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认知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壁画艺术

浅谈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壁画艺术

浅谈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壁画艺术壁画艺术作为现代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还为市民提供了一种新的观赏方式。

本文将从壁画的定义、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浅谈。

壁画是指以墙面为载体,以绘画方式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和传统绘画相比,不受画布或纸张的限制,可以根据墙面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创作。

壁画艺术具有浸润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因为它能够直接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壁画艺术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早在古代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在墙面上绘画,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或者记录历史事件。

而在现代,壁画艺术开始从“史诗式的画墙”转向了“公共艺术”的范畴。

在20世纪初的墨西哥,墨西哥壁画运动快速发展,墙面成为了艺术家们表现社会批判和人民革命意识的重要载体。

墨西哥壁画运动的兴起对后来的公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壁画艺术也逐渐在城市中兴起。

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往往与艺术密不可分,而壁画艺术正好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城市中创作壁画,艺术家们为城市增添了艺术气息,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例如在柏林的一面墙上创作的柏林墙艺术,成为了该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壁画艺术还具有艺术普及的意义。

相比于博物馆和画廊,公共艺术更能接触到更广泛的观众。

通过在公共场所展示壁画,艺术家们将艺术带到了人们身边,打破了观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感。

观众可以自由地欣赏和思考壁画所传达的意义,与艺术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性不仅提升了观众对艺术的认知,也促进了艺术与社会的交流。

壁画艺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是创作主题和内容的选择。

在公共场所展示的壁画应该符合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还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

艺术家需要在艺术性与公共性之间进行平衡,以创作出富有内涵、引发观众思考的作品。

其次是壁画的保护和维护。

由于壁画处于公共场所,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因此需要与城市管理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

广州的城市公共艺术有哪些

广州的城市公共艺术有哪些

广州的城市公共艺术有哪些广州,这座繁华的南方都市,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美食和繁荣的经济闻名,其城市公共艺术也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与风情。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广州的城市雕塑。

在广州的街头巷尾、公园广场,随处可见各种形态各异、寓意深刻的雕塑作品。

比如,坐落在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石像,它是广州的标志性雕塑,也是广州“羊城”这一别称的象征。

五只羊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或昂首挺立,或低头吃草,展现出祥和与生机。

这座雕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游客必去的打卡点之一。

还有位于广州花城广场的“花城之眼”雕塑,它以独特的造型和现代化的设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雕塑线条流畅,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仿佛一只灵动的眼睛在注视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寓意着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与包容。

除了雕塑,广州的壁画艺术也别具一格。

在一些老旧的社区、街道,墙壁被艺术家们赋予了新的生命。

比如,在恩宁路的永庆坊,一幅幅色彩鲜艳、富有岭南特色的壁画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壁画有的描绘了广州的传统建筑,如骑楼、西关大屋;有的展现了广州的民俗风情,如舞龙舞狮、早茶文化。

它们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让人们在漫步中感受到了广州的深厚文化底蕴。

公共艺术装置也是广州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州的一些商业中心和公共空间,常常能看到一些创意十足的艺术装置。

比如,在正佳广场,曾经有一个巨大的“彩虹楼梯”艺术装置,色彩斑斓的楼梯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拍照留念。

还有在广州塔附近的“星光大道”,地面上镶嵌着的灯光装置在夜晚会发出璀璨的光芒,营造出浪漫而梦幻的氛围。

此外,广州的城市公共艺术还体现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上。

广州大剧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独特的外形设计犹如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灵石,充满了现代感和艺术感。

内部的空间设计也十分巧妙,声学效果极佳,为观众带来了顶级的视听享受。

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更是广州城市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议公共艺术的地域文化与场所精神——以成都为例

议公共艺术的地域文化与场所精神——以成都为例

文 献 标 识 码 :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精神和地域文化所体现出的独特性、唯一性决定了生长于其中 公 共 艺 术 的 认 知 的公共 艺术 的专 属性 和 唯一性 特征 。 特定 历史 文 化 、 域 环境 受 地 公 共艺 术介 入都 市 空间在 改 善城 市环 境 的 同时 也在 擢升 着 城市 的 品位 。但 我 们往往 在对 公 共艺 术 的美 化功 能 予 以关注 的 滋养的公共艺术会于潜移默化中透射着属地 的文化和场所精
皇茎
垒 !

议公共艺术的地域文化与场所精神
以成都 为 例
◎程


( 南交通 大学 艺术 与传播 学 院设 计 艺术学 专业 四川 省成都 6 0 0 西 10 0) 要: 公共 艺术作 为一 个历 史的和 地域 范畴 的概 念 , 它是在 特 定的场 所环 境 中成 长起 来的 艺术 形 态, 地域 的 文化 、 场所 的
精 神是 影响公 共 艺术 内涵和形 态的 决定性 因素 。本 文将 从公 共 艺术 的认知 出发 , 结合成 都 的地域 文化 特征 , 索公 共 艺术 探
与场所 精神 和属地 文化 的联 系。 关 键 词 : 共 艺 术 ; 都 ; 所 精 神 ; 域 文 化 公 成 场 地 中 图 分 类 号 :3 5 J0

同时 , 却忽略 了公共 艺术 本应具 有 的文化 内涵 。 O年代 以后 由于 9 受“ 城市 美 化运 动 ” 潮 的影 响 和左 右 。 思 因此 介入 都 市 空 间 的公 共艺 术通 常被描 述 为城 市的 “ 化妆 品 ” 以美 化城 市 环境 。 出于 用 为城 市 “ 妆 ” 化 目的建 设 的公 共 艺术 , 方 面 由于 过 度 强调 它 的 一 视 觉 和造 型方面 的 美感 ,而极 大 的忽视 了公共 艺 术 与属 地历 史 文脉的融合 以及对场所精神的体现 ; 另一方面许 多以“ 乾坤大挪 移” 方式 “ 舶来 ” 的或 粗劣 的公共 艺术在 城市 之 中乘虚 而入 。这 些 移 植 的公共 艺术 品 由于脱 离本 土 文化 的滋 养 以及 难 以同 新 的文 化 语境 融合 ,非但 没 有起 到美 化环 境 的作 用反 而 畸 变为 一种 奢 华的及 延续 城市 记忆 方面 的功 能 已然 丧失 。充 斥 于城 市 公共 领 域 之 中 的“ 唯美 ” 或 “ 来 ” 公共 艺 术 品 , 为一 种饮 鸩 止 渴 式 舶 的 作 式 的美 化 , 虽然 能够 带来极 大 的 审美快 慰 , 在 片 刻 的视 觉满 足 但 之 后 留下的则 往往是 内心 深处 的文化 伤痛 。

公共艺术对我的影响800字

公共艺术对我的影响800字

公共艺术对我的影响800字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

简而言之,公共艺术指的是由艺术家为某个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设计。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

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它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因此也进而成为艺术与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可以说,拥有良好公共艺术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够思考和感觉的城市。

当然,公共艺术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能够通过改变所在地点的景观,突出某些特质而唤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表达社区或城市的历史与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公众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会成为城市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公共艺术越来越被社会所接纳,让人们更好地体验艺术在生活中的表现在我认知里的公共艺术,是在国外偏多,国外的公共艺术类早先与我国好几十年,以装置艺术偏多,每一件艺术雕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受人观赏。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

我认为他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

它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的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

例如巴黎铁塔,如今就是法国巴黎这个城市的象征,又如自由女神像,它象征着美国人民追求自由,成为美国地标建筑。

从城市与公民文化背景探讨公共艺术的服务

从城市与公民文化背景探讨公共艺术的服务

从城市与公民文化背景探讨公共艺术的服务一、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背景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在不同的城市中,公共艺术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反映了城市的不同文化背景。

通过观赏公共艺术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从而增进对城市的认知和了解。

公共艺术可以是雕塑、壁画、雕刻等形式,它们通常被放置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如广场、公园、街道等,为市民提供了观赏和欣赏的机会。

这些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往往与当地的历史、传统、民俗等密切相关,它们既承载了城市的文化记忆,又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背景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城市的文化背景为公共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源泉,而公共艺术的存在和发展也为城市的文化背景增添了新的内涵和色彩。

通过公共艺术,城市的文化背景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公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知城市文化的途径。

公共艺术服务是指公共艺术作品为城市公民提供的文化服务。

通过公共艺术,公民可以在城市空间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增进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公共艺术不仅满足了公民对美的追求,更是为公民提供了一种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方式。

公共艺术服务与公民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公民的文化背景影响着公共艺术作品的主题、形式和风格。

在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中,公共艺术作品往往以传统题材和传统工艺为主,体现了当地文化传统和历史特色;而在国际化大都市中,公共艺术作品可能更倾向于现代、前卫的风格,体现了现代都市的时尚和开放。

公共艺术服务还可以促进公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

通过观赏公共艺术作品,公民可以了解到其他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公共艺术作品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为公民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平台。

三、公共艺术的重要性与作用公共艺术的存在和发展对城市和公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特征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特征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特征作者:王瑾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05期摘要:在当代社会,公共艺术的创作展示中,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其能促进人与艺术、环境的互动,是公共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公共艺术互动性发生发生了很多改变,其内涵和方式上都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本文认为,只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公共艺术作品,才能激发人与艺术的情感共鸣,使人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建立人与环境的互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艺术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公共艺术互动性城市雕塑人类的公共环境是一个社会群体部落为形象的活动舞台,是一个与地貌、人种、文脉、生态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类生存环境。

从艺术的角度来考虑和对待公共环境,是人类优化生存状态、优化自身境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回溯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读到这样一部关于环境艺术和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

[1]一、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城市留给人的印象,如同一张名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沉淀造就了文化,它可以引领社会和大众的价值观念。

城市是城市公共艺术的载体,城市文化为城市公共艺术提供了无限可能。

城市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的需求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一味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城市的人文关怀在一点点流失。

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以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主义世界观是城市无限的拓展,失去了很多曾经拥有的城市文化和人文资源,新型城市的建设缺少文化的积淀,逐渐沦为了精神和文化的沙漠。

21世纪,经济已不是衡量一个城市的重要指标,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将会成为评判城市魅力的重要砝码。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不断有文化物质遗产消失的新闻,城中村消失等新闻不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2]二、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现代公共艺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美国城市的开发建设而诞生的。

在中国,早期的公共艺术结合着公共权力的使用,多表现为纪念碑艺术;改革开放后,以城雕、壁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共艺术一度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到了90年代,伴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急速发展,全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各大中城市热衷兴建各种广场、公园、居民小区,经济环境的改善让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公共艺术感悟心得体会(3篇)

公共艺术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体验,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递。

作为一名公共艺术的爱好者,我有幸参与并欣赏了众多公共艺术作品,下面是我对这些作品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公共艺术的内涵公共艺术,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在公共空间中呈现的艺术作品。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公共性:公共艺术面向的是整个社会,其受众范围广泛,不受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的限制。

2. 开放性:公共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中展示,易于人们观赏和互动,具有很高的开放性。

3. 互动性:公共艺术作品往往需要观众参与其中,通过互动来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4. 社会性:公共艺术作品往往关注社会问题,传递正能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公共艺术的魅力公共艺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魅力:1. 提升城市形象: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

2.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公共艺术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体验艺术的平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3. 促进文化交流:公共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中展示,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4. 培养审美观念:公共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三、公共艺术的感悟1. 美学价值:公共艺术作品在美学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它们通过独特的造型、色彩、构图等手法,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2. 情感价值:公共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它们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共鸣。

3. 社会价值:公共艺术作品关注社会问题,传递正能量,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4. 创新价值:公共艺术作品在形式、内容、材料等方面具有创新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公共艺术的心得体会1. 欣赏公共艺术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公共艺术作品并非简单的视觉享受,而是需要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内涵和情感。

2. 参与公共艺术活动:参与公共艺术活动,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作品,还可以与艺术家交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公共艺术品的作用和意义

公共艺术品的作用和意义

公共艺术品的作用和意义公共艺术品,是指安放在公共场所、面向社会大众的艺术作品。

其作用和意义既包括艺术表现形式的文化传承,也涵盖了社会环境的改善和公共空间的美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公共艺术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公共艺术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公共艺术品可以通过艺术表达,传递历史、文化、民族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例如,具有地方特色的雕塑、壁画等,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形态、传统文化。

这些艺术品成为文化景观,见证历史的传承和演变,让人们对自己的根源有更深的认知。

其次,公共艺术品可以提升社会环境和公共空间的品质。

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如何改善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升人们生活的舒适度,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公共艺术品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美化环境、凸显特色等方面的功能,使公共空间更为宜人和美观。

例如,在城市广场或公园中摆放雕塑,通过其形状、色彩等艺术元素的衬托和构成,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氛围,提升了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

此外,公共艺术品还具有引起社会共鸣和交流的作用。

公共艺术品往往以其特殊的形式、表现手法和意义,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观众们会因艺术品所传递的信息而与其他人展开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艺术品成为了可以搭建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公共艺术品还能够促进艺术教育和审美的培养。

公共艺术品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参观、欣赏、学习艺术的机会,尤其对于一些基层地区的居民来说,能够接触到艺术的机会相对较少。

公共艺术品的丰富多样性和蕴含的文化价值,可以激发人们的艺术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此外,艺术品还可以成为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使观众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不过,公共艺术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公共艺术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公共艺术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公共艺术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什么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空间中展示的艺术作品,旨在与大众共享和沟通。

它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和雕塑,而更强调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

公共艺术可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强化社区的凝聚力,增进文化沟通和社会进步。

二、公共艺术的类型和形式1. 雕塑:雕塑是公共艺术中常见的形式,通过铜像、石雕或金属结构等形式,展示艺术家的创作和观念。

2. 壁画:壁画是在建筑物外墙或公共空间的墙壁上创作的大型绘画作品,以艳丽的颜色和生动的画面表达艺术家的创意。

3. 街头艺术:街头艺术是在城市街头、墙壁上进行的创作活动,通常以涂鸦、塑料艺术和立体艺术等形式呈现。

4. 光影装置:光影装置利用灯光、投影、镜面等技术,创设分外特的视觉效果,提供观者与艺术品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5. 环境艺术:环境艺术是将自然环境与艺术结合,创设出与四周环境相融合的艺术作品,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6. 表演艺术:表演艺术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表达艺术创设力,提供观众与艺术家互动的机会。

三、公共艺术的功能和意义1. 美化城市环境: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创设出秀丽、生动和奇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2. 增强文化认同感:公共艺术可以展示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内涵,增进市民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增进社区凝聚力: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成为社区的标志和象征,凝聚居民的情感,增进社区内部的联系和合作。

4. 增进文化沟通:公共艺术引入国际艺术家和艺术品,为市民提供了与多元文化沟通的机会,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5. 教育和启发:公共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表达奇特的艺术观点和社会议题,引发观众的深思和谈论,起到教育和启发的作用。

四、公共艺术的设计和实施1. 艺术创作与构思:公共艺术的设计需要思量场地特点、社区需求和文化内涵等因素,艺术家要充分了解背景状况,并与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和沟通。

2. 资金筹集与投入:公共艺术项目通常需要进行资金筹集,包括政府拨款、私人捐赠和赞助等方式,以确保项目标实施和维护。

“尚和”审美观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意义

“尚和”审美观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意义

2021·04“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周易》中的“冲气以为和”,意指阴阳之调和,“和”强调异质多元的协调共存,是一种消解对立的存在,因其特质差异、多样事物的统一而有别于“同”。

“和”在《国语·郑语》中被释为“以他平他谓之和”,意指“他”与“他”之间应该平等且互相尊重。

中华民族的“尚和”渊源可追溯到铜石并用时期,体现在建筑、石器、玉器、陶器等的形态塑造上。

同时,主体通过原始的审美意识形成了最初的文化审美观,“尚和”具有民族性和传承性。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公共艺术承担了时代审美、展示城市人文精神风貌和促进社会民主观念发展的功能,人们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对“美”的需求增加,日常生活不能离开已有的文化环境,而民族文化也需要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艺术进行表现与传承。

城市公共艺术具有综合性,公共空间的艺术品和表现形式不仅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还要起到美化视觉效果的现实作用。

在开放性城市公共场域,公共艺术以各种艺术形式作为载体,包括雕塑、壁画、综合性景观小品、雕塑性建筑以及庆典礼仪艺术和行为艺术等,以广大群众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艺术为内容为,服务于大众,传达主流价值观,营造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一、“尚和”审美观在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中的体现(一)城市公共艺术中文化意境的“尚和”“意境”本是文学用语,指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相结合的美学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以中国传统为基础,融合各种艺术形式,加入中国元素,共同营造出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文化意境,将时代感、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元素,结合最新科技,展现于公众面前,这是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传统水墨画善于营造意境,如山水画构图中各元素和谐共存、彼此依存,共同传达出清幽、开阔、豁达等美好意境。

当下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应注重多元素共存的“和谐”,以创造出有意境的生活氛围。

(二)城市公共艺术中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尚和”城市公共艺术往往同时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随着目前现代化城市进程加快,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多元价值观,使得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与形象多于具有传统城市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

关于公共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其制作原则分析

关于公共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其制作原则分析

关于公共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其制作原则分析公共艺术设计是指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为目的,以广场、公园、购物中心、公共建筑等为载体,通过雕塑、壁画、装置、景观等形式展示在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设计旨在为市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在公共艺术设计中,有一些特征和制作原则是必须遵循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特征分析1. 公共性公共艺术设计的首要特征就是公共性,它是为了公众所创造和展示的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设计应当面向广大市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艺术家或者少数人的欣赏。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力求做到大众喜爱和接受,使其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融入城市的生活和环境之中。

2. 开放性公共艺术设计是一种开放的艺术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画廊和博物馆所呈现的作品,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与观众进行更为直接的互动和交流。

公共艺术设计不仅是一种展示,更是一种参与和体验,它能够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与艺术产生更为密切的联系,增强其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二、制作原则分析1. 独特性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应当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产生深刻的印象。

这种独特性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外观上,更应当体现在其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上。

独特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愿意停下脚步,去欣赏和思考。

2. 互动性公共艺术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能够吸引观众的参与和体验。

互动可以是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观众之间的互动。

可以设计一些雕塑和装置作品,让观众可以触摸和拍照,从而增加他们与艺术作品的亲密感和互动性。

互动性能够使公共艺术作品更具生命力,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3. 可持续性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保持其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选择制作材料和艺术形式时需要考虑其抗风化性和耐久性,使作品能够经受得住环境的风吹雨打和时间的考验。

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报告公共艺术作品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公共艺术作品是城市空间中的一种文化元素,能够为城市增添艺术氛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共艺术作品的种类、作用以及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认知和接受情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内容1. 公共艺术作品的种类通过对不同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公共艺术作品主要包括雕塑、壁画、装置艺术、音乐喷泉等多种形式。

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观众。

2. 公共艺术作品的作用(1)美化城市环境:公共艺术作品能够通过独特的设计和艺术表现形式美化城市环境,使城市更加宜居。

(2)传递文化和历史:一些公共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的背景和故事。

(3)创造社交空间: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吸引人们驻足观赏,为市民提供交流和互动的空间,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交关系。

3. 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认知和接受情况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环境的美化起到重要作用。

(2)观众对于公共艺术作品的种类和形式并不了解,更多的人只是将其当作城市装饰物看待,对其艺术价值关注较少。

(3)观众认为公共艺术作品应该切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市民的需求和喜好。

四、结论和建议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美化城市环境、传递文化和历史以及创造社交空间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公众的认知和接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共艺术作品的发展和接受,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公众的艺术教育,提高公众对公共艺术的认知水平,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欣赏公共艺术作品。

(2)在设计和安装公共艺术作品时,要考虑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市民的需求,增加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喜爱。

(3)加强公众参与和互动,鼓励市民对公共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使其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提升作品的社会性和亲和力。

对公共艺术的思考——人、社会、自然的统一

对公共艺术的思考——人、社会、自然的统一
制 对 艺 术进 行 交流 。 是 当代 公 共 艺术 面 临 的挑 战 。
关键词 : 公共意识形态 公共 艺术 艺术精神 未来发展 艺术思潮
纵观 艺 术史 , 从 史前 壁 画发展 至今 , 每 个 阶
段, 艺术 都有着 自己的表 现方 式。而记 录这 些文
语境 不 同, 并 无本质上 的差别 。但其 转化必备 的 两个 条件是 : 第 一, 这 些“ 私人” 具有共 同的利 益 。
文 因素、 政 治 因素、 经济 因素等 , 协调也是 公共 艺
术 的 一个 重要 工 作 。
首先 , 创作 公共艺术应具备 的两个条件 是 : 第


必须是 大众互动参与 , 即所谓在开放空 间进行
的一种空 间性 的展 示形 式。这就 要提到公共 艺术 的根本 目的 , 公 共艺术是 为 了提 高人们 的审美意
于 网 络 的 出现 , 音 乐 更 没有 国界 的 限制 。 音 乐 是 一 种 符
民族 为 艺术 做 出的贡献 , 也是公 共 艺术的体现形 式。把 艺术 归于大众 , 这才是公共 艺术。
号—— 声音 符 号 , 表达 人 的所 思所 想 , 是人 们 思想 的载 体之

中国也 有 自己的特点 , 城市发展迅速 , 大。但 是 中国
要如锹 唷新
对公共艺 术 的思考
— —
人、 社会 、 自然 的统 一
焱 相 鑫
口王 盈智 董

要: 公共 艺术 源于公众 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提高 , 是人 、 社会与 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 正确理解公共艺术呈现 的形态与呈现
方式 , 有利 于城 市的健康发展。公共 艺术的创作基于 艺术 家对公共艺术和公共行 为的认知 、 社会公众的认 知 , 如何打破 国家、 语 言限

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价值与美学表达

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价值与美学表达

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价值与美学表达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公共空间中展现的艺术作品,旨在为公众提供欣赏和体验的机会。

它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递方式。

公共艺术设计通过融合文化元素和美学原则,为城市赋予独特的特色和内涵。

公共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能够展现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通过在公共空间中展示艺术品,公众可以感受到艺术和文化的力量,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例如,传统民俗图案和雕塑可以展示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或者艺术家可以通过创作反映当地特色的作品来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公共艺术设计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情感连接,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公共艺术设计的美学表达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学科,通过审美的表达和体验,艺术品能够产生美的效果并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公共艺术设计要注重艺术形式的选择和审美意义的传递。

从设计手法上,公共艺术可以运用雕塑、绘画、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建筑环境相融合,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的作品。

在审美意义上,公共艺术设计要能与公众产生共鸣,引发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并且能够适应不同观者的审美需求。

美的表达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欣喜和愉悦,使空间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气。

公共艺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的公共环境中展示,不仅仅是为了供人们欣赏,更是为了促进人们的交流与互动。

艺术作品可以成为城市的亮点,吸引人们停留和聚集,创造出艺术沙龙的氛围。

在这里,人们可以与陌生的人产生对话和讨论,艺术作品成为交流的媒介。

例如,在城市广场上设置公共雕塑,周围的行人可以围绕着雕塑进行赏析和谈论,创造出一种社交的场所。

通过公共艺术设计,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社会的凝聚力,激发公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空间的手段,更是传递文化价值和美学表达的方式。

中外公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

中外公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

中外公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公共艺术是一种覆盖城市空间、强化城市文化氛围的最新形态,它成为了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公共艺术在城市的视觉、空气、声音、感知等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来谈论一下我在中外公共艺术赏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说的是要了解城市的艺术特点和历史。

不同的城市,展示的公共艺术也是不一样的。

要对城市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有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和领略城市所呈现的公共艺术。

比如说,浪漫的法兰西,如今在巴黎各个角落里,都能看到其摩登的公共艺术,每一件作品无不体现了法国人民对生命、文化和自由的热情追求。

其次,我想说的是在赏析公共艺术的时候一定要敏锐观察并注意细节。

艺术品的精髓往往体现在微小的细节之中。

只有细心观察、认真审视,才能品味到作品中的点滴之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尤其是市中心的建筑群和空间,这一片片宏伟的立面、柔美的中庭、丰富的细部装饰等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者,要对不同的艺术形式保持开放性的态度。

公共艺术形式多样,如雕塑、装置艺术、油画、摄影等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表现方式和精神价值。

对于受教育水平和审美背景不同的人,能够理解和喜爱的艺术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不同的人应该保持开放性的文化态度,尝试去接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认知层次。

最后,了解作品的背景和艺术家的思想。

艺术作品的背后往往嵌藏着作者的思想、体验和感受。

深入了解作品和艺术家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其艺术作品。

例如,大理石雕塑就能更好地反映其年代、风貌、审美观念。

总之,公共艺术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个市民来说,也应该是人们心灵乐趣的一部分。

在赏析公共艺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审美观念,不断努力地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思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领略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中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和情感价值。

空间就是权力关于公共艺术的思考

空间就是权力关于公共艺术的思考

权力与空间的关系
权力与空间相互影响、相互塑 造。
权力可以塑造空间,通过规划 、设计、管理等方式影响空间
的形式和功能。
空间也可以塑造权力,通过空 间的使用和体验影响人们对权
力的认知和感受。
公共艺术在空间权力中的作用
1
公共艺术可以反映和揭示空间中的权力关系。
2
通过公共艺术,人们可以了解空间中的权力是 如何运作的,以及公共艺术对权力的挑战和反 思。
强调艺术性
以公众为中心,尊重多元文化,鼓励社会参 与。
追求艺术创新,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和氛围 。
强调互动性
强调社会性
鼓励公众参与创作和展示,拉近艺术家与公 众的距离。
关注社会议题,通过艺术表达社会关怀和批 判。
04
公共艺术的实践案例
国际公共艺术案例
纽约市的“公共艺术计划”
01
该计划旨在将艺术与城市空间相结合,通过安装雕塑、壁画和
装置艺术等作品,丰富城市景观和文化底蕴。
巴西的“贫民窟艺术”
02
巴西艺术家在贫民窟中创作壁画和雕塑,赋予了这些边缘化社
区更多的文化气息和身份认同。
英国的“公共艺术基金”
03
该基金支持艺术家在公共空间创作临时性或永久性作品,推动
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普及和发展。
中国公共艺术案例
北京798艺术区
该区域原为工业遗址,后被艺术家改造为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文化区域,成为公共艺术与城 市更新相结合的典范。
3
公共艺术也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多参与和表达意 见的机会,对权力产生制衡作用。
03
公共艺术的形式与表达
公共艺术的形式
壁画
街头艺术
城市雕塑
公共设施艺术化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艺术简谈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艺术简谈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艺术简谈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进程模式。

人们需要交流,需要沟通,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回顾和评论公共艺术发展的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社会、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这一行列。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既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有满足人们的视觉艺术,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样才能为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生产生活提供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公共空间设施。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原理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所谓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建筑实体之间的开放空间的部分,是大众进行传播活动的开放的场所。

基于城市开放空间所有权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

与此同时,它也是人与自然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和重要场所。

它是开放性和大众化的特点,是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

正是由于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

才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具有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艺术形式上的开放性、艺术变现形势上的通俗性、设计上的综合性。

二、城市公共环境的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笔的“天然生成”的,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体现自然”成为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所以今天的公共空间应该关注人的自然属性的特点,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民俗形成了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

这些因素形成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文化环境。

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都会对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这个互动的反映在环境的营造,这样可以加强地方文化特色、传递社会文化意义,引起人的保护意识,使艺术品、大众与环境之间形成两性的互动,激发环境的生气与活力。

以便城市文化环境的建造。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原理上面提到过: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所以在进行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时,要分析其不同的特性、作用与功能。

公共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公共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公共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场所创作和展示的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的目的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公共文化的发展。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公共艺术的相关知识点。

一、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公共艺术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指在公共场所设置的雕塑作品。

20世纪中叶,随着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发展,公共艺术逐渐扩展到了广场、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艺术逐渐拓展到了更多领域,包括城市雕塑、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等。

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不仅扩大了艺术的覆盖面,也丰富了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

二、公共艺术的形式与特点公共艺术包括雕塑、壁画、环境艺术、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

公共艺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性:公共艺术是为公众服务的艺术,其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公共空间和公众场所。

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要和城市环境相协调,还要符合公众的审美和心理需求。

2. 多样性:公共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

这些形式各具特色,可以丰富城市空间的文化内涵,增强公众对城市的认知和感情。

3. 整合性:公共艺术通常要和城市规划和建设相结合,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公共艺术可以通过和城市景观相结合,实现艺术空间和自然空间的有机结合。

4. 可变性:公共艺术作品通常要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需要考虑到时间、气候、人流等因素。

公共艺术往往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可塑性。

三、公共艺术的功能与意义公共艺术既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

公共艺术的功能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塑造城市形象:公共艺术可以通过雕塑、壁画等形式,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城市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2. 丰富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可以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增强公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认知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认知

【摘要】只有对城市公共艺术有了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并给予更多的人文、生态价值的关注和呵护,才能使城市更具人性,更符合现在的大众对生活环境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认知现代社会中,每座城市都是由一幢幢的建筑物所构成的,各个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便形成了一个个的公共环境空间。

以前人们总是习惯把这些空间当作设计的剩余,如道路、公园、广场、街角等,这些空间总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

但是真正能够体现一个城市魅力和文化的恰恰就是这些公共空间,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的时候便从这些公共空间着手。

公共的都市空间虽然与人们现代城市生活密切相关,但是这种空间正因为是“公共的”而容易被人们忽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公共艺术随处可见:城市广场中的伟人雕像、学校里的壁画浮雕、公园里和街道的各种设施、墙面和广告牌上的设计,这些都是可以让所有人都参与、使用和欣赏的艺术活动和设施,都可以统称为公共艺术。

中国画中讲究“留白”,公共艺术正是在繁华拥挤的世界所留下的“空白”中存在的,使得现实冷酷的世界多了些感情。

尽管有不同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中存在着,但是在许多城市建设中并没有确立“公共艺术”的理念,尤其是在以前的一些城市建设上尤为明显,他们没有为艺术与生活而付出用心和进行设计,甚至认为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放弃了自身的能动性和追求美的权利。

公共空间成为被忽视的空间,成为了社会的“死角”,使得一些原本大有可为的公共艺术被荒弃,在城市中提供休憩的公共空间反而成为一个冷漠的场所。

现代社会里,当经济达到一定富足的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艺术已经作为生活的必需品进入到现代人的日常观念里,有些艺术活动已成为了人们自发的行为。

公共艺术虽然是艺术活动自然发展下产生的,是社会经济发达、人们注重生活质量的体现,但也需要进行认知上的一些补充。

公共艺术虽然是放在公共空间的艺术品和艺术活动,但它也是需要许多条件来进行辅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只有对城市公共艺术有了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并给予更多的人文、生态价值的关注和呵护,才能使城市更具人性,更符合现在的大众对生活环境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认知
现代社会中,每座城市都是由一幢幢的建筑物所构成的,各个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便形成了一个个的公共环境空间。

以前人们总是习惯把这些空间当作设计的剩余,如道路、公园、广场、街角等,这些空间总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

但是真正能够体现一个城市魅力和文化的恰恰就是这些公共空间,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的时候便从这些公共空间着手。

公共的都市空间虽然与人们现代城市生活密切相关,但是这种空间正因为是“公共的”而容易被人们忽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公共艺术随处可见:城市广场中的伟人雕像、学校里的壁画浮雕、公园里和街道的各种设施、墙面和广告牌上的设计,这些都是可以让所有人都参与、使用和欣赏的艺术活动和设施,都可以统称为公共艺术。

中国画中讲究“留白”,公共艺术正是在繁华拥挤的世界所留下的“空白”中存在的,使得现实冷酷的世界多了些感情。

尽管有不同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中存在着,但是在许多城市建设中并没有确立“公共艺术”的理念,尤其是在以前的一些城市建设上尤为明显,他们没有为艺术与生活而付出用心和进行设计,甚至认为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放弃了自身的能动性和追求美的权利。

公共空间成为被忽视的空间,成为了社会的“死角”,使得一些原本大有可为的公共艺术被荒弃,在城市中提供休憩的公共空间反而成为一个冷漠的场所。

现代社会里,当经济达到一定富足的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艺术已经作为生活的必需品进入到现代人的日常观念里,有些艺术活动已成为了人们自发的行为。

公共艺术虽然是艺术活动自然发展下产生的,是社会经济发达、人们注重生活质量的体现,但也需要进行认知上的一些补充。

公共艺术虽然是放在公共空间的艺术品和艺术活动,但它也是需要许多条件来进行辅助的。

公共艺术必须结合空间、环境、人,并配合城市、社区的发展需要,在特定的空间中做综合的思考而设置,与陈列在博物馆中的单一艺术品不同,这样的公共艺术才能够体现它的开放性、公共性、公众参与性等特征,而不仅仅是环境的点缀或者可有可无的布置。

城市是艺术的载体,也是艺术的窗口。

在城市中更多的艺术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尤其公共艺术更是与城市更紧密的联系起来。

公共艺术独特而生动的观赏模式,在使艺术和环境结合起来的同时,还使得观赏者和介入者能够在情感上产生愉悦和共鸣,从而使公共艺术缓解了城市居民由于工作、生活的快节奏所引起的疲劳,因此它是一种公众性的生活艺术。

在城市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作为代表,将其特点更好的表达了出来,城市雕塑对于城市的风貌、气息以及个性形象的识别与张扬起着重要作用,它已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从而备受注目。

城市公共艺术与一般的架上艺术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必须要存在某一个具体的城市环境之中,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品往往是环境与艺术品互动并结合的结果。

一方面,它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在题材、尺度、风格上要考虑特定的环境,并与之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它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提高空间的文化品位,改善环境品质。

艺术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特殊方式,因地域文化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地域文化、民族的气质、艺术家的个性都导致了各自审美的差异,也体现在了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上。

有些“公共艺术品”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甚至就是随意而做的。

它既不能反映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不能反映一定的审美理想,更不要谈与环境的和谐协调。

公共艺术作品不仅仅塑造了社会生活激昂高亢的瞬间,也要表现出平凡朴实的生活;不仅仅表现英雄伟人的丰功伟绩,也要记
述普通老百姓不足以炫耀但却实实在在如影随形的喜怒哀乐;可以让人们不仅仅站在远处仰视作品,也能深入其中,触摸、感知、参与艺术作品中,发挥出作品无尽的深意。

这样才可以将艺术真正的融于生活、服务生活,使公共艺术作品在人们的内心世界有更美好的定义。

现在许多城市的公共艺术发展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如形式和材质比较单一,对本土文化的体现和展示不够,没有充分地体现人文精神等。

但是,只要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能够充分挖掘出城市本土文化的底蕊,并按照艺术发展的规律去发展城市公共艺术,肯定会使城市本土文化得到发展和升华,同时城市公共艺术得到进步和提升,而城市的公共形象将更加具备本土文化气息和公共艺术特质。

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其实更讲究“真善美”的艺术特征,这就是可持续特征、人性化特征和师法自然特征。

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是现代化的艺术,才可以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才可以提高全民的艺术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品质。

一个城市的艺术面貌,不仅仅在于其题材、意蕴、构思与艺术表现水平的高低,而更在于能否与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得益彰,能否与广大观众相亲和并产生互动。

只有对城市公共艺术有了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并给予更多的人文、生态价值的关注和呵护,才能使城市更具人性,更符合现在的大众对生活环境的审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