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量化评价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量化评价的研究

作者:董奇国卉男

来源:《职教论坛》2015年第13期

摘要: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对校企合作的绩效进行评价也十分必要。通过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可诊断存在的问题,挖掘合作的潜力,拓展合作的空间,提高合作效果。然而,职教界对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量化方式对校企合作绩效作深入研究的成果较为鲜见。加强高职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的研究,对于提升高职校企合作水平,进而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因素分析法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85所高职高专校企合作状况调查数据作统计分析,旨在探索高职校企合作绩效量化评价之方法,诊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因素分析

作者简介:董奇(1960-),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课程与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和信息技术;国卉男(1979-),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3-0030-06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取决于校企合作的水平。对校企合作的绩效进行评价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可诊断存在的问题,挖掘合作的潜力,拓展合作的空间,最终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然而要对校企合作的绩效做出客观评价并非易事,学术界关于校企合作的文章和成果不少,但关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的不多。以“知网”检索结果为例,关于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创新、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方面的文章有31,718条记录。然而,关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的文章却不足10篇,其中对校企合作绩效作定量分析的文章才7篇,其中还有内容相近的。对校企合作绩效作定量分析的研究主要有上海市教科院的董奇等人对校企合作的地域和成效作了相关性分析、学校承担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1];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胡伟卿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高职校企合作进行绩效评价[2]、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王伟、邓晓娜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49 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绩效进行了评价[3],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分院的夏凤用平衡记分卡对校企合作绩效进行评价[4]。这些校企合作绩效定量评价的研究成果无疑对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精细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研究样本数量少、单一,地区代表性不够;在绩效评价结果的表达上也存在维度单一、针对性、诊断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深入对校企合作绩效量化研究极为必要,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合作双方的合作诚意和自省意识,为深入、持久而有效的合作提供资讯基础。200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曾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85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对校企在“接收实习生”、“接收毕业生”、“接收在职教师培训”、“企业投入资金”、“企业投入设备”、“学校投入基建资金”、“企业参与教指委”、“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科研或开发项目”等方面计23

项指标进行了调查。本文以此次调查的数据为例①,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量化评价作一些探讨。

一、校企合作的相关内容

校企合作涉及的合作项目很多,可从“人”、“财”、“物”和“智”四个方面来划分,“智”指的是智力资源。校企在“人”方面的合作主要有企业接收学校的实习生和毕业生,企业接收在职教师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财”方面的合作主要指企业和学校方面在校企合作中双方投入的资金;“物”方面的合作系指校企双方为校企合作投入的场地、厂房和设备,企业投入学校的基本建设、学校“引企入校”所提供的厂房、场地等;“智”方面的合作(智力资源)指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开发,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课、作讲座,企业人员参加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引入企业文化、校企联合进行科研合作和项目开发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6年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85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对“企业接收实习生”、“企业接收毕业生”、“企业接收教师培训”、“学校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培训”、“企业直接投入资金”、“企业投放设备设施”、“03-05年投入”、“企业参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等建设的专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授课”、“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合作”等11个方面,共23个项目作了全面了解。在本文中我们在23个项目中剔除可相互导出的(线性相关)指标,留下相互独立(线性无关)的指标共17个。这些指标是:(1)企业接收实习生数;(2)企业接收毕业生数;(3)企业接收在职教师实训数;(4)学校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培训数;(5)企业直接投入资金(万元);(6)企业投放设备数量;(7)企业投放设备价值;(8)学校投入总额;(9)学校投入直接经费;(10)学校投入设备折合;(11)学校投入厂房折合;(12)企业参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13)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建设专业;(14)企业人员授课人次;(15)企业人员授课总时数;(16)校承担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17)企业支付科技开发资金。以上这些指标基本涵盖了校企合作中“人、财、物和智力资源”各种要素,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一所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状况和水平。但用这么多指标衡量一所学校的校企合作开展状况显得繁琐而零乱,难以形成对校企合作的导向性诊断意见,因此,要归纳、探索影响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以增强评价结果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二、校企合作的因素分析

校企合作涉及的合作项目繁多,若将这些项目作为单列指标直接运用不仅繁杂,也会导致目标分散和不得要领。为了准确、可靠而简约地评价校企合作的绩效,有必要对校企合作涉及的项目合并同类项,即作“降维”处理,可采用统计学中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来处理。

(一)因子分析的实施条件

通过SPSS的“因子分析法”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6年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85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一次问卷调查所获得17个项目的数据做预处理,得出球形度检验(KMO 和Bartlett )的值为0.625>0.6,可做因子分析。再检验因子分析解释的总方差,从因子分析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