小诗的讨论》):一、这是庞德(Pound)的一首意象诗(imagist poem). 除了标题,全诗仅两句。
第一意象是apparition,把突然看见的美丽面孔喻作梦境一般,奇妙而神密。
第二意象是petals, 这个词使一张张可爱的脸有了具体的形象,更富魅力。
二、IMAGISTS:A group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poets(c.1909—1917) who rebelled against the exuberance and sentimentality of 19th-cent. verse. Influenced by CLASSICISM, Chinese and Japanese poetry, and the French SYMBOLISTS,they advocated a hard, clear, concentrated poetry, free of artificialities and replete with specific physical analogies. The group included Ezra POUND, Richard ALDINGTON, Amy LOWELL, and Hilda DOOLITTLE.三、1.这首诗据Pound自己记载,是一个下雨的晚上,他走出巴黎的一个地铁站,突然看到许多女人和儿童漂亮的脸庞,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后来却发现可以用色彩表达感情。
开始他写了30行,不满意,半年后改为15行,又过了一年终于成了这首类似于日本俳句的2行诗。
美国意象派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十句诗
美国意象派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十句诗在20世纪早期,美国文坛出现名噪一时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其中埃兹拉·庞德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地位能够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比肩。
他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我国古典诗歌元素以及日本俳句,为东西方诗歌的融合做出巨大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的十句诗,体会诗歌背后的深意。
埃兹拉·庞德出生于美国,在美国大学读历史、古典文学专业。
他曾先后四次赴欧洲,并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英国、法国、意大利,他不断追求和探索诗歌创新道路,研习普罗旺斯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拉丁文话等,从中吸取养分,成为当时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备受推崇和尊敬。
意象主义诗歌理论的形成是埃兹拉·庞德的一大贡献,尤其在意象主义运动的前期,他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他打出意象主义旗号,招兵买马,扩大影响,并发表第一部意象主义诗集。
在他的主张下,意象主义诗歌形成短小、硬朗、节奏自由、语音口语化为特色的文学特质,又彰显曲折玩味的艺术意境,以求得对事物真谛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埃兹拉·庞德对意象主义有着更深的阐述,他认为意象不单纯表现出诗人的思想,它是经过过滤后,用文字展现出能量。
另外,他认为,意象是诗人的“染料”,因而让诗歌能够与其他文学形式相通,同时彰显出诗歌独特的艺术特质。
再有,意象派诗歌反对浪漫主义情感上的泛滥,以营造出诗歌的独特品行。
虽然他不怎么懂中文,但他是一位虔诚的中国文化的追随者,他也将中国介绍到西方的一位重要人物之一。
他喜欢中国诗词,推崇儒家经典,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诗就是一个宝库,对他自身而言,中国诗就好比希腊之于文艺复兴。
不过,因为埃兹拉·庞德不懂中文,他才会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加以想象,这也成为其备受争议,名誉扫地的根源。
埃兹拉·庞德翻译过一部诗集《华夏集》,他从一百五十余首诗中,筛选出19首,其中“诗仙”李白的诗就包含12首,可见他对后者的崇拜。
象征主义诗歌部分 翻译
波德莱尔感应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不时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音;行人经过该处,穿过象征的森林,森林鹿出亲切的眼光对人注视。
仿佛远远传来一些悠长的回音,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统一体,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样茫无边际,芳香、色彩、音响全在互相感应。
有些芳香新鲜得像儿童肌肤一样,柔和得像双簧管,绿油油像牧场,——另外一些,腐朽、丰富、得意扬扬,具有一种无限物的扩展力量,仿佛琥珀、麝香、安息香和乳香,在歌唱着精神和感官的热狂。
(钱春绮译)契合自然是一庙堂,圆柱皆有灵性,从中发出隐隐约约说话的音响。
人漫步行经这片象征之林,它们凝视着人,流露熟识的目光。
仿佛空谷回音来自遥远的天边,混成一片冥冥的深邃的幽暗,漫漫如同黑夜,茫茫如同光明,香味、色彩、声音都相通相感。
有的香味像孩子的肌肤般新鲜,像笛音般甜美,像草原般青翠,有的香味却腐烂、昂扬而丰沛,如同无限的物在弥漫、在扩展,琥珀、麝香、安息香、乳香共竟芳菲,歌唱着心灵的欢欣、感觉的陶醉。
(飞白译)契合大自然正是一座神殿,那充满活力的柱石往往发出朦朦胧胧的喃喃的声音;人漫步穿越这一片象征的森林,森林投出亲切的目光,注视着人的举止。
宛如来自远处的一阵阵悠长的回声,融入深邃而不可思议的统一体中,像光明一样无边无际,又像黑暗一样无穷无尽,香味、色彩、声音纷纷互相呼应。
有的香味鲜嫩如儿童的肌肤,轻柔如双簧管的音调,翠绿如草地,——有的香味则腐朽、浓郁,涵盖了万物,流露出无限的天地万物的心迹,仿佛龙涎香、房香、安息香和乳香,歌唱着精神的振奋与感觉的激昂。
(张秋红)应和自然是一庙堂,那里活的柱石不时地传出模糊隐约的语音……人穿过象征的林从那里经行,树林望着他,投以熟稔的凝视。
正如悠长的回声遥遥地合并,归入一个幽黑而渊深的和协——广大有如光明,浩漫有如黑夜——香味,颜色和声音都互相呼应。
有的香味新鲜如儿童的肌肤,柔和有如洞箫,翠绿有如草场,——别的香味呢,腐烂,轩昂而丰富,具有着无极限的品物底扩张,如琥珀香、麝香、安息香,篆烟香,那样歌唱性灵和官感的狂欢。
经典意象派诗歌
经典意象派诗歌
《在地铁车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重量》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李修炎《镜子》
历史的镜子最公平/如果你害怕它/将它一摔,碎了——/它也将变成千万双眼睛……
林蓝四行诗《伞》
当你向别人/敞开心扉的时候/别人却在想/如何握住你的把柄
《足球》
本以为自己十分圆滑/不想被他人踢得伤痕累累。
《秋雾》艾米.洛厄尔
那是蜻蜓还是枫叶?
轻轻地降下,栖息在水面上。
《火精灵》威廉斯
我老了。
你在炉火傍取暖吧!
而我坐在那火焰的中心,牙齿打颤
我到哪儿去乞取安适呢?。
《名家大典》意象派诗歌选
《名家大典》意象派诗歌选休姆的诗《日落》:一位女芭蕾舞演员贪恋着喝彩,迟迟不肯走下舞台,在全场不友好的嘁喳声里,她施展出最后的魔力,高高踮起她的脚尖,露出了胭脂云织成的嫣红的内衣。
《秋》秋夜一丝寒意——,我在田野中漫步,遥望赤色的月亮俯身在藩篱上像一个红脸庞的农夫。
我没有停步招呼,只是点点头,周遭尽是深深沉思的星星,脸色苍白,像城市中的儿童。
理查德·阿尔丁顿的诗《新的爱情》她的花朵枯萎了,又会抽出新的枝叶,仿佛是霜打后的那棵小杏仁。
《十月》山毛榉叶是银色的,因为少了树的血液。
在你的亲吻下,我的双唇变得就象秋日的榉叶一样。
《一个姑娘》你是我们如今想起来仍感痛苦的西西里岛上线条清晰的凹槽。
你是冰冷的狂想的悲伤的音符——只是几个人才觉得美的音符。
裘小龙译艾米·洛威尔的诗《中年》像黑色的冰,被一个无知的溜冰者用不可辨认的图案划遍——那就是我的心的黯淡表面。
《秋雾》是一只蜻蜓,还是一片枫叶,轻柔地栖息在水面上?庞德的诗《在地铁站里》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诗章》49 雨,荒江、旅行人,寒云,闪电,暴雨,昏暗天,孤灯茅屋下。
芦苇沉甸,垂弯弯,竹林萧萧,似在悲泣。
《仿屈原》我要走入林中,戴紫藤花冠的众神漫步的林中,在银粼粼的蓝色河水旁,其它的神祗驶着象牙制成的车辆。
那里,许多美女走了出来,为我的朋友豹采摘葡萄。
这些豹可是拉车的豹。
我要步入林间的空地,我要从新的灌木丛中出来,招呼这一队少女。
希尔达·杜利特尔的诗《奥丽特》翻腾吧,大海——翻腾你尖尖的松针,把你巨大的松针倾泻在我们的岩石上,把你的绿扔在我们身上把你池水似的杉覆盖我们。
《水池》你活着吗?我碰着你。
你像一条海鱼一样颤动。
我用我的网把你盖上。
你是什么——有条纹的东西?。
庞德的意象派诗
Fan-Piece,for her imperial lord
O fan of white silk Clear as frost on the grass-blade, You also are laid aside. ---By Ezra Pound
《长干行》李白 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尚未开。低头向暗壁, 十四为君妇,羞颜尚未开。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 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 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 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 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 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 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 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 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 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 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 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 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经典的英文诗歌带翻译
经典的英文诗歌带翻译俄国意象派是俄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四大流派之一,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下面小编整理了经典的英文诗歌带翻译,希望大家喜欢!经典的英文诗歌带翻译摘抄LighthouseRiverbank silent in winter evening, few staysI read my homestead alone in my dreamlandA hand raised suddenly, touches the heaven:A beam of light radiating from you, lighthouse!Thrusting in the dark, the light is flown with dustBrightening river route and winged insectsSoon encompassing all and pacifying the soulA bit burdened is my eternal thinkingBy the side of peaceful routeThere berth a fleet of ships at half-mastThey stand as furious skeletonsIndifferent to your bright sightThey have reached a destination for businessSubmerged in currents of people, in a cyclic dangerI have no way to climb within the surging waterMy arm does nothing other than signal:“Over here, lighthouse, can you yet see me?”So elated for me to see you, my lighthouseSuch extravagance to touch your light yetAnother fantastic wish is to be held in your bosomEnlightening the internal darkness, yours and mine!——Published on Anthology of the XXII World Congress of Poets(2002,Romania)灯塔冬夜的江岸无声,少有人外出我独自在梦境阅读家园蓦然抬手触及天堂,即:一束光明源自你,灯塔!刺破夜色的光,因尘埃而飞翔遮住整个航道及飞虫即刻包容万象,抚慰心灵恒远的思虑略显沉重宁静的航线一侧停着一条收帆的船队,桅杆犹如激情燃尽的残骸无暇顾及你的视线它们已到达商业,抵达目的地我淹没在人流中,险象环生奔腾的流水无处可攀手臂只想努力挥动:“灯塔,在这,能看见吗?”我能看见你,灯塔,如此的幸福触摸你的光芒更是一种奢华而另一种奢望,便是进入内部点燃内心的黑暗,你我的自身!经典的英文诗歌带翻译鉴赏upposeSuppose birds should fly in now,But they are not yet seen.Why is the wood so patiently keen?In the North Mountain there is a net.Maybe it is stretched, isn't it yet?①Suppose it is already gloomy in my hometown,And there comes rain drops shooting at people.My country folk that are running in the rainAre still thinking about the sunny days in the future?Suppose the rooster is itching to crow,But it keeps silent.The timid children would go panic.Mom, has the weasel come?Suppose Spring has learn to cheat,Then the earth would say: this is not spring.The hoe would go rusty,The exploiter would carry away his prophesy of harvest.At dawn of May 21, 1979 When Kunming was still covered by the night curtain.Note: ancient ballad:There is a bird in South Mountainand inthe North Mountain a net isstretched open. The bird flies high and the net remains idle.假如作者:公刘假如小鸟应该飞来,偏偏却不见它飞来,树林为甚么还耐心等待?北山有罗,也许已经张开?①假如我的家乡天色阴暗,而且射来了砸人的雨点,我那雨中奔跑的乡亲哟,是否你在默想未来的晴天?假如雄鸡渴望歌唱,却又偏偏噤声不响,胆怯的孩子就难免惊慌:妈妈,是不是来了黄鼠狼?假如春天也学会了欺骗,那么大地就会说:这不是真的春天;锄头将生锈,拓荒者将带走收获的预言。
从多值现象看中国意象派诗歌的翻译-文档资料
作为中国意象诗歌的典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疑是最好的例子之一,这首元曲小令以九种事物的叠加创造出一种苍凉壮阔的画面,勾起读者心中的孤独之美。
原汁原味的翻译如果被翻译者过多介入太多主观因素,就会破坏多值化现象,而意象派诗歌的翻译应该遵循这一标准。
文章是以《天净沙?秋思》为例,从几个翻译文本着手来讨论翻译多值现象来看中国意象派诗歌的翻译。
:The language used in literature contains many personal and components of art process, especially in poetry translation because poetic language is the one which is highly refined; it enhances the difficulty to be translated. If taking the target language (TL) reader as the center, the centralized definition to the translated work will lead to the Polyvalence. If this phenomenon exists, the question of approach of transl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 not to harm the Polyvalence and approximately perfect translation are crucial to be discussed.As the model of Chinese Imagism poetry, Autumn Thoughts by Ma Zhiyuan is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this poem is complied with nine compiling visions to create a kind of marvelous but desolate picture, which causes the mental response of feeling about beauty of loneliness. If the translator intrudes more self points of view or extra-imagination, the polyvalence would be destroyed. So the translation of imagism poemsshould consider the theory of Polyvalence. With the given examples, the paper draws on the Chinese Imagism Poetry translation on thePolyvalence with the example of Autumn Thoughts.1. IntroductionImagism poetry is a kind of poem genres which seizes the momentary scenery appearing in mind and directly puts it out without any hesitation. It flourishes from 1910s to 1920s, and themost famous figure is Ezra Pound. What isImagism poetry? T?E?Hulm, the first Imagist theorist, suggests that modern art deals with expression andcommunication of momentary phase in the poet 's mind.Poetic techniques, he goes on to state, should become subtle enough to record exactly the momentary impressions.The here is “momentary. ”(Chang Yaoxin, 2 003, 159) It means every moment should be an image, and an impression through our eyes or mind where we get from should have andomain image, according to Ezra Pound 's words, no mattersubjective or objective,Here,treat any things directly.things mean the image, but moment does not mean the curdor lump but should be composed as sequence. By thisAutumn Thougts ” by theory, it is probably to saythatMa Zhiyuan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Imagism poetry. And the examples below are the Chinese original text and threetranslatedtexts: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象征派诗歌精选
象征派诗歌精选象征派诗歌精选《有感》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半死的月下,载饮载歌,裂喉的音随北风飘散。
吁!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使其羞怯,征尘蒙其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琴的哀》微雨溅湿帘幕,正是溅湿我的心。
不相干的风,踱过窗儿作响,把我的琴声,也震得不成音了!奏到最高音的时候,似乎预示人生的美满。
露不出日光的天空,白云正摇荡着,我的期望将太阳般露出来。
我的一切的忧愁,无端的恐怖,她们并不能了解呵。
我若走到原野上时,琴声定是中止,或柔弱地继续着。
《题自写像》即月眠江底,还能与紫色之林微笑。
耶稣教徒之灵,吁,太多情了。
感谢这手与足,虽然尚少但既觉够了。
昔日武士被着甲,力能搏虎!我么!害点羞。
热如皎日,灰白如新月在云里。
我有草履,仅能走世界之一角,生羽么,太多事了呵!《黄浦江舟中》凉风吹过了横江,水色映着天光,我对着滚滚的浊流,觉得象在我的故乡,美丽的松花江上。
我想象着,在松花江上我的黄金的儿时,就是半自由的时期,在那“铜帮铁底”的江上每天还要渡过两次。
我忆起青年的高尔基,飘泊在伏尔加的船上,我忆起青年的勒芮,荡舟在密西西比的河流里,我想象着沙皇和殖民者的'世界。
我望着那两岸青葱,想起松花江边的沃野,而,避署场所的那些高楼,庞大的美孚油厂,汇山码头,令我想起江沿的满铁公所了。
恒丰纱厂的烟囱突立着,宛如无数的待命的枪枝,向着我们在瞄准着。
在云烟尘雾的层中,象是一涡一涡的毒瓦斯。
伏尔加今昔不同了,密西西比的河原上,怕还溅看黑奴的鲜血,松花江上呢,谁晓得谁几时没有命,没有衣食? 松花江的原上,现在,是杀人和放火,到处洒着民族的鲜血,受虐杀的,和争自由的血,在敌人铁蹄下被践踏着。
凉风吹过了横江,水色映着天光,我对着那各色各样的船旗,遥遥地想着我的故乡,血染的松花江的原上。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系列之一光与影的协奏曲——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的短暂岁月
寒冷冬夜,地铁站内,独自一人翘首祈盼列车到来的时刻,常常会想起美国20世纪著名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Ezr a Pound )的名篇:I n a St at ion o f t h e M et roT h e appar it ionof these faces i n the cr o w d ;P etals on a w et,b l ack b ou g h .经典的意象派诗歌,这短短的两行诗,曾让无数人为之倾倒,难以忘却。
它是如此特别,特别得令人不敢呼吸;它又是如此转瞬即逝,如同握在手心的雪绒花。
仿佛在印象中,意象派诗歌永远是那么出人意料,令人痴迷,如同月光下远处隐约飘来的乐曲,叫人不禁侧耳,想要辨个究竟……一、意象派诗歌的起源6.acupunctur e ,[基本词义]:n.针刺疗法,针灸v.施行针刺疗法[单词分解]:a+cup+u+n+ct+ur e [联想助记]小时候,一个(a)茶杯(cup)经常被我翻来(u 口朝上)覆去(n 口朝下)地玩,妈妈觉得我不对劲就带我又CT 又针灸的,医生也在学英语,他对我说:没什么,只是you(u)ar e(r )饿(e)了。
7.pr opose ,[基本词义]:vt.计划,建议,向...提议[单词分解]:pro+pose [联想助记]:我在人前(pr o )不善表达,向别人建议时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只好借助于摆夸张的pose !8.am bul ate ,[基本词义]:vi.走动,移动[单词分解]:am +bu+l at e [联想助记]: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上午(am )走动一点都不(bu )迟(l at e )。
(因果关系,早上起床了想一下就行了。
)9.am bul ance ,[基本词义]:n.救护车[单词分解]:am bul ate+an+ce [联想助记]:在救护车上走动(am bul at e )不需要吃(at e )只需要一个(an )厕所(ce )。
意象派诗歌赏析:在巴黎地铁站
意象派诗歌赏析:在巴黎地铁站编者按: “外国诗歌精选”诞生有大半年了,承蒙读者的厚爱与支持,订阅人数和阅读量不断攀升。
考虑到之前的平台推出的内容以诗歌单体为主,难以系统性展现外国诗歌面貌。
为改变外国诗歌推荐给读者造成阅读诗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状,平台近期将陆续推出外国诗歌主要流派介绍和代表作品赏析,以冀和读者一起对外国现代诗歌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
意象派:是西方象征主义手法的一个主要和相对独立的流派,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是诗歌写作回避19世纪陈旧的写作手法和浪漫主义诗歌空泛的抒情,为内心感受找到恰当简明的表达意象,诗歌显得简练、形象鲜明而且蕴藉含蓄,其创作手法后为现代诗歌普遍接受。
在巴黎地铁站上(美)庞德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译)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Ezra Pound)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简析:埃兹拉·庞德(1885-1972),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和领袖。
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
这首诗是意象派的经典代表作,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现代诗歌的入门必读诗歌,它用“地铁站拥挤的人群”“湿漉漉的黑树干”这两个意象营造出现实或者说庸常沉闷生活的压抑感,而用“美丽的面庞”、“朵朵花瓣”这两个意象表现我们庸常生活以热情的美好事物,从而传达出生命的普遍真理,现实的庸常沉闷我们必须直面,而那些给我们的热情的事物,比如远方,比如诗歌总像湿漉漉上的树干上绽放的花朵带来清新与精彩。
意象派诗三首
Imagism (1912-1917)Places: England, Britain, Europe, USA, North America.Imagism was a poetic movement which flourished in London between 1910 and 1917 and had an enduring and pervasive influence on English-language poet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Imagists published four annual anthologies from 1914 to 1917, with a final anthology in 1930. They were led by Ezra Pound who first called them "Les Imagistes", chosing a French term to associate the group with the various French avant-garde movements which became the all the rage following Roger Fry's influential Post-Impressionist exhibition in 1910. The group included H. D. (Hilda Doolittle), John Gould Fletcher, Amy Lowell, Richard Aldington, and, marginally, D. H. Lawrence, but they had only a loose and shifting affiliation and it was mainly Pound's talents as a promoter and critic that gave a semblance of unity. Nonetheless, Pound's ascerbic but well-judged criticism of his contemporaries, his accurate sense of what was good in verse, and his own aphoristic brilliance, gave this small movement (which was not really even a movement outside of Pound's rhetoric) a formative role in defining the twentieth-century poet as someone who was in the intellectual avant-garde, purifying the language of the tribe, spurning flaccid and self-important and merely derived patterns of language use, and generally breaking with the idea of fixed metrical rules. Many of these principles were clearly articulated in the essay "Imagisme"in Poetry (March 1913) which was offered as a interview-cum-report by F. S. Flint but shows the hand of Pound throughout. According to Flint, the principles of Imagism were1. Direct treatment of the "thing", whether subjective or objective.2. To use absolutely no word that did not contribute to the presentation.3. As regarding rhythm: to compose in sequence of the musical phrase, not in sequence of a metronome.Six Principles:1. To use the language of common speech, but to employ always the exact word, not the nearly-exact, nor the merely decorative word.2. To create new rhythms -as the expression of new moods -- and not to copy old rhythms, which merely echo old moods. We do not insist upon "free-verse" as the only method of writing poetry. We fight for it as for a principle of liberty. We believe that the individuality of a poet may often be better expressed in free-verse than in conventional forms. In poetry a new cadence means a new idea.3. To allow absolute freedom in the choice of subject. It is not good art to write badly of aeroplanes and automobiles, nor is it necessarily bad art to write well about the past. We believe passionately in the artistic value of modem life, but we wish to point out that there is nothing so uninspiring nor so old-fashioned as an aeroplane of the year 1911.4. To present an image (hence the name: "Imagist"). We are not a school of painters, but we believe that poetry should render particulars exactly and not deal in vague generalities, however magnificent and sonorous.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we oppose the cosmic poet, who seems to us to shirk the real difficulties of his art.5. To produce poetry that is hard and clear, never blurred nor indefinite.6. Finally, most of us believe that concentration is of the very essence of poetry.From On Imagism,from Amy Lowell, Tendencies in Modern American PoetryEzra Pound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William Carlos Williams《红小车》那么多东西,倚仗一辆红色手推车雨水淋得它晶亮旁边是一群白鸡(袁可嘉译)The Red Wheelbarrowso much dependsupona red wheelbarrowglazed with rainwaterbeside the whitechickenNantucketFlowers through the window lavender and yellowchanged by white curtains—Smell of cleanliness—Sunshine of late afternoon—On the glass traya glass pitcher, the tumbler turned down, by whicha key is lying— And the immaculate white bed 《南塔刻特》窗外的花淡紫,嫩黄白窗帘变化色调洁净的气息——向暮的日光——照着玻璃托盘玻璃水瓶,酒杯翻倒,旁边有把钥匙——还有那洁白无瑕的床。
意象派诗歌
Major feature--4
Imagism tried to record objective observations of an object or a situation without interpretation or comment by the poet. Imagism required a poet to present just a picture, not his insight. It is very biological and very scientific. They never stated the emotion in the poem, but just presented an image: concrete, firm, definite in picture. Any significance to be derived from the image had to appear inherent in its clean presentation.
Summary
Imagism was a radical change from the way poetry had been written in the 19th century. These modernist poets tried to keep their ideas to themselves, merely giving the reader the description of the outward surface. Therefore, an Imagist poem consists of clear visual images, often juxtaposed with other images, prompting the reader to an imaginative response that completes its mean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车站
庞德
人流中这几张脸魔幻般浮现;
雨湿蒙蒙花瓣偎在乌黑树干。
原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by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背景资料《关于庞德的一首小诗的讨论》):
一、这是庞德(Pound)的一首意象诗(imagist poem). 除了标题,全诗仅两句。
第一意象是apparition,把突然看见的美丽面孔喻作梦境一般,奇妙而神密。
第二意象是petals, 这个词使一张张可爱的脸有了具体的形象,更富魅力。
二、IMAGISTS:A group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poets
(c.1909—1917) who rebelled against the exuberance and sentimentality of 19th-cent. verse. Influenced by CLASSICISM, Chinese and Japanese poetry, and the French SYMBOLISTS,
they advocated a hard, clear, concentrated poetry, free of artificialities and replete with specific physical analogies. The group included Ezra POUND, Richard ALDINGTON, Amy LOWELL, and Hilda DOOLITTLE.
三、1.这首诗据Pound自己记载,是一个下雨的晚上,他走出巴黎的一个地铁站,突然看到许多女人和儿童漂亮的脸庞,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后来却发现可以用色彩表达感情。
开始他写了30行,不满意,半年后改为15行,又过了一年终于成了这首类似于日本俳句的2行诗。
2. 后句是前句的比喻,两行并列不用关联词,这在中国古诗中也常见,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又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四、其它的翻译展列如下,见仁见智,各取所好——
1. ataloss (译) 《地铁车站》
人群中突现幻影,一张张俊脸,
湿漉漉,黑枝丫上一片片花瓣。
2.罗池(译)在地铁站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
3.钟鲲(译)地下车站
人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4.成婴(译)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
潮湿又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5.李德武(译)在伦敦的地铁车站里这些脸的幻影在人群中,
一条潮湿的、黑色枝干上的点点花瓣。
6.赵毅衡(译)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
7.飞白(译)在地铁车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8.裘小龙(译)地铁车站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
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又: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9.杜运燮(译)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又: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10.张子清(译)地铁站里
出现在人群里这一张张面孔;
湿的黑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
11.江枫(译)在一个地铁车站
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显现;
一串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干上。
12.郑敏(译)地铁站上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俳句
俳句是日本人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含蓄,富有韵味,诗形短小,歌咏自然与人,在日本文学史上独放异彩。
它既表现了日本人民岛国风情的生活情节,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观念。
日本诗歌在承袭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同时,有其偏狭而独特的发展:题材更狭窄,形式更凝炼,审美更
纤细。
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中形体最小的一种。
一首俳句只有十七个音,句调为五、七、五。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词体最短的是"竹枝",单调的每首二句十四字;其次是"归字谣",每首十六字。
诗体最短的是五言绝句
The Red Wheelbarrow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
这么多
全靠
一辆红轮子的
手推车
因为雨水
而闪光
旁边是一群
白色的小鸡。
Fog
Carl Sandburg The fog comes
On little cat feet.
It sits looking
Over harbor and city
On silent haunches
And then moves on.
雾踏着
小猫脚步而来.
静静蹲坐
细细俯视
海港和城市
然后再起行.
禅诗
白鹭立雪,愚人见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