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1-12
11
有机导电材料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美国物理学家 Heeger
美国化学家 MacDiarmid
日本化学家 Shirakawa
1977年,发现掺杂碘的聚乙炔具有金属的特性
2010-11-12
12
目前已发现的具有导电功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有:聚乙 炔(PA)、聚吡咯(PPY)、聚噻吩(PTH)、聚对苯乙烯(PPV)、 聚苯胺(PANI)以及他们的衍生物。
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0%。
Nature Materials 2009(8):208-211
有机太阳能电池优点:
1、制备工艺简单,廉价; 2、制造面积大; 3、良好柔韧性等。
2010-11-12
9
OLED显示技术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同于传统的需背光灯 的LCD显示方式,它是通过有机材料自身发光来达到显 示目的。因而它能显著的节省电能。
降低光伏电池成本主要有三条途径:
1、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减少缺陷、背电极、钝化、 减反层等;
2、寻找廉价光伏材料:化合物半导体、染料敏化 TiO2、有机半导体等;
3、改善太阳能电池结构。
2010-11-12
6
通过改善结构降低光伏电池成本的方法:
Fermi-golden rule
2010-11-12
Science 2008(321):226-228
太阳能的优点:清洁、不受地域限制、能量巨大、用之不竭等等。 光伏专家的宏伟设想:光伏建筑。
光伏电池
TiO2
CuInSe2 CdTe GaAs
化合物半导体
2010-11-12
硅系
光化学类
有机半导体
纳
单 多非
米
晶 晶晶
硅 硅硅
等
酞 聚聚 菁 苯对 类 胺苯
类乙 炔
5
成本是限制太阳能光伏电池普及的主要因素。一般认 为当光伏电池成本达到1美元/峰瓦才能与传统能源竟争。 但是目前市场上光伏电池的主要产品——硅系太阳能电 池因其苛刻的生产工艺,使得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大约在5-8美元/峰瓦左右。人们不得不寻求其它廉价光伏 器件。
16
OLED全色显示方面
独立发光材料法
2010-11-12
光色转换法
彩色滤光膜法
17
2010-11-12
18
其中聚乙炔的所能达到的电导率在已发现的导电聚合物中 是最高的,达到了105S/cm量级,接近Pt和Fe的室温电导率。
有 机 导 电 材 料 的 应 用
2010-11-12
1、能源(二次电池、太阳能电池、固体电池) 2、光电器件 3、晶体管 4、发光二极管 5、传感器 6、电磁屏蔽 7、隐身技术等等
13
三、我们实验室能做的工作
2010-11-12
14
太阳能电池方面
1、稀土掺杂的防反膜层 2、稀土掺杂有机半导体
2010-11-12
白茹,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5
Polyhedron 1997,16(7):515-520
Nature Materials 2009(8):208-211
2010-11-12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导师:张治国 教授 学生:程建敏
2010-11-12
1
2010-11-12
2
一、背景
传统化石能源枯竭 金属矿物质枯竭
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危机
有
机
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
光
电
解决方案
功
能
节电、节材器件的开发
材
料
2010-11-12
3
二、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应用
2010-11-12
4பைடு நூலகம்
太阳能光伏器件
2010-11-12
10
OLED显示器被公认为是下一代显示产品,有些人认为 在三五年后将取代目前的液晶,LED背投等显示器,而成 为市场上的主要产品。
OLED的优点: 1.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仅为LCD屏幕的1/3,并且重量也更轻; 2.固态机构,没有液体物质,因此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 3.几乎没有可视角的问题,即使在很大的视角下观看,画面仍不失真; 4.响应时间是LCD的千分之一,显示运动画面绝对不会有拖影的现象; 5.低温特性好,在零下40度时仍能正常显示,而LCD则无法做到; 6.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更低; 7.发光效率更高,能耗比LCD要低; 8.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可以做成能弯曲的柔软显示器。
7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指由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如:酞菁类)和n型有机半导体材 料(如:吡啶.花酰亚胺)形成的异质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在异质结里形成 激子,当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能级差大于激子的结合能时,激子在界面处分离, 并分别移向两端电极,形成电流。
2010-11-12
MRS Bulletin 2008,33(7):670-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