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人物赏析

合集下载

形容曹操霸气的诗词原文及赏析

形容曹操霸气的诗词原文及赏析

【导语】曹操(155年-220年3⽉15⽇),字孟德,⼩字阿瞒,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学家、诗⼈,曹魏政权的。

曹操善长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疾苦;散⽂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建安⽂学,鲁迅赞之为“改造⽂章的祖师”;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形容曹操霸⽓的诗词原⽂及译⽂赏析,欢迎阅读! 篇⼀:《蒿⾥⾏》 关东有义⼠,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在咸阳。

军合⼒不齐,踌躇⽽雁⾏。

势利使⼈争,嗣还⾃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

铠甲⽣虮虱,万姓以死亡。

⽩⾻露於野,千⾥⽆鸡鸣。

⽣民百遗⼀,念之断⼈肠。

[赏析] 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讨伐,形势⼤好。

初期会盟津,乃⼼在咸阳,是说义⼠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

(各⽅将领都希望团结⼀⼼,效法周武⼯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意地除*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

形势是⼤好的) 诗⼈对此事的态度怎样呢?“义⼠”“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是憎恶董卓等⼈作乱,渴望国家统⼀。

中间六句是交代这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部⽭盾重重,⾃相残杀,⼒量涣散。

导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袁术分裂,⾃⽴为帝;⽽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刘虞为帝;他们搞分裂、谋私利,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军合⼒不齐,踌躇⽽雁⾏。

势利使⼈争,嗣还⾃相戕。

”——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兵不动甚⾄是⾃相残杀。

诗⼈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怎样呢?悲愤、失望;把⽭头指向了“⼆袁”,显⽰出作者的⾮凡谋略和远见卓识。

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由于连年战争,将⼠的铠甲不离⾝,长出了虱⼦;百姓⼤量死亡,荒野上⽩⾻累累,千⾥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

⾯对着这荒凉、凄惨、惨绝⼈寰的景象,诗⼈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民百遗⼀,念之断⼈肠”,表达了对因战乱⽽陷于⽔深⽕热之中的苦难⼈民,表⽰了极⼤的悲愤和同情,⽽且对造成⼈民疾苦的⾸恶元凶,给予了⽆情的揭露和鞭挞。

曹操《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的乐观主义精神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

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体现了他所秉持的事在人为的乐观主义精神。

“忧思”中尽显英雄气——赏析曹操《短歌行》

“忧思”中尽显英雄气——赏析曹操《短歌行》

“忧思”中尽显英雄气——赏析曹操《短歌行》“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这是流行歌曲里写给曹操的两句歌词,由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奸雄”到京剧舞台上白脸“奸臣”再到这里的“英雄”,曹操可谓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

然而,在文学史上,曹操才华横溢,给后人留下很多上乘之作。

上高中时,我就学习过他的《短歌行》,现在重读经典,心中似升腾起万丈豪情,一股英雄气让我有了鉴赏的冲动。

《短歌行》共128个字,“忧”字出现三次,成为贯穿全诗的诗眼,也是曹操英雄气概的最好体现,“忧思”中,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饱经忧患、真诚恳切的老者形象,尽显明主风度,全然没有了战场上硝烟的味道,也没有了军事里奸诈的阴霾,是最“真心”的表白,最“实意”的胸怀。

第一段两个“忧”,“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一前一后,再加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再加上“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形象比喻,给全诗奠定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然而这一悲凉,不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不是“不知老之将至”的消极嗟叹,他对汉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实担忧,他又看到晨风吹干的露水,想到人生短暂,想到时间紧迫,他的“人生几何”的慨叹,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积极态度,这一“人生几何”之“忧”不能不说是渴望建功立业的老者发自心底的最良心的呐喊,怎能不对这种英雄之气油然而生敬意。

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网罗人才。

曹操是一个草莽英雄,他没有显赫的身世,不象袁氏出生名门望族,也不像孙氏一家出身世家,更没有刘备的整日挂在嘴边的那么一点点的皇室血统,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

接下去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一般,如女子对待情人般痴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只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又进一步明誓自己心思。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英雄的怀抱,诗家的歌咏──曹操《短歌行》试析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英雄的怀抱,诗家的歌咏──曹操《短歌行》试析

英雄的怀抱,诗家的歌咏──曹操《短歌行》试析(李如鸾)曹操,不仅是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事家,还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的领袖和重要诗人。

他“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他“御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由于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

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

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是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文学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

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

曹操又是自《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

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是当之无愧的。

曹操的《短歌行》传于后世的共两首,这里介绍的是第一首。

《短歌行》是“汉旧歌”(《宋书·乐志》),属相和歌平调曲。

古辞已经亡佚。

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清人朱嘉徵在《乐府广序》中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

”指出这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

开篇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当”,也是“对”的意思。

这与张正见《对酒》诗中的“当歌对玉酒”诗意相同。

“去日”,指逝去的年华。

这四句是说:在对酒当歌的欢宴时刻,感到人生犹如易晞的朝露转眼即过,逝去的年华苦于太多。

言外之意是余年渐少而功业无成。

下面接着写道:“慨当以慷,幽(编者注:课本里作“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这是由于四言诗句的要求和叶韵的缘故才这样写,用来形容歌声的激跃。

曹操古诗代表作品赏析

曹操古诗代表作品赏析

曹操古诗代表作品赏析1 曹操古诗代表作品赏析 1.《短歌行二首》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3.《龟虽寿》曹操古诗赏析 4.《薤露行》曹操古诗赏析 5.《度关山》曹操古诗赏析6.《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 7. 曹操生平简介【诗一】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首先《短歌行》是一首用于宴饮的诗诗的最终意思是能求得大才贤士和自己一起平定天下建立功业。

这首诗的的开头两句正适合宴饮的场面。

对着美酒当着慨歌这种欢心的场面在人的短暂的一生中是少有的。

然后有这一开头谈到忧过忧民谈到思贤纳士之心谈到定国安邦之意。

从全诗来看不能把这两句当做的消极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两汉的诗已经由《诗经》的四言诗转入五言体。

本诗纯属四言可以说是两汉的四言中的代表之作。

2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人名传说是第一个造酒的人后世因此以“杜康”借代为酒。

曹操写这首诗的时候正直天下大乱有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们虽然已经消灭但还远远达不到统一的地步。

战争挫折随时可见。

做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处于对事实政局的担心有时候借酒来暂时消除烦恼。

并由此引出下文希望能求得更多天下人才的辅助共同安定天下。

曹操为人的特点就是十分爱惜人才他渴望得到帮助自己的人才想统一国家大业。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许多人感到人生无常心情苦闷但作者在这种悲伤的世风中能积极地看待人生。

人生就同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自己功业未成心中忧虑不得不借酒消愁。

但作者并没有停在吃酒消愁的情绪中正像诗经《郑风?子衿》中所讲的一位女子热烈地希望自己所期待的男子到来充分说明作者想招揽天下人才的迫切心情。

他思贤若渴求贤不得日思夜慕。

在明明月夜诗人举目望银色的月亮驰骋想象心中思念着人才故友亲朋远道而来大家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使人精神开朗。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赏析曹操《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短歌行》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曹操《短歌行》【题解】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建都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采用乐府古题,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创造,对五言诗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善于以质朴刚健的语言直抒胸臆,无典雅浮华之弊,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在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的提倡、带动之下,这个时期的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光采夺目的一章——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建安文学”。

曹操的诗今存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多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本诗选自《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2],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

《曹操三笑引伏兵》赏析

《曹操三笑引伏兵》赏析

《曹操三笑引伏兵》赏析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思才敏捷,能谋善断,果敢笃行,唯才是举,御人有方,故尔能一扫群雄,统一北方。

他还幽默风趣,最重要的是他能勇敢面对困难与失败。

书中曹操三笑引伏兵最说明其勇敢,乐观幽默浪漫的个性。

话说孙刘联合,于赤壁大败曹兵,迫其败走华容道。

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从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众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说,吾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伏一军,如之奈何?话未说完,两边鼓声震响,火光冲天而起,一彪大军杀到,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大战几十回合,得以走脱,行走在大雨滂沱之中。

操坐疏林之下,又仰面大笑,众官因问适才大笑周瑜孔明,引惹出赵子龙来,折了许多人马,今又为何大笑?操曰,吾笑周瑜诸葛亮毕竟智谋不足,若吾用兵,就在此设一伏军,以逸待劳,吾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

正说笑间,前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只见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曹操哪里走。

然后两军混战一团,操趁机拍马走脱。

正往前行,来到两路口旁,操选择走华容小道。

在这泥泞小道上行不到数里,操于马上又扬鞭大笑。

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吾用兵,在此设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就擒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五百较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

曹操见了,虽亡魂丧胆,也只得一战。

操命不该绝,孔明也知道云长忠厚义气,特安排云长守最后一关,卖个人情,让其得以回江陵。

若是张飞在此,曹操必成刀下之鬼了。

从曹操三笑引伏兵中,读者读出了曹操之勇敢面对困难失败之决心。

与刘备为关云长报仇兵败后,却无颜回成都,忧郁成疾病逝白帝城,袁绍为小儿患病息刀兵相比高下立见。

且操在逃跑途中,果敢坚定,幽默风趣,这种坚定自信的信念感染了众大将,使众将士不畏艰苦,苦中有乐,最终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赏析-4 魏武帝

历史人物赏析-4 魏武帝

• 赤壁战后,每每出征,半途而废,顾忌后 方也。朝廷之中,忠艰难辩,曹操后方即 前方,一直两线作战。
• 称帝问题上,极为谨慎。“若天命在吾, 吾为周文王也”。位极人臣,加封九锡, 裂土封王而不称帝,不冒天下之大不韪。
率性真我,开文坛之风
• 愿说真话 • 位极人臣之后,面对诸多专权的质疑,发
表《让县自明本志令》(《述志令》), 袒露心腹。 • 直言:“设使天下无有孤,则不知几人称 王几人称帝矣。”敢言人之不敢言。
• 曹操自幼机警、有权术(孩子王、离间父 叔)、行为放荡有名士风度。
• 父辈的期望
• 幼年时极其贪恋游猎、歌舞等事,却对于 当时每人都要学习的死板学问、无聊诗文 不感兴趣。曹家乃仕宦之家,父辈大多读 书甚为专注、用心,并因之谋求到了一定 的社会地位,学而优则仕。因此对家族子 弟的要求十分严格,特别反对他们不务正 业,迷恋声色犬马,认为会影响学业、消 磨志气毁坏人品。
• 曹操兵少势弱,许多人叛逃,甚感忧虑, 萌生退意,遂问计于荀彧。荀彧言“袁绍 不过一布衣英雄,能聚人而不能用人,以 曹公之志,何事不可为?如今正值用策破 袁之时,切不可失去时机”。曹操坚定了 信心。
• 谋臣斗法
• 沮授劝袁绍,曹操兵士勇猛而军粮不足,吾等军 粮充足而兵士勇猛不及曹军,应持久对峙,曹军 粮尽自破,袁绍不听。筑箭楼居高临下强攻曹营, 曹军造“投石车”大破箭楼;袁军掘地道,曹军 挖沟断其道;袁绍运粮,徐晃袭击大胜;袁绍囤 粮乌巢,许攸建议增强乌巢守卫,分兵袭取许都, 此之于曹操实乃致命之计也,袁绍仍不听,反欲 治其罪。许攸反戈一击,乌巢粮草毁于一旦,张 颌、高览归顺曹操,战局急转直下。袁氏遂灭。
后来两人矛盾激化,发生火并。汉献帝趁机仓皇 东逃,回到洛阳。洛阳早已为董卓焚毁,一片狼 藉。缺乏粮草,献帝与众臣度日艰难。派人求援, 诸侯毫无理会。 • 曹操此时驻兵许昌,商议迎接天子否。荀彧以晋 文公、汉高祖拥立天子,获得政治主动权的例子 劝曹操把握机会。 • 曹操遂迎接天子,因洛阳非其势力范围,乃于 196年迁献帝至许都。

三国人物形象《曹操》赏析

三国人物形象《曹操》赏析

《三国人物形象-曹操》赏析《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

这四百个人物的形象可谓个个有各自的性格,特点。

本文选取《三国演义》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人物曹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为特殊的英雄人物。

政治上,他任人唯贤,善于纳谏;军事上,他审时度事,机谋善变。

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综合体:他既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既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既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既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既大家风范,又小人嘴脸;既阎王脾气,又菩萨心肠。

在中国的传统戏剧中,曹操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白脸形象,代表的是阴险狡诈,同学们从小对于三国的印象都是从《三国演义》书中,电视剧中去知道和了解的,三国故事在民间经过隋、唐、宋的流传后,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所以学生心中也一直觉得刘备是好的,曹操是坏的,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首先要去了解一下曹操其人,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就借许邵之口写出了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从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时候被举为孝廉,进入仕途,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病逝,在这四十六年中,他在汉末到三国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人们对于曹操最大的厌恶出发点是作品刚开始的时候“误杀吕伯奢一家”的事情,自此,在人们心中曹操奸恶的形象就定了下来,但是曹操真的就是这样的人吗?我们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曹操的形象其实是很复杂的,奸,雄,仁,狠,傲,他身上所有的功绩很多,比如他的唯才是举,统一中国北方,经济生产的恢复,社会秩序的维系,创立的屯田制,减轻当时人民的粮食问题,并且他在文学,书法,音乐方面都有很好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曹操《蒿里行》赏析

曹操《蒿里行》赏析

曹操《蒿里行》简析作者简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辞海》1989年版)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

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

谥号魏武帝。

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文亦清峻通脱。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创作背景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

短歌行曹操赏析

短歌行曹操赏析

短歌行曹操赏析
《短歌行》是曹操创作的一首长短句交替的叙事诗。

全诗描绘了
曹操在战场上的朝气蓬勃和野心勃勃的形象。

这首诗用简洁明快的语
言表达了曹操对自身地位和权力的渴望。

诗的前两句“对海而歌可汗功,夜云何处对天明”立意高远,描
述了曹操追求胜利的志向和将自己的名声听到天边的意境。

接下来的几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

”描绘了曹操一直不满足于已获得的成就,渴望继续往前迈进,力图更上一层楼的气概。

诗的后半部分则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白日依山尽;黑发不知数,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中心展开,表现了曹操对战场豪情壮志和
享乐生活的向往。

这里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白日依山尽”形象地
描绘了曹操率领壮士投身战场的决心和壮志,而“黑发不知数,但愿
长醉不愿醒”则表达了曹操对长久享受酒宴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的描写方式,展现了曹操的气势
和壮志。

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描写了曹操在战场上与白天、
黑发和壮士的联系,用风景和形象来突出曹操的形象,并通过对逝去
的壮士和无尽的黑发的感慨,表达了对自身功绩和权力的难以满足和
对快乐生活的向往。

曹操诗歌赏析

曹操诗歌赏析

曹操诗歌赏析曹操诗歌赏析概述: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尊为“魏武王”。

曹操不仅以其卓越的统治才能和战略智慧闻名于世,他还深受文学熏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本文将对曹操的诗歌进行赏析,探索其艺术风格和主题。

一、曹操的文学背景曹操生于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曹嵩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官员,曹操自幼就接触到了经史文化。

相传他在求学时就已经通晓《易经》、《书经》等古籍,这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1、雄浑豪迈的风格曹操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语言雄浑有力。

他常以自身的经历和军事事迹为题材,激励士气和表达自己的抱负。

他的诗作既有抒情的部分,也有叙事和议论的成分,形式多样,气势磅礴。

2、极富节奏感的表现手法曹操的诗歌注重节奏和韵律的运用,常常采用平仄对偶、押韵等手法,使诗歌更具音乐性,表现力更强。

他善于运用对仗和韵律的妙处,使诗歌旋律流畅而富有动感。

3、笔触精湛的描写技巧曹操懂得运用贴切的比喻、形象的比拟和生动的描写技巧,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他能够通过几句简洁的词句,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三、曹操诗歌的主题1、忠诚与忧国忧民曹操心系国家兴亡,他的诗作表达了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和忧虑,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他的诗中常常表现了他心系国事,不畏艰险,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和责任感。

2、英雄豪杰与战争曹操在世间英勇无敌,他的诗歌中也有很多与战争和英雄事迹相关的经历和抒发。

他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胜利经验融入其中,表现了他与众不同的智勇和统帅能力。

3、情感表达与个人情怀曹操的诗歌中也有很多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个人情怀的作品。

他在军旅生涯中饱受沧桑和艰辛,这些体验让他更多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抒发自己对命运和命理的感慨和思考。

附件:本文档附带曹操的精选诗歌作品以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1、忠诚:对国家、组织或个人具有坚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的品质。

曹操 短歌行 赏析

曹操 短歌行 赏析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作品《短歌行》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以下是对《短歌行》的赏析:
《短歌行》是曹操在徐州战胜吕布后,返回许都途中创作的。

这首诗运用了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了曹操在压力重重的战争时刻下的坚定决心和自信心。

诗的开头两句:“对海而唱,逼万斛之船,临河而踏,穿桥孤屿”。

通过这两句,诗人展示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曹操身处在海滨和河边,面对大海和浩瀚的河流,他并不畏惧,反而高唱百舸争流的豪情,表示他将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接着,诗歌将焦点转移到曹操的敌人身上,描绘了他对吕布的胜利:“白驹过隙,飞电踏空,犁庭扫穴,狗彘不敢昂”。

这些字句形象地表达了曹操军事才能的强大和吕布败北的无能。

然后,诗歌提到曹操在回程中遭遇艰难,面对险阻,“万国都来朝,贡献不称觞”。

曹操的壮志豪情和能力已经让人尽皆敬仰,但他仍然面临着来自各个国家的威胁和困扰。

最后,诗歌回到曹操本人身上,表现了他的胸怀和志向:“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曹操对美丽的江山心生痴迷,同时也表明他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英雄人物为之效力。

总体来说,曹操的《短歌行》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自信心,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特有的气概和胸襟。

这首诗也被后世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短歌行》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以供大家阅读。

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赏析一《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就提到它,后来经过小说家渲染,更是家喻户晓了。

但此诗究竟写什么?唐代吴兢说它“言当及时为乐”(《乐府古题要解》)。

罗贯中则又给此诗蒙上“诗谶”的迷信色彩,说曹操“乌鹊南飞”诸句是不祥之兆,预示他赤壁之战的失败。

这些说法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我认为还是清代张玉穀说得对:“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古诗赏析》卷八)陈沆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这是劝人及时行乐吗?诚然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魏源说得好:“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

马上得天下的汉高祖唱《大风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他发乎其中的心声。

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

所以,当此月明星稀之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之时,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

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

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五篇)

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五篇)

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短歌行-曹操原文:短歌行曹操〔两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①当:临。

②几何:多少。

意思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

③去日:过去了的日子。

④这句对应首句,表达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更应慷慨高歌,只是苦于忧思重重,难以释怀。

⑤杜康:相传是古代最早的造酒人,此处代指酒。

⑥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衿,衣领。

⑦悠悠:形容忧虑不断。

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思念。

⑧但:只。

君:指贤才。

⑨沉吟:指低声吟咏《诗经》中的《子衿》一诗。

⑩呦呦:鹿叫声。

⑩苹:艾蒿。

?鼓:弹奏。

B掇:拾取。

此句意将贤者比为高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喻指人才难得。

?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

陌、阡,田野中纵横交错的小路。

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

存:问候。

⑩契阔:久别。

谈燕:欢饮畅谈。

燕通“宴”。

?乌鹊:乌鸦。

8吐哺:热情接待,不敢怠慢。

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

四归心:心悦诚服地归顺。

短歌行-曹操拼音解读:duǎngēhángcáocāo〔liǎnghàn〕duìjiǔdānggē,rénshēngjǐhé!pìrúcháolù,qùrìkǔduō。

kǎidāngyǐkāng,yōusīnánwàng。

héyǐjiěyōu?wéiyǒudùkāng。

汉末曹操诗作《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汉末曹操诗作《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汉末曹操诗作《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诗词:曹操〔东汉〕原文: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行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奉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珪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季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此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亮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间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舞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勉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主动向上的。

其主旨表达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洁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详细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翻译:其一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扬慷慨,愁闷长期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由于您的原因,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闲得意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曹操诗词最好的十首短歌行

曹操诗词最好的十首短歌行

曹操诗词最好的十首短歌行一、曹操其人曹操,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啊。

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文学家呢。

他身处乱世,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胆识,在诸侯纷争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的文学创作也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短歌行的出处短歌行是曹操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它创作于曹操赤壁之战之前,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他仍然渴望贤才,想要进一步统一天下,于是便有了这篇满含他的志向与情怀的诗作。

三、短歌行的内容与赏析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翻译: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赏析:这几句诗一开篇就有一种大气磅礴又略带悲凉的感觉。

曹操在这儿感叹人生短暂啊,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很快就会消逝。

他这么说,一方面是对时光易逝的真实感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出后面他对贤才的渴望。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过了不少时光,可还有那么多事业没完成,他需要贤才来帮助他。

2.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赏析:这里的“慨当以慷”把那种激昂的情绪表达得很到位。

曹操心里的忧愁啊,是难以忘记的,那他用什么来解忧呢?他说只有酒。

酒在古代常常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的媒介,曹操也不例外。

他的忧愁不仅仅是个人的烦恼,更多的是对天下局势,对自己未竟事业的担忧。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翻译: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赏析:这几句曹操可是巧妙地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他把自己对贤才的渴望比作男女之间的思念,说那些贤才就像他心中思念的人儿。

他一直沉吟着,就盼着贤才能来到他的身边,这种表达非常地含蓄而又深情。

4.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煮酒论英雄赏析

曹操煮酒论英雄赏析

曹操煮酒论英雄赏析话说三国那会儿,曹操跟刘备俩人,那可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玩了一场“煮酒论英雄”的大戏。

今儿咱们就来聊聊这场戏,看看里头的门道和趣味。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曹操心情倍儿好,就把刘备叫到自己家里头,说是要一起喝喝酒,聊聊天。

刘备一听,心里头那个忐忑啊,心想:这老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人家都邀请了,不去也不合适,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一到曹操家,嘿,好家伙,桌子上摆满了好酒好菜,俩人一坐下来,就开始推杯换盏。

曹操一边喝酒,一边跟刘备东拉西扯,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天下英雄这个话题上。

曹操眯着眼睛,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对刘备说:“你看这天下,英雄辈出,可在我看来,能称得上英雄的,还真没几个。

”刘备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老曹不会是在试探我吧?于是,他就故意装糊涂,问:“那依曹兄之见,谁才算得上是英雄呢?”曹操哈哈一笑,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才慢悠悠地说:“袁绍?那家伙虽然有兵有将,但不过是个草包,不堪一击。

袁术?更别提了,就是个野心勃勃的小人。

孙策?哼,虽然勇猛,但年轻气盛,成不了大气候。

至于刘表、刘璋这些人,更是酒囊饭袋,不值一提。

”刘备一听,心里暗暗佩服曹操的眼光,但嘴上还是谦虚地说:“那曹兄觉得,小弟我呢?”曹操一听这话,眼睛猛地一亮,紧紧盯着刘备,仿佛要看穿他的心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你?哼,勉强算一个吧。

不过,要我说,真正的英雄,还得是我和你!”刘备一听这话,吓得差点没从椅子上掉下来。

他心想:这老曹不会是发现我的野心了吧?于是,他赶紧故作镇定,拿起酒杯,跟曹操碰了一下,说:“曹兄真是高看小弟了。

小弟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哪里敢跟曹兄相提并论?”曹操哈哈一笑,似乎看穿了刘备的心思,但也没再深究。

俩人继续喝酒聊天,气氛倒是挺融洽的。

不过,刘备心里头明白,这场酒局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曹操这是在试探他,看他有没有野心,有没有争夺天下的念头。

聊着聊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人物赏析
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虽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古帝王同列。

但是曹操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

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

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但主要是一部《三国演义》的问世,把曹操形象丑化、被定格。

因此,要还曹操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在我看来.其能力全方位覆盖,政治、军事、内政、智慧、胆识、诗词歌赋……综合能力在同时代无出其右者。

曹操年轻之时便胸怀天下,希望可以作为一位治世之能臣来报效国家。

但现实的黑暗让曹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几年的官场沉浮让曹操看透了所谓的大汉王朝、看透了这个群雄并起的乱世,于是他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拯救这个世界。

一个乱世之奸雄就此诞生。

这是曹操的无奈,也是英雄的悲哀。

但是这个时代,却因为这一意料之中的转变而注定要大放异彩。

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剧性的人物。

曹操出身宦官,在士族阶级中格外令人瞧不起。

曹操五短身材、相貌猥琐,这在那个以貌取人的年代同样备受冷落,但曹操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这肯定不仅仅是因为曹操出色的个人能力,还由于曹操拥有同样出色的魅力。

曹操曾三下求贤令,摒弃了自汉以来一直捧行的所谓“德行”、“孝廉”之类的选材标准,公然打出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这种招聘广告,意在招揽到“盗嫂受金”的同时能够“六出奇计”的人才。

此外,曹操深谙领导艺术,懂得使用诸如哭典韦之赏和苦郭嘉之打这类不按套路出牌的方法来引导手下的人才,使其能更加努力地做事。

正因为如此,魏国拥有比吴蜀两国都要庞大的智囊团和打手队。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就现在社会来说真正喜欢曹操的和盲目喜欢曹操的人,都是在曹操身上找到了自己没有达到或者想要达到的目的和精神层次。

个人认为曹操的形象中有几点符合当今社会:
1.奸诈--当今社会尔虞我诈必不可少虽不能及害人之为,但及防人之用
2.多疑--现在什么事情都要多多思考一棋走错,满盘皆啰嗦,万事多想多听多看
3.聪明--现在社会不聪明就是被淘汰的前兆。

4.霸气--这个是现在很多人做不到的,哎~没钱没权..想霸气?难,社会的压制,百姓的权利丧失都是构成“霸气”在人心中一种渴望的原因
5.成功--虽然他最后没有真的成功但是他的人生也确实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虽然曹家没有司马家成功但是又有几个人看重司马家.....
这就是多数人喜欢曹操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是很重要的,曹操不是出自高官之后,只是一个太监的养孙..虽不是庶民,但是也高不到那里去,后来靠才学当了个小官又因为刺杀董卓不成逃跑后成大事。

这是一种现在社会中年轻人达不到的渴望,没有有权或有钱的父辈想成事难,想当官难,就算当了官发现上级领导不正,反抗难,反抗了跑?难跑了再成大事..难!所以对曹操的喜欢可以分成敬佩崇拜羡慕!
曹操是奸诈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无情的。

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计谋的人,他虽然是非常的奸诈狡猾,但是他的实力也是不可轻视的,最让人刻骨铭心的还是要数那次的赤壁之战,曹操把袁绍的几万兵马,毁灭的只剩下几百来个人乐,并且曹操自己也没有花多大的功夫,这可只是个奇迹呀。

曹操这个人还是非常求贤若渴的那种人.
总而言之曹操是一个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君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