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学(师范类) 2009级朱力
指导教师易斌
摘要:卢作孚作为近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三杰”之一,其自1927年担任北碚峡防局局长后对重庆北碚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及其取得的成就,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卢作孚;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bstract:As one of the three excellent person in country education movement.,a series of reformings acted in Beibei Chongqing and its contribution made a huge reference effects in new socialism country construction, since1927 Lu Zuofu served as leader in Gorge Protection Bureau.
Key words:Lu Zuofu;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乡村建设运动,它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是我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中国的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不断,特别是农村,遭受的破坏尤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生活状况亟待改善。当时有很多有远见的人意识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他们进行了各种各样尝试。最终,发轫于“五四”时期的平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思潮在多年的宣传和实践中汇合成为深入中国乡土生活的乡村建设运动。①但是,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且又符合地方实际的农村发展道路,成为时代精英们的共同追求。
这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他们被世人称为“乡村教育运动三杰”。卢作孚,曾被毛泽东称赞为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其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实验相比成就尤为卓著。
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叹:“巨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常两度出现。”①民国时期兴起的乡村建设热潮,在80年之后又再次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时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重要途径之一的农村建设,其重要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农村现代化仍然是中国亟待完成的现实课题。
鉴往知来,当笔者重新回望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笔者发现卢作孚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但在当时起着巨大指导的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极具借鉴意义,即使不能,也不应该被遗忘。
本文通过研究卢作孚在北碚主导的乡村建设的思想理念、措施及其成果,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提出了关于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卢作孚乡村建设的理念及其实践成果
卢作孚在嘉陵江三峡地区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经历了北碚峡防团务局时期(1927-1936年)、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时期(1936-1942年)、北碚管理局时期(1942-1949 年),其乡村建设实验一直都没有中断,从1927年到1949 年前后经历了23年。
(一)乡村建设理念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他的《两市村的建设》、《乡村建设》、《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三篇文章中,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教育方面:他认为乡村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两方面。他的教育理念包括: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法制赖以立,实业赖以兴,军备赖以裕,即为国家所赖以存”②;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素质教育,“可靠功夫须从实地练习乃能得着,学骑马
①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第472页,1979。
须在马上学,学泅水须在水上学”“我们应从野外去获得自然知识,到社会上去获得社会的知识”①;还需要创造教育的环境,“教育应造成环境,无论是学校环境或社会环境”②。
经济方面:吸取前两次教育实验意外终止的教训,卢作孚深感依靠军阀是不能搞好教育的,必须要有充分的经济实力,否则不但救不了国,连教育本身也不可能搞下去。随着对乡村教育的领悟逐步透彻,他决心按照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学说,通过办实业来振兴中华、振兴教育。他完成了从纯粹的“教育救国”向实业与教育并举的转变,即以民生公司为依托,持续不断地为北碚乡村教育建设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以教育现代化为手段去推进北碚乡村现代化建设——“产教结合”的乡村建设模式。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认为乡村的现代化主要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三者三位一体,“而这三方面的建设诚当并重,但更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当集中一切力量于经济建设”③,也就是所有建设都应当围绕经济建设展开。
交通方面:卢作孚之所以创办民生公司,发展航运事业,就是因为他深知交通建设在所有建设当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交通运输是全世界的血脉”④,他“坚信要繁荣市面,必须要交通”⑤ ,他在推行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中,也同样是把发展交通建设放在了经济建设的首位。另外,他口中的交通,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交通运输,还包括通讯、通信。“山上山下都有轻便铁道,汽车路,任何村落都可以通电话,可通邮政,较重要的地方可通电报。”⑥
城乡关系方面:卢作孚认为乡村地位十分重要,“如果人们仍重视城市而不重视乡村,努力于城市的经营而不努力于乡村的经营,”必然导致人口集中于城市,要避免就应赶紧解决乡村问题。对此,他明确提出要打破苟安的现存局面,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决心把嘉陵江三峡地区做成中国现代化的样板,要利用这里
①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7页,1999。
②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91页,1999。
③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03页,1999。
④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17页,1999。
⑤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15页,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