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现状与发展研究讲述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及电子商务的不断繁荣,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与其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的成果分布较为零散,不仅不够丰富而且较为不系统。总体看来,国外学者主要针对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问题,法律制度、监管制度等策略展开研究;而国内学者则针对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及现状,第三方支付发展影响因素,第三方支付行业职能,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研究。鉴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尚缺乏统一研究的成果。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理论文献和实证文献,从而为我国第三方支付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是信息化时代最重大的金融服务变革之一,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支付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支付习惯,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成为我国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现阶段,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我们要不断创新,创新的同时从中要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借鉴各国支付发展的经验,从而对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起到导向的作用。
一、国外学者观点综述
国外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研究重点侧重在无形的方面,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问题的研究,法律制度、监管制度等策略研究。
(一)第三方支付机制的有效性研究
部分学者侧重对第三方支付机制作为信用中介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如:Anna Noteberg(1999)在就第三方认证对信任建立的影响进行研究时发现:第三方认证的存在对于买方在网站上的购物意向具有积极的影响力。Xiaorui Hu(2004)运用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和实证数据来研究中介服务(escrow service)机制下买卖双方的博弈及其对交易欺诈的防范效果,该模型的基本假
设是中介担保机制运营过程中买卖双方具有完美信息。研究还探讨了中介服务提供商的可行的赢利定价原则。Solomon Antony(2006)等人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采用中介担保服务的影响因素。他们的研究表明交易者使用中介担保服务主要受其受骗的感知风险、风险态度的影响。交易伙伴的信誉对感知风险率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市场欺诈率对交易者的感知风险产生积极影响。Dan J.Kim 在(2005)指出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易包含了许多第三方信用机构的服务,并介绍了eBay电子商务公司的第三方支付服务,eBay鼓励用户参加互联网第三方契约公司的服务,契约公司在该公司收到买方的付款前卖方可以不发送物品,另外在买方收到物品前公司不会支付货款给卖方。
(二)在线信任与网络购物感知的研究
CynthiaL.Cotritore(2003)将在线信任界定为个体消费者与特定交易网站之间的一种关系,其对信任的研究角度侧重于交易环境。PanlA.Pavtou(2004)将C2C网站中的整个交易群体作为一个信任的对象,广泛研究个体受到整个C2C 环境、制度的影响和其行为方式。A.F.Salam(2005)研究了个体之间的信任问题,构建信任模型解释C2C交易中的信用动机、影响因素和行为的关系以及现实交易情况。另外,也有学者更为强调信任因素对网上消费者的购物行为的影响,如:MartinG.Helande:(2000)对网络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了建模,从人机工程的角度分析网店环境、网络技术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指出消费者对网站的感知对其最终的购买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ziqiLiao(2005)研究了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中的心理与行为,指出产品内容、交易安全、价格、供货质量、IT教育水平和网络使用习惯等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意愿有重大影响。FaisalNabi(2005)强调安全性、隐私和信用是与电子商务活动相伴相生的,安全感知和隐私风险是消费者对在线交易持怀疑态度的首要原因。
(三)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策略研究
Cecelia Kye(2001)研究了欧盟对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监管政策,指出欧盟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电子货币机构的控制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防止产生过多的不受监管的市场碎片。ZiqiLiao和Micheal TowCheung(2001)研究了欧盟的第三方支付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政策和管理。
Laura K Johnson,Ella Nevill (2011)通过对PCI安全标准委员会研究,
提出合理的标准与监管是保证安全的有效措施。PCI安全标准委员会负责幵发、管理支付数据安全标准以及进行相关教育,其幵发的全面的标准,有效提高了支付卡数据安全。
二、国内学者观点综述
我国对于第三方支付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第三方支付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三方支付行业职能的研究,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的研究,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问题的研究等。
(一)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
祁砚苓(2014)在《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中梳理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于1999年成立的上海环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最早是为B2C模式的网站服务,通过收取手续费的方式盈利,将商户和银行之间建立起了联系。2004年支付宝建立,淘宝网交易额随之连年攀升,2006年交易总额超过169亿元人民币。2005年PayPal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始抢占中国市场,同时国内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快钱等也纷纷出现。从2001年至今,第三方支付的年交易额逐年攀升,规模持续扩大在电子支付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陈影(2014)在《第三方支付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中指出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之前,第三方支付业务兴起,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良好时机,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形成初步规模。第二阶段是2010年之后,我国在线支付业务管理制度施行,标志着第三方支付业务走向合法化,极大促进第三方业务的繁荣与健康发展,也明确定位了其业务发展方向,使第三方支付可以在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中与我国传统商业银行进行竞争。
(二)第三方支付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关于第三方支付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研究内容有待深入。王培、黎学斌、陈颖波(2008)分析了影响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因素,指出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包括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产业准入门滥尚低、潜在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