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课《杜甫诗三首》ppt

课《杜甫诗三首》ppt
领略诗歌的意境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如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通过领略这些意境,可以深入理解杜甫的艺 术境界和文化内涵。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课《杜甫诗三首》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杜甫简介 • 《杜甫诗三首》概述 • 《杜甫诗三首》中的三首诗解析 • 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 杜甫诗歌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01
杜甫简介
杜甫的生平
出生背景
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从小就 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早年经历
杜甫曾先后参加科举考试,并在长 安任职过小官。
详细描述
2. 诗人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表 达了对住房困难的感慨和对社会 不公的不满。
总结词:描述了诗人居住的茅屋 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 生活的贫困和人生的坎坷。
1. 诗人描绘了茅屋被秋风吹破的 景象,表现了生活的贫困和人生 的坎坷。
3. 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贫 困和人生的坎坷,仍然心怀天下 ,用诗句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研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杜甫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如生动的描绘、鲜明的对比、深刻的 思考等。通过研究这些表现手法,可以深入理解杜甫的艺术造诣。
体会杜甫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感受诗歌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如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对 人民疾苦的同情等。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可以深入感 受杜甫的情感世界。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读杜 甫的诗歌可以让人感受到人生的苦难与奋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杜甫诗三首》ppt

《杜甫诗三首》ppt
杜诗情感真挚、深刻,无论是送别、怀古还是写景,都融入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在写作中要注重情感表达,做到真情实感。
提高鉴赏能力
01
学习《杜甫诗三首》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唐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对学习《杜甫诗三首》的体会和收获
丰富知识储备
02
该组诗涵盖了多个主题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学习《杜甫诗三首》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了解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杜甫诗三首》的艺术特色
03
杜甫诗歌的意象多雄浑、豪放,反映社会生活广阔,富有感染力。
雄浑豪放
杜甫以现实眼光观察、反映社会生活,关注时代疾苦和民生哀乐。
现实主义
杜甫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对偶工整
杜甫诗歌中常运用对偶手法,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
炼字精准
杜甫注重字词的锤炼,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
《杜甫诗三首》的概述
《杜甫诗三首》的内容与结构
02
描述作者在长安城南的元日登高中,感受到了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悲凉情感。
《登高》
描述作者在安史之乱后,身处荒凉的长安城中,对家国破败的忧虑和伤感。
《春望》
描述作者在秦淮河畔的泊舟经历,表达了对国家政治腐败和人民疾苦的忧虑和感慨。
《泊秦淮》
《杜甫诗三首》的内容概述
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个时期,对当时政治、社会、人民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切的关注。
03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诗作的特点与价值
01
杜甫诗作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色,以社会写实、人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杜甫诗三首古诗文PPT课件

杜甫诗三首古诗文PPT课件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像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 泊、身体多病、客居他乡、孤独无依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 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和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咏怀古迹 ( 其三) 1.对比反衬,刻画人物 本诗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和留的对比:离 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 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 惨命运。Fra bibliotek基础知识
一、读准字音
萧.森.( )( ) 万壑.( ) 渚.清沙白( ) 环珮.( ) 繁霜鬓.( )
急暮砧.( ) 朔.漠( ) 青冢.( ) 潦.倒( )
二、一词多义
渚清沙白鸟飞回 奔流到海不复回 1.回虎鼓瑟兮鸾回车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回车叱牛牵向北
独留青冢向黄昏 2.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这一联表达了作者羁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本诗主旨所在。
《咏怀古迹(其三)》的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进行分 析。
参考答案: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这里有去与留的对 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 以“识”却没能“识”,死了身体不能归,魂魄却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 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登高》通过重阳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渊空旷的景色, 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潦倒一生、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的主旨句是哪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 分析。
参考答案: (1)颈联是主旨句。①“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诗人滞留夔州 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足见心情的哀伤。②“ 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 长系。“孤舟”成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其情令人怆然。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共17张PPT)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共17张PPT)

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 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 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 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 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 顶,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
赏析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感时 而落泪,鸟悲恨人世间离别而惊心, 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 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你还知道哪些杜甫诗的名句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背诵三首诗
整体把握《望岳》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 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 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 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整体把握《春望》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杜甫诗三首.ppt资料课件

杜甫诗三首.ppt资料课件
壹 学习目标
壹贰 重点字词
叁 知人论世 肆 身临其境
学习 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及律诗知识 3、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4、品味诗人情感
知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
三、知人论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添”加题。
怀瘐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
千古有同感焉。
——【明】王嗣奭《杜臆》
文本细读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赴”字运用拟人手法,将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写 出飞动之势和变幻之感。
• 点明昭君出生地,侧面描写昭君的人物形象:昭君远赴 匈奴和亲,担负起两邦交好的历史和民族责任,需要巨 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连绵雄伟的山川正是她坚毅品格 的象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其人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多涉社 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后世称其 为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其诗歌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 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 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 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 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 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三、知人论世
诗风沉郁顿挫:

《杜甫诗三首》课件(共20张PPT)

《杜甫诗三首》课件(共20张PPT)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怨 恨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 故乡的幽怨。
统 治 者 的 昏 庸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杜甫诗三首
判断律诗的标准
一共八句(每两句一联,共四联),每句五 个字或七个字。 押平声韵。
颔联和颈联要对仗(词性和结构相同)。
要讲究平仄:每联第二句的第二个字与本联 第二个字平仄相反,下一联第二个字的平仄与 上一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尤其要避免三平调、 三仄调、孤平调。一般讲是一三五不论,二四 六分明。
哪些诗能代表杜甫的风格?
• 现实主义(诗史)的诗: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 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 别》、 《垂老别》 ) • 体现其思想感情的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等。 • 体现其艺术手法的诗: 《登高》、《春望》、《咏怀古迹》、《蜀 相》等。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这不是一只快乐 冷。既有身体 的鸟,是一只孤 的,又有心灵 独痛苦的鸟。 的。更主要是 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渺小,很 孤单。

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

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
代表作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公元712-7 70),字子美,诗中 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 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 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 刻地反应了“安史之乱” 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 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 “诗史”,他本人也被 看做一代宗师,被尊称 为“诗圣”。
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涛。” 诗圣 ——杜甫 ———郭沫若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远超 2010.9.12
杜甫:唐代现实
主义诗人,字子美, 诗圣,其诗作称为 “诗史”,大部分 收集于《杜工部 集》。
(悲惨遭遇 )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 诗人感受。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石壕吏(译文)
黄昏时份,我投宿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官 吏来捉人。老翁赶快跳墙逃,老妇出去看大门。
小吏喊声多愤慨,老妇哭声多悲苦。 听我老妇进一言:三儿都是邺城卒。一个 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新战死。活人暂且偷残 生,死者从此长别离。家里再也没有人,只有 吃奶的小孙儿。孙子的母亲还没走,可是出门 却没有遮身的裙。老太婆虽然力气衰,还请连 夜跟您走,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委曲给部队 做早餐。 夜久不再闻人语,好像只有抽泣声。天明 后,我告辞上路去,独与老翁相道别。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请思考并回答
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杜甫诗三首 .ppt

杜甫诗三首 .ppt
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 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共写了几个意象?
风、天、猿、渚、沙、鸟
2、重点意象是什么?为什么?
猿、鸟。 “鸟飞回”和“猿啸哀”两个 细节,简直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 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品味语言
风急
天高 猿 啸哀 渚清
孤独无依 意境 漂泊痛苦 凄凉
《秋兴八首(其一)》通过
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
形象
描绘,烘托出 萧瑟阴森、动荡不安
的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同
时也抒发了诗人的 忧国之情和故园之思。之感。
这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 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 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 和国运衰落之秋,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 深厚。
这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 果?(你能说联主要讲了昭君的什么吗?
“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 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 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 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沙白
鸟 飞回
落木 长江
品味语言
无边 萧萧 下
生命之短暂
沉郁
不尽 滚滚 来
时间之永恒
高昂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宋代罗大经 曾说颈联的 十四个字中 含有八层意 思: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 对偶又极精确。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①玉露:白露。②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③萧森:萧瑟阴森。④兼天:连天。“兼”,连的意思。
⑤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⑥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 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⑦接地阴: 风云盖地。⑧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巨岁月。⑨系 (jì):系舟上岸。⑩寒衣:冬天的衣服。⑾催刀尺:赶 裁新冬衣。 ⑿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zhēn),捣衣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 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 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 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 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 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 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每 句字数固定;讲究平仄对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
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 一个繁华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 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 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 首)即是一例。
此诗以描画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 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 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 浑然一体。
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
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森气氛感发情怀, 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 中原的悲伤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 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 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 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 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满着苍凉的身 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 作远为深厚。

杜甫诗三首优秀课件

杜甫诗三首优秀课件
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瑟阴森的景象。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 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联状秋季破败阴沉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哀景衬哀情)
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
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 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 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 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诗中流露出诗 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 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 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 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 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清哀 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登 高
杜 甫
登 高 被誉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古今 律诗之冠”
该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 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 动乱,民不聊生。此时,杜甫只能继续漂泊,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朋友相继去世等许 多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为了排遣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却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年之后便病逝了。
三、抓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第二、表达了什么?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

杜甫诗三首优质课件

杜甫诗三首优质课件
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 和气概。
望岳翻译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 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 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 明一暗两部分。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 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 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 才能看得清楚。 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 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 痍,诗中圣哲。(郭沫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杜甫
望京感慨
春 望
思念家人
忧国思家
烽火连——家书少(盼) 白发稀——不胜簪(思)
石壕吏
课文解读
石壕吏
傍晚 越过 跑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 出门看。
不说征兵,而说 “捉人”,可见当时 兵役之苦、人民处境 之艰难凶险。
大声吆喝
凶狠
啼哭
痛苦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到(指投宿的诗人 听到老妇哭诉)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 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 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 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 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 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 气。 D.全是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 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 催人奋进。

《杜甫诗三首》ppt

《杜甫诗三首》ppt

生的情感。
《春望》
02
描写了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
忧虑和痛苦。
《石壕吏》
03
以一个老妪的口吻,讲述了官府强行征兵的残忍事件,表达了
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杜甫诗三首》的结构特点
《登高》
采用了对偶、象征等手法,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
《春望》
运用了寓情于景、以动衬静等手法,表现了作者 强烈的情感。
《杜甫诗三首》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杜甫及作品介绍 • 《杜甫诗三首》的内容与结构 • 《杜甫诗三首》的艺术特色 • 《杜甫诗三首》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 • 《杜甫诗三首》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 《杜甫诗三首》的实践与应用
01
杜甫及作品介绍
杜甫的生平与背景
1
杜甫(712-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并称“李杜”。
2
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慧,才情 横溢。
3
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个时期,对当时 政治、社会、人民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切 的关注。
杜甫诗作的特点与价值
杜甫诗作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色,以社会写实、人民疾苦为 主要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杜甫诗歌语言简练、质朴自然,笔力矫健老到,既反映了人 民疾苦和社会动荡,又表达了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艺术性和人文价值。
对偶
三首诗中均有对偶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具美感。
用典
杜甫在诗中善于用典,如《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借用古人 故事或名言,加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象征
在《登高》中,通过“风急天高猿啸哀”等描写,象征性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愁和苦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陶渊明《酬刘柴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屈原《九歌·湘夫人》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秋词》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李白《赠庐司户》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 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 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 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秋兴》与《登高》
共同点:
感情基调上:
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 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 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面对夔州萧森的秋 日山水,忧国伤时 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想起昔日在长安的 旧事,不禁老泪纵 横。他的心是和 “故园”、长安紧 紧连在一起的。
尾联: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 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 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 蓄蕴藉,韵味绵长。

白露使漫山遍野的枫林凋落衰败,秋色已经很深,巫
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瑟阴森的景象。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
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联状秋季破败阴沉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哀景衬哀情)
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万里作客、衰老 多病的个人遭遇,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战乱时代广 大人民的苦难。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临江仙·呈湘川使君丁郎中仲京》
尾联中“艰难” “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 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
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 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 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 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诗中流露出诗 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 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 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 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 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清哀 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寒砧(zhēn),意为“寒风中的捣衣声”,
一般是用来烘托一种萧瑟、残败、凄凉的 气氛。多与战争相联系,体现军人远征在 外,家人绵绵的离恨和思念之情。 砧[zhēn],即捣衣石,又名“女须砧”。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 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张可久《迎仙客·秋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以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
垫——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
景物既具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又饱含着
诗人特殊的感情色彩(诗人特定的心 情)——主观化了的客观景物(意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题解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 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 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 明人王嗣奭(shì )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 “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 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 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共同特点:
年老、孤独、 伤感、多病、 颓丧,这正 是诗人晚年 生活的写照。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 明月松间照, 竹喧归浣女, 随意春芳歇, 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 王孙自可留。
一、这两首诗各采取了什么意象来表现秋天?两种秋天 有何不同? 二、杜诗的情感取向与王诗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是因为 什么造成的?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青。“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光流逝。

无边、不尽——透出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
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仰望/俯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读着两句诗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泽东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初唐诗 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 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 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 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 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 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 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杜诗: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气、波 浪、风云、丛菊、孤舟、寒衣、白帝城 王诗:空山、新雨、天气、明月、松、清 泉、石、竹、浣女、莲、渔舟
杜诗:身处动乱,居无定所,诗中融入了 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叹, 感情沉郁厚重,悲凉沧桑。 王诗:政治上受到排挤,对仕途丧失兴趣, 向往田园生活,表现了田园的悠闲与恬适, 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喜爱之情,从而 表示了归隐的决心。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 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 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 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 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 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杜甫诗三首
1 . 掌握借景抒情以及借古抒怀 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2 .从写景、抒情、炼字(句)、抓 意象等方面赏析诗歌。 3 .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旨, 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
秋兴八首 (其一)
杜 甫
诗歌鉴赏: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 )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 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意象意境:
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 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 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遣词造句上:
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 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
不同点 :
感情基调上: 《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 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 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 境界上: 《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 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 点逊色。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寄夫》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南唐 李煜 《捣练子令》
小 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 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 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 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一生 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
学法回顾
一、抓题目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 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 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 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旅居夔 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 是其中的第一首。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登高所见所闻
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风急——凄寒


天高——辽远 / 内心很孤单渺小
猿啸哀——叫声凄哀,闻者欲哭,悲情顿生 鸟飞回——“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暮年漂泊 的悲苦境况的真实写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 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创作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 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 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 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 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 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 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登高》等就是在这样 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 的社会背景写成的。此时,作者从成都 沿江而下来到了夔州。在寓居四川的近 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 心憔悴不堪。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 终无法实现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