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与侧支循环

合集下载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头颅核磁DWI-FLAIR不匹配与侧枝循环的相关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头颅核磁DWI-FLAIR不匹配与侧枝循环的相关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头颅核磁DWI-FLAIR不匹配与侧枝循环的相关性周芬莉; 樊东升【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5页(P10-14)【关键词】DWI-FLAIR不匹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侧枝循环; 远端血管高信号征【作者】周芬莉; 樊东升【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1时至今日,脑卒中仍具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

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循征医学证实的有效治疗。

缺血半暗带的概念是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事实上缺血半暗带的时间窗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侧枝循环是重要影响因素。

侧支循环可增加卒中后缺血半暗带血供。

PROACT II试验(the Prolyse in Acute Cerebral Thromboembol ism II t rial)表明,侧支循环的建立程度越好,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头颅影像上显示梗死灶体积越小,临床症状越轻;侧支循环的建立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

侧支代偿好的患者较代偿差的患者在给予动/静脉溶栓后临床预后更好。

血管再通治疗的效果与侧支循环状况相关。

即使没有实现血管再通的AIS也可从静脉溶栓获益,可能与开通了侧支循环有关,侧支循环的开通可能推后溶栓组织时间窗。

侧枝循环较好的病人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几率也较低。

侧枝循环正成为溶栓治疗外的重要的治疗靶点。

脑的侧枝循环分为三级:一级侧支循环即Wi l l is环;二级侧支循环主要包括眼动脉和一级软脑膜侧支;三级侧支循环即新生血管。

在急性卒中早期起作用的主要是一、二级侧枝循环。

但是发生于wi l l is环以远的闭塞如大脑中动脉M1段的闭塞,wi l l is环无法起侧枝代偿作用,主要依靠软脑膜侧枝。

侧枝循环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 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摘要: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死,是由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脑血管血流量受限的疾病,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功受限的一系列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以及为患者预后需要采取的一些护理措施。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护理方式;研究进展一、缺血性脑卒的临床表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供紊乱、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有的严重患者治疗后会留下失语、偏瘫、头晕、偏瘫等后遗症。

中老年人群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发性疾病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实施相关的治疗护理对策,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

二级预防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缺血性脑卒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根据受累部位和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同,神经系统会有相应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①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对侧肢体麻痹、感觉障碍、对侧双眼偏盲、侵犯优势半球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失认症。

非显性半球损伤可出现体像紊乱。

当眼动脉受累时,可发生单眼短暂性黑朦。

②椎基底系统(后循环)脑梗死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吞咽困难。

失语症、阅读障碍、失认症、失写症等症状可出现在显性半球;当涉及非主半球时,可能发生体像障碍。

二、缺血性脑卒患者临床治疗方式1.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剂量小、再通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效果也比静脉溶栓治疗更明显。

可应用于有全身溶栓治疗禁忌症的患者,时间窗口也可延长至6小时。

2.动静脉联合溶栓:动脉溶栓时间较长,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很高。

近年来,另一种解决静脉溶栓效果不佳的方法是静脉溶栓后动脉溶栓。

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侧支循环的现状、意义和展望

侧支循环的现状、意义和展望
(B/C) 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后交通动脉(1)、ACA-MCA软脑膜动脉(2)、PCA-MCA 软脑膜动脉(3)、小脑幕覆盖丛(4)、小脑动脉末梢(5)、前交通动脉(6);
Shuaib A, et al. Lancet Neurol 2011; 10: 909–21
脑侧支循环的代偿途径
•Willis 环是脑内最重要、最主要的代偿途径,可迅速是左、右大脑半球 及前、后循环的血流相互沟通; •一级侧支循环代偿如果不能满足灌注需求,二级侧支循环随即开放; •三级侧支循环代偿因为血管新生过程,所以需要在缺血数天后才能建 立血流代偿
• 增加梗死区血液循环的灌注,提高微循环的缺血耐受, 从而减轻微循环障碍
• 使药物最大限度地抵达缺血区,提高治疗效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 4(2): 72-74.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9, 9(2): 177-179.
脑侧支循环与微循环区别
侧支循环
微循环
血管结构不同
动脉-动脉、静脉-静脉之间通过 吻合形成的血管结构。不同级别 侧支血管具有不同的管径
脑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影响因素
侧支血管完整性
侧支血管变异性
侧支血管管腔内径
影响因素
血管狭窄程度和速度
侧支血管压力梯度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 5(5): 417-424.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侧支循环的功能
• 从缺血区周边的正常血管调动血流灌注到缺血区域, 不依赖于已狭窄/已栓塞血管血流
CTA诊断性评估Willis环
动脉段
敏感性 (%)
先天缺如
97.9
发育不全
52.6
发育正常
96.6
特异性 (%) 92.5

侧支循环

侧支循环

MR评估侧枝循环
常规MR、MRA、ASL等
MR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能清晰显示willis环 的交通动脉
评估敏感性:
前交通动脉为89.2% 后交通动脉为81.3%
MR平扫图像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ASL
各种影像学技术评估侧支循环的优 缺点
各种影像学技术评估侧支循环的优 缺点
成像方 DSA 法
优势
多相 CT
MRA
FLAIR 灌注 或GRE
ASL
标准评 容易操 常规序 估方法 作 列
常规序 定量评 可选特 列 估,有 定血管、 较好的 无需对 可视性 比剂 可视性 需要后 无法自 较差 处理、 动评估 需要对 病灶大 比剂 小
劣势
有创
有放射 不能显 性、需 示动态 要对比 过程 剂
◇三级侧支循环:通过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等方式 产生的新生供血血管
willis环是脑内最重要、最主要的代偿途径。
一级侧支循环代偿如果不能满足灌注需求,二级 侧枝循环随机开放
三级侧支循环代偿因为血管新生过程,所以需支循环影像学评估方法
DSA是迄今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缺血性脑卒中的侧支循环评估
脑侧支循环
综合定义:
当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可通过其他血管
(侧枝或新形成的血管吻合)到达缺血区,是缺血组织
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
侧支循环的分级
根据开放层次大致分为三级: ◇一级侧支循环:主要由willis环的血管构成 ◇二级侧支循环:眼动脉、软脑膜及其它相对较小 的侧支与侧支吻合支
◇无法定量评估不同类型代偿模式的血流动力学状 态
◇检查时需要采用高压注射,可能因压力作用而出 现血流逆向充盈,导致产生假阳性结果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文献综述
02
侧支循环的生理机制
侧支循环是指当主干血管堵塞或狭窄时,原本供血区域的部分血流通过其他血管或分支进行代偿,以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
侧支循环的组成主要包括:新生血管、血管扩张和血管生成。
侧支循环的概念及组成
生理情况下,侧支循环的调节主要依靠压力和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机制。
当主干血管发生狭窄或堵塞时,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刺激新生细胞和血管扩张,以增加血流量和改善组织灌注。
xx年xx月xx日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引言侧支循环的生理机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
侧支循环是指脑部血管之间形成的代偿性血流路径,能够在血管闭塞或狭窄时提供侧支供血,对脑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生理学评估
改善脑组织灌注
保护神经功能
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侧支循环的评估可以帮助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
预测病情严重程度
侧支循环的评估可以预测患者预后,帮助医生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预测预后
侧支循环的评估可以为治疗提供指导,比如是否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等。
指导治疗
同时,侧支循环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如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炎症反应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讨了如何通过药物和基因治疗等方法增强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表明,侧支循环能够通过增加脑组织血流量和氧气供应,减少脑组织坏死和功能损伤,从而对缺血性脑卒中起到保护作用。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张思敏综述,余传庆审校摘要:缺血性卒中是因脑血管闭塞或者狭窄导致脑血流灌注下降,进而临床上表现出一些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一类疾病总称,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性。

当缺血性卒中发生时,血液通过其他开放或者新生的血管到达缺血区,从而代偿缺血组织,这些开放的血管吻合支或新生的血管统称为脑侧支循环,目前影像检查是评价侧支循环的主要方法,但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一些研究发现,生物标志物对侧支循环的状态及形成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本文主要就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生物标志物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dvances in biomarkers for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ischemic stroke ZHANG Simin,YU Chuanq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uainan 232007, China)Abstract:Ischemic stroke is a group of diseases with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due to a re⁃duction in cerebral blood perfusion caused by occlusion or narrowing of cerebral blood vessel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cidence rate, high disability rate, and high mortality rate. When ischemic stroke occurs, blood reaches the isch⁃emic area through other open or new vessels to compensate for the ischemic tissue, and such open anastomotic branches or new vessels are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cerebr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At present,imaging examination is the main method for evaluating collateral circulation, but it is still limited by certain technical issues.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iomarkers are important in reflecting the status and formation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biomarkers for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ischemic stroke.Key words:Ischemic stroke;Collateral circulation;Biomarkers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也是成人首要的致残疾病[1],缺血性卒中是在脑卒中患者中占比最高的类型。

侧枝循环评分

侧枝循环评分

侧枝循环评分侧枝循环评分是评估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有效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侧支循环是脑部血液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主干血管发生阻塞时,侧支循环可以提供必要的血液供应,以维持脑组织的正常功能。

侧支循环评分通常采用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如CTA(CT血管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等。

评分时主要考虑侧支循环的开放程度、血流速度、血流量等因素。

评分越高,表示侧支循环状况越好,对脑卒中的治疗和预后也越有利。

侧支循环评分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侧支循环的状态,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侧支循环评分也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和预后。

在评估侧支循环状态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侧支循环的开放程度、血流速度、血流量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测,如CTA.MRI 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分,医生可以得出侧支循环的状态,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了解侧支循环的状态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对于侧支循环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促进侧支循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而对于侧支循环状况较差的患者,则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等,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总之,侧支循环评分是评估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有效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充分重视侧支循环评分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侧支循环评分仅是评估脑卒中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评估脑卒中患者时,应全面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中华 老 年心 脑 血管 病 杂志 201 8年 7月 第 20卷 第 7期 Chin J Geriatr Heart Brain Vessel Dis,Jul 2o18,Vol 20,No.7
缺 血性 脑 卒 中侧 支循 环 的研 究 进 展
综 . 述 .
张柳 英 ,夏 章 勇 ,赵 鑫 ,王 晓婷 ,陆 才胜 ,王 晶茹 ,刘 博 ,霍成举 ,班 茹
D0I:10.3969/J.issn.1009-0126.2018.07.027 基 金 项 目 :山 东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ZR2015HL043)、山 东 省 科 技 发 展
计 划 项 目 (2014GSF118106)、广 东 省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2014A020221074)

重 程 度 最 低 。 二 级 侧 支 循 环 为 软 脑 膜 动 脉 、眼 动脉 及 其 他 小 的 附 属 动
脉 建 立 的血 管 网 。据 报 道 ,软 脑 膜 动 脉 向皮 质 表 面提 供 双 向 血 流 灌 注 ,连 接 着 ACA 与 大 脑 中 动 脉 (M CA)之 间 、MCA 与
关 键 词 :卒 中 ;侧 支循 环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类 ;脑 梗 死 ;血 管 造 影 术 ,数 字 减 影 ;磁 共 振 成 像
脑 卒 中是 脑 血 液 循 环 障碍 引起 的 脑 功 能 损 害 ,其 中 缺 血 性 脑 卒 中是 最 常 见 的脑 卒 中 类 型 ,占 总 患 病 人 数 的 80 [1]。 中 国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诊 治指 南 指 出 ,改 善 缺 血 区血 流 灌 注 是 治疗 缺 血改 善 脑 血 流 灌 注 的 重 要 途 径 之 一 _2]。有 效 的脑 侧 支 循 环 的 开 放 和 建 立 ,可 以 明 显 增 加 脑 梗 死 区血 流 灌 注 ,改 善 预 后 ,降 低 病 死 率 及 出 血 转 化 风 险 _3]。 因此 ,如 何 构 建 良好 的 脑 侧 支 循 环 而 改 善 缺 血 性 脑卒 中患 者 的预 后 ,是 目前 研 究 的热 点 。本 综 述 就 脑 侧 支 循 环 的 解 剖 、影 响 因 素 、评 估 方 法 ,侧 支 循 环 与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预 后 的 相 关 性 以及 侧 支 循 环 的 干 预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综 述 。 1 脑 侧 支 循 环 的 解 剖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改善侧支循环可 以增强治疗效果,促进脑组织的
修复和再生。
对于侧支循环不足的患者,医生 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血管 内治疗、药物治疗等,以促进侧
支循环的建立和改善。
04
侧支循环评估在缺血性脑 卒中的应用
侧支循环评估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
01
通过血管造影或MRI等影像学手段,直接观察侧支循环的开放
动脉间的侧支循环是指动脉之间通过吻合支形 成的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卒中中较为常见。
静脉间的侧支循环是指静脉之间通过吻合支形 成的侧支循环,在慢性缺血中较为常见。
02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 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灶的脑血管疾病。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
2023-10-28
目录
• 侧支循环概述 •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 侧支循环评估在缺血性脑卒中的
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侧支循环概述
侧支循环的定义
侧支循环是指当某一器官或组织的血管主干发生阻塞时,其 他血管或小血管通过代偿性扩张来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 。
和利用情况。
间接评估法
02
通过测量相关生理参数,如血流速度、血管阻力等,来评估侧
支循环的功能。
临床评估法
03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
侧支循环评估的临床意义
判断病情
通过侧支循环评估可以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的 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指导治疗
根据侧支循环的评估结果,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治 疗方案,如是否需要溶栓、血管内治疗或药物治疗 等。

多模式CT预测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脑屏障完整性和侧支循环的价值分析

多模式CT预测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脑屏障完整性和侧支循环的价值分析

多模式CT 预测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脑屏障完整性和侧支循环的价值 分析李远庆,李蕾,韩婷婷,迟淑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医院影像中心 山东 东营257055$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CT 对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脑屏障完整性和侧支循环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76例,行多模式CT 检查,包括CT 平扫(NCCT )、CT 灌注成像(CTP )及CT 血管成像(CTA )等模式(分析灌注范围的分布并绘制感兴趣区(ROI ),测定脑血流量(CBF )、脑血容量(CBV )、平均通过时间(MTT )及表面 通透性(PS )等灌注指标(结果1)依据侧支循环分组,良好组患者的CBV/CBF /MTT 明显高于不良组(P <0. 05)(良好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梗死范围、mRS 评分明显低于不良组(P <0.05 );2)依据出血性转化分组,HT 组的PS 明显高于 未HT 组,而MTT 明显低于未HT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 结论 对于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的建 立,多模式CT 可观察侧支循环的建立或开放状况,预测缺血性卒中预后水平,可评估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 v ev , BBB )的完整性及HT 的发生风险,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血脑屏障完整性'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814.42&R7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 (2021 )03-0387-05Evaluation of blood-brain barrier integrity an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pahentt with ischemic stroke by multi-mode CTLI Yuanqing , LI Let , HAN Tingting , CHI ShupingDepaTment cf Radiology , Shengli Hospital cf Dongying ith , Dongying 257055 , P. R. China)Abstract ] Objechve To analyee the value of multimodal CT in evvluating blood-brain barrier intearity and ccllaterai circula ­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 trok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76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ischemicWiaokeiaeaied in ouahoWpiiaaoaom June2018 ioDecembea2019, whoundeawenimuaiimodaaCTexaminaiion , incaudingCTpaain scan ( NCCT ) , CT peVusion imaaing ( CTP ) and CT anaiocraphy ( CTA ) . Distrinution of peVusion range was analyzed and reaionof interest ( ROI ) was drawn to determine peVusion indexes such as cerebrai blood Sow ( CBF ) , cerebrai blood volume ( CBV ),mean transit time ( MTT) and suVace permeability ( PS) . Retults 1) According to ccllaterai circulation grouping , CBV, CBF and MTT in the good group were significanta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ad group , while , sia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badgroup ( P < 0. 05 ) . The infarct size and mRS score at the last follow-up in the goo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oos group ( P <0. 05); 2) According to the grouping of hemorrhaaio transformation , the PS of H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that of non-HT group , while the MT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HT group , with significant diOevnces be ­tween the two g roups ( P < 0. 05 ) . ConclusionFov the establishment of cerebrorasculav stenosis and ccllaterai circulation ,multimodai CT can achieve good imaaing effect , which can observe the establishment ov opening of ccaaaral circulation , and thenpredict the long-term pvcnosis level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In addition , multimodal CT can effectively assess the intearity of BBBand theaisk oiHT , which isoigaeatcainicaasigniiicanceioatheaimitation oithaomboatictheaap;and theaeoidanceoicom-plications.)K e y wordt ] Ischemic stroke ; Collateral circulation ; Blood brain barrier intearity ; Tomocraphy , X-ray computed缺血性脑卒中是近年来发生率及致死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策略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策略

侧支循环的分类(开放层次)
一级侧支循环:Willis环
二级侧支循环:通过眼动脉、软脑膜吻合支 以及其他相对较小的侧支与侧支吻合支之间 实现的血流代偿。
三级侧支循环:属于新生血管,部分病例在 缺血后一段时间才可以形成。
影响脑侧支循环的因素
1、血管变异性:结构完整性是发挥一级和二级 侧枝循环代偿的前提
静脉溶栓与血管内治疗
1、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I级推荐,A级证据)
2、发病6 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 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I级推荐,B 级证据)。
眼动脉
颈外动脉代偿: 枕动脉-椎动脉
通过甲状颈干向同侧椎动脉和对侧盗血
武╳╳,男,56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前交通ACA+MCA代偿
田╳╳,女,66岁;左侧颈总动脉末端至颈内、外动脉起始段 重度狭窄; 后交通-左侧颈内动脉系统代偿
黄╳╳,男,33岁;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大脑后动脉-脉 络膜后动脉-前循环。
2、危险因素:高龄、持续血压增高、高脂血症 和高血糖会使血管调节能力和内皮功能下降,导 致三级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下降。
3、其他:侧支循环血管管径大小和压力梯度; 狭窄程度与速度;脑长期低灌注。
侧支循环的意义
• 预后评估:侧支循环的程度与神经功能改善和 卒中事件相关;是3个月较好功能结局的独立 预测因素。
王╳╳,女,62岁; 右侧颈内动脉C6段闭塞,大 量新生血管增生,考虑烟雾病; 前交通+软脑 膜代偿
徐╳╳,男,67岁;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未见显影,考虑闭 塞,由同侧大脑前动脉、软脑膜动脉部分代偿供血
孙╳╳,女,74岁;右侧颈内动脉未见显影,考虑闭塞。 颈外-眼动脉-颈内动脉系统代偿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魏田敏 王超伟 李青 徐志秀 吉四辈【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IP)及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发病7d内的脑梗死患者,分别行3D-ASL、DWI检查,依据ASL异常灌注面积与DWI梗死面积不匹配原则,确定梗死核心区及IP区,记录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LD)健侧镜像区、梗死核心区的脑血流量(CBF);依据ASL原始图的皮层及皮层下是否出现点状、带状高信号,将其分成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比较不同PLD两组间梗死区、镜像区的CBF值及△CBF值。

 结果 存在IP区的有19例(38%),其中超急性期2例,急性期11例,亚急性期6例;PLD=2.5s时,各区域的CBF值均高于PLD=1.5 s时的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健侧=3.981,t梗死=5.227,P < 0.05);PLD=2.5s时,侧支循环良好组梗死区的CBF值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的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 < 0.05)。

 结论 3D-ASL与DWI技术联合应用可用于评估IP及侧支循环情况,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测临床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动脉自旋标记;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脑血流量;脑梗死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对国民的身体、经济等方面的危害日渐突出。

改善和恢复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IP)区域的血流灌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关键。

脑梗死后机体启动侧支循环可部分代偿缺血部位的灌注,减轻脑细胞损伤,最终梗死灶的面积相对较小,有利于改善长期预后并降低再发风险。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ASL)是一种无创、无需对比剂、简单便捷、重复性较好的磁共振灌注成像,通过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弥散加权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ASL-DWI)不匹配原则来评价IP区,通过梗死区的血流灌注情况、皮层及皮层下是否出现点状、条形高信号来评估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马小桐;杨林林;乾嘉欣;张强【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向脑组织供应血流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梗死血管责任区域脑组织供血不足、严重者导致脑组织坏死的一类疾病.侧支循环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充分认识侧支循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的定义、作用、临床意义、评估方法、分级、开放的影响因素及促进侧支循环开放的措施进行综述.【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8(013)012【总页数】3页(P630-632)【关键词】缺血;卒中;侧支循环;综述【作者】马小桐;杨林林;乾嘉欣;张强【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衡阳4210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02;R74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1,2]。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1 侧支循环的定义侧支循环是指沟通临近大血管的分支血管,包括动脉间原有的分支血管网和新生形成的小动脉吻合。

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大脑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流通过侧枝循环供应到脑缺血区域,使缺血脑组织获得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3]。

通常依据开放血管及代偿程度的差别,将侧支循环分为3级,一级侧支循环指通过脑底Willis环的血流代偿;二级侧支循环为眼动脉、软脑膜动脉及其他小的侧支和吻合支之间实现的血流代偿;三级侧支循环为新生血管提供的血流代偿[4]。

2 侧支循环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一级侧支循环是脑缺血时最主要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后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连接组成。

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与干预

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与干预
Acta Radiol 2011; 52: 889–93.
结构评估:TCD、CTA、MRA、DSA
其他:MR FLAIR、MR SWI序列等
功能评估:TCD血流储备功能测定、氙增强CT、单 光子发射CT、正电子成像术、CT灌注和MR灌注
二级侧支
1.颅外-颅内吻合
A:面动脉-眼动脉 B:上颌动脉-眼动脉 C:脑膜中动脉-眼动脉 D:脑膜中动脉-硬脑膜小动脉 吻合 E:枕动脉-硬脑膜小动脉吻合 (乳突孔) F:枕动脉-硬脑膜小动脉吻合 (顶孔)
颅外-颅内 软脑膜血管
(LMCs)
新生 血管
MCA-ACA MCA-PCA ACA-PCA
DSA CTA MRA TCD
前交通动脉
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前交通动脉开放
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开放
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90% 描述发育不良的结构时存在一定局限性:敏感性52.6%,特异性98.2%
CT灌注
多时项CTP
MR灌注
MR ASL (FADS)动态因素分析
氙CT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
TCD血流储备功能测定
0级:没有侧支 血流到缺血区域
常用:脱氧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等,其中脱氧肾上腺素的临床证据最多。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升压治疗:系统性回顾
Pressor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Systematic Review

灯盏细辛对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形成作用的临床观察

灯盏细辛对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形成作用的临床观察

研究论著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Z20180121)作者单位:537100 贵港,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周凯,梁护,黄格朗),放射科(吴俊宏)通信作者,黄格朗,E -mail:****************灯盏细辛对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形成作用的临床观察周凯 吴俊宏 梁护 黄格朗【摘要】 目的 通过CT 灌注成像(CTP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探讨灯盏细辛改善脑循环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6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

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后治疗组纳入29例、对照组纳入26例。

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2周。

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日(治疗前)和入院第30日行CTP 检查,记录患者患侧病灶侧感兴趣区域(ROI )的脑血流量(CBF )、脑血容量(CBV )、达峰时间(TTP )和平均通过时间(MMT );并于治疗前、治疗第14日及入院第30日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血管生成素-1(Ang -1)水平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Barthel 指数(BI )评分,比较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 2组患者在入院第30日的CBF 、CBV 均比治疗前升高,TTP 、MMT 时间比治疗前缩短(P 均< 0.05)。

在治疗第14日,2组的血清VEGF 、HIF -1α和Ang -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在入院第30日,2组血清Ang -1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中治疗组血清VEGF 、Ang -1水平在治疗第14日时较治疗前表达增加、入院第30日时较治疗前下降, HIF -1α表达逐渐下降(P 均< 0.017)。

CTP联合多时相CT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CTP联合多时相CT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檀国军,E m a i l :t t a n g ju n @h o t m a i l .c o m C T P 联合多时相C T A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张海宁a ,何业举b ,赵立明a ,尹阔场a ,马如雪a ,檀国军a(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a .神经内科;b .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㊂恢复及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心,除了时间窗内积极溶栓治疗抢救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作为改善脑血流灌注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侧支循环结构和功能的准确评估对于脑卒中个性化管理至关重要㊂C T 灌注成像(C T P )㊁多时相C T 血管造影(M P -C T A )可以动态㊁全面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了解颅内灌注状态㊁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评估卒中复发风险,预测临床预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㊁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㊂本文旨在提高对C T P 联合多时相C T A 的理解,推动脑侧支循环的规范评估,促进卒中个体化㊁精准治疗㊂关键词:卒中;C T 灌注成像;多时相C T 血管造影;缺血性;侧支循环中图分类号:R 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02-0181-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8.02.024 缺血性卒中具有发病率高㊁致残率高㊁病死率高㊁复发率高的 四高 特点,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㊂L i e b e s k i n d 等[1]研究发现颅内侧支循环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卒中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㊂建立侧支循环有效评估体系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㊂随着影像技术等发展,多模式一体化成像方案的出现,必将进一步完善侧支循环评估体系㊁促进卒中个体化诊断和精准治疗方案的发展㊂1 侧支循环概述侧支循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 I S)的发生㊁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2]㊂研究显示,建立并促进良好的侧支循环可改善缺血后脑组织损伤㊁减少梗死病灶的数量和体积㊁提高血管再通获益率㊁降低梗死后出血转化风险㊁显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㊁改善预后等[3-6]㊂目前,A I S 患者血管再通的方法包括:静脉溶栓㊁血管内治疗(动脉溶栓㊁机械取栓)㊁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治疗㊂侧支循环对于接受上述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㊂侧支循环的影像评估方法分为结构学和功能学评估[7-8]㊂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 T 灌注成像(C T P )联合C T 血管造影(C T A )等多模式一体化成像方案的出现,可快速提供灌注状态与血管情况的信息,有助于临床全面㊁准确评估侧支循环,促进卒中个体化管理㊂2 C T P2.1 C T P 检测缺血半暗带(I P ) C T P 不仅可提供A I S 患者的梗死核心和I P ,还可提供侧支状态信息[9],研究表明C T P 最早可在发病后30分钟出现异常灌注区,可以超早期诊断A I S ,利于急诊筛选适合溶栓的患者[10]㊂结合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的C T P 表现及分期[11],I P 可以成为指导溶栓治疗的依据㊂及时有效的评估责任血管情况,可以更精确的筛选溶栓患者,是否及时实现再灌注治疗决定最终的治疗效果[12]㊂2.2 C T P 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 A )中的应用 M e h t a 等[13]研究发现74.19%T I A 患者对比剂达峰时间(T T P )延长,且T I A 患者危险因子评分(A B C D 2)与C T P 的结果相关㊂联合C T A 检查可评估血管狭窄,判断T I A 病因,预测T I A 危险分级,因此,更有助于临床重新认识和及时治疗T I A ,未来多模式C T 对T I A 的诊断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㊂2.3 C T P 在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 C T P 能定量反映侧支循环情况㊂由于侧支循环其代偿血流回程路线较长,血流缓慢,早期研究发现,平均延迟时间涵盖着血流灌注的重要信息,是评估颈内动脉侧支循环,预测A I S 的独立危险因素[14]㊂然而,目前研究一致认为T T P 延长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这正于B u r t o n [15]㊁K h e r a d m a n d 等[9]观点相一致㊂此外,相关研究表明C T P 还可以评估血肿及其周边的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辅助诊断脑出血及判断预后[16]㊂但C T P 需要后处理,往往会耽误一定的时间㊂临床上,C T A 及C T P 可以一次完成,C T A 能够发现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C T P 能够㊃181㊃‘临床荟萃“ 2018年2月5日第33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F e b r u a r y 5,2018,V o l 33,N o .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反映缺血区域,对指导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价值很大㊂最近2个血管再通治疗的R C T研究[17-18]中已经应用基于C T灌注的患者筛选㊂未来C T P在临床治疗方面将会有进一步突破㊂3多时相C T血管造影(M P-C T A)3.1 M P-C T A概述病理状态下,侧支循环的显示通常是延迟的,研究发现在侧支循环评估有分歧,即单时相C T A(S P-C T A)的侧支循环状态不佳,M P-C T A的侧支循环状态良好时,患者具有良好的功能预后,2015年在147例A I S的队列研究中表明M P-C T A侧支循环评估的优势[19],这正于B a n g等[20]发现S P-C T A可能低估侧支循环的观点相一致㊂近年来,M P-C T A的出现显著提高了瞬时图像的分辨率,可以采集动脉峰值期㊁静脉峰值期㊁静脉晚期的C T A图像,可以更加精确的评估软脑膜动脉灌注情况㊂但辐射的剂量也相应增加,同时需要C T 扫描仪的探测器达到一定的宽度㊂有研究表明使用具有宽探测器和先进重建技术的C T扫描仪可以显著降低M P-C T A的辐射剂量[21]㊂K i m等[22]研究显示M P-C T A在A I S患者侧支循环血流方面的评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 A)有较好的一致性,作为一种新方法,应用前景会更广阔,但其应用价值尚待临床验证㊂3.2 M P-C T A在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众所周知,C T 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及斑块的评估㊁对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诊断以及对血肿扩大㊁预后的预测都有重要意义[12]㊂研究表明M P-C T A可以提高A I S前循环颅内血管闭塞的诊断准确性[23]㊂由于对后循环的间接血流动力学知之甚少,M P-C T A用于后循环卒中患者的诊断受限[19]㊂基于C T A的侧支循环评估方法有很多,以往研究显示,区域软脑膜评分(r L M C)[24]可预测A I S患者临床预后㊂目前,基于M P-C T A的A S P E C T S侧支循环评分[7]为6级评分法,具有较好的侧支循环评估可靠性㊂E S C A P E研究[25]证明M P-C T A显示的侧支状态不仅仅是一个预后决定因素,而且可以用于血管内治疗患者的筛选㊂然而,单纯的M P-C T A仅能从结构上评估侧支状态,并且对于三级侧支循环的评估不如C T P[21]㊂因此,C T P联合M P-C T A能全面而准确地评估脑侧支循环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的为A I S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及精准治疗方案㊂4C T P联合M P-C T A评估侧支循环在A I S临床指导中的意义最近的5次随机对照试验(MR C L E A N, E S C A P E,E x t e n d-I A,S W I F T-P R I M E,a n d R E V A S C A T)[17-18,25-27]都使用血管成像来筛选患者㊂新型多排探测器C T机扫描可以同时对C T P及M P-C T A进行采集,动态评估侧支血流㊂与D S A相比,C T P联合C T A在评价软脑膜表现出相似的价值㊂S a b a r u d i n等[28]回顾性分析显示涉及对A I S闭塞部位㊁梗死核心㊁可挽救组织㊁侧支水平评估时,最准确的评估方法是C T P联合C T A㊂而C T P联合M P-C T A能更好地显示A I 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异常情况㊂4.1全面准确评估侧支循环结构和功能,提供精准个体化治疗4.1.1优化早期溶栓治疗临床上,对于发病时间<3~4.5小时且经C T平扫证实未见出血的A I S患者,排除其他禁忌证,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㊂然而,溶栓后疗效却大相径庭㊂C T P 联合M P-C T A可以了解病变组织责任血管情况,筛选合适的患者溶栓治疗,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㊂利用影像学可进行溶栓治疗风险评估[29]:①恶性型:梗死核心异常区>100m l,C T平扫显示异常低密度影或T2W I出现异常高信号影(血脑屏障破坏),A S P E C T S评分<7分,易出血,不溶栓治疗;②可挽救型:梗死核心异常区>10m l且<100m l,I P 异常区120%,A S P E C T S评分>7分,若存在大血管闭塞,则溶栓治疗,否则可以不溶栓治疗;③良性型:梗死核心异常区<10m l,A S P E C T S评分>7分,无大血管闭塞,无需溶栓治疗㊂4.1.2指导早期血管内治疗对于发病>3~4.5小时且<9小时的A I S患者,同样需要C T P快速直观判断I P的存在与否筛选适合溶栓的患者㊂同时联合M P-C T A能找到梗死责任血管,对于不能溶栓的患者,可为早期血管内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20];而对于溶栓治疗的患者,仍可根据I P及病变血管情况综合评估,考虑是否进一步桥接血管内治疗㊂4.1.3指导早期进行危险度分层,个体化治疗对于发病>9小时的A I S患者,需要借助影像学判定卒中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层处理,从而为二级预防及进一步康复治疗提供依据㊂综合C T检查(包括C T平扫㊁C T P㊁C T A)会增加检查时间,但并不会延迟治疗起始时间㊂C T A可以揭示病因,而C T P则对低灌注㊃281㊃‘临床荟萃“2018年2月5日第33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5,2018,V o l33,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区域定位和分级,从而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仅静脉溶栓㊁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㊁仅血管内治疗㊁既不静脉溶栓也不血管内治疗)提供依据㊂因此,可以肯定C T P联合M P-C T A为A I 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具有指导意义㊂但仍需要大样本数据进一步统计分析㊂4.2可以提高对临床预后的预测 C T P联合C T A 成像方法是与临床预后一致的的强预测因子[30]㊂D U S T研究[31]表明C T P联合C T A可以提高对前循环A I S患者梗死体积的预测㊂近期更多研究[18,32-33]显示C T P联合M P-C T A可以更好的预测血管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㊂然而,目前影像指导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出血转化的影像学预测,而C T P联合M P-C T A的应用价值有待挖掘㊂此外,在I M SⅢ试验[34]中,较好的侧支循环与较小的梗死核心和较高的错配相关㊂近期,有研究[35]证实A I S患者早期C T P错配并非依赖于时间,而是侧支分级㊂使 时间就是大脑 转变为 生理学就是大脑 ㊂然而,关于侧支血管评估与C T P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鲜有研究,仍需进一步阐明㊂5展望对于是否将侧支循环状态作为A I S血管再通治疗前常规影像学评价指标仍未明确;是否可以通过侧支循环状态指导临床决策,这些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㊂此外,C T P联合M P-C T A对于狭窄㊁斑块㊁侧支㊁灌注之间更多的相关性研究,以及指导临床医生做出临床决策仍值得关注㊂目前,C O L L A T E R A L研究[7]㊁多模式一体化成像方案与传统影像方案比较的多项研究也正在进行中㊂未来我们应优化脑侧支循环的影像评估方案,进行动态血流分析,推行多模式一体化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评估侧支在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㊂参考文献:[1] L i e b e s k i n d D S,C o t s o n i s G A,S a v e rJ L,e ta l.C o l l a t e r a l sd r a m a t i c a l l y a l te rs t r o k er i s ki ni n t r a c r a n i a l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J].A n nN e u r o l,2011,69(6):963-974.[2] F a b e r J E,C h i l i a n WM,D e i n d l E,e t a l.Ab r i e f e t y m o l o g y o ft h e c o l l a t e r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J].A r t e r i o s c l e rT h r o m b V a s cB i o l,2014,34(9):1854-1859.[3] F a n o uE M,K n i g h t J,A v i vR I,e t a l.E f f e c t o f c o l l a t e r a l so nc l i n i c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b a s e l i n ei m a g i n g,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a n do u t c o m e i na c u t es t r o k e[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5,36(12):2285-2291.[4] L e n g X,L a n L,L i u L,e ta l.G o o dc o l l a t e r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p r e d i c t sf a v o r a b l e o u t c o m e si ni n t r a 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l y s i s: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E u r JN e u r o l,2016, 23(12):1738-1749.[5] L e n g X,F a n g H,L e u n g TW,e t a l.I m p a c t o f c o l l a t e r a l so nt h e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i n a c u t ei s c h a e m i c s t r o k e: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a n a l y s i s[J].J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 P s y c h i a t r y,2016,87(5):537-544. [6] R u s a n e nH,S a a r i n e nJ T,S i l l a n pääN.C o l l a t e r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p r e d i c t st h es i z e o ft h ei n f a r c tc o r ea n d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s a l v a g e a b l e p e n u m b r ai nh y p e r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w i t hi n t r a 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l y s i s[J].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 2015,40(3-4):182-190.[7]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指南(2017)[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6):460-471.[8]祁宇,薛静,高培毅.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像学评估[J].临床荟萃,2017,32(9):742-746.[9] K h e r a d m a n dA,F i s h e r M,P a y d a r f a rD.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i ne v o l u t i o n: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of p e r f u s i o nc o m p u t e dt o m og r a ph y[J].J S t r o k e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14,23(5):836-843.[10] L e v MH,N i c h o l s S J.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i c a n g i o g r a p h y a n dc o m p u t ed t o m o g r a p h i c pe rf u s i o n i m ag i n g o fh y p e r a c u t e s t r o k e[J].T o p M a g nR e s o n I m a g i n g,2000,11(5):273-287. [11]高培毅.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 T灌注成像表现及分期[J].中国卒中杂志,2008,3(2):114-119.[1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49(3):164-181.[13] M e h t aB K,M u s t a f aG,M c M u r t r a y A,e t a l.W h o l e b r a i nC Tp e r f u s i o nd e f i c i t su s i n g320-d e t e c t o r-r o w C Ts c a n n e r i n T I Ap a t i e n t s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A B C D2s c o r e[J].I n t JN e u r o s c i, 2014,124(1):56-60.[14] K e e d y AW,F i s c h e t t e W S,S o a r e sB P,e ta l.C o n t r a s td e l a yo n p e r f u s i o n C T a sa p r e d i c t o ro fn e w,i n c i d e n ti n f a r c t: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s t u d y[J].S t r o k e,2012,43(5):1295-1301.[15] B u r t o n K R,D h a n o a D,A v i v R I,e ta l.P e r f u s i o n C T f o rs e l e c t i n g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f o r 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J].R a d i o l o g y,2015,274(1):103-114.[16] Z h o u J,Z h a n g H,G a o P,e t a l.A s s e s s m e n t o f p e r i h e m a t o m a lh y p o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 i n s u b a c u t e a n d c h r o n i ci n t r a c e r e b r a lh e m o r r h a g eb y C T p e r f u s i o n i m a g i n g[J].N e u r o lR e s,2010,32(6):642-649.[17] C a m p b e l lB C,M i t c h e l lP J,K l e i n i g T J,e ta l.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h e r a p y f o r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w i t h p e r f u s i o n-i m a g i n g s e l e c t i o n[J].NE n g l JM e d,2015,372(11):1009-1018. [18] B e r k h e m e rO A,F r a n s e nP S,B e u m e rD,e t a l.A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 o f i n t r a a r t e r i a l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NE n g l JM e d,2015,372(1):11-20.[19] M e n o nB K,d E s t e r r eC D,Q a z iE M,e ta l.M u l t i p h a s eC Ta n g i o g r a p h y:a n e wt o o l f o r t h e i m a g i n g t r i a g e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㊃381㊃‘临床荟萃“2018年2月5日第33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5,2018,V o l33,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R a d i o l o g y,2015,275(2):510-520.[20] B a n g O Y,G o y a lM,L i e b e s k i n dD S.C o l l a t e r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i n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a s s e s s m e n tt o o l sa n dt h e r a p e u t i cs t r a t e g i e s[J].S t r o k e,2015,46(11):3302-3309.[21]王春尧,章强,陈慧军.C T技术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7,32(9):747-751.[22] K i m S J,N o h H J,Y o o n C W,e ta l.M u l t i p h a s i c p e r f u s i o nc o m p u t ed t o m o g r a p h y a s a p re d i c t o r of c o l l a t e r a l f l o w i n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d i g i t a l s u b t r a c t i o na n g i o g r a p h y[J].E u rN e u r o l,2012,67(4):252-255.[23] Y uA Y,Z e r n aC,A s s i sZ,e t a l.M u l t i p h a s eC Ta n g i o g r a p h yi n c r e a s e s d e t e c t i o no f a n t e r i 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o c c l u s i o n[J].N e u r o l o g y,2016,87(6):609-616.[24] M e n o nB K,S m i t hE E,M o d i J,e t a l.R e g i o n a l l e p t o m e n i n g e a ls c o r e o n C T a n g i o g r a p h y p r e d i c t s c l i n i c a l a n d i m a g i n g o u t c o m e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a n t e r i 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o c c l u s i o n s[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1,32(9):1640-1645.[25] G o y a l M,D e m c h u k AM,M e n o n B K,e ta l.R a n d o m i z e da s s e s s m e n t o f r a p i d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NE n g l JM e d,2015,372(11):1019-1030. [26]S a v e r J L,G o y a l M,B o n a f e A,e t a l.S t e n t-r e t r i e v e rt h r o m b e c t o m y a f t e r i n t r a v e n o u s t-P Av s.t-P Aa l o n e i n s t r o k e[J].NE n g l JM e d,2015,372(24):2285-2295. [27]J o v i nT G,C h a m o r r oA,C o b oE,e t a l.T h r o m b e c t o m y w i t h i n8h o u r s a f t e r s y m p t o mo n s e t i n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N E n g l JM e d,2015,372(24):2296-2306.[28]S a b a r u d i n A,S u b r a m a n i a m C,S u n Z.C e r e b r a l C Ta n g i o g r a p h y a n d C T p e r f u s i o ni n a c u t es t r o k ed e t e c t i o n: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o f d i a g n o s t i c v a l u e[J].Q u a n t I m a g i n g M e dS u r g,2014,4(4):282-290.[29]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脑卒中血管影像检查指导规范[S].2016:16-17[30]v a n S e e t e r s T,B i e s s e l s G J,K a p p e l l e L J,e t a l.T h ep r o g 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C Ta n g i o g r a p h y a n dC T p e r f u s i o n i n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J].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15,40(5-6):258-269.[31]v a n S e e t e r s T,B i e s s e l s G J,K a p p e l l e L J,e t a l.C Ta n g i o g r a p h y a n d C T p e r f u s i o ni m p r o v e p r e d i c t i o n o fi n f a r c tv o l u m e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n t e r i 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s t r o k e[J].N e u r o r a d i o l o g y,2016,58(4):327-337.[32] T s o g k a s I,K n a u t h M,S c h r e g e lK,e t a l.A d d e dv a l u eo fC Tp e r f u s i o nc o m p a r e dt o C T a n g i o g r a p h y i n p r e d i c t i n g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s o f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J].E u rR a d i o l,2016,26(11):4213-4219.[33] K i m E Y,S h i n D H,N o h Y,e t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i m a g i n gs e l e c t i o n c r i t e r i a f o r i n t r a-a r t e r i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i n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w i t ha d v a n c e dC T[J].E u rR a d i o l,2016,26(9):2974-2981.[34] V a g a lA,M e n o nB K,F o s t e rL D,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T a n g i o g r a m c o l l a t e r a l s a n d C T p e r f u s i o n i n t h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m a n a g e m e n to fs t r o k eⅢt r i a l[J].S t r o k e,2016,47(2):535-538.[35]v o nB a u m g a r t e nL,T h i e r f e l d e rKM,B e y e rS E,e ta l.E a r l yC T p e r f u s i o n m i s m a t c h i na c u t es t r o k e i sn o t t i m e-d e p e n d e n tb u t r e l i e s o nc o l l a t e r a l i z a t i o n g r ad e[J].Ne u r o r a d i o l o g y,2016,58(4):357-365.收稿日期:2017-11-08编辑:﹏﹏﹏﹏﹏﹏﹏﹏﹏﹏﹏﹏﹏﹏﹏﹏﹏﹏﹏﹏﹏﹏﹏﹏﹏﹏﹏﹏﹏﹏﹏﹏﹏﹏﹏﹏﹏﹏﹏﹏﹏﹏﹏﹏﹏﹏﹏﹏﹏﹏王秋红(上接第180页)[28]J iG,H o n g L,Y a n g P.S u c c e s s f u lt r e a t m e n to fa d v a n c e dm a l i g n a n tf i b r o u s h i s t i o c y t o m a o ft h e r i g h tf o r e a r m w i t hA p a t i n i b:a c a s e r e p o r t[J].O n c oT a r g e t sT h e r,2016,9:643-647.[29] D o n g M,B i J,L i u X,e ta l.S i g n i f i c a n t p a r t i a l r e s p o n s eo fm e t a s t a t i c i n t r a-a b d o m i n a l a n d p e l v i c r o u n d c e l l l i p o s a r c o m a t oa s m a l l-m o l e c u l eV E G F R-2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b i t o rA p a t i n i b:a c a s e r e p o r t[J].M e d i c i n e,2016,95(31):3567.[30] Z h o uY,T a n g F,W a n g Y,e t a l.A d v a n c e d a l v e o l a r s o f t p a r ts a r c o m a r e s p o n d s t oA p a t i n i b[J].O n c o t a r g e t,2017,8(30): 50314-50322.[31] H a n T,L u a n Y T,X u Y,e ta l.S u c c e s s f u lt r e a t m e n to fa d v a n c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l i p o s a r c o m aw i t h A p a t i n i b:ac a s er e p o r ta n d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J].C a n c e rB i o lT h e r,2017,10(4):1080.[32] L u oC,S h e n J Y,Y i n g J,e t a l.C a s e r e p o r t o f aK I T-m u t a t e dm e l a n o m a p a t i e n tw i t ha ne x c e l l e n t r e s p o n s et o A p a t i n i ba n d t e m o z o l o m i d e c o m b i n a t i o nt h e r a p y[J].O n c o T a r g e t s T h e r, 2017,10:4553-4557.[33]赵凤,田伟,曾铭,等.阿帕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4):15-18.[34]林岩松,王宸,李慧,等.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报告[J].中国癌症杂志, 2016,26(9):721-726.收稿日期:2017-10-09编辑:王秋红㊃481㊃‘临床荟萃“2018年2月5日第33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5,2018,V o l33,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缺血性脑卒中与侧支循环王雁,孙晓明,张晨中图分类号 R 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48(2011)02-0158-02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王雁,张晨);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孙晓明)通讯作者:王雁脑卒中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首位致残因素。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卒中的70%以上。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其狭窄程度越重脑梗死发病的风险就越大[1]。

侧支循环不仅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甚至可以减轻脑梗死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有效防止溶栓并发症的发生[2]。

软脑膜动脉开放与否甚至可以作为预测溶栓效果的指标,此外神经保护剂是否能发挥作用也与侧支循环密切相关[3]。

因此,侧支代偿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途径。

现就有关侧支循环代偿的研究综述如下。

1 侧支循环代偿的途径机体存在强大的内源性抗脑缺血的功能 脑储备能力[4],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血管侧支循环开放等维持稳定的脑血流能力,包括脑结构储备、脑血流储备、脑功能储备以及脑代谢储备。

其中,脑结构储备即侧支储备,主要包含了3个层次的代偿途径。

1.1 初级侧支代偿 W illi s 环是脑部血液循环主要的潜在侧支循环代偿装置,使左右大脑半球及前后循环的血流能相互沟通。

正常情况下,前交通动脉(A Co A )和后交通动脉(PCoA )不开放,一旦某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70%)或闭塞,血流量明显减少导致灌注压下降时,ACoA 和(或)PCoA 开放,向病变侧提供代偿血流,可以减轻或避免狭窄血管供血区的缺血或梗死。

这一代偿途径在缺血早期发挥作用并作为主要的代偿途径,成为初级侧支代偿。

1.2 次级侧支代偿 当W illis 环的代偿不能满足供血需求时,次级代偿通路开始发挥作用。

眼动脉是次级侧支代偿的重要通路,沟通了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如果颈内动脉在眼动脉发出之前出现慢性的严重狭窄或闭塞,颈外动脉血流就会经眼动脉逆流供应颈内动脉。

大脑血管皮质支的末梢在软脑膜内形成弥漫的血管网,彼此沟通,即构成了次级侧支代偿另一通路 软脑膜吻合支,特别是大脑前动脉(ACA )与大脑中动脉(M CA )间的吻合血管数量最多。

M CA 严重狭窄或闭塞后,ACA 与M CA 之间软脑膜吻合血管的直径增大,来自颈内动脉终末端的血流从ACA 通过软脑膜吻合血管进入M CA 供血区。

吕达平等[5,6]提出软脑膜支吻合是最常见的侧支代偿途径。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侧支代偿途径如枕动脉沟通椎动脉与颈外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与脉络膜后动脉间的吻合、颈内动脉系统的鼓支和颈外动脉系统的上颌动脉间的吻合等[7-9]。

1.3 最后的侧支代偿 新生血管 当次级代偿仍不能满足供血需求时,新生血管就成为最终的侧支代偿。

这也是目前侧支代偿研究的热点。

W e i 等[10]发现,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期,侧支动脉急性扩张30d 之后,血管的内径可扩展至原来的2倍,长度增加,而且可以看到大量的新生血管。

新生血管有助于血流的恢复,从而保证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K rup i nski 等[11]研究证明,梗死区脑组织的血管比对侧正常脑组织明显增加,且缺血半暗带的微血管密度与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

因此,新生血管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动物实验[12]证据表明,动脉狭窄或闭塞使得血流动力学发生了变化,血管剪切力改变及缺氧是血管再生主要的触发因素。

血管再生的过程包括内皮细胞的活化,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降解,内皮细胞迁移、增殖,管腔形成及平滑肌细胞分裂、增殖等众多复杂的过程[13]。

以下介绍几种重要的调节血管再生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 ):是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是血管再生的关键因素。

低氧是诱导V EGF 表达的最重要因素,其生物学活性主要有两种,即促进血管生成和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

研究[14]还发现,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也起一定的作用。

此外,VEGF 可诱导趋化的巨噬细胞释放血管生长因子,间接促进血管生成。

VEGF 低表达大鼠在围产期出现侧支血管的退化,成年后侧支代偿功能差,结扎大脑中动脉其梗死面积是VEG F 高表达大鼠的2倍;这就说明VEG F 可促进先天的侧支血管形成[15]。

Y ano 等[16]也证明连续低剂量的释放V EGF 有神经保护作用和促进血管生成作用。

(2)N otch 家族受体及其配体:如果所有的内皮细胞对刺激血管再生的因素都起反应,那么血管网就成为杂乱无章的一团,对组织的血供就发生了混乱。

为阻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只有某些特定的内皮细胞会启动血管的再生,这些细胞就叫做 端细胞 。

在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端细胞的选择主要依赖于N otch 家族受体和其跨膜配体DLL4[17]。

DLL 4激活N otch 受体,后者通过限制内皮细胞的活化程度从而限制了端细胞的数量[18,19]。

在大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敲除D LL 4基因就会导致严重的血管发育障碍,从而引起胚胎的死亡[20]。

N otch/DLL4选择端细胞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 (VEGFA )的作用密切相关[21],在众多与血管新生有关的研究中,因基因的缺乏导致血管系统发育障碍引起胚胎死亡的只有DLL 4和VEGFA 。

(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家族:血管新生过程中管壁的生成是重要的一步。

血管壁主要由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组成,其生成障碍会导致血管膨胀及通透性增加,使组织水肿。

而在管壁形成过程中PDGFB 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血管再生过程中,内皮158 J C li n Neu ro,l Ap ril 2011,V o.l 24,No .2细胞表达PDG FB,在端细胞中表达尤为明显,PDGFB 与受体结合后招募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促进两者的增殖,确定其迁移的方向,形成新血管的血管壁[22,23]。

(4)血管生成素(Ang):Ang -1和Ang -2,是这个家族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员,其受体均为血管生成素受体(T ie -2)。

A ng -1可稳定静止期的内皮细胞,A ng -2是A ng -1的天然抗体,缺氧时A ng -2的表达上调,解除了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参与了血管生成的启动[24]。

(5)其他调节血管再生的因子:还有许多的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 1(TGF- 1)、一氧化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在血管再生过程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usch 等[25]发现,给予慢性低灌注动物模型造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可引起颅内侧支动脉增生。

2 侧支循环开放的诊断方法随着血管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关于侧支代偿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日益深入。

目前认为,DSA 能准确地发现脑动脉狭窄的部位或闭塞的范围,可以清楚地显示各种侧支循环的形态以及代偿供血范围[26]。

与其他检查相对比发现,D S A 判断软脑膜侧支的开放程度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目前公认的评价侧支循环的 金标准[27]。

但DSA 为一种有创检查,其侵袭性及多种并发症是目前无法克服的难题。

其检查费用也较高,且造影剂的剂量、血管压力的变化都会对远端血管的形态产生影响,以至于对造影剂所显示的侧支代偿能力的评估有相当的主观性。

经颅多普勒(TCD )是一种无创、经济、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血流动力学信息,尤其是对W illis 环的侧支循环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于一、二级侧支的开放,TCD 已有专门的诊断标准。

既往认为,TCD 对颅内细小动脉的血流参数不能探及,但近几年发现TCD 可以监测到DSA 、M RA 、CTA 难以发现的低流速血流信号,有作者[28]认为,这些信号为细小的新生动脉中血流信号。

利用T CD 测试血管舒缩反应还可以获取侧支循环血流及血管自动调节能力方面的信息。

但由于骨窗的存在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监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在近20年中磁共振血管成像(M RA )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有了快速的发展,其能清楚地显示W illi s 环的交通动脉,但其假阳性率较高,分辨率有限,不能显示血管充盈的动态过程,而这正是判断侧支血流的重要信息。

最近发展起来的动脉自旋标记(ASL )MR I 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已有研究[29]表明,ASL 联合MRA 诊断侧支循环与DSA 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作为D S A 的非创伤性替代手段。

CTA 也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可从不同角度显示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颅内及颅外段、椎-基底动脉全程,能显示血管和骨性结构的关系。

但CTA 同D S A 一样需要注射造影剂,并且不能显示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等动态过程,对脑膜动脉等小血管的显示也不理想。

3 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侧支循环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初级侧支代偿W illis 环是先天生成的,目前的科学水平尚不能对之进行干预,故在临床缺乏治疗意义。

如何有效的打开次级侧支循环,促进三级侧支代偿即新生血管的发生,应成为下一步临床治疗的研究方向。

目前各种生长因子及其基因促进血管再生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参考文献][1]刘水平,张茁.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353.[2]Re i nhard M ,M u ll er T,Gusch l bau er B,et a.l U ltras ound M ed B -io,l 2003,29:1105.[3]Liebes k i nd DS .I n ternati onal J S troke ,2007,2:118.[4]陈雪梅,徐运.中国卒中杂志,2007,2:675.[5]吕达平,韩咏竹,李慎茂,等.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238.[6]吕达平,孙石磊,韩咏竹,等.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252.[7]林雪群,曾司鲁,袁龙庆,等.解剖学杂志,1994,17:373.[8]Ich i ro Y ,Tsuneak i N,Y osh i har u M,et a.l S trok e ,2001,32:1825.[9]焦力群,凌锋,张鸿祺,等.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879.[10]W e iL ,Eri n jeri JP ,Rovai nen CM,et a.l Stroke ,2001,32:2179.[11]K rupins k i J ,Kaluza J ,Kum ar P ,et a.l Stroke ,1994,25:1794.[12]H eilM ,Schap erW.Cu rrent Phar m aceu tical B i otechno l ogy ,2007,8:35.[13]C aiW,SchaperW.A cta B i och i m B iophys S in (Shangha i ),2008,40:681.[14]C l ayton J A ,Chalothorn D,Fab er J E.C i rc Res ,2008,103:1027.[15]W illia m M.C i rc Res ,2008,103:905.[16]Yan o A ,Sh i ngo T ,Tak euch iA ,et a.l J Neu ros u rg ,2005,103:104.[17]Sai n s on RC,A ot o J ,N akats u M N,et a.l FASEB J ,2005,19:1027.[18]Such ti ng S,Freitas C,Nob l e F,l et a.l PNAS,2007,104:3225.[19]S i ekm ann AF ,L a w s on ND .Nat u re ,2007,445:781.[20]G al e N,Do m i ngu ez MG,Noguera L,et a.l Proc Natl A ced SeiUSA,2004,101:15949.[21]L i u ZJ ,Sh iraka w a T,LiY,et a.l M ol CellB io,l 2003,23:14.[22]Bergers G ,Song S .Neu ro -Onco l ogy ,2005,7:452.[23]A r mu li k A,Abra m ss on A,B et sholtz C.C irc Res ,2005,97:512.[24]Beck H,P l ate KH.A cta N europ atho,l 2009,117:481.[25]Busch H J ,Bu sch m ann I ,Schneel och E,et a.l Nerven arzt ,2006,77:215.[26]李美英,夏峰,丁绍青,等.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419.[27]L evi ne RL ,Iaf eez F ,Khasru MA,et a.l J N euro i m agi ng ,2001,11:189.[28]高山,黄家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56~57.[29]C hng S M,Peters en ET,Zi m i ne I ,et a.l S troke ,2008,39:3248.(收稿日期2009-12-29 修回日期2010-02-21) 更正本刊2010年第23卷第6期466~468页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疒间的疗效观察 一文的作者之一郑帼为该文的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