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服装发展的三大阶段
裸态生活阶段:尽管没有任何关于衣物的现象出现,然而却是服装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始衣物阶段:用兽皮来护身御寒是人类创造衣物迈出的第一步
纤维衣物阶段:服装史由发祥期进入繁荣期
2.服装起源学说
保护说:气候适应说、身体保护说
装饰说:护符说、象征说、审美说、性差说
羞耻说
学习认知说
3.冕服
名词解释:冕服是中国古装种类中最重要的礼服,即为古代帝王卿相在举行祭祀活动中所穿用的祭服。由冕冠和礼服组成,以带、韨、绶、舃等组成配件。
冕冠:是帝王卿相在祭祀典礼中头上戴的最尊贵的冠类首服。其基本形制是在冠顶覆盖一块称“綖”的长方形木板。
冕服:规定戴冕冠着都要与冕服配套穿用,冕服的形制是上衣下裳制,衣裳的颜色是上玄下黑。大裘冕、衮冕、
十二纹章:中国奴隶社会到战国时期解体,但“十二纹章”纹样由于在思想意识上具有巩固统治阶级皇权的功能,一直为历代封建皇帝传承。
4.弁服
弁服在古代是仅亚于冕服的一种礼服,一般在打猎、出征、日常朝政时穿着。
5. 深衣:
起源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衣服
6.春秋战国时期服装的变革
在服装上明显变化的是深衣的盛行和胡服的出现
深衣:方形领、圆形袖、下摆不开衩,续衽钩边,上下衣裳分裁。在腰部缝合
胡服:胡服是战国时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上衣下裤形制。其基本特征是短衣、长裤、革带、革靴。与中原地区汉族的宽衣大袖服装相比,服装窄袖紧身,短小利落,便于活动。
7.胡服骑射
名词解释: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频繁的交战中发现,汉族惯用的车战不适应崎岖的山地,必须运用灵活快捷的骑兵才能取胜。而汉人传统的上衣下裳或深衣是不能适应骑射需要的,于是改用短衣长裤的胡服,以便学习骑射。从而大大促进了赵国的强盛。这是服装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它对汉族兵服和民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胡服从此盛行于中原地区。
8.秦汉时期代表性冠
冕冠、长冠、通天冠、远游冠、进贤冠(梁冠)、法冠(獬豸冠)、武冠(鹖冠)
汉代的冠是区分等级差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9.秦汉时期袍的特点
袍服是秦汉时期最流行的服装样式。
汉代袍的特点:
采用交领;质地较厚实,有时纳有丝絮等物;衣袖宽大,形成圆弧形至袖口有明显收敛。
曲裾袍流行于西汉、直裾袍流行于东汉
10.秦汉时期女子深衣与襦裙的特点
深衣:交领,领口开得很低,衣襟很长,绕襟谓裙
襦裙:汉代妇女的常服,属上衣下裳制。上衣襦是一种长至腰间的短衣,衣身较窄而合体,衣袖多为宽袖。下裳裙是一种上窄下宽、长垂至地、不施边缘的“无缘裙”。
11.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袖衫
也称“大衫”,袖口宽敞,领和袖都缘边,右衽,束大带。魏晋衫子有单、夹两种,喜善白色。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深衣和襦裙的特点
深衣:上俭下丰,华带飞髾,右衽,领袖具施边缘,袖子宽敞肥大。
襦裙:多用对襟,领袖是边缘,腰间着一围裳或抱腰,外束丝带。下着条纹间色裙。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常见三种铠甲的特点
筩袖铠:用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穿缀成圆筩状的身甲,并在肩部装有掮肩的筩袖。
裲裆铠:材料以金属为主,也有用兽皮制作的。铠甲的甲片有长方形和鱼鳞形两种。为了防止金属甲片损伤皮肤,在裲裆铠里面需要衬有一件厚实的裲裆衫。
明光铠:胸前和背后有圆护,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颇似镜子。这种铠甲外形完整明确,个性感极强,使用效果也好。
1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
这个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主要有袴褶之制、缚裤、裲裆
袴褶:其形制犹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祍,腰间束革带,裤管宽松,下长及足。这种服饰方便利落,显露出粗犷之气。
缚裤:在裤管的膝盖之处紧紧系扎,以便行动。
裲裆:一般为前后两片,质地以布帛,肩部以皮质为主,腰间系皮带系扎。
15.唐代女子的主要着装组合(襦裙服、女着男装、女着胡服)
襦裙服:上衣着短襦或衫、袍,下着裙及回鹘服装
(一)襦服:主要以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腰系带,肩披巾,领型多以圆形、方形为主,
上襦较短,足着高头鞋。(衫襦、袒领襦服)
(二)衫:“中单”为贵族官宦阶层穿用,“布衫”则是平民百姓的日常便服。它是一种无袖的单衣,领为对襟,腰束长带,袖为上窄下宽的样式。
(大袖衫、褙子、半袖衫、半臂衣)
褙子:有里子的对襟夹外衣,用于遮挡风尘。
半袖衫: 袖长齐肘,衣身很短,款式贴身,上着衫襦下穿长裙,在胸部打结。
半臂衣: 无领或翻领,对襟、合领、无袖的长衣或套头的短外衣,前胸打结并穿在衫襦的外部。显著特点是身长至腰,短袖或无袖。
(三)袍
唐朝袍服得以普及,由“贵人”的私服升为礼服,袍由内衣演变成为外衣。袍服一般采用交领、直裾、下长至踝,袖子在臂肘处十分肥大,形成圆弧。
(四)裙(百鸟裙、花笼裙、石榴裙)
第一阶段:从隋到初唐时期,造型主要特点是纤细平直,近似现代的筒形或A形造型。
第二阶段:中唐时期,造型特征以O形为主,给人以丰满浑厚、凝重瑞丽之感。
第三阶段:晚唐时期,造型以O形为主,裙身更宽松,裙长增长,使O形演变为悬钟形。
女着男装:上身多为圆领窄袖的长袍,腰束革带,足着黑皮靴,头戴软脚襆头
女着胡服:头戴盖顶毡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腰束皮带,下着窄口裤子,足着绣花鞋或半高软靴。
16.唐代男子官服的种类
官服按照礼节轻重可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和常服
品色服:在唐代,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了朝服的格式颜色与着装场合(紫、朱、绿、青),不但反映了阶级、等级的区别,而且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观念、心理习惯和时代特色。
朝服中最具有代表的服装要属皇帝穿的黄龙袍(赤黄色)
佩鱼制度:挂于腰间一种鱼袋佩饰,即鱼符鱼袋,其形似鲤鱼。
17.唐代男子一般常用服装
唐朝男子服装多以袍衫为主
团领衫:一般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襟、边缘等处都绣有花卉,衣长至膝下。襴袍、缺胯袍、铭袍、幞头
18.宋代男子官服的类型
可以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及丧服等
朝服:沿袭传统的袍制,里面衬以白色中单,腰部束以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敝膝,佩挂锦绶、玉佩、玉剑。方心曲领。
公服:承袭唐代之制,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试样,其颜色体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