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教学法与

“3P”教学法比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

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

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

“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在“3P”教学法中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知识层面上的,而并非是真实的生活交际需要。所以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知识单向传递的过程,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

二、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关系

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一样都属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分支。Howatt(1984)把交际法分为“弱版(weak versions)”和“强版(strong versions)”两大派。弱版交际法以著名的3P课程(PPP lesson)为代表,强版交际法则形成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代表的TBL课程。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学习步骤分为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三个部分,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3P”教学法的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刚好是个相反的过程。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三、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的优劣比较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有多大的优势和魅力都不可避免地带来某种缺陷和不足。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同样如此。

(一)任务型教学的优缺点分析

1、任务型教学的优点

(1)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的,所以整个课堂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

(2)它提倡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主宰,而是以组织者、引导者、顾问或者同伴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

(3)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2、任务型教学的缺点

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中,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中大班额的条件下,任务型教学便明显地显示出其不足之处。

(1)课堂效率低,难以保证大班额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虽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控,但由于目前班级的实际情况(大多数班级人数在50左右,农村学校甚至更多)课堂所设计的任务或项目一般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往往教师采取的做法是要么缩短任务完成的时间,要么把部分任务放到课后去完成,这样就造成课堂任务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任务的执行也成为形式和走过场。

(2)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分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故在目前很难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笔者对本校七年级运用《Go for it》教材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于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把握的并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步骤,造成学生词汇、语法、句式等基础知识严重缺乏,影响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而有的教师则还是沿袭传统的3P教学,强化词汇和语言的输入,把教材上的活动任务作为练习和补充,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扎实了,但又严重脱离了任务型教学的初衷,把原本要还给学生的课堂又变成了以教师为主的练兵场了。所以在教研室组织的中期调研测试中不合格的学生甚至超过了20%,造成两极分化在起始阶段就大面积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