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及创新
![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及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5b2e756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f.png)
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及创新提纲:一、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三、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四、景观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五、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一、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园林景观设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传承与发展是我们应该重视和努力的方向。
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传承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和思想。
传统的园林设计注重的是场景的营造和人文环境的打造,如红叶闲庭、叠石翠峰等。
这种设计手法在古代的园林中非常常见,而且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其次,传承文化的历史和精髓。
园林景观设计在中国历史上也承载了很多文化精髓和历史感,如苏州园林、北京园林等。
再者,传承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怀疑。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的审美主张,是自然美足以重塑自然界的客观美。
同时,园林设计也应该敬畏自然中的力量和巧妙。
最后,传承对于空间的演绎和变形。
传统的园林设计通常会讲究景观与空间的完美结合,树、石、水等定格于园林中,使其构成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画面。
同时,现代的园林设计推崇的是散发出人文气息的空间。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不仅是为了提高园林的质量和形式,更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首先,园林景观设计要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更新换代,开辟了园林景观规模、材料、造型方面的新空间。
其次,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创新的理念和思路。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的时候,要慎思巧用,借助自然的力量,将创新元素融入到景观之中。
再者,园林景观设计要紧密结合城市发展。
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园林设计变得更为的重要。
在实现城市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园林景观的创新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最后,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节能环保。
现代社会已经极大程度地依赖于各种节能环保技术,园林景观设计也应顺应时代变化,采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智能化灌溉等。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c1f7365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7.png)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崔苑琳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08期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在景观设计中被不断地继承,同时,也进行了相应的创新。
促进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是我们现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通过分析相应的造园手法,并结合相应案例,探索传统园林造园手法传承与创新的方法,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传统园林;造园手法;传承;创新一、传统园林的造园理念传统园林的设计以自然为主,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一种气韵美。
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能够形成统一和谐的自然景观。
(一)自然主义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中崇尚自然美,强调“师法自然”,将自然要素合理地添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在自然环境中休憩游玩的心理。
园林中的景观多遵从于自然的形态,不加入过多的人为修饰。
(二)人文主义在古代,传统的中国园林的适用人群并不是面向平民百姓的,而是面向社会上等阶层的人群。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群游玩享乐的需求,形成合理的游览路线,强调“一步一景”,强调自然美学。
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仍然得到进一步的沿用与发展。
设计的出发点是基于人的需求,只有充分考虑人的感受,才能创造出尺度适宜的公共空间。
(三)象征主义在传统园林的设计中,在植物的配置方面,受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影响,植物则会被人们赋予一定的寓意,体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例如,竹子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竹子象征一种做人风貌,表现谦虚的品格,能给人一种“竹径通幽处,人在画中行”的美,充分使设计与文化相结合,使园林设计更加具有情感。
在现代景观中可以充分运用植物的象征意义,体现景观设计的主题。
二、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多种多样,在设计中讲究景深与层次感的表达。
采用多种方式分割景物,从而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打破原有艺术的单调和乏味感,构造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自然景观。
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3c92f3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9.png)
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赵二保(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作者简介:赵二保(1997-),男,山西运城人,研究生就读于吉首大学。
专业方向:园林与景观设计。
摘要:文章通过对贝聿铭建筑环境设计风格的概述,以及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空间环境和内部空间环境的分析,指出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新馆的整体布局、建筑营造、庭院各要素处理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列出由新馆引发的对设计的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以对设计师们在未来的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有所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江南古典园林;传承创新…鶴擞雲閘;—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7-7359(202))05-00)7-02 DOI:)0.16330/j.c n ki.)007-7359.2021.05.008!贝聿铭建筑环境设计风格概述贝聿铭作为一位美籍华人,中西交替的经历对其建筑环境设计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早期的贝聿铭受现代主义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影响,秉承“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设计理念,重点倾向于设计具有社会意义且兼具美感和低造价的高层城市住宅。
60年代,趋向柯布西耶的雕塑性手法2,如艾弗森艺术博物馆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注重建筑造型的几何化。
中期,在对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处理时,突出表现以三角形为主的建筑几何性,从单一的几何形体到丰富多变的组合体,形式更趋多样。
如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将现代主义的几何性、空间性、简洁性发挥到了极致。
后期,开始将地域文化的装饰符号抽象化地运用到作品中,使其与周边环境更趋融合,即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2]因此雕塑性的特质也有所减弱。
如日本美秀美术馆,注重当地环境和传统建筑文化相呼应。
同时,日本美秀美术馆与苏州博物馆在环境的延续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有着密切的关系。
园林设计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园林设计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0eaff95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6.png)
园林设计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园林设计是一门融合自然与人文的艺术,旨在营造美丽宜人的绿色环境。
而在园林设计中,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向人们展示过去的辉煌与智慧,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本文将探讨园林设计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上的重要遗存,它代表着这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和精神风貌。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与历史文化遗产密不可分。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也有助于塑造地方的形象和特色。
第二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园林设计的融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园林设计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园林设计可以通过保护建筑、景观和植被等方式,将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再现和重构,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其次,园林设计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珍贵植物种类,并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来展现这些植物的美丽与独特性。
最后,园林设计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的城市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空间格局和城市形象。
第三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策略1. 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只有在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下,才能真正做到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 统筹规划:在园林设计中,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纳入整体规划中,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和景点,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的同时,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魅力。
3. 整体保护:采取综合性的保护方法,包括物质性的修缮和非物质性的传统技艺保护等。
通过对建筑、景观和文化活动的保护,将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
4. 创新更新: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适度进行创新更新,注入现代元素和理念,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展现历史文化的魅力。
第四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案例分析1. 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故宫博物院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挥到极致。
新疆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新疆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2d700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6.png)
景观农业J I N G G U A N N O N G Y E园林建设 新疆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李 珊(奎屯市绿化委员办公室,新疆奎屯 833200)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群众对日常工作、生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亲近自然和回归自然。
在这一前提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满足群众日益提升的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集成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促进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良好发展。
基于此,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以促进园林景观设计事业在新疆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 园林景观;景观设计;传承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开始从简单的温饱向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向转变,其重要外在表现就是追求亲近自然和回归自然。
在降水稀少、昼夜温差较大的新疆地区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能够满足新疆地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能够为新疆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保护。
所以,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详尽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1 新疆北疆地区园林景观设计发展中地区特色文化元素的应用1.1 景观形态设计需要体现传统文化 城市景观是城市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化产物,属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疆北疆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发展需要起到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应用到新疆北疆地区的传统文化元素[1]。
如昭苏的圣佑庙这一景观设计上,圣佑庙坐落在新疆昭苏县城西北,天山脚下的洪那海河畔,清幽肃穆,壮观宏伟,现存建筑8座,四周围墙环绕,是中国边陲难得的一处古建筑。
这一景观设计运用了新疆北疆地区的古喇嘛教的建筑风格,圣佑庙的院内采用白杨和青松,高大的树木能体现出圣佑庙的庄重和古朴气氛,有些窗棂上系着细布条,有几处还印着藏文的白色经幡,上绘驮法器的骏马形象。
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66e677680203d8cf2f247a.png)
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分析我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中国园林人不能回避的天然使命。
如今,社会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的追求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该文从认识、理解、实践等多个角度,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阐述了目前学界和业界在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进一步提出了当代景观设计师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人的生活志趣与审美倾向,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周边区域,乃至于直接启发了大洋彼岸的英国自然园林,对于整个现代园林的发展有着间接却深远的影响。
甚至到了现代,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的建造思想也影响了西方建筑大师,如弗兰克•劳埃德•莱特与伍重等人的设计实践工作[1]。
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尤其在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以及2022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论述提出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1中国古典园林技艺传承与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神本性决定的,它的精神本性是由民族的境况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所制约的[2]。
可见,要想更好地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并且有所创造,就必须对园林艺术所赖以生成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时代文化、不同地域特色等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从而找到创新的方向。
1.1知识结构和审美情趣差异特定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各异,人们的欣赏情趣也就自有不同。
中国古代园林大多服务于处在当时社会上层的士大夫阶层,造园主导者也多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故而古代园林具有浓烈的追求雅致与恬淡的审美情趣,与当时流行的山水写意诗词绘画互为表里,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文本互释现象。
浅谈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d143b1006137ee06eef91817.png)
浅谈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摘要:现如今,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与关注度越来越高。
毫无疑问,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的心情愉悦,人们也就更加渴望能够拥有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这就对园林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现代的园林景观在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上,对古代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方法有所传承,但是同时,也根据现如今的生活习惯进行了科学的创新。
本文就将现代园林与古代园林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传承与创新之处,同时举例分析,为园林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园林景观设计会受到文化传承的深刻影响,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茶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受到广泛关注,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园林景观能够传承茶文化,人类社会价值观变化促使茶文化与园林景观文化结合。
基于文化传承的人性关怀景观设计要重视保护自然形成的景观,不仅如此,还应该积极渗透地方历史文化。
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茶文化;自然景观引言在国内,园林景观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
在唐宋时期,园林景观进入写意山水的鼎盛时期。
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十分关键,从历史进程来看,初期文化元素的融入功能比较单一,而后园林景观在文化的影响作用下具有高品质的内涵,逐渐演变成为园林艺术。
建造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文化的行为,中国园林景观彰显着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在世界园林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文化传承深刻影响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其中蕴含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化内涵。
园林景观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景观设计师融入自身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构建蕴含深刻意义的景观艺术形式。
园林景观传承文化内涵不是单纯的物与物的交流,而是传承人文景观的设计创意,借助园林艺术,展现文化内涵角度的创意理念。
园林景观传承文化不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在时空上连续。
新中式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 储燕燕
![新中式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 储燕燕](https://img.taocdn.com/s3/m/fed01f25524de518964b7dd4.png)
新中式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储燕燕摘要:较之于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新中式园林的功能决定了其形式,而且艺术审美的品位也发生了改变,设计风格更为简洁,并且采用了高科技,坚持人本和生态环保理念。
本文就新中式园林中的古典园林元素传承及其创新,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新中式园林;技术手法;传承和创新;研究经历了中国古典园林辉煌以后,从“欧美风”的到新中式,园林建设行业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过尝试实践,现阶段新中式园林工程建设成为主流趋势。
所谓新中式园林,实际上就是将传统文化以及古典园林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基于内敛而又沉稳的文化底蕴,融入灵活的现代“语言”,为园林空间设计注入唯美的古典情韵。
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在新中式园林建设股从这的传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新中式园林建设过程中,景观设计与造园手法多样化。
基于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应用,结合现代语言创造出新的景观园林,从高低、大小以及虚实和曲直等方面,营造出新中式的园林空间。
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巧妙的应用联络、扩散以及渗透和延展等手法,打破空间局限性,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
具体而言,采用景窗使园林中的景色能够互相渗透,利用花草树木联系空间,通过建设长廊分割和延伸空间;利用门洞联络和伸展空间。
比如,宅院园林设计过程在,据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载,国内私家园林多为宅园,而且依附于住宅;比如苏州地区的各类中小型园多位于住宅东西侧,环绕客厅或者书房而建。
对于大型园而言,多位于住宅之后,结合非常的好,以拙政园最为典型;均可从功能的结合、整体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融合等层面,来认识园林内各种布局的统一性。
二、传统色彩传统中国园林主要有南北两派,其中北派以颐和园、故宫以及避暑山庄等最具代表,即皇家园林;对于南派而言,主要以苏州园林最具代表性,即私家园林。
因历史、自然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南北两派园林无论形式、样式还是构成要素,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
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与创新
![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487815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0.png)
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与创新一、概述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设计学科,它的实质是对以人类居住环境为核心的设计工作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而文化传承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与创新,旨在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多元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文化的延续和创新,让景观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居住环境和需求。
二、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的结合1.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景观设计是一种具有很深文化内涵的设计体系。
人们在设计中对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文化艺术有着很深的了解。
因此,景观设计更像一种综合体系,不仅考虑到人工设计方面,还要考虑到自然的发展趋势和植被的生长规律。
2.文化元素的引入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会考虑到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将这些元素引入到设计中,既能考虑到文化的传承,也能考虑到环境造型和设计的创新性。
3.多种文化的融合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景观设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对立,而是需要相互融合。
景观设计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将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实现独特的景观设计。
三、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的创新1.文化的翻译翻译是一种跨越语言、国家、文化间的交流方式,也是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的一种创新方式。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对文化的翻译来融合不同文化的元素,打造出新的景观特色。
2.文化的融合文化是人类固有的创造,各种文化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文化的融合来创新景观设计的特色。
设计师可以把多种文化的优秀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有特色的景观设计。
3.技艺的创新景观设计是一门与自然、人文、艺术、科技紧密联系的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因此,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还包括了技艺的创新。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前沿科技手段,在保证景观设计的美观和实用性的同时,实现技艺的创新。
四、结论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与创新是一种利用文化元素创新景观设计的方式。
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
![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dbfb87ef46527d3240ce05a.png)
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摘要: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改变。
在如今这样日益发达的社会,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根据当代园林景观设计,探讨它的传承与创新、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和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生态;原则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追溯历史,中国的园林可追至三千年以上。
传统的园林设计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必不可少的影响。
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园林设计的形式与方法;在体现生态设计的同时,追求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园林设计新形式的形成,总是会与本土传统园林文化和西方现代园林脉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是被一定背景的土壤滋润成长起来的,其设计作品也将会烙印特定的文化痕迹和精神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模拟大自然的山水于园中,崇尚“唐风宋韵”的造园理念,拥有丰富的空间处理、布局安排、理景手段等造园方法,同时具有高超的美学成就。
然而古典园林在当代必然有其局限性,其设计思想空泛,功能需求过于单一,空间布局局促闭锁,设计内容要素繁冗。
当代园林设计中应该注重对古典的传承,并非盲目的模仿。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园林设计被做成了不考虑场地条件、功能需求的形式堆砌,如到处平整场地或挖湖堆山、安放仿古亭子、滥用湖石小品等,这种被虚名为“设计”的模式,仅仅是对于古典园林简单的模仿。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些城市绿地的建设中,为树立城市的现代化形象,西方现代园林元素、大尺度的轴线设计等也被搬到中国城市园林中,各个城市建设出相似的景观大道、大广场、大草坪、雕塑、喷泉,肤浅的拷贝直接造成了对空间处理的雷同,导致设计丧失本土文化痕迹与地方特色。
在景观设计中应当注重对传统的继承与外来事物的融合,而并非盲目的模仿。
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还是西方现代优秀的景观设计,我们在吸收起形式和精华部分同时,要表现当代社会的实质需求。
文化传承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19a27cdd3383c4ba4cd24b.png)
文化传承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结构简单的囿到唐宋写意山水园林的鼎盛时期,园林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显得尤为重要,逐步从功能单一演变发展成为具有高品质文化内涵的园林艺术。
园林创建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
在古典园林建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文化传承元素融入园林景观中,小到楹联,大到总体景观规划设计都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彰显出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矗立于世界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文化内涵一种表达载体,与文化本身有着紧密的联系。
现代园林景观更注重专业性和高品质,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具有浓厚情感色彩,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法将个人的哲学理念、政治理想、文学修为、艺术审美等不同文化融入园林造景之中。
一、文化传承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作为特殊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段,主要将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中转为使用者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园林艺术属于社会文化属性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师通过一定的景观艺术形式诠释自己对园林文化内涵的理解。
园林景观的文化传承并不意味着物与物之间的交流,而是借助园林艺术来表达人文景观传承的设计创意,使用者从文化内涵角度解读设计师的创意理念。
园林景观文化传承在时空上是连续的,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不可替代其他形式的语言文化传承,景观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立体表达方式。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还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超越性。
超越性文化传承具体表现在依据人类生存和发展规则,汲取原始文化遗产中传承的文化精华,要懂得有选择性的取舍和创新[1]。
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承对于超越继承的观念越来越重视,超越传承对于文化内涵本身而言起到助推作用。
文化传承是通过继承性与超越性的有机组合来影响人类文明,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文化传承对园林艺术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二、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在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继承特征和延续的生存方式,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和景观设计创新似乎是对立和不可见的,它们之间具有不同功能的文化属性,而地方文化和乡土景观是延续文化传承的具体媒介。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d34cd054bed5b9f3f90f1caf.png)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作者:牛艳玲王刚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8期摘要:如何设计人性化且具有吸引力的社区公园环境,满足城市复合使用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师与居民的关注。
本文以六合茉莉花广场设计为例,在继承传统园林设计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设计理念,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广场;继承传统;环境设计0 引言当前,社区公园设计的现状问题包括平面形式过于图案化,硬质铺地过多,功能单一,人性化缺失以及设计缺乏特色,千篇一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设计希望提高城市社区公园的居民参与性,满足城市社区公园功能的复合性,创造城市社区公园中自然环境的回归。
设计出一个人与人交往的舞台,一个舒适的休息空间,一个艺术化的让人难以忘怀的场所。
本文以六合茉莉花广场设计为例,在分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的新理念,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 项目的基本情况本项目位于南京六合区园林东路与白果北路交叉口,是雄州老城区的重要景观节点。
用地范围东至白果北路、西至百合园小区、南至园林东路、北至教育东路,占地约11022平方米。
基地周围主要为密集的居住区用地,内部南高北低,长满杂草和堆砌废物,北部有少量低洼水域。
本项目优势有紧靠居住区,居民使用便捷,适宜的区域气候,完整统一的现状用地,场地内存在一定面积水体,可加以利用。
劣势有场地狭长,缺乏进深,需要布置大量公共停车位,容易对场地内部产生不良影响,地形较为复杂,存在较大高差,场地三面邻街,较为吵闹。
本方案拟解决措施为沿场地长方向按梯级台地布置,削弱狭长感的同时消减场地内较大高差,将停车场设置为覆土型建筑,丰富场地地形,营造丰富空间感,沿长向场地一侧设置高低错落的花坛,富于变化,削减外部视线和噪音干扰。
2 特色及创新在继承传统方面,本方案继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手法,通过改造地形,不断丰富空间层次,突破场地面积的限制,在有限的用地中实现了景观的复合多样化,将小园做大。
创新技术在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创新技术在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f09de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2.png)
创新技术在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探究摘要: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技术在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创新技术的应用方式、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效率、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创新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应用探究;效率;可持续性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创新技术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系统地探究创新技术在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影响和未来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园林景观设计概述1.1 园林景观设计的定义与特点园林景观设计是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整体规划和艺术设计,创造出具有美学、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园林空间。
其特点包括:综合性与系统性: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植被、水体、建筑等多种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设计方案。
艺术性与美学性: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美学效果,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景观空间,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功能性与实用性: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具有美学价值,还要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如休闲、游憩、社交等功能。
1.2 创新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与价值创新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丰富了设计的表现形式,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其作用与价值包括:数字化设计工具:利用CAD、BIM等数字化设计工具,设计师可以更精确地绘制设计图纸,方便与客户和团队的沟通,提高设计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可以模拟出真实的景观场景,客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亲身体验设计效果,提前感受到设计的魅力。
智能化绿化方案: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监测和调控,提供个性化的绿化方案,保证景观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的创新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的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fce72c3e0242a8956aece494.png)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的创新摘要: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
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
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创新导言:城市园林设计从现代艺术中得到的启发是多个方面的,现代艺术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的。
现代艺术不仅在园林的外表样态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扩展和填充了园林的表现空间。
园林设计和现代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代设计在普通群众生活中的广泛利用,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对现代文明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现代艺术对园林建设的指导,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使人们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素养进入一个优质的良性循环当中,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的功能价值二十世纪初,中国公共园林开始正式出现。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园林又奏响了新的时代历程篇章。
如今园林的功能价值是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社会形象功能、生态效益功能与文化载体功能等。
1.1生态效益功能现代园林被称为是城市的肺脏,因为它可以调节城市的湿度、温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噪音、减少风害。
尤其是在注重环境保护的今天,园林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与改善城市环境所起的作用将更为明显。
1.2文化载体功能现代园林不仅是一种观赏主体,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园林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不同文化在园林中的不断渗透,现代园林已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它和茶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服装文化一样,成为都市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山东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传统与创新
![山东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传统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05f4bad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d.png)
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收稿日期:2023-12-13山东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传统与创新王㊀昊(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ꎬ山东德州253000)[摘㊀要]㊀山东风景园林设计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元素ꎬ塑造了独特而令人惊艳的园林景观ꎮ该文以山东潍坊归真园为例ꎬ探讨在山东地区的园林设计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并融入创新理念ꎬ创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ꎬ强调山东风景园林设计在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ꎬ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园林艺术设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ꎮ[关键词]㊀山东ꎻ风景园林设计ꎻ归真园ꎻ传统ꎻ创新中图分类号:TU98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222-03TraditionandInnovationinShandong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WangHao(DezhouAdministrativeApprovalServiceSupportCenter253000ꎬDezhou25300ꎬShandongꎬChina)Abstract:Shandonglandscapearchitecturecombinestraditionalandinnovativeelementstocreateauniqueandstunninglandscape.TakingWeifangGuizhenGardenasanexampleꎬthisarticlediscussedhowtoinherittraditionalcultureandintegrateinnovativeideasintothelandscapedesigninShandongareaꎬtocreatethelandscape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ꎬandstressedtheimportanceofShandong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intheculturalinheritanceandurbandevelopmentꎬandlaidasolidfoundationforfurther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thelandscapeartdesigninourcountry.Keywords:Shandongꎻlandscapedesignꎻreturntotruegardenꎻtraditionꎻinnovate山东是我国的文化名片之一ꎬ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自然风光ꎮ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ꎬ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相结合ꎬ将成为一项重要而挑战性的任务ꎮ传统元素的传承可以保持地域文化的独特性ꎬ而创新则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ꎬ使园林更具可持续性和美感ꎮ因此ꎬ相关人适应深入研究山东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与创新的交汇点ꎬ探讨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山东地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ꎮ1㊀空间布局传承 隐曲 的艺术手法山东自怡园风景园林设计中ꎬ传统与创新相结合ꎬ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南北中心轴线ꎬ这个轴线包括了多个独特的景点ꎬ每个景点都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的元素ꎮ面壁轩作为整个园林的起始点ꎬ展现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 面壁思过 理念ꎬ同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打造了独特的建筑景观ꎬ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冥想和放松的空间ꎮ假山这个景点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意境ꎬ但又以创新的方式将岩石和植物结合ꎬ打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景观ꎬ给游客带来视觉和心灵的愉悦[1]ꎮ绿荫堂则是一个休息点ꎬ它融合了传统的亭台楼阁设计ꎬ提供了凉爽的庇护之地ꎬ同时通过绿植的创新配置ꎬ营造了清新宜人的环境ꎮ明湖是整个园林的高潮ꎬ它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池塘园林传统ꎬ但在景观布局和水池设计方面进行了现代创新ꎬ展现了水与山的完美融合ꎮ北山和螺髻峰则是整个轴线的尾声ꎬ它们延续了传统山林的设计元素ꎬ但又通过景观设置和石材工艺的创新ꎬ让山峰更加雄伟壮丽ꎮ整个闭合环形序列以曲折回环的廊道连接各个景观节点ꎬ形成了 点 线 点 的空间结构ꎬ为游客提供了连续的空间感ꎬ有机的秩序性ꎬ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序列ꎮ这种设计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ꎬ还注入了现代创新的活力ꎬ使山东的风景园林成为一个集传统与创新于一体的独特之地ꎬ吸引着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品味和欣赏ꎮ这个园林设计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ꎬ也为城市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2]ꎮ2㊀掇山理水ꎬ以画意入园景归真园的山势是整个园林的核心ꎬ以北山为构222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图中心ꎬ沿着西向北再延伸至东部的方向自然而然地展开ꎮ这条山脉的布局和形态传承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精髓ꎬ充满了画意和诗意ꎮ北山作为山脉的主要元素ꎬ位于山系的最高点ꎬ以其雄壮敦厚的气质而著称ꎮ螺髻峰ꎬ是这个山系中最高大的主峰ꎬ高耸入云ꎬ西麓和东坡的冈阜则如拱卫着这座主峰ꎬ突出了 主山始尊 的地位ꎮ这种山脉的布局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山水画中的 远近有致 和 重叠高低 的原则ꎬ还展示了山脉的层次感和旋转回绕的设计特点ꎮ东次峰位于濠涧对面ꎬ与主峰相望ꎬ由跨涧仙人桥相通ꎬ如图1所示ꎮ这种布局不仅增加了山脉的立体感ꎬ还为游客提供了一处欣赏主峰美景的理想地点ꎮ这里的设计巧妙地将自然地形与人工结构相融合ꎬ充分展现了山脉的优美和独特之处ꎮ整个山脉的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代山水画家的智慧和审美ꎬ正如宋代李成所说ꎬ掇山的设计要先确定宾主之位ꎬ然后再定远近之形ꎮ这种整体立局的规划为后续的山势展开提供了有力的基础ꎮ山脉的起伏㊁高低㊁转折和回绕都被巧妙地运用ꎬ土石的交错㊁山陇的勾连都增加了山脉的高度和壮丽感ꎮ整座山脉既展现出宏伟的山势ꎬ又表现出变幻莫测的山形ꎬ呈现出一幅动态而充满生气的山水画卷[3]ꎮ图1㊀北山东次峰㊀㊀园中的山与水相得益彰ꎬ共同营造了生动活泼的园林景观ꎮ正如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言ꎬ山以水为脉 ꎬ故山得水而活 ꎬ山与水的交融赋予了归真园以独特的魅力ꎮ归真园的水系设计堪称精妙绝伦ꎬ整个园林的水体相互连贯ꎬ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ꎮ水体的形式多种多样ꎬ包括湖㊁池㊁溪㊁涧㊁泉㊁瀑㊁潭和汀等ꎬ几乎囊括了自然界中所有水体的形态ꎮ园中主湖明湖被群山环抱ꎬ三面环山ꎬ面向建筑ꎬ水源分两处ꎮ一处来自西北山体ꎬ山涧溪流顺流而下ꎬ最终汇入主湖ꎮ另一处则是北部山瀑ꎬ瀑布从山顶倾斜而下ꎬ沿峡谷蜿蜒而下ꎬ最终流入主湖ꎮ主湖呈近方形ꎬ水面宽广ꎬ绕过仰燮楼后流向十里山塘ꎬ变为规则式的石矶驳岸水池ꎬ清澈的池水缓缓流过ꎬ池尽处荷叶亭亭如盖ꎬ水系至此迂回向西ꎬ形成溪流ꎬ直至绿荫堂南侧的假山下ꎬ形成小型水潭ꎬ山瀑直落潭下ꎬ潭畔还有小涌泉ꎬ水系在这里宛如画中般结束ꎮ归真园以山水为其最大的特色ꎬ山体宏伟壮丽ꎬ崇山峻岭㊁曲折多变ꎮ水体则婉转开阔ꎬ呈现出丰富的水景趣味ꎮ山体与水系的协调配合形成了山嵌水抱的景观格局ꎬ这种自然界山水交融的景象是理想的地貌概括ꎮ在归真园中漫步ꎬ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ꎮ每一步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ꎮ无论是远处的山峦叠翠ꎬ还是近处的水波荡漾ꎬ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ꎮ园中的水系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自然条件ꎬ将水流引向各个角落ꎮ溪流潺潺ꎬ泉水叮咚ꎬ使整个园林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ꎮ同时ꎬ园中的水景也注重变化和层次感ꎮ主湖明湖与周围的溪流㊁泉水和瀑布等形成了大小不同㊁错落有致的水景结构ꎮ这些水体不仅形态各异ꎬ而且深浅不一㊁清澈见底的水质更是给游客带来了愉悦的视觉和触觉体验ꎮ此外ꎬ园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植物来增加水景的趣味性和观赏性ꎮ荷花㊁睡莲和梭鱼草等水生植物在水中生长茁壮ꎬ不仅美化了水景ꎬ而且净化了水质ꎮ这些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开阖分明㊁花叶摇曳生姿ꎬ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ꎬ如图2所示ꎮ图2㊀归真园的水系设计32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这一山水之美为园林增添了动态和灵气ꎬ使游客仿佛置身于一幅活力四射的山水画中ꎬ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妙ꎮ归真园的山水景观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ꎬ更是心灵的静谧与愉悦ꎬ为游客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自然之旅[4]ꎮ3㊀优美的诗文意境创造归真园以优美的诗文意境为基础ꎬ创造了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园林空间ꎬ匾额㊁题咏和对联等元素赋予了园林更多的古朴和典雅之美ꎮ园内的主要建筑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ꎬ为游客呈现出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园林环境ꎮ主体建筑 绿荫堂 的名字取意于园内环绕的郁郁葱葱的绿树浓荫ꎬ这个名称既表达了自然环境的特点ꎬ又增加了建筑的文化内涵ꎮ而 桃源村寨 则是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景象而命名ꎬ呼应了古代文人的诗意向往ꎬ使游客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5]ꎮ仰燮楼 表达了对郑板桥的敬仰之情ꎬ将文学与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ꎮ 东篱馆 则取自陶渊明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ꎬ悠然见南山 ꎬ通过命名将诗意引入园林ꎬ为游客带来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ꎮ至于 螺髻峰 的名称则来源于苏轼的诗句 乱峰螺髻出ꎬ绝涧阵云崩 ꎬ这个名字为山峰赋予了神秘而壮丽的形象ꎮ而渊潭的 深千尺 和垂瀑的 落九天 则勾勒出了壮阔的自然景观ꎬ令人感叹不已ꎬ传达了一种闲适豁达的意境ꎬ使游客不仅能够欣赏美景ꎬ还能够品味其中的文化内涵ꎬ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充满诗意和智慧的文化圣地[6]ꎮ4㊀融合南北艺术ꎬ突出潍坊地域文化特色北侧山体的设计参考了潍坊清代«自怡园图»的景象ꎬ既有北方山体的特点ꎬ又展现了江南山林的曲折秀美ꎬ既保留了南方园林的水景特色ꎬ又融入了北方山水的雄厚庄重ꎬ呈现出了南北风格的完美融合ꎬ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景观[7]ꎮ在建筑方面ꎬ归真园的建筑形式多样ꎬ既有北方建筑的外观浑厚平稳ꎬ又兼具南方建筑的轻盈空透和古朴淡雅ꎮ建筑的特点体现在翼角的起翘平缓ꎬ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的院墙㊁漏窗和月洞等元素ꎬ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地域特色ꎮ在植物和装饰方面ꎬ仰燮楼院内以竹为主景ꎬ这些石刻突出了潍坊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ꎮ建筑的装饰也采用了潍坊的风筝㊁剪纸和核雕图案ꎬ充分彰显了潍坊的地域文化特色ꎮ潍坊归真园通过巧妙融合南北园林艺术风格ꎬ以及突出潍坊的地域文化特色ꎬ创造了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美感的园林空间ꎬ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自然体验ꎮ这个园林不仅是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ꎬ也是南北文化的交融与融合的典范[8]ꎮ5㊀结语在山东的风景园林设计中ꎬ传统与创新相得益彰ꎬ共同绘制了一幅独特而美丽的画卷ꎮ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历史的致敬ꎬ同时也是对未来的启示ꎮ创新则为山东的园林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ꎬ使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环境需求ꎮ今后ꎬ希望山东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继续融合传统与创新ꎬ成为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亮点ꎬ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园林体验ꎬ同时也为未来的世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ꎮ参考文献[1]柳润帆.园林景观设计在山东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ꎬ2022ꎬ45(22):77-79.[2]刘溪.邂逅传统 新中式 园林景观设计手法解析[J].现代园艺ꎬ2021(17):91-93.[3]余子轩.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的创新路径[J].中国厨卫ꎬ2021(3):149-150. [4]鞠东艳.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应用探究[J].灌篮ꎬ2021(36):148-149.[5]陈曦.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ꎬ2021(15):27-29.[6]田雨ꎬ付凌菡ꎬ南楠ꎬ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3ꎬ55(1):179-181. [7]胡琴.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运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ꎬ2022(8):44-46. [8]丁若蕊ꎬ张炯炯.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融入与实践[J].梧州学院学报ꎬ2022ꎬ32(3):168-170.422。
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理论
![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070a797ad02de80d5d84004.png)
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理论摘要:园林景观在我国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可以通过古人对园林的写意中显现出来,同时园林景观发展至今,在社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文化要素能够赋予园林景观高品质的灵魂,凸显出艺术和美的特点,为了能够使园林景观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更加凸显,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融入文化传承的元素,使园林的建设中蕴含更多的内涵,从而使园林景观具有别具一格的特点,以此促进园林景观的建设更加完善。
基于此,本文围绕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理论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文化传承;园林景观;设计理论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对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意识,转化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赋予园林景观一定的文化内涵,使园林景观的功能更加完善。
在社会文化中,园林艺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园林中都蕴含着一定的内涵,设计人员可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使其对相关内涵的理解,利用景观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诠释。
另外,园林景观中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代表物体之间的交流,而且将人文景观的设计理念通过园林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
纵观历史,文化传承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从未间断,没有时间、空间、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其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以立体的形式进行表现[1]。
同时继承性、超越性及表现性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文化传承的特点。
此外,随着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文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对于超越文化传承方面愈加重视,其对文化内涵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另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文化传承的特点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我国文化传承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原因(一)园林景观设计中西方设计理论的错误引导在园林设计中,应该重视文化传承的特点,同时还要使文化传承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时代的不同,园林景观的表现形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仅仅对文化形式进行效仿,并不能够表现处园林景观的代表性意义。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郑翠碧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郑翠碧](https://img.taocdn.com/s3/m/cf2fea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0.png)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郑翠碧发布时间:2023-07-29T12:26:38.529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8期作者:郑翠碧[导读] 本文探讨了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风险。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领域,风景园林设计应当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
佛山市顺德区顺茵绿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本文探讨了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风险。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领域,风景园林设计应当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遗忘和流失的风险。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自然灾害、人为活动等因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构成了巨大挑战。
风景园林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领域,既关注环境美化,又注重人文关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责任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二、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价值2.1 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具有文化、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根据《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的定义,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文化景观:包括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农田景观等,具有历史、文化和自然元素的有机结合。
2. 建筑遗产:包括古代建筑、历史建筑、宗教建筑等,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3. 艺术遗产:包括绘画、雕塑、陶瓷、工艺品等具有艺术价值的物品和作品。
4. 考古遗址:包括古代城址、墓地、遗址等,通过考古研究可以还原过去的历史和文化。
2.2 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作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价值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痕迹,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浅析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
![浅析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692f7527ed630b1c59eeb5ca.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普资讯
北 京 园林 /第 2 3卷 ,总第 7 9期 / 2 0 0 7( 1 )
代 园林带来 的负面影 响谈起 ,讨论在现 代 园林 设计 案就 非常 的成 功 。 另外 ,自然地 形在 必要 时可 以容 中如何正确 处理继承 与创新的关 系I 2 1 。 纳 人为的设 施 ,其 中包括 各种人 文构景 。在 时间上 要远 近结 合 ,为 考虑将来 的发展 应 留有 余地 。比如 2. 1景观设计 过于 平面 化 的处理 人们 往 往 惊 叹 于 设计 图纸 平 面 图 案 的美 妙 绝 在 道路景观 设计 中 ,如 果设计者 没有调 查清楚地 块 伦 ,但事 实上 ,亲身置 身于 施工完 的景观现 场 ,完 的性 质 ,将 要拍卖 出去的地块 当作 永久地块 进行 系 全体 会不 到设 计者 的 “ 独具 匠心 ” 。在 夏 日的骄 阳 统 的高造价 设计 ,而不是 以临时 绿化代替 ,那么无 下 ,人们穿越广场 匆 匆行 走 ,根本无 暇顾及满 目平 疑 造成 了人力和 财力上 的浪费 。在空 间上也要 远近 整的花 花草草 。大尺 度的平面布 置 ,使景观设 计成 结 合 ,因为任何 一个人文 构景既 用来观赏 风景 ,又 为纯粹 的装饰 品 ,和 人产生 了很 大 的距离 。然而 中 被远 处 的 游 人 观 赏 ,这 也 正 是 中 国 园林 中所说 的 借 景”的艺术手法 。“ 得景无 拘远近 ” ,“ 嘉则收之 , 国园林 注重空 间变化 ,讲究竖 向尺度 ,重视 与人的 “ 。借 景借得巧 妙 ,就 能形成 美丽 的画面 。 交流 与对话 。大 中型 园林一般都 由几个 不同境界 的 俗 则屏之 ”
这里 的孤立是 指设计 的东西没有 与 周围的环境 境界 。它通 过 园主对 自然 景物 的 典 型概括 和提 炼 , 赋予 景象 以某 种精神 情感 的寄托 ,然后加 以 引导和 和本 身的地理 条件联 系起来 。现在 的一 些建设者 常 用 的方法 :先整 出一大片平地 ,然后把 景观安排 在 深化 ,使观赏者 在游 览观赏 景物时 ,触 景生情 ,产 视 线最好 ,自己认 为最满意 的位 置上 ,设计足 够的 生共 鸣 ,激 发联想 ,从而获 得精神 上的 一种超脱 与 硬地 和停车场 ,铺上草皮 ,原有 的天然 石块 被推 土 自由 ,享 受 到审 美的愉悦 。 诚然 ,继承 中国传统 园林 的精 髓 可以解决 由西 机 埋葬 了 ,原有 的涓涓细 流泉水都填 平 了 ,水 进入 方 园林风带来 的负面影响。需要强调的是 “ 继 承”并 了地 下 管道 ,肥 沃的表土 连着 野花都用 洗过 的砂 砾 生搬硬套 ” ,需要正确处理好传统 与创新的关 覆盖 ,引来 一些外 来的树木 花草 代替 了原有 的植物 不是 “ 景 观 ,这样 的结局 ,设计者 和 主人皆大欢喜 ,硬说 系 ,达 成 园林时代性 、 传统性和地 域性 的统一 。以 ,探讨在现 这 就是 “ 人造 的天堂” 。实际上 是破坏 了 自然面 貌 , 下 通过 对 海淀 公园设计 实例进 行分 析 】 代 园林设 计 中如何 正确 处理继 承 与创新 的 关 系。 造成与 四 周极 不协 调 的 “ 风 景污 点” 。
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理论
![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eb22de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6.png)
基于文化传承的园林景观设计理论摘要:园林景观是一种对地域文化内涵有效呈现的载体,它与当地的人文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近年许多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对当地人文要素的挖掘和人们生活品质的要求都较为重视,所以所涵盖的文化内涵也更加具有丰富性。
不仅如此,还具有很浓厚的感情色彩。
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对园林进行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不同的方法,将哲学理念融入到其中,且还可以将文学方面的修养、艺术性方面的不同造诣文化元素融入到其中,从而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富有深刻内涵意义。
关键词:园林景观;文化传承;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从古老的囿逐渐发展到昌盛的唐宋山水园林,都显得极其关键。
中国园林艺术正逐步摆脱单一的功能形式,开始朝高质量文化内涵蜕变。
在中国园林发展过程中,古人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注入当时的设计中。
这种传承自小到大处处体现在古典园林的设计当中,雅致含蓄、韵味十足。
它使得中国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行为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园林景观与古典园林相比其文化内涵充裕多彩,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法将个人的哲学理念、政治理想、文学修为、艺术审美等不同文化融入园林造景之中。
一、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文化传承要素的重要性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文化传承要素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理论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创新工作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遵循文化传承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文化传承要素的积极作用,深入了解文化传承内涵,明确艺术本质,并将具体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注重激发相关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强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相关知识的技能培训,从而为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园林景观设计理论融入文化传承要素是要将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要素充分展示出来,以地区之间的地域文化特征为出发点,掌握本土文化的乡土人情,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园林景观作品设计的新颖性。
林业工程中的景观美学与文化传承
![林业工程中的景观美学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2a1d206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8.png)
林业工程中的景观美学与文化传承摘要:林业工程旨在实现可持续的森林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然而,单纯的技术和经济考虑往往忽略了景观美学和文化传承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景观美学与文化传承的融入,可以使林业工程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更是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和丰富文化体验的需求的领域。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林业工程中的景观美学与文化传承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工程;景观美学;文化传承引言林业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关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还致力于创造美丽和宜人的景观环境。
景观美学与文化传承在林业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将自然美与人文魅力相结合,还通过回归本土文化、传承历史和弘扬当地特色,增加了景观设计的深度和含义。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林业工程中景观美学与文化传承的设计方法,并强调其重要性及影响。
1景观美学与文化传承的相关概述1.1景观美学的定义景观美学是研究和探讨自然和人造环境中的美的感知、表达和评价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对环境美感的主观体验和客观规律,涵盖了景色、造型、材质、色彩等要素的组合和相互关系。
景观美学注重通过设计和布局来塑造空间的美感和情感体验,以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和欣赏。
在林业工程中,景观美学强调通过植物的选择、布局和配置,以及地形、水体等元素的处理,创造具有审美价值和人文意义的景观。
同时,景观美学还关注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效益的平衡,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不同的文化、时代和地域对美的理解和评价有所差异。
因此,景观美学的研究也需要考虑并尊重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多样性,以实现文化传承和多元共生的目标。
1.2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传承在林业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业工程景观设计中融入具有文化意义的元素,可以展现地方的独特性,增强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地方的传统知识、技艺和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与凝聚力的增强。
通过林业工程景观设计中注入文化元素,如传统园林模式、传统材料和手工艺品等,可以创造具有文化韵味和人文氛围的公共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自古以来园林景观设计同人们的生活之间具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我国古代园林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进入新时期以来,园林景观设计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同古典园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传承以及创新点。
关键词:园林景观;传承;创新
引言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柏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路撒冷整体美景的描述。
在中国,景观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作为一个地理学名词。
各种辞典对“景观”的解释一般是将“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其首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视,对于更好生活环境的追求,促使园林景观行业发展迅猛。
很多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这条路上不断开拓不断进步。
但是在关于园林景观的创意设计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园林景观设计程序和思路越来越程式化,难免导致各地的景观设计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设计手法与景观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欠缺个性化设计等;设计严重缺乏新意,追风现象严重,经验主义拒绝融入新思想,或者是创意内容浮夸,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等等。
1、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的传承
1.1、古典造园思想的应用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积极推崇与自然的有机融合,顺应自然的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园林设计效果。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园林事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景观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但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生态环境却是缺乏必要的重视,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且绿化的安全意识不足,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生态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积极贯彻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遵循生态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建设出顺应自然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
1.2、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用空间的先抑后扬、增加空间层次、道路的曲折变化等方法使得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获得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一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开合对比及其交替变化会产生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感觉,构成富有韵律的流动空间,给人一种不可
捉摸的遐想,创造出一种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意境。
1.3、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由于受到城市扩张、大气污染、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直接缩小了现代园林建设的面积。
因此,为了满足现代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就需要充分吸收古典园林建设中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技巧。
如古典园林的设计中,通常在空间变化上都比较多样且统一,而将这种充满着层次变化的特点有机的融入带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就能达到的增加园林的立体感,且在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园林布局。
同时,还可将古典园林中的山、水、花、草等元素的运用同样融合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打造多样、立体的现代园林景观空间。
此外,由于现代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除了山、水、花、草等元素的融入,还可以将一些科技元素,如喷泉等。
2、现代园林的创新
我们的设计不仅要传承而且应该具有创新性,不能墨守成规。
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的创新、植物配置的创新、景观材料的创新和景观功能的创新等方面。
这些创新设计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要广泛吸收现代艺术思潮。
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理念,而且要赋予设计以鲜明的时代感。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我们的设计要广泛的吸收现代艺术思潮,并不是单一的受到某一种艺术思潮的影响,而是多种思潮的相互作用。
二是我们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会给我们的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我们可以把一些新的设计素材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达到新的园林景观艺术效果。
三是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应用生态景观理念。
在设计中尽量运用节能和环保的创新方案。
2.1、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
设计理念的创新是园林景观创新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设计理念的创新将会在一定程度之上促进园林景观创新。
园林景观的各种设计理念也一次次被提及:文化理念、和谐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理念等。
但无论任何理念都是在探索现代景观的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诉求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造景手法融入现代艺术的创造手法,进而通过重组、简化的方式抽出古典园林的精髓,营造全新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其主要的设立理念的主要可以包括
2.1.1、、以人为本,争创舒适环境
生态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又是自然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植物及物种所发挥的生态效应,为人类争创舒适环境。
比如:在人行道两旁树种的选择时,既要能起到树荫效果,又要注意给旁边的快车道以一定的上部空间,以使污浊空气得到有效的
上升扩散;在城市建筑的屋顶及墙面上进行适当绿化,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保持屋内温度;尽量在建筑周围穿插具有清香气味及杀菌功能的桉树类树种和能够释放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华南地区建筑物南侧的树种尽量选择枝叶较稀、冬季会落叶的阔叶树种或冠形耸立的针叶树种,保证冬季屋内能有充足的阳光,在其北侧则应种植高大浓荫的常绿树,阻拦夏日北晒和冬季北风。
2.1.2、、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生态规划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改善系统生态功能。
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选用具有环保功能的植物,同时还需要将此功能发挥到极限。
比如:高大的乔木具有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优点,在树种的选用时可多选用该类树种,通过光合作用,最大程度地吸收周围的二氧化碳2并产生氧气;利用高绿篱,为处于交通干线附近的建筑发挥隔音降尘的作用;利用针叶树和桉树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中水及下水,并用生长速度较快的水生植物吸收、过滤处理后的悬浮物及营养离子等。
2.2、植物配置的创新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想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对植物配置的方式有所创新以及突破,并将植物配置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非常注重树木之间的搭配以及配置形式,从而实现因地制宜,进而达到适宜的园林景观设计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配置的方式。
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精心挑选植物品种,并敢于尝试全新的植物配景手法,同时其还应善于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对植物进行养护,进而充分利用植物配景
植物配置创新之上应该将地方特色体现出来,因为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需要做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同本地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进行结合,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才可以把握主历史文脉,深刻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
城市之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选择植物之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据调查,苏州园林中各园重复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大概有70种左右。
从中可以看出,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
在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是如此,而皇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的限制下亦是如此。
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不再拘泥于少数
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2.4、打破局限,开拓设计领域
我国古典园林的缺点在于其内向性以及封闭感,服务人群通常只是局限在少数权贵,这同我国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使得我国的传统园林功能的局限以及单一。
现代景观的服务对象则是人民大众,在设计之上应该更加开放,使其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较为精彩的公共活动空间。
并且,需要开拓出设计领域,不断进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应该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使得景观设计可以引入到商业区、居住区、体育中心以及工业园等等,出现新的思想以及活力,将历史的局限打破。
3、结语
随着国内园林景观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现在的景观设计已经较早期的园林景观无论从表现上,还是从实际的空间应用上,都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
发达的信息时代也给景观思想带来了中外融汇的更多机会,给景观的创新提供了更广泛的思维空间。
所以,作为现在和未来的景观,依然要不断的沿着传承与创新的路线走下去,以景观自由的功能性、观赏性,以及我们不熟悉的方面不断绽放。
参考文献
[1]吴斌.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视角理解[J].北京农业,2011,06:147-148.
[2]程双红.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立意[J].广东园林,2013,02:26-30.
[3]冯晖武,涂娟娟,杨崑.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华中建筑,2009,06: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