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到达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的学科群。

3.生物圈(biosphere):指有正常生命存在的地球部分,具体为海平面以下约12km到海平面以上约10km的范围。

(由空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组成生存着动物、植物、微生物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人类或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与能量循环共同组成的生物与环境的结合体。

它是发挥功能的基本单元。

5.食物链(food chain):生物间以食物的形式进行的物质转移的关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的连锁关系叫食物链。

6.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7.公害:指因受到废水、废气、废渣的严重污染,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以致影响人的生活,妨害人的健康,破坏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对社会造成公共危害。

8生物转化作用:污染物进入到生物体在相应酶系统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9生物富集作用:某种污染物进入到生物体内逐渐积累并通过食物链逐级转移,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逐级提高的作用。

10.急性毒性作用:指机体一次性大剂量接触或短时间内多次接触环境化学毒物引起的快速而强烈的中毒反应,多为突发事件。

11.慢性毒性作用:指环境化学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和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甚至终生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12.水体富营养化:指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营养而大量繁殖、生长、死亡,以致造成水质恶化,生物种群组成发生改变,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甚至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群健康的现象。

13.水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营养而大量繁殖生长死亡,造成水质恶化,这一现象在近海水域称为赤潮,在内陆湖泊称为水华。

14.相对危险度RR: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指标,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15归因危险度AR: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16.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17.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直接的)
18.工作有关疾病:由于在工作工程中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职业人群某些常见病发病率升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等,这类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19.现场试验(个体实验,社区实验)亦称预防性试验,是在社区或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组的研究方法,目的是验证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20..临床试验:亦称治疗性试验,是在医院或其他医疗照顾环境下进行的实验,是在临床上评价新药和新疗法的一种研究方法,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研究对象是患者,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患者。

2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2.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22.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

水平传播是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23.人工自动免疫:将免疫原性物质(包括处理的病原体或其提炼成分)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如狂犬病、鼠疫、流感疫苗(无毒弱毒的毒株)。

24.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如人血球蛋白。

25.被动自动免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时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使机体迅速获得保护的同时也产生长久的免疫力。

主要应用于婴幼儿及体弱者。

26.疫源地: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

大的叫疫区,小的叫疫点。

27.NCDs简称慢性病,指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长期的疾病的总称。

常见NCDs有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28.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防治保康教计)
29.营养: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

30.营养成分:指食品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

31.营养素:指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理学的不良变化。

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等七类
32.必需氨基酸EAA: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成人有8类: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对于婴儿来说,组氨酸,精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33.氨基酸模式:指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相互比值。

34.必须脂肪酸EFA:指机体生理需要,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α-亚麻酸。

35.完全蛋白质:亦称优质蛋白质,如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鱼类肉类禽畜豆类蛋类。

36.氮平衡=摄入氮—(粪氮+尿氮+皮肤排泄氮)即摄入氮与排泄氮的平衡状态。

37.维生素:是一类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但又是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所必需,且功能各异,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据其溶解性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常用单位mg和ug。

38.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IU)×0.3+β-胡萝卜素(μg)×1/6
39.常量元素:无机盐中占人体质量0.01%以上的钾、钠、钙、镁、磷、硫、氯等7种元素。

40.微量元素:无机盐中占人体质量0.01%以下的铁、锌、铜、碘、锰、钻、氟、钼、铬、镍、锡、硅和钒等14种元素。

41.食源性疾病: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42.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3.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44.静息:指某病在某地区出于停息状态,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检不出阳性材料,也不出现病例,但并没有根除。

45.散发:指范围较大的地区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的散在发生。

46.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患者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47.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48.大流行:指某病的发病率远远超过该病流行的水平,且传播迅速,波及面广,常超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大流行。

49.现况调查:指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50.抽样调查:指通过某一人群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揭示疾病的分布规律的调查方法。

51.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手段,自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破的可疑患者或有缺陷者。

52.生态学研究:是以群体为观察与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53.匹配过度:在个体匹配对照中,把不该匹配的因素进行匹配,导致分析研究误差或信息损失。

54.队列:指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根据人群进出队列的时间分为固定和动态队列。

55.危险因素: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