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6课 灰%E3%80%80雀 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灰雀
《灰雀》这篇课文围绕“灰雀”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

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全文共1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它们。

第2~10自然段讲述列宁找不到灰雀很着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于是和男孩交谈,用温和的语言感化对方,使其主动还灰雀自由。

第11~13自然段写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男孩的自尊也受到了保护。

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揭示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

从第1自然段中的“每次”“都要停下来”“仰望”“经常”“带来”等词句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从第2自然段中的“找遍”一词中,读者能真切地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从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一定会飞回来”等词句中,以及把灰雀抓回去又放回来的行为中,也能感受到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大量的对话描写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课文对话丰富,能从中读出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

比如,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可以看出他担心秘密被人发现的紧张;列宁的自言自语,担心灰雀会被冻死,表明他想用温柔的手段感化男孩;男孩回应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肯定会放回灰雀。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宁、胸”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等会写“雀、郊”等生字和“郊外、养病”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教学难点
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

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识字时可结合身体部位学习“胸、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学习“宁、惹、渣、诚”,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仰、惜”,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学习“者”字。

要求会写的字可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

如“粉、粒、冻、惜、诚”都是左窄右宽的形声字,“郊”则是左宽右窄的形声字,重点关注部件比例的大小,指导临写;“雀、男、肯”都是上下结构的会意字;“或”指导书写时要关注“口”与提的位置。

2.朗读课文
本课的语言比较有特色,学生在朗读时需要注意三点:①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长句的停顿。

如“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要求学生读出句子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断句:“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②关注标点,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标点“……”“?”“!”的不同语气。

如读“没……我没看见”,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吞吞吐吐;③落实课后第一题,练习分角色朗读。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知对话描写的特点,学习运用对话的方式写一件简单的事。

3.积累运用
结合课后习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列宁和小男孩对话时他们可能在想什么呢?他们听到对方的话又会想些什么呢?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想,揣摩人物内心,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感受男孩的诚实。

1.通过查阅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2.搜集有关灰雀的资料。

3.搜集有关白桦林和列宁的资料。

4.自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和用生字组词,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5.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宁、胸”等生字,会写“雀、郊”等生字,会写“郊外、养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灰雀的图片,请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对灰雀的知识进行补充拓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与灰雀有关的故事。

故事中还提到了列宁和一个小男孩,那么哪位同学来补充介绍一下列宁?
3.出示列宁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列宁的了解。

列宁,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

4.过渡: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板块二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

指名读生字,注意字音是否正确,其他同学纠正读音。

雀郊养粉谷粒男或者冻惜肯诚
“宁、仰、诚、养、冻”为后鼻音;“粒”为边音,“男”为鼻音;“者”是翘舌音。

(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对易错的字进行警示。

“粉”“粒”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笔、“郊”中的“交”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左右部分可以写得紧凑些。

“雀”的右下部分是“”,是四横,要与“主”区分。

“或”不要少写斜钩上的一撇。

“男”字中,“田”中间的一竖与“力”的一撇是分开的两笔。

“裹”字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

“基”上面的部件撇捺要舒展,包住下面的“土”。

(3)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郊外养病跳动欢快谷粒男孩或者严寒本来可惜肯定诚实
(4)出示本课不易理解的词语,学生交流理解字词的方法。

胸脯:指胸部。

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惹人喜爱:引起人们的喜爱和爱护。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围绕灰雀讲述了列宁在寻找不见了的灰雀时与男孩进行交谈,在对话的过程中使男孩认识到错误并放回灰雀的故事。

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板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完成表格。

第一部分(1):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公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每天给它们喂食。

第二部分(2~10):一天,列宁发现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并与小男孩对话,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回来的。

第三部分(11~13):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4.学生齐读课文。

板块四学习首段,体会喜爱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灰雀惹人喜爱。

2.引导学生找出“粉红的”“深红的”“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等描写性的词句,并结合插图感受灰雀的可爱。

外形美丽: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行为可爱: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

歌声动听:婉转地歌唱。

3.指导朗读:用活泼的语调、稍快的语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灰雀的可爱。

4.教师小结,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那只灰雀去哪里了呢?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列宁和小男孩以及三只灰雀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吧!
板块二深入对话,揣摩内心
1.聚焦重点内容,默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用“____”和“”分别画出列宁和小男孩说的话,边读边想:他们在对话的时候,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第2~10自然段对话,交流对话时人物的心理活动。

(1)对话一(第3~6自然段):列宁寻找灰雀,男孩隐藏“秘密”。

句段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①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找遍树林也找不到灰雀的焦急的心情。

②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③指导朗读:朗读时,要用焦急且担忧的语气,读出列宁找不到灰雀而焦急、难过的心情。

句段2: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①小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抓住省略号,体会此处表示的是说话断断续续,体会小男孩说话时的吞吞吐吐。

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小男孩此时因为心虚,所以说话吞吞吐吐。

③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得吞吞吐吐,读出男孩的紧张感和心虚感。

句段3: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①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此刻内心的担忧。

②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句段4: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①学生讨论: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为什么又“不敢讲”呢?列宁可能猜到了什么?
男孩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说明他内心是诚实的。

但是小男孩从列宁的话中听出了他对灰雀的担心,担心列宁的追问和责怪,才不敢说出真相。

此时小男孩的内心是矛盾复杂的。

列宁可能已经猜到灰雀不见的事和小男孩有关。

②指导朗读,注意读出男孩的胆怯。

(2)对话二(第7~10自然段):列宁自言自语,男孩决定改错。

句段5: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可惜”等词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惋惜之情。

②小组讨论:“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既然是自己跟自己说,换成“列宁心里想”好不好呢?
不好,因为此刻列宁的“自言自语”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的。

他是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小男孩,引导小男孩认识到错误。

③指导朗读:带着惋惜的语气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惋惜之情。

句段6: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①小男孩听了列宁自言自语的话又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此刻小男孩的心理活动。

示例: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我怎么能因为它可爱就把它偷偷藏起来呢?我明天一定要把灰雀还给大家。

②引导学生抓住“会”“一定会”,思考:小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呢?帮助学生体会到男孩起初犹豫不决,现在鼓起勇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放回灰雀。

③指导朗读:要重读“会”“一定会”,读出男孩坚定的语气。

句段7:列宁问:“会飞回来?”
①引导学生体会此刻列宁得知灰雀会回来喜悦心情。

②列宁已经知道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所以此刻他的这句话应是带着故作疑惑、惊讶、高兴等多种语气。

③指名读,齐读。

④指导朗读:语调要上扬,读出列宁高兴、惊讶的心情。

句段8:“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①引导学生抓住“一定”“肯定”,体会小男孩的坚定。

②指名读。

③指导朗读:重读“一定”“肯定”,语气要比上一次更强烈、更坚定。

3.整合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读好对话的语气。

4.感受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引导学生带着课后第三题的问题“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1)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提示:喜爱一个事物时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的时候想把它据为己有。

(2)教师梳理小结:列宁的爱是给灰雀自由,而男孩的爱却夺去了灰雀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第1自然段中描写列宁经常看灰雀,给灰雀喂食的情景,表现了他对灰雀的喜爱;第2自然段中描写列宁到处找灰雀的行为,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第3~10自然段中,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列宁对灰雀的担忧,以及他想感化男孩找回灰雀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对灰雀
的喜爱。

男孩先是把灰雀抓起来了,当意识到自己行为错误时,又把灰雀放回来了,他的语言和行为,都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板块三走进内心,感受爱护
1.默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感受男孩的诚实。

句段: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1)指名朗读,读出列宁看到灰雀时的惊喜。

(2)同桌讨论: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却问灰雀昨天去哪儿了呢?
引导学生抓住第11自然段中的“低着头”体会小男孩的不好意思与惭愧的心情。

列宁不直接问小男孩是因为他希望保护小男孩的自尊心,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体现了他对小男孩的爱护。

(3)引导学生抓住“微笑”一词,体会“微笑”的含义。

列宁很高兴,一方面是因为灰雀回来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诚实的小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

2.小结: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回归自然、为小男孩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来书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吧!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结构图示指导学生复述。

灰 雀⎩⎪⎪⎪⎨⎪⎪⎪⎧⎭⎪⎪⎪⎬⎪⎪⎪⎫喜爱灰雀⎩⎪⎨⎪⎧
灰雀:惹人喜爱列宁:每次 都要 经常不见灰雀⎩⎪⎨
⎪⎧ 列宁:找遍 询问 着急担心 惋惜男孩:支吾(矛盾 不安)——决定又见灰雀⎩⎪⎨⎪⎧⎭⎪⎬⎪⎫灰雀:蹦跳男孩:低头列宁:微笑男孩知错就改、诚实天真列宁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列男
宁孩善知解错人能意改动诚之实以可情嘉 2.文中的列宁和小男孩都喜爱灰雀,但两人的喜爱方式却大有不同。

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认为如果真的喜爱动物应该怎么做。

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

不要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不把野生动物圈为宠物饲养;不应以救护之名把自然中的动物幼仔抓来饲养。

不吃野味,不在食用野生动物的餐厅用餐。

不虐待、不折磨、不欺辱一切动物,动物也有尊严。

完成对应训练。

1.反复朗读,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朗读体现出来。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朗读尤为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朗读体现出来。

比如,第4自然段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男孩(心里面有些紧张地)说;第9自然段可以添加提示语:列宁(故作疑惑地)问。

体会恰当的语气。

2.迁移运用。

结合课文表达的列宁与男孩对灰雀喜爱的不同表达,升华为如何正确地爱护动物,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