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考研

国际新闻 考研
国际新闻 考研

开设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的院校主要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这些事比较值得考的。最早是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新闻很厉害,专业的偏向传播,有的偏向新闻,有的是报名直接报国际新闻,有的是入学以后再分。你必须要参考每年的招生简章。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开设没几年,不过凭借其英语教学的优势,应该也是不错的,毕竟学国际新闻的人基本也是凭借外语优势吃饭。但是,随着新闻行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新闻嗅觉和专业素养要求日益加深,所以本人建议你选择有新闻优势的学校就读,潜力比较大。

考什么专业和二本一本的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你本科是商务英语,基本相当于英语专业了,如果通晓经济类知识,对从事新闻也非常有帮助,其实你的选择是蛮合适的。

考试对英语的要求确实比较高,主要体现在翻译和写作能力上。除了了解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知识以外,还要有比较好的新闻写作功底,对中英文新闻写作都要熟练掌握。不过有些学校初试试不涉及国际新闻专业知识的,只是广泛考察新闻基础知识。所以还是那句话,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好了学校,调查好考试科目,再制定复习计划。

有能力的话,还是来北京和上海吧,经济发达,发展潜力大,即使将来不留下,对于开阔视野也是有帮助的。

先拿下英语和二外,就是初试的科目,这个是第一步,决定你后面能不能有资格进复试啊。还有公共课就不多说了。

复试的新闻应该比较注重英语新闻(或国际新闻)的考察,所以要多听多练多写。另外,要根据最新的大纲来买资料、复习哦!

建议:(你是英语专业吧?我默认了。。。)既然2012年才考,那么现在——2011年7月,再夯一夯英语、二外的底子,最好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或阶段目标,比如按照2011年的大纲复习到什么程度;从8月——11月开始,可以着手复习公共课了,要对公共课有一个全盘的把握,做到哪里轻哪里重,心中有数;这个阶段还要多强化公共课客观题的练习,同时继续强化语言。坚持是最关键的。到12月就要强化公共课主观题的作答,冲刺背诵重点、热点了。

整个过程中,都要多关注国内外重要新闻,多看多听,国内新闻要学会国际表达,国际新闻要学会本地化处理。加油吧!!!

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传播系是在原英语专业、国际新闻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的。该系主要招收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专门培养拥有扎实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了解中国新闻法规,熟悉掌握国际新闻与对外传播业务,并具备宽广知识面和良好精神素质的新闻人才。其毕业生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政府或企业外事部门、驻外机构、涉外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从事国际新闻传播工作。

国际传播系现有四个专业方向:1、国际新闻;2、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3、外国戏剧影视文学(译制片方向);4、网络英语信息采编。所设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分为五大系列:1、英语视听说系列;2、英语阅读系列;3、英语写作系列;4、英语翻译系列;5、英语播音与影视译制艺术。各专业开设与该专业相关的必修专业课程、指定选修课程和自选课程方向相应的指定选修课程,如外国新闻事业、英语新闻写作、英语新闻编译、高级英语新闻视读、对外宣传报道、传播学概论、对外报道专题、广播电视新闻英语、跨文化传播和电视节目制作等。所设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分为四大系列:(1)英语视听说系列;(2)英语阅读系列;(3)英语写作系列;(4)英语翻译系列。另外还设有与各专业方向相应的指定选修课程和自选课程,如《电视节目制作》等。

国际传播系教师科研水平稳步提高,每年都有高水平的论文、论著发表。近两年出版的专著有:《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国际新闻与跨国文化传播》等。另外,还编有《广播电视新闻英语》和《高级英语视读教程》等多本教材。经过多年努力,该系逐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守德的师资队伍。多年来,国际传播系教学目的明确,学生学有所长,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内外活动,广泛与社会接触。曾多次组织参加了《中国日报21世纪报》爱立信杯国际英语演讲比赛;CCTV英语风采大赛;外研杯英语辩论赛等全国范围的比赛,并多次获得各级奖项,为学校和北京市争得了荣誉。

国际传播系的毕业生在广播和电视的对内外节目中占有明显优势,如: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主持人陈鲁豫、陈晓楠;CCTV时政记者申家宁;英语新闻节目主持人曹日;体育记者段暄;广州形象大使尹捷等;另外还有CCTV《希望英语杂志》主持人朱华;《走进电视》及《与你相约》主持人翼星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卫视、中国日报、新华社等众多的节目主持人、幕后记者及编辑。他们已成为我国对外宣传与对外传播的业务骨干。2002年“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的获奖者中都有我们的毕业生。

为了更多更好地为我国培养外宣人才,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英语节目主持人的整体水平,与国际接轨,国际传播系于2001年起正式招收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本科生。目前,国际传播系的全体师生正在为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走向世界而不断努力!

---------------------------

不晚,我考清华是大四过了十一才准备的

十大国际新闻焦点人物

2009年十大国际新闻焦点人物 中广网跟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2时20分报道,盘点2009年十大国际新闻焦点人物。 第一位上榜国际焦点人物范龙佩 范龙佩几乎“一夜成名” 明天开始,他将从一国首相变为俗称的“欧盟总统”。为什么历史上第一位欧盟总统偏偏是他?分析认为,弥合分歧的能力和为人低调的作风是他得到欧盟国家领导人青睐的最重要因素,更深层的理由则是,来自比利时的范龙佩既非出自英法德这样的欧洲传统三强,也不是波兰、捷克这样的“新欧洲”。

第二位上榜国际焦点人物卢武铉 卢武铉突然自杀震惊世界 5月23日,正在接受受贿调查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爬山时跳崖自杀。不仅韩国震动,世界也为之震惊。前国家首脑因受贿贪污等问题蒙遭调查的事件并不少见,但从没有人因此而“被迫自杀”。舆论认为,卢武铉之死反映出韩国政界内部的分裂和政治体制的僵化。我们不会忘记那天的画面:数百万人参加隆重葬礼,表达对“平民总统”的同情、怀念和尊重。

鸠山由纪夫 在9月16日召开的日本第172届特别国会上,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当选为日本第93届、第60位日本首相。自1955年成立以来几乎一直执掌日本政权的自民党遭遇前所未有的挫败。日本政治进入民主党与自民党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时代。

保罗·萨缪尔森 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逝世,享年94岁。萨缪尔森被称为现代经济学领域最后一个通才。在全球经历经济危机的这个冬天,他的离去令人别有一番感触。他的名著《经济学》至今以40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1000万册,被全世界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

奥巴马 今年,奥巴马踏上他任职第一年“改变美国”的征程:在美国经济陷入险境的关键时刻,他提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面对国内潮水般的反对声,他顶住压力,结束了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立法争议。他在处理伊拉克、伊朗及东欧反导计划等问题方面,着手实施“非布什主义”政策,作出“改变美国国际形象”的承诺。但与此同时,他也饱受争议,个人支持率急剧下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真题+初试面试大揭底

北外国际新闻专业真题+初试面试大揭底 新闻:要看的书比较多,童鞋们要做好准备。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编译。一个一个说。 中外新闻史:我买的是人大出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传播史》,讲的较细,也挺全面。这两本书不买也没有关系,很多考研论坛都有免费的笔记供下载(学新闻的要有搜集信息的能力哟,嘿嘿),历史都大同小异,一些常识性的东西知道就行了。北外貌似不考偏的,理论部分考的都是些commo n sense。像今年考的“竖三民报”,大公报“四不方针”(这个年年考,汗~~)。此外,看到和数字有关的知识点敏感点,如四不,四大,第四权etc. 貌似老师 蛮稀饭考数字的~~。关于主张言论的自由要多看看,anyway, freedom is the supremacy of human rights everywhere. 我看到会下意识地记下来,确实非常喜欢,不管他考不考。 传播学:10年简章上给的参考书是人大出版的《传播学》。挺厚,53 8页,呵呵。抓狂吧~~有几章没看,像传媒经济学,电影,广告学,公关那几章我都没看,看不懂~~但是像新闻学理论,媒体理论,新媒体,媒体效果研究,国际传播学,政治传播学这些都是要注意下的,我特别喜欢的一章是媒体道德与法规学,看了好几遍,因为该章涉及The First Amendment, marketplace of ide as, natural rights, 第四权,还有一些美国历史上新闻自由最终战胜强权终究得以维护的感人案例(我读到这些的时候会特别兴奋,呵呵)。当你真的喜欢读一本书,而不仅仅把它当做应试来看待时,你读那本书真的是一种享受。我当时看完哈钦斯报告的时候,激动不已,拉着一个同学讲给她听,结果她一句“这些学者怎么这么单纯,绝对的理想主义者”把我的满腔热情都给浇灭了。。。 PS: 看的时候最好做下笔记,我做了几十页的笔记,看完第一遍书时已经十二月了。接下来看笔记就ok了,很容易记住。踏踏实实看,不要存侥幸心理,猜这个会不会考呢,那个会不会考呢,没有任何意义,你怎么知道老师出什么题?In a word, common sense 是一定要知道的。 编译:literally speaking, 就是翻译加编辑,怎么方便本国读者阅读怎么编;有时候甚至能将原文部分语序打乱(前提是编译后的文章要逻辑严密)。你可以就同一篇报道看看新华社的中英文报道分别是怎么写的,then you will

十大国际新闻焦点人物

2009 年十大国际新闻焦点人物 中广网跟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2 时20 分报道,盘点2009年十大国际新闻焦点 人物。 第一位上榜国际焦点人物? 范龙佩范龙佩几乎“一夜成名” 明天开始,他将从一国首相变为俗称的“欧盟总统”。为什么历史上第一位欧盟总统偏偏是他?分析认为,弥合分歧的能力和为人低调的作风是他得到欧盟国家领导人青睐的最重要因素, 更深层的理由则是,来自比利时的范龙佩既非出自英法德这样的欧洲传统三强,也不是波兰、捷克这样的“新欧洲”。 第二位上榜国际焦点人物卢武铉卢武铉突然自杀震惊世界 5月23日,正在接受受贿调查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爬山时跳崖自杀。不仅韩国震动,世界也为之震惊。前国家首脑因受贿贪污等问题蒙遭调查的事件并不少见,但从没有人因此而“被迫自杀”。舆论认为,卢武铉之死反映出韩国政界内部的分裂和政治体制的僵化。我们不会忘记那天的画面:数百万人参加隆重葬礼,表达对“平民总统”的同情、怀念和尊重。 第三位上榜国际焦点人物鸠山由纪夫鸠山由纪夫 在9月16日召开的日本第172届特别国会上,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当选为日本第93 届、第60 位日本首相。自1955 年成立以来几乎一直执掌日本政权的自民党遭遇前所未有的挫败。日本政治进入民主党与自民党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时代。 第四位上榜国际焦点人物? 萨缪尔森 保罗?萨缪尔森 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逝世,享年94岁。萨缪尔森被称为现代经济学领域最后一个通才。在全球经历经济危机的这个冬天,他的离去令人别有一番感触。他的名着《经济学》至今以40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 1 000万册,被全世界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 第五位上榜国际焦点人物? 奥巴马 奥巴马 今年,奥巴马踏上他任职第一年“改变美国”的征程:在美国经济陷入险境的关键时刻,他提出787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面对国内潮水般的反对声,他顶住压力,结束了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立法争议。他在处理伊拉克、伊朗及东欧反导计划等问题方面,着手实施“非

国际新闻实事

纵观历年实考,尤其是最近3次考试。新闻话题的选材主要有以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目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衰退(Slowdown, or recession)之中,各国经济,如欧盟中的希腊,葡萄牙先后出现过债务危机Debt Crisis,政局动荡Political turbulence, 暴动也频发Riots raging。在亚洲,日本经济依然表现疲软(Sluggish economy), 美国的失业率更是屡创高位(climbed to a record high since 1929),全球股市也一篇萧条(Gloomy stock market),只有一些新兴经济体emergin economies,如金砖四国BRICS依然表现强劲(remain robust),但全球整体表现依然不容乐观(less optimistic), 零售量下降(declining retail), 贸易额(trade volume)也受影响, 不过还是有些许复苏迹象(show signs of recovery) 2.外交和政治:最热门的恐怕要数Libya的局势,对于卡扎菲独裁政权的推翻,联合国安理会进去军事打击的决议Resolution by Security Council。中东依然是火药桶,热点地区(hot spot), 巴以问题依旧(Disputes & Conflicts between Israel and Palestine), 伊朗和朝鲜核问题(nuclear issues)此外柬埔寨和泰国也时有边境冲突(Border conflicts),伊拉克撤军已逐步进行(ongoing troop withdrawal),南苏丹的公投和独立(Founding of Republic of South Sultan),海地大选(Haiti Election),非洲小国的政治内乱,尤其是东北部的埃及Egypt,推翻穆巴拉克overthrow Mubarark等,以及一些列的国际会议,如关于climate change的联合国大会,G8,G20,妇女大会,南方共同体,非洲,东盟等会议.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国际新闻学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国际新闻学专业介绍国际新闻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适应性强、复合型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并使用一门以上的外语,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报道水平;能够在国际新闻媒体、外事外交部门、职能管理部门从事与媒介相关的、较高层次的新闻传播实践工作,或在高等教育及科研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为:国际新闻学、国际新闻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国际新闻前沿问题研究、国际新闻传播实践研究、国际新闻与跨文化案例研究、国际媒体研究、国际新闻采写、国际新闻编译、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研究、新媒体与国际新闻等。 本专业有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所作为实践基地,与中央电视台、华龙网、中国经营报等各类媒体合作,提供各类新闻稿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新闻传播能力。 本专业的四个专业方向如下: 1.国际新闻史论方向 国际新闻是与新闻学共生的新闻学分支,自产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庞大系统。国际新闻所产生的影响更是意义深远。由此,国际新闻也成为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分支领域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国际新闻史论就是从历史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对这一分支学科的综合把握。 研究范围:国际新闻理论主要是研究其本体论的问题,包括国际新闻的定义,发展形态、特征、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国际新闻史则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中探讨国际新闻的发展阶段及规律性的特征。包括国际新闻的形态研究、国际新闻的作用及效果研究、全球化与国际新闻研究、国际新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等。可以说,国际新闻传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史论的研究范围。 学生通过这一方向的学习,不仅可以成为研究性人材,也可以成为理论型的实际工作者。 2.国际新闻业务方向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范围锁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流新闻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研究,研究国际新闻的报道方式,报道方法,研究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优势和特点,并密切关注国际新闻的最新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这个专业方向具备了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坚持专业业务知识培训和实践,要求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媒体实习,因此本专业方向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事具备坚实的新闻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国际新闻理论及业务知识;熟悉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方针、政策;了解西方新闻报道形式;精通一门以上的外国语,能熟练运用中、英文进行各媒体的国际新闻编、播、采、写工作。 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方向 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从国际间文化交流传播的视角来考查国际新闻传播活动的特征和规律性。它拓展了国际新闻研究的认识视野,对建立和完善国际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研究的特色来看,由于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涉及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的多个层面,因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必然以传播学、文化学、语言学、新闻学、社会学、翻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成果为基础,所以这一研究方向具有突出的多学科交叉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我国媒体的国际新闻传播活动日益活跃,用文化比较的方法研究国际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揭示国际新闻活动的文化属性及功能,对于改善我国媒体的传播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提高对外传播效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一方向的主要内容是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研究研究国际新闻,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新闻中的跨文化

国际新闻教育促进新闻教育专业化

新闻教育 中华新闻报/2004年/05月/24日/第004版/ 国际新闻教育促进新闻教育专业化 (上)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形成及发展 郭可 国际新闻教育已形成模式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新闻事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除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还出现了卫星电视和网络;不仅有中文媒体,还有外文媒体;有对内报道,也有对外报道。与此同时,媒体新闻报道也日趋专业化。 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新闻报道的专业化促进了我国新闻教育的专业化趋势。有些院校侧重经济类新闻(如上海财经大学),有些则侧重体育类新闻(如上海体育学院);有些侧重广播电视,有些则注重报纸,甚至网络技术。还有些院校依靠外语的优势,创办国际新闻教育,即英语教学加新闻学的模式。 我国国际新闻教育创立于1983年,它是在我国新闻教育专业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并形成了一种新闻教育的模式。之所以称之为模式,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国际新闻教育不是以媒体种类(如报纸、广电、网络)或媒体专业内容(如体育、财经、科教等)来进行分类,而是以新闻学与英语的应用相结合为前提的。 第二,国际新闻教育培养的学生决不仅仅是为某一媒体作国际新闻编辑。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实践表明:国际新闻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既可以胜任报社工作,也可以到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工作;既可以为中文媒体工作(对内报道),也可以为英文媒体工作(国际报道);不仅可以从事驻外记者工作,也可以从事编辑、摄影、摄像、公关、广告等工作。既可从事财经报道,也可从事体育、文艺、科技、教育新闻的报道。 第三,从国际新闻教育的课程设置看,尽管 是英语教学加新闻学,但它决不是英语课程和新闻课程的简单混合,而是两者的一种有机结合:即在适当开设有关的英语课程和新闻课程的同时,还聘请外籍教授用英文直接开设新闻学课程;有时还与中国教师一起开课,使中西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国际新闻教育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已实行学分制(尽管还不太完善)。因此,国际新闻教育确已具备了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种模式。 发展道路一波三折 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诞生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重视国际报道工作的政策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项“应急措施”,国际新闻教育旨在培养更多能从事国际报道的新闻从业人员,以期“让世界了解中国”。有人曾把国际新闻教育当时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变“六条腿”为“两条腿”,即把原先国外采访时需要记者、翻译和司机3人的局面,变成一名既懂外语,又熟悉新闻业务,还掌握开车等技能的复合型记者。国际新闻教育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复合型新闻教育模式。 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诞生表明:首先,当时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正逐步把中国从一个信息封闭的社会变为信息开放的社会,希望中国能了解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其次,为了能使信息的交流更加畅通,达成了一种共识,即首先要克服语言的障碍。 事实证明,国际新闻教育模式后来的发展轨迹与我国英文媒体(如中国日报)和从事国际报道的媒体的发展是基本吻合的。

国际新闻播报稿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今天新闻播报主持人李媛媛。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近期国际新闻. 1.环球网报道,美国《财政时报》文章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APEC会议上的败点多于胜点。 2.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张素)中国国家航天局18日消息称,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落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新华网新德里11月18日电(记者吴强)印度卫生部门18日说,印度首都新德里出现第一例埃博拉病例,一名从利比里亚回国的印度公民经血样检测确认感染埃博拉病毒,目前患者已被隔离。 4.俄罗斯总统普京17 日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为“全球百名思想家”。俄民众认为普京入选“当之无愧”。据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18日报道,普京在“全球百名思想家”名单中的“宣传家”类别。 5.新华网联合国11月18日电(记者裴蕾顾震球)联合国安理会18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杀害美国人质彼得·卡西格和至少15名叙利亚士兵,要求该组织无条件安全释放所有其他扣押人质。 6.中新网11月19日电据外媒报道,近日,英国警察总督察室调查发现,每年大约有80万件报案没列入纪录,原因竟是警方

担心会影响到其破案业绩。 8.中新社圣保罗11月18日电(记者莫成雄)当地时间18日下午,为期三天的中国品牌商品展在巴西圣保罗Anhembi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的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客人。展馆里人头攒动,观者络绎不绝。 9.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邱明达美国当地时间17 日上午,非营利组织“大学生公平录取”向马萨诸塞州联邦巡回法庭提起诉讼,指控全球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录取政策存在“种族歧视”。美国另一所知名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也因此被告上法庭。该组织在起诉声明中称,哈佛大学录取新生时,通过人为限制亚裔学生的人数,提高其他族裔申请者录取率。 10.中新网11月18日电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印度近日从奥里萨邦附近孟加拉湾海域的一艘海军舰船上成功试射了可携带核弹头的“丹努什”(Dhanush)面对面弹道导弹。此次试射由印度国防军战略空军司令部组织实施,该型导弹是印度自行研制的“大地”(Prithvi)近程弹道导弹的海军版。据报道,导弹在试射中精确命中目标。 11. 11月19日,展示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和中国重大工程建设的优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开始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影响力最大的斐济电视公司(FJTV)1频道及所属卫星电视直播平台(Sky Pacific)播出,同时播出的还有反映中国当代青年在北京恋爱、生活、工作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当地观众

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就业难不难

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就业难不难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难度,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就业,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辅导,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一、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就业怎么样? 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国际新闻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中传国际新闻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传媒机构、科研院所、各类新闻媒体、政府宣传部门、报刊、网络等外宣及涉外部门等。 二、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中传国际新闻学专业招生量大,考研难度不高,其中15年的招生人数为57人,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国际新闻学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传播史论和新闻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国际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国际新闻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专业方向以及个方向15年招生人数如下:国际新闻史论方向; 国际新闻业务方向; 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方向; 国际媒体方向; 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五选一 ③712新闻传播史论 ④815新闻实务 学制:3年。

雅思大作文范文:中学生学习国际新闻

3. Children in secondary school study international news as a subject, but some think that’s a waste of time.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 Today watching news, a means of learning what is happening around the world, has become a way of life to many people. When the value of news is undisputed, an issue of debate is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include international news as part of school curriculum. I am of the opinion that it will be an enheartening/exciting change. The first point to support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news is that it reminds young people of the forces of globalis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In today’s world, businesses operated beyond borders and countries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y country that fails to recognise this would miss out on(错失了)the benefits of globalisation. To young people, watching international news leads them to develop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world vision. They learn to elicit(抽出)information from news and use it in decision making, for example, studying abroad,career option, and so forth. It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as they are very likely to face stif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later in life. Another benefit obtained from studying international news is enhancing young people’s capabilities and skills, such a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Living in a society that is bombarded with different messages, many people have become lost in search for useful information and unable to understand and absorb information. Studying international news drives them to explore perspectives and get a view of every aspect of an international event. Reading editorials allow them to practice independent thinking. Despite those benefits, integrating international news into curriculum requires educators to address several issues in advance. First, students might be distracted by a great variety of conflicting arguments produced by different experts. However, as mentioned above, it is immensely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nalytical skills. Meanwhile, it could be time-consuming for students to read those new stories that are identical with each other in essence, although they appear in different papers. It, therefore, requires teachers to select news in advance an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conclusion, one has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international news deserves a place in school curriculum. By reading, watching and analysing international news,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acquire knowledge of the whole world and enrich a variety of skills.

国际新闻 考研

开设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的院校主要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这些事比较值得考的。最早是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新闻很厉害,专业的偏向传播,有的偏向新闻,有的是报名直接报国际新闻,有的是入学以后再分。你必须要参考每年的招生简章。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开设没几年,不过凭借其英语教学的优势,应该也是不错的,毕竟学国际新闻的人基本也是凭借外语优势吃饭。但是,随着新闻行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新闻嗅觉和专业素养要求日益加深,所以本人建议你选择有新闻优势的学校就读,潜力比较大。 考什么专业和二本一本的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你本科是商务英语,基本相当于英语专业了,如果通晓经济类知识,对从事新闻也非常有帮助,其实你的选择是蛮合适的。 考试对英语的要求确实比较高,主要体现在翻译和写作能力上。除了了解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知识以外,还要有比较好的新闻写作功底,对中英文新闻写作都要熟练掌握。不过有些学校初试试不涉及国际新闻专业知识的,只是广泛考察新闻基础知识。所以还是那句话,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好了学校,调查好考试科目,再制定复习计划。 有能力的话,还是来北京和上海吧,经济发达,发展潜力大,即使将来不留下,对于开阔视野也是有帮助的。 先拿下英语和二外,就是初试的科目,这个是第一步,决定你后面能不能有资格进复试啊。还有公共课就不多说了。 复试的新闻应该比较注重英语新闻(或国际新闻)的考察,所以要多听多练多写。另外,要根据最新的大纲来买资料、复习哦! 建议:(你是英语专业吧?我默认了。。。)既然2012年才考,那么现在——2011年7月,再夯一夯英语、二外的底子,最好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或阶段目标,比如按照2011年的大纲复习到什么程度;从8月——11月开始,可以着手复习公共课了,要对公共课有一个全盘的把握,做到哪里轻哪里重,心中有数;这个阶段还要多强化公共课客观题的练习,同时继续强化语言。坚持是最关键的。到12月就要强化公共课主观题的作答,冲刺背诵重点、热点了。 整个过程中,都要多关注国内外重要新闻,多看多听,国内新闻要学会国际表达,国际新闻要学会本地化处理。加油吧!!! 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传播系是在原英语专业、国际新闻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的。该系主要招收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专门培养拥有扎实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了解中国新闻法规,熟悉掌握国际新闻与对外传播业务,并具备宽广知识面和良好精神素质的新闻人才。其毕业生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政府或企业外事部门、驻外机构、涉外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从事国际新闻传播工作。

2019北外国际新闻考研经验分享

备考用书 实务: 《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黎信 《汉英新闻编译》刘其中 《英汉新闻翻译》刘其中 (以上三本是重点中的重点,每本我都看并动手翻译了至少三遍以上) 扩展用书: 《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张健 (这本书材料比较新,内容很详实,适合在大量练习之后提高使用) 《国际新闻编译》尚京华李新宇 (侧重英翻汉,可选择部分专题选择阅读,比如国际灾难报道,国际经济新闻等) 《英语新闻写作》 John H.Noonan Gene Mustain (纯英文专业书,写的通俗易懂,很好的入门书籍,建议在初期就可以阅读,中后期可以再读一遍加强英语新闻写作技能,同时这本书也可以用来准备复试) 因为本身英语基础还行,我是看完了黎信的《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简称小蓝书)的消息写作部分之后,开始使用新华社,中国日报的中英文新闻稿进行编译的。对于英语和翻译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建议提前大量阅读外刊新闻,并进行翻译练习(catti三级笔译的参考书即可) 其实实务科目备考起来,相对简单,一边看教科书一边自己找新闻编译(找编译材料非常耗时间,但是这个时间必须要花,我是每隔几天晚上的十点到十一点多搜集一次),一边还要记笔记总结,一周为一个周期,复习笔记(笔记记哪些内容后面会给一些例子) 史论: 史论官方的部分参考书其实已经过时了,这里给出我使用的参考书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重中之重,至少背六七遍才okay吧,本人记忆力不太好)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这本书不管是书内容还是笔记都非常tedious,大家可以参考看看,我看了一章就没看了)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上面那本新闻学概论看不进去可以看这本) 《网络传播学概论》彭兰 (非常重点的一本书,不太好理解,建议结合各种公众号文章和论文理解,死记硬背不太可能) 《国际传播学教程》程曼丽 (上外国际新闻的参考书,内容很简单好懂,粗略看一遍即可,再传播学教程背熟之后看) 《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李彬的书建议扫一遍就可以直接背笔记了,陈力丹这本书非常繁杂,我没有读,这本书我是直接放弃的,所以导致初试史论成绩偏低,后面会详细写进注意事项)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校真题解析2019》颜远绅

2018清华大学国际新闻考研经验

2018清华大学国际新闻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辅导班 我参加了2017年清华国新研究生考试,在愚人节当天得知被录取,这个时间点非常微妙也非常难忘。。。。。以下是一些备考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每个人的复习方法都不一样,个人经历仅供参考。 一、初试(500分,专业课300分) 清华国新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621国际新闻传播综合、889英语新闻写作和编译。621国际新闻传播综合主要考察国际新闻传播基础理论、时事热点、学界前沿等,用中文答题。889英语新闻写作和编译主要考察中编英新闻、英编中新闻、采访计划(英文)、新闻评论(中文或英文)等。我认为在准备这两门的考试时主要是保持对时事热点和学界前沿的敏感度即可,国际关系相关知识作为知识背景,不一定会直接出现在考卷上。对当年考点进行预判和准备会带来和大的帮助。 1、参考教材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传播学基础教材,跨考生必读。 李智《国际传播》:国际传播基础理论必读教材。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新闻史名词解释来源。 刘其中老师《英汉\汉英新闻编译》:掌握中编英新闻和英编中新闻基本理论和附录中的部门名称和官员称谓即可,其中的例子作了解即可,主要的编译主题应参考当年新闻。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可能出现英文的名词解释,2017年考察的cultural proximity即出自这两本教材。 外研社《英语新闻分类词典》:掌握新闻基本词汇1000词即可。 这些教材最好在9月之前阅读完毕,同时做一些笔记,不要抄书,记下关键词和页码即可。 2、论文整理 清华国新老师的论文均是重点,在阅读论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将论文分类,如媒介前沿、评价媒介事件、公共外交理论、评价国际新闻媒体等。列好框架后,清新其他老师的与国际传播相关论文也可以整理到各个框架之下,同时当年的《国际新闻界》(人大)、《全球传媒学刊》(清华)、《对外传播》、《青年记者》等期刊杂志中与国际新闻相关的论文也可以整理到之前建立好的框架之中。 论文整理是对教材知识的回顾和学界前沿的总结,有些论文甚至是简答和论述的答案。 做好论文整理工作621这门考试基本成功一半,剩下的需要保持阅读新闻的习惯,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名词解释。 3、新闻阅读和中英新闻编译 每天浏览新华社头条以及新华国际,英语新闻网站可关注新华社英文版每日最重要的两条、China Daily的头条和world部分,有意识地总结621考试可能出现的名词解释、总结889考试中的主题,如党政、财经、军事、外交、突发事件等,并整理相关词汇,扫清词汇盲点。手机中多下载一些英语新闻app,如BBC、CNN、AP、China Daily等,保持对新闻导语用词的敏感度。 新闻评论可多阅读侠客岛、新京报等公众号,英文新闻评论可阅读China Daily的评论部分。写评论前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理论书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多练多写,一些优秀的评论可以背诵(英文)。采访计划主要是考察考生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新闻价值的提炼,了解一下基本格式即可,对新闻事件的理解能力是可以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提升的,不必花大量时间复习。另外,今年的编译中出现了对环保督察组巡视结果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可能会成为延续的考点,需要放在复习计划之列,关注数据分析的相关新闻,练习几篇即可。 二、复试

做优秀的国际新闻记者需具备哪些素养

做优秀的国际新闻记者需具备哪些素养 个人简介 蔡帼芬:1943年生,上海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广播学院工作。1970~1976年在中央电视台(原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国际组任翻译和记者。1991年任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副主任,1994年任主任。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加拿大的广播电视》、《面对镜头的瞬间》、《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全球化事业中的国际传播》等。主要译著有《哈默传》、长篇小说《针眼》和译制片《豪门恩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不久前,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院长蔡帼芬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这一问题。她认为: 第一,要有国际视野,新闻传播学方面有坚实基础,采、编、播、译、评能力强,外语过硬。 第二,要政治素质好。 我觉得这方面是很重要的,首先,做新闻要真实、客观。国际上的问题是复杂的,你必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背景、前景研究透彻,实事求是地把事件报道给受众,切勿主观、片面,更不能捕风捉影,甚至捏造。其次,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方法分析问题,判断是非。明确哪些事情能报道,哪些不能报道,以及报道到什么程度,不能随心所欲,简单表态,更不能为个人私利而违背国家道德。再次,要不怕困难,要有牺牲精神,比如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以及在俄罗斯人质事件报道中有良好表现的卢宇光。他们心中都有一种信念:I will do it!并且为了这种信念冒很大的风险来做报道。这是很难得的。 第三,我觉得做国际新闻的人,应该是一种"杂家",知识面要广。 比如,在前些时候召开的"国际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上很多人都在讲public affairs(公共事业、公共利益),其实它是一门复杂深奥的社会学,过去我们对此了解很少,今后在办学中,我们要补课。当然其他方面的知识也要多掌握一些。只有这样,国际新闻工作者才能提高工作的敏锐性和办事效率,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 第四,要有好的身体和心理的素质。 做国际新闻很辛苦,对自己的起居、饮食、营养,特别是大脑健康,多加关注。身体是工作的本钱,没有非常健康的身体,做不好国际新闻,特别是战地记者,你要耐热、耐寒、耐渴,所以body building非常重要。我认为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做一件事情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做国际新闻也一样,可能一举成名,也可能终身碌碌无为。这要有心理准备,胜不

国际新闻相关理论

霸权概念主要是指统治阶级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和领导。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它给文化研究包括大众文化研究带来了崭新的启示意义,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大众文化要么褒扬要么贬抑的看法,使得人们以新的视角去反思大众文化,重新界定大众文化。 葛兰西的“霸权论”分析了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体制和政治变革的重要性,因此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就必须颠覆它的“文化霸权”,即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而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成为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工具和场所之一。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霸权的产生、再生产以及转换是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用的结果,这与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性不同。对于葛兰西来说,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被广泛地用于媒介分析和媒介批判。按照葛兰西的论述,要理解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必须从社会秩序或国家形成及维系的过程来了解,所以,“霸权理论”对于传播学者在进行媒介分析和批判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启发:第一,必须弄清统治阶级对媒介的控制方式及程度;第二,必须了解大众传媒生产的基本功效;第三,必须认识媒介意识形态的社会功效。 文化霸权首要的不是一个争夺“领导”的问题,而是一个争夺领导“权”的问题,是你的领导能否被接受,能否合法化的问题。因此统治阶级或统治集团要

获得统治的合法权,就需要通过赢得被统治人民的同意,通过被统治阶级的自愿的赞同来获得,而不是通过压制或暴力来获得。但要赢得大众的同意并不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就必然需要双方的谈判,而有谈判也就有让步或折衷平衡的问题,由此文化霸权的争夺并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简单的灌输和强加,是双方谈判或协商的结果。这样,文化霸权所给予我们的就不是一种静止的或静态的统治模式,而是一种动态的统治方式,一切都正在进行中,是统治与反抗之间的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平衡,或如葛兰西所说的“运动中的平衡”。 那么,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赢得被统治人民的同意呢?葛兰西指出,统治集团要赢得大众的同意,其自身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是要超越自身的经济局限,从经济社团阶段、经济合作阶段一直过渡到“最纯粹的政治阶段”,即文化霸权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从前产生的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集团或“政党”互相对峙和冲突,并在这种对峙和冲突中相互妥协或协商,最终造成某个基本社会集团对一系列从属社会集团的领导权,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经济和政治目标的一致,也引起精神和道德的统一,虽然这只是暂时的。 对于葛兰西来说,文化霸权虽然需要超越经济阶段,体现出一种精神和道德的统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经济基础,甚至与经济基础割裂开来。文化霸权同时也必须属于经济的范畴,必须以领导集团在经济活动的根本中心所执行的决定性职能为基础。因此在这一意义上说,文化霸权又是一项全面的统治工程,既是一个文化或政治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文化研究,尤其是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大众文化提供了一个整合框架,开拓了大众文化领域,使我们以双重视点去看待大众文化,即既不把大众文化看作是麻醉剂,是腐蚀愚弄大众的工具(法兰克福学

中传新闻学与国际新闻考研辅导班最好的

中传新闻学与国际新闻考研辅导班最 好的 中传新闻学与国际新闻考研辅导班最好的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新闻学考研难度,中传新闻学硕士就业,中传新闻学考研辅导,中传新闻学考研参考书,中传新闻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新闻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一、中传新闻学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新闻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中传新闻学硕士,您直接问一句,中传新闻学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中传新闻学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新闻学硕士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中传新闻学硕士的学生了。 在业内,凯程的新闻学硕士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新闻学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2014年凯程学员考入中传18人,2015年考入中传达到30人。凯程有系统的《新闻硕士讲义》《新闻硕士题库》《新闻专业基础红宝书》,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中传新闻学硕士深入的理解,在中传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二、中传新闻学硕士就业怎么样? 中传新闻学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新闻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中传新闻学的就业方向如下:传媒机构、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党政宣传部门、各类网络媒体、新媒体传播机构、相应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等。 三、中传新闻学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新闻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专业方向以及个方向15年招生人数如下: 新闻史方向(15年招3人); 新闻理论方向(15年招5人); 新闻业务方向(15年招16人); 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方向(15年招8人); 报刊理论与实践向(15年招4人)。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方向介绍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国际新闻专业(050320) 1.国际新闻史论方向 国际新闻是与新闻学共生的新闻学分支,自产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庞大系统。如果从第一条国际新闻刊出至今算,国际新闻的作品可以说已经以上千百万兆亿计,如果从第一条国际新闻刊出的报纸算,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媒介也是可以成千上万,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发达的报道体制。而从事国际新闻的人员亦不可胜数。国际新闻所产生的影响更是意义深远。由此,国际新闻也成为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分支领域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分支学科。国际新闻史论就是从历史和宏观两个向度来对这一分支学科的综合把握。 研究范围:国际新闻理论主要是研究其本体论的问题,包括国际新闻的定义,发展形态、特征、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国际新闻史则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中探讨国际新闻的发展阶段及规律性的特征。包括国际新闻的形态研究、国际新闻的作用及效果研究、全球化与国际新闻研究、国际新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等。 对于国际新闻巨大的现实存在而言,关于国际新闻学的研究则相对滞后。仅丛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来看,在英文著作方面关于新闻的著作有800多种,而国际新闻只有不到20种,中国的国际新闻研究更为落后,相比之下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在国内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对领先的。所出的几本国际传播与大众媒介、国际传播与国际关系、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等作为国内首创。显然,相对于国际新闻的巨大现实存在,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新闻学科具有十分巨大的社会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是一个早该进行而现在才初步具有条件的巨大课题。也是一个具有绝对开创性的课题。完成这一任务,不仅对中国学术界,而且对世界学术界都是有益的贡献。学生掌握这一方向,不仅可以成为研究性人材,也可以成为理论型的实际工作者。 2.国际新闻业务方向 国际新闻传播业务方向培养的硕士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本专业方向培养的硕士,通过三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一定科研能力的训练,将是我们国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化的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他们将成为中国国际新闻传播事业从边缘走向世界传播中心的主力军。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范围锁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流新闻媒体的研究;国际新闻流动和走向的研究;以及国际新闻报道研究,研究国际新闻的报道方式,报道方法,研究各主流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并密切关注国际新闻的最新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壮大,这个专业方向具备了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坚持专业业务知识培训和实践,要求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推荐学生到国家主流媒体学习和实践,因此本专业方向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专业领域里占据了稳定发展的地位。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应具备坚实的新闻学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国际新闻理论和业务知识;熟悉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方针、政策;了解西方新闻报道形式,精通一门以上的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