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贸合作安排的比较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经贸合作安排的比较研究

中国南开大学薛敬孝张伯伟

20世纪后半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体制转轨,东亚地区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以致世界银行把1993年9月发表的一个调查报告定名为“东亚的奇迹”。尽管后来出现了是否是奇迹的争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直到今天东亚依然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东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东亚的有关国家(地区)之间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各种贸易安排的意向和行动。本文在分析东亚地区经贸联系加强和各种贸易安排的基础上,通过一般均衡模型比较各种自由贸易区可能性的优劣,并选出最佳自由贸易区方案。

一、东亚地区的经贸联系及合作安排

东亚从地理概念上讲应包括这个亚洲东部地区,但本文重点研究的范围不是其全部,而是当前经贸合作安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东亚的经济快速增长也正是发生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我们以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五国和中国、日本、韩国为例,这八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1965年为1819.7亿美元、1990年的为38525.1亿美元、2000年为67462.13亿美元。1990年比1965年增长了20.17倍,远远高于全世界9.93倍的增速;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陷于长期萧条和1997年东亚出现了金融危机,以上八大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比1990年还是增长了75.1%,依然高于全世界的40.53%。在1965年时,八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占全世界的比重为6.4%;1990年猛增为17.28%;2000年进一步上升到21.53%,也就是说已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1/5强。①同时期,上述八国的对外贸易也有了迅速增长,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10630.65亿美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24238.06亿美元,增长了128%,远远高于世界贸易总量的97.15%的增长速度。其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也由16.25%上升到18.79%。②

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东亚地区内部经贸往来的频繁和经贸联系的密切。从出口总额的动向来看,如表1所示,东亚地区的贸易总额在1981年至2001年的20年间增长了5.7倍。期间,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了8.57倍。对中国香港出口增长了7.8倍、对除香港外NIES增长了32.3倍、对东盟四国增长了13.3倍;日本对中国出口增长了5.06倍、对NIES

①根据世界银行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第222-223页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第238-239页的数据计算。1990年以前的世界总额未包括前苏联和燃料出口国。

②资料来源同上,分别为同报告中的第244-245页和240-241页。

增长了3.1倍、对东盟四国增长了2.5倍;东盟四国对中国出口增长了26.5倍、对日本增长了1.49倍、对NIES增长了5.6倍、四国之间增长了9.6倍。由此可见,东亚地区内部的贸易关系在最近20余年来有了极为密切的发展。

表 1 东亚各国和地区间的出口额变化单位:亿美元

注:在中国与NIES的贸易额中不包括中国香港,东盟的数字含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

资料来源:转引自日本2003年度《通商白皮书》第67页。

同时,从这一地区的贸易结合度上也可以看出其经贸关系的变化。日本2003年度《通商白皮书》继2002年度《通商白皮书》之后又一次对东亚地区内部各国和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结合度作了计算,其结果见图1。

图中的贸易结合度表示以世界出口或进口总额为基准,两国(地区)间的贸易关系与此基准偏离的程度,从而成为表示两国(地区)间贸易紧密化的一项指标。其数值超过1说明两国(地区)贸易关系密切,小于1则说明贸易关系不密切。图中箭头两端各有一个数值,出发点的数值表示从A国(地区)看对B国(地区)出口的贸易结合度,其计算公式为:(A国对B国的出口额/A国对世界的出口总额)/(B国从世界的进口总额/全世界的进口总额)。箭头到达点的数值表示从B国(地区)看由A国进口的贸易结合度,其计算公式为:(B国从A国的进口额/B国从世界的进口总额)/(A国对世界的出口额/全世界出口总额)。

从该图看出:第一,在1981年东亚地区总体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基本上已经都大于1。当时,只有中国与除香港外的NIES之间的四项指标和东盟四国对中国贸易中的两项指标小于1,其余各国(地区)之间的出口贸易结合度和进口贸易结合度都大于1。这就是说,在1981年时东亚地区的内部贸易关系已经很密切了。第二,从1981年到1991年、从1991年到2001年东亚地区的贸易结合度指标又有了进一步提升。在1991年,只有NIES(不包括香港)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结合度和中国对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结合度两项指标还未达到1,其它所有指标已全部大于1。就是小于1的这两项指标也都有了很大变化,前者由0.25增至0.51,后者由0.82增至0.94。在2001年我们在图上已看不到小于1的指标。相反,从1981年到1991年和从1991年到2001年在很多国家(地区)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上升了,这可以从图上带有方框的数字中反映出来。这说明近20年来东亚地区内部的经贸联系更加日益密切。

图1:东亚各国和地区间的贸易结合度

说明:

1.中国与NIEs之间的数值不包括香港

2.在1991年和2001年图中方框内的数值表示与10年前相比结合度增加了的部分。

资料来源:转引自日本2003年度《通商白皮书》第68页,其数值根据IMF(DOT)、Trade Statistics(Board of foreign Trade,Tai Wan)、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AIDXT)计算而成。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东亚内部各国(地区)之间的经贸关系密切,相互之间依存关系日益加深,各种经贸合作安排的方案也应运而生、不断涌现出来。东盟各国在原有合作的框架下,于1992年1月签署了“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1997年12月15日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建立了“10+3”(当时是“9+3”,1993年柬埔寨加入东盟后成为“10+3”)会晤机制,并于1999年11月28日在马尼拉召开的“10+3”第三次会议上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提出在各个领域寻求合作。期间,东盟与中国、东盟与日本、东盟与韩国也分别开始了三个“10+1”的对话与合作进程。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的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同时,日本与东盟发表了加强全面经济合作的“共同宣言”;在这次会议上,东盟还向韩国提议开始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

从中国方面来看,除了重视“10+3”和“10+1”的经济合作之外,还特别重视海峡两岸一国四方中华经济圈的建设。2003年7月1日,中国中央政府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签订了“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的合作框架,接着立即开始了具体实施工作。如果将这种类似的紧密合作安排扩展到澳门和台湾,就会形成一个“中华经济自由贸易区”。目前的两岸四地的日益频繁的经贸往来正在为这一目标奠定经济基础。此外,中国与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早在小渊任首相的时期,中、日、韩三国就约定开展共同研究,探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问题。在2002年11月中国又向日、韩两国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日本除参与“10+3”和“10+1”的合作外,还与东盟成员分别探讨建立紧密经济联系的途径。2002年11月30日“日本和新加坡新时代经济合作协定”(JSEPA)开始生效。此外日本与韩国之间,早在小渊任日本首相期间就开始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7月两国首脑支持的官产学人员共同组成的“日韩FTA共同研究会”正式启动,计划在二年之内尽快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报告书。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的研究员深川由起子在今年7月说:关于东北亚地区FTA的研究是一个为期三年的研究项目,分为(1)日韩FTA、(2)日本与东盟FTA、(3)中日韩FTA三个主题。他认为这三个FTA中最有进展的是日韩FTA,然后是日本与东盟FTA,进展最慢的是中日韩FTA③。

韩国除参与以上所提到的各种经贸合作安排外,还向中国提出了建立紧密经济合作的建议。

除去本地区的各种安排外,东亚的国家(地区)还和东亚外的一些国家在积极开展经贸合作事宜,为东盟与印度。东盟与澳新、东盟与美国、泰国与印度、韩国与智利等等都在经③见http://www.rieti.go.jp/cn,RIETI电子信息No. 8,2003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