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的几种教学情境,达到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教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情境应有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要结合本地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具有个性、有效的教学情境。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谈一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如,在讲

到“分数比较大小”时讲故事:师徒四人有一个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应该一人四分之一。”结果八戒以自己胃口大为由说:“我要多吃些,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吃五分之一。”悟空听了切了六分之一给了八戒,连说:“傻瓜!傻瓜!”这是为什么?一段生动的故事,创设了最佳的数学情境,使得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形象的认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拓展教学情境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如,在讲授“对称”一课时,老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看,在数学乐园里,飞机、蝴蝶、树叶它们都说:‘我们是一家子’。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能说它们是一家子呢?”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问题情境不仅新课导入时需要创设,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创设,这样才能不断地诱发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

始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四、创设操作活动情境,促进学生体验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在一些抽象的知识上,要抓住关键,巧妙设计操作情境,使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如,二年级教学“角的认识”。教师将学生4~6人分一组,每组桌面上有学具、折扇、钟面、半圆的纸片,小方巾、三角板、红领巾、小棒、吸管……教师让学生动手分类,(分两类,物体表面有角的分一类,没有角的分一类)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情况,在黑板上或平台上展示出来。对于一些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把它摆在一边,打“?”每个人将物体表面有角的拿着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孩子们议论开了,尖尖的,手顶着有点痛,教师指出这叫顶点(课件出示红点)。还有两边直直的、滑滑的,教师指出这叫两条边。那么这两条边都是从哪儿引出的呢?(课件演示,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课件接着出示,从顶点起将所夹的部分向后涂上颜色)再让学生用手指一指学具中的角。学生通过摸、看、指,初步认识了角。

总之,不管创设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核心是蕴含其中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和研究

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来。只要我

们不断探究,不断创新,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庄河市光明山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