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一、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总学时数:68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8学时)
二、课程性质、Id的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白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办法。
儿科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儿科学的教学甘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为以后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六版《儿科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对《儿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均做了相应的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次教学内容学时数
第一、二、三、四章总论6
第五章营养障碍疾病4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6
第八章21 .三体综合征1
第九章免疫性疾病4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6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4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5
第1•四章泌尿系统疾病4
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4
第1 •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5
第十七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
合计50
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次教学内容学时
数
1总论与维生素D缺乏症3
2新生儿疾病3
3小儿腹泻3
4呼吸系统疾病3
5心血管、神经肌肉系统疾病3
6泌尿、造血系统疾病3
合计18
五、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病例图片或动画模式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上适当介绍国内外儿科领域的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讲授结束后留相应的思考题。
实习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
六、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成绩: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课间见习成绩:临床技能操作及见习病历。
七、教学内容与甘标要求理论部分
第一章堵论甘标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3、了解:我国儿科学的范围、任务及发展。
教学内容: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包括解剖、机能、病理、免疫、心理、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生长发育
kJ标要求:
掌握: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异常情况的意义。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教学内容:
生氏发育规律,影响生氏发育的因素。
体格生R的各项指标包括:
体重:出生体重,体重增K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身高(长):出生身长,身长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头围:出生K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胸围:出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上臂围: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备系统的生长发育:
头颅骨发育:前区I、后囱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脊柱的发育: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时间。
长骨的发育:骨化中心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牙齿的发育:乳牙及恒牙的出牙时间、顺序、出牙时可有的一些表现,异常情况的意义。
神经心理发育:各年龄期小儿感知、遂动、语言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
儿童保健原则
甘标要求:
1、掌握:计划免疫程序。
2、熟悉: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3、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教学内容:
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包括胎儿期及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包括婴儿各种预防接种实施程序、护理、营养、儿童心理卫生、定期健康检查、体格锻炼、儿童伤害预防等。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甘标要求:
1、掌握:药物治疗原则。
2、熟悉: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儿科病史采集和记录方法。
2、儿科体格检查。
3、儿科匆物治疗原则。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目标要求:
掌握:人乳的特点;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熟悉:小儿时期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与调节。
了解:人工喂养方法;婴儿的食物转换及幼儿膳食安排;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各年龄小儿能量代谢特点,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及水的需要量。
人乳的特点、成分变化、人工喂养方法。
3、婴儿食物转换及幼儿膳食安排。
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与调节。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甘标要求:
掌握:新生儿分类;新生儿窒息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新生儿黄疸分类;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熟悉: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教学内容:
新生儿、新生儿期及围生期的定义,新生儿分类。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小于胎龄儿利大于胎龄儿的定义。
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分类,鉴别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第八章遗传代谢性疾病
甘标要求:
掌握: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了解:21-三体综合征的的遗传学基础、核型分析及遗传咨询。
教学内容:
21-三体综合征的的遗传学基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遗传咨询及治疗。
第九章免疫性疾病
甘标要求:
掌握: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瘢、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了解: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瘢、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过敏性紫瘢、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
甘标要求:
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甘标要求:
掌握: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肺炎的分类。
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
鉴别诊断和治疗。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0
第I•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目标要求:
1、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杳;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
2、熟悉:正常胎儿循环及出生后血循环的改变。
3、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2、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预防、分类。
3、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4、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第I•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目标要求:
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2、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
甘标要求:
1、掌握:小儿贫血的概念和分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熟悉:生后造血的特点和不同年龄小儿的血象特点。
3、了解:胚胎期造血的特点;铁的代谢特点。
教学内容:
1、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2、小儿贫血的概念和分类。
3、铁的代谢特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防。
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m标要求: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和入侵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后遗症、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
2、熟悉: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急性惊厥发作的病因分类与特点。
3、了解: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和入侵途径、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后遗症、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杳、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急性惊厥发作的病因分类与特点,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
第十七章内分泌疾病
甘标要求:
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
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预后。
了解:甲状腺激素生理及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及其调节,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实习部分
地点:儿科病房
目标要求:
1、掌握:小儿体格生K常用指标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异常时的意义;小儿计划免疫程序;母乳喂养的优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熟悉:儿科病史采集的特点和体格检查应注意的事项;小儿时期需耍的各种营养素。
3、了解: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计算方法;人工喂养方法。
实习项甘及耍求:
序号
实习项目名称
学时
每组人数
甘标要求
1
总论与维生素D缺乏症
3
目标要求:
1、掌握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如体重、身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异常时的意义;前囱、后囱、脊柱、长骨、牙齿的正常发育及异常时的诊断意义;小儿计划免疫程序;母乳喂养的优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儿科病史采集的特点和体格检查应注意的事项;小儿时期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3、了解儿科常用匆物的剂量计算方法;人工喂养方法。
2
新生儿疾病
3
10
m标要求:
掌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胸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
小儿腹泻
3
10
目标要求:
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重点强调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补液量、成分、速度)。
4
呼吸系统疾病
3
1()
甘标要求:
掌握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心血管、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10
甘标要求:
掌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注意脑脊液改变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治疗。
6
泌尿、造血系统疾病
3
10
m标要求: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m
教材: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书目:
胡亚美,江裁芳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金汉珍,黄德耻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