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羡妒(xiàn)嫉恨(jí)会稽(huì)数见不鲜(shuò)
B . 颦蹙(cù)内疚(jiù)皮夹(jiā)鲜为人知(xiǎn)
C . 无垠(yíng)熬夜(áo)瞭望(liào)一蹴而至(cù)
D . 桃核(hāi)侈谈(shē)尽快(jǐn)轻鸢剪掠(yuān)
2. (2分)(2017·珠海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莫言的长篇力作《丰乳肥臀》,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汪洋姿肆的笔触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绘。

B . 湖州喜来登的指环型形状,可谓国际首创、中国唯一。

主体建筑充分利用了太湖良好的水资源,将水的动、静之美相结合,完美体现出国际化设计理念,建成后还将申报世界十大著名建筑。

C . 最近有消息说,美国和日本将在今后数月共同检视它们的防卫合作指针,从而揭示了一个几乎不加演饰的秘密:华盛顿在东中国海的问题上支持东京。

D . 时至今日,“酒鬼酒事件”浮出水面,而中国酒业协会当日下午更在官网发表申明称,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

B . 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 . 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 . 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4. (2分)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 . 在乡镇企业面临复关的紧迫挑战面前,钱江摩托车厂已经成功的打出了一张接轨的主动牌。

B . “何不游戏人生,管它岁岁年年”竟堂而皇之地反复吟唱;调侃人生、戏弄人生,竟成了一些走红的通俗小说的时尚。

C .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虽然是表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小事,却耐人寻味。

D . 起初他只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窝点,到后来则亲自上阵,打着推销保温材料的名义拐骗妇女。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5. (6分) (2019高三上·烟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心”,包括志、意、情等在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上一个意思,是中国传统哲学、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无论书法、音乐、绘画还是诗歌,中国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

由此,这些艺术形式虽然不能相互替代,却可以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沟通。

②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扬子法言》中提出“书,心画也”。

他当初所说的“书”,原本指书籍。

但后人以书法解释“心画”,已被普遍认可,可表达为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

那么,书法心灵活动的轨迹是什么?是点画,是线条,是笔法。

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无论哪一笔都是从最基本的点开始,正所谓“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

一点一画。

都包含创作者的心灵活动,成为规范化后的“心”的一种美化。

③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是中国人的人文心胸,主要用来表达情感。

有些诗虽格律正确,却缺少真情实感;有些诗看似华丽规整,却是套用前人陈词,或是胡乱堆砌词语,令人读之无味。

反之,有些诗虽不工整,但自有情怀真意,令人回味无穷。

据传宋代诗人潘大临一日见窗外雨打秋林,风涛阵阵,遂诗兴大发,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

这句诗刚落笔,突然被收租人打断兴味,无以为继。

所以只要不做作,抒真情,明其志,即便没有名篇传世,也不失为一名合格的诗人。

④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

如《尔雅》所云:“画,形也。

”战国韩非子的画鬼魅易犬马难,重形似;到南齐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

宋代文人介入绘画者多。

我以为,从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

也就是说,作画最重要的是形与心要相合。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可见,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
但亦有共通之处。

即以“有意味的形式”来说,形是直觉可视的,但必须有意味。

有意味就要联系到心灵活动、心灵感受。

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形式不就单纯成为视觉活动了吗?所以从“意味”这一角度来做研究,与我们所说的“心”虽不尽相同,但还是有相通的。

⑤情,乐本情性。

古人曾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声成文,谓之音。

也就是说“声”要加以规范化和美化才算“音”,由此才能形成“乐”。

就艺术的纯粹性来说,一般认为书法与音乐最为相近。

有一天,我吃早饭时,看到报纸上有句话,“嗓门大的人不见得会唱歌”。

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

有的人嗓门很大,唱歌却跑调,徒有“声”而没有“乐”。

或说那“声”本来就缺少美的素质。

从声到音再到乐的过程,需要无数次的规范化和美化,最终抒发情性才足以动人。

⑥“写心”是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传统。

书法与其他艺术都讲求写心,都讲求志、意、情的表达。

书法最强调“心”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其他艺术都可以从书法的美学原则中寻根,从而得到启发。

当下我们要“写心”,就要发挥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心”应该是天赋、精力和体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行动、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格力量和独立个性,最终才能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扬子法言》提出“书,心画也”观点,就是指书法是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是规范化后的“心”的美化。

B . 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宋代文人画讲求“形与心相合”,这与西方美学追求的“有意味的形式”内涵相同。

C . 由“声”到“音”继而到“乐”的过程,既是规范化和美化的过程,也是学会表达心灵、抒发情感的过程。

D . “写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书法最具代表性,其他艺术只能从书法的美学原则中寻根,而得到启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③段运用对比手法,阐释“表达情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用潘大临的事例说明诗歌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心灵的即兴发挥,要一气呵成。

B . 第④段运用了引证法,引用毕加索的话来阐明:写实的绘画技巧易于学习,很容易达到一定高度,但纯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却非常困难。

C . 第⑤段使用例证法,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说明必须是饱含“情性”的声音才是悦耳的音乐,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写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同特征,并通过书法、诗歌、绘画、
音乐四个门类进行具体论证说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与“书,心画也”两种说法,都明确地指出了文艺创作与主观思想感情的关系,都把文艺创作看成是作者内在思想感情的表现。

B . “心”可理解成是志趣、意念、情感,是艺术家内在主观因素的总和,“心”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文艺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

C . 艺术创作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方面强调要取法于自然,在自然现实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另一方面是学会“写心”,抒发艺术家的内在情思。

D . 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诗书画共通的艺术大师,如王维、苏轼等,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文化重“心”的共同的艺术传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艺术形式相通。

6. (18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秦淮河上寻桨声
龚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杜牧的《泊秦淮》。

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摇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上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

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

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

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

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
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

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

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有些变味儿,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

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

我心想:秦准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

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于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了无踪影。

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

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船游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

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

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

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

历史一页一页翻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

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

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选自《散文刊》,有删改)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 . 作者在没有看到秦淮河之前,对秦淮河的印象总的来说是美好的。

B . 作者把见到的秦淮河比作珠光宝气的女子,能够看出作者对现实中的秦淮河是非常失望的。

C . 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对现代人不爱惜人文环境、丢失古老文化的行为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D . 秦淮河中“汩汩的桨声”是作家心灵中的一支歌,怀念“桨声”就是怀念秦淮河的历史。

E . 作者说走马观花的我们不必向秦淮河寻求什么,意在说现代人已不需要秦淮河的清韵。

(2)
作者在没有看到秦淮河前,对秦淮河构想了一幅怎样的优美图画,这有什么作用?
(3)
请写出文中划线部分所运用的两种修辞,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4)
第七段中说“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这是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观?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5高二上·永昌期中) 将下列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2)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2017·日照模拟)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本诗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经汉江(襄阳附近的汉水
时所写)
(1)
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的“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

任选一个字,分析其中蕴含的意味。

(2)
有人评价此诗后两句所抒之情,“与常情相悖”。

常情应该是怎样的?而作者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

五、默写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6高一下·兰考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8高一下·灌南月考)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5-1、
5-2、
5-3、
6-1、
6-2、
6-3、
6-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7-1、
7-2、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五、默写 (共1题;共6分)
9-1、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