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处理分类讨论问题常用的几种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析处理分类讨论问题常用的几种方法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邮编200030) 裴华明
分类讨论不仅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方法,而且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这是因为数学自身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等有不少都是分类规定或研究的。

因此,可以说分类讨论贯穿于中学数学的始终。

由于分类讨论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类问题也是当今各类考试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例析处理分类讨论问题常用的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1、根据数学概念的需要分类讨论
数学中的很多概念都是通过分类定义的,如:绝对值;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集合中的子集(B A ⊆)等等,处理这类问题时要注意从定义出发进行分类讨论。

例1、求不等式1|)3(log ||log |3
131≤-+x x 的解集。

解析:由于实数的绝对值是分类定义的概念,因此应先从030>->x x 及求出x 的取值范围,然后找出零点21==x x ,,对未知数x 进行分类讨论。

(1)当10≤<x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0)3(log log 3131≤--x x ,解之,得
14
3≤≤x 。

(2)当21≤<x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1)3(log log 3
131-≥-+x x ,解之,得 21≤<x 。

(3)当32<<x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1)3(log log 3131-≥--x x ,解之,得 4
92≤
<x 。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4
943|{≤≤x x 。

2、根据运算的要求分类讨论
数学中的一些运算有严格的限制要求,如分母不为零;实数集内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为非负数;对数的底数的限制;指数底数的限制以及三角函数的运算限制等等,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按要求进行分类讨论。

例2、解关于x 的不等式)10(log 31log ≠>->-a a x x a a ,
解析:应根据算术根的定义,讨论求得x a log 的范围,然后根据1>a 及10<<a 再分类讨论。

(1)当0log 3≥-x a 时,3log ≤x a ,又 x a log 01≥-,从而 3log 1≤≤x a ,
因为x a log x x a a 2
log log 691+->-,所以 5log 2<<x a ,则 3log 2≤<x a ,
(2) 当0log 3<-x a 时,1log ≥x a ,∴3log >x a ,
综上有2log >x a 。

又对a 进行分类讨论:
①若1>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2a x x >。

②若10<<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0|{2a x x <<。

3、根据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的限制条件分类讨论
数学中的一些定理、公式、法则往往也有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如均值不等式;零与负数没有对数;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极限的运算法则等等。

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根据问题中所给的有关定理、公式、法则所给定的限制条件进行讨论。

例3、设首项为1,公比为)0(>q q 的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为n S ,又设1
+=n n n S S T )321( ,,,=n ,求n n T ∞→lim 。

解析:首先应根据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对q 讨论,然后再根据极限的定义再对q 进行讨论。

设所求等比数列为}{n a ,公比为)0(>q q
(1)当1=q 时,有n na S n ==1,∴11lim lim lim 1
=+==∞→+∞→∞→n n S S T n n n n n n 。

(2)当1≠q 时,有q q q q a S n n n --=--=111)1(1, ∴111
111111+++--=----==n n n n
n n n q
q q q q q S S T , ①若10<<q ,则10101lim =--=∞
→n n T ②若1>q ,则q q q
q q q q T n n n n n n n n 1001)1()1(1lim 11lim lim 1=--=--=--=∞→+∞→∞→, 综上可知:当10≤<q 时,n n T ∞→lim 1=;当1>q 时,n n T ∞→lim q
1=。

4、根据函数的性质分类讨论
在解方程,解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等问题时常常要涉及到函数的性质,因此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要利用函数的相关性质对其进行分类讨论。

例4、已知3131
)21()2(---<+a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此题应观察函数31
)(-=x x f ,由于函数31
)(-=x x f 分别在区间)0()0(∞+-∞,和,上
是减函数,所以应对它们进行分类讨论。

(1)当02102>->+a a ,时,有0212>->+a a ,∴2
131<<-a (2)当02102<-<+a a ,
时,有a a 2120->+>,∴φ∈a (3)当02102>-<+a a 且时,有a a 2102-<<+,∴2-<a
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22
131|{-<<<-a a a 或 5、根据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分类讨论
在立体几何中,由于所给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要根据所给出的问题的条件进行分类讨论。

例5、已知斜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090=∠BAC ,且AC BC ⊥1,2==AC AB , 621=BC ,侧棱与底面成060角,求它的体积。

解析:由题意可得平面1ABC ABC 平面⊥,点1C 在底面上的射影H 在直线AB 上,但点H 在直线AB 上的位置不能确定,所以要对点H 的位置讨论。

∵1BC AC AB AC ⊥⊥,,∴1BAC AC 平面⊥,又∵ABC AC 平面⊂,
∴1ABC ABC 平面平面⊥,则点1C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一定在直线AB 上,所以过1C 作H C 1垂直直线AB 于H ,设x H C =1
(1)若点H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连CH ,如图(1)
则11CC CH C 是∠与底面所成的角,即
0160=∠CH C x H C CH 3
360cot 01==, 在43
1222-=-=∆x AC CH AH ACH Rt 中,
在H BC Rt 1∆中,∵21212BC H C BH =+,∴2222)62()43
12(=+-+x x 解得15=x ,∴152111=⋅=∆-ABC C B A ABCV S x V 三棱柱。

(2)若点H 在线段AB 上,如图(2),
在H BC Rt 1∆中,2
1212BC H C BH =+ 2222)62()43
12(=+--x x , 解得62=x (此时点B H 与点重合) ∴64111=⋅=∆-ABC C B A ABCV S x V 三棱柱。

(3) 若点H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在H BC Rt 1∆中,∵21212BC H C BH =+, ∴2222)62()243
1(=+--x x ,解得62=x ,但B C H C 11<不合题意, 综上,斜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体积为152或64。

6、根据实际情况分类讨论
在某些问题中,要根据问题给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例6、半径为2,圆心角为045的扇形中有一内接矩形,求其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如图(1)扇形AOB 的内接矩形为MNPQ ,连OP ,
则2=OP ,设θ=∠P O A
,∴θ-=∠045QOP ,θsin 2=NP ,
在POQ ∆中,由正弦定理得
00135
sin 2)45sin(=-θPQ ∴)45sin(220θ-=PQ 则)45sin(sin 240θθ-⋅=⋅=NP PQ S MNPQ 矩形
)12(2]22)452[cos(220
-≤--=θ,当005.22245==θ时等号成立。

∴MNPQ S 矩形的最大值为)12(2-。

(2)如图(2)扇形AOB 的内接矩形为MNPQ ,连ON ,
则2=ON ,设θ=∠CON ,OC 为AOB ∠的平分线,
则θθsin 45.221805.22000=-=∠-=∠PN OMN MON ,,
在OMN ∆中,由正弦定理得
)
5.22180sin(2)5.22sin(000-=-θMN ,∴005.22sin )5.22sin(2θ-=MN 0
00005.22sin ]5.22cos )5.222[cos(45.22sin )5.22sin(8--=-=⋅=θθPN MN S MNPQ 矩形 000225.11tan 45
.22sin )5.22cos 1(4=-≤,当025.11=θ时等号成立, ∴MNPQ S 矩形的最大值为025.11tan 4 又)25.11tan 5.22tan 2
1(4)25.11tan 212(425.11tan )12(20000-=--=-- 025
.11tan 125.11tan 4)25.11tan 25.11tan 125.11tan (4020
30020>-=--=,即025.11tan 4)12(2>- 综上,此扇形内接矩形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2(2-。

以上就是解决分类讨论问题常见的几种方法,总之,分类讨论就是一种“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解题思想和解题策略,但同时还应注意:分类要求标准统一,不遗漏,不重复,分层次,不越级讨论,解题步骤大致为:(1)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分类;(2)逐步进行讨论,获取阶段性成果;(3)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