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重点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经济学重点归纳
绪论
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经济学。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就是研究由土地利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1)供给的稀缺性
(2)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2)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注:土地的自然特性是:不动性;肥瘠程度和位置优劣之别;以及耐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就是在土地开发到某一点以外的时候,它有报酬递减的趋势;土地的经济供应的稀缺;土地适应物价变动的缓慢性。
3.土地有哪些功能?
(一)承载功能
(二)生产功能
(三)资源(非生物)功能
4.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5.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与计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区位利用、土地规模经济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
济关系问题。
土地资产流转是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收益分配问题,具体包括土地市场的建立及其供求关系、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土地作为商品买卖形成的价格、以土地资产作为担保标的物形成的债务抵押关系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土地税收等。
土地资产流转所研究的也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但它所涉及的仅是土地资产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集约利用
1.概念解释: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对固定面积的土地持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边际报酬会出现递减的趋势,总报酬(或总产量)则会出现加速递增、减速递增、递减的趋势。
2.试用图示定量说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化见图。
(1)当生产要素X在从零增加到A点这段区域内,边际产量递增,直至达到最高点I;总产量也递增,直至达到该曲线拐点F;并且这两条曲线都是上凹的;平均产量虽然也平缓增加,但未达到最高点。
(2)当投入的生产要素从A点继续增加至B点时,边际产量递减,其曲线下凹,并向下延伸;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曲线下凹但仍向上延伸。当投入量增加到B点时,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并与边际产量曲线相交。B点可通过MPP=APP求出,即通过求得。不过这一点没有实际意义。
(3)当投入量从B点继续增加至C点时,平均产量开始递减,但其数值高于边际产量(在B点之前,平均产量虽然也增加,但其绝对值小于边际产量),即APP>MPP。当投入量增至C点时,边际产量减至零;总产量达到最高点H。
3.举例说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对于投入:
第一, 要想获得土地利用的高效益, 就要有大量的投入。在投入达到最佳点之前, 这些投入会引起递增的报酬。例如水利投资。
第二,如果某项固定资产投入已达到最佳点,就不应再增加这种投入了。例如农场的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购置数量。
第三,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应把所有投入( 包括固定资产的投入)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变动生产要素类, 按照报酬递减规律的思想,求得这些投入的最适量。
集约度:
每单位土地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称为集约度。以公式表示为:
实行集约经营,就是要增加对单位土地面积上变量资源的投入,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因而,人们通常把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劳力、资本)称为集约经营,而把使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称为粗放经营。
土地受容力与生产效率:
土地集约度须适应当时的土地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投资能力;同时,也要看土地资源本身的生产力(肥力),包括土地的质量、人地比例、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利用土地所得收益的大小等。这些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就土地生产力对其利用集约度的制约作用来说,土地生产力决定于土地自身的受容力(capacity)与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
(一)土地的受容力,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他变量资源的数量。
(二)土地生产效率,是指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配合至最佳(最有利)点时所获报酬与所费成本的比例。
从经济学原理的观点说,土地利用的集约经营应有一定的限度,逾越限度总是不利的。因此土地经济学家把集约度的最高限度称为利用的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把集约度的最低限度称为利用的粗放边际(extensive margin)。前者是指同一单位土地上纵的加深集约度的界限,后者是指横的扩展耕作范围的界限。
所谓用地的集约边际,是指某块(幅)土地在利用中所达到的临界点,该点所用的资本和劳动的变量投入成本与其收益相等。即“在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之前,最后一个连续变量投入单位所达到之点正是集约边际”。而所谓粗放边际,则被认为是无租边际,即在最佳条件下土地的产出只能补偿其生产成本。
集约边际能适用于土地的一切生产性利用,它代表了社会上的总的土地利用情况;而粗放边际只影响那些在经营中只能收支相抵的生产者,它在市场价格的市场需要的影响下,决定着选择质次的最后一级土地,即再次级的土地就不宜投入利用。
总之,集约边际,代表各级土地的经济点,超过这一点新增的变量投入得不到补偿;粗放边际,则代表土地利用能力不断减少的一系列土地面积中的一点(扩展用质次的土地的最后一点),超过此点,再扩大生产用地即不能补偿其成本。
1、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
A、平均产量为负
B、平均产量为0
C、边际产量为0
D、边际产量为负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横轴相交
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