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六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单元计划科目数学年级册次三年级下册单元第四单元单元主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课时安排6课时单元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计划第六课时授课时间年级班次三()班章节课题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第六课时解决问题例4:连除问题教材分析例4,教学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例4的编排思路与例3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没有给出综合算式,让学生自己列出,体现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第二种方法(乘、除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中要用到括号,难度比第一种方法(连除)大。
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给出两种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几何直观。
在“回顾与反思”环节给出了进行检验的方法,即“将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带回原情境,检验由此推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原有的条件”。
“做一做”是巩固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2、通过分步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难难点1、重点:能够运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策略(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4的教学活动过程与例3相仿。
这里可以更放手些,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2 笔算乘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4情境图。
1.仔细看图读题,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2.要解决问题,你是怎样考虑的?说一说你的思路。
(1)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指名学生汇报:
方法一:可以先计算每队有多少人,再计算每组有多少人。
列式:每队有多少人:60÷2=30(人)
每组有多少人:30÷3=10(人)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方案。
观察,发现
审题,分析
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连除和综合算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利用两步除法计算列综合算式,教学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列综合算式中出现小括号的情况,没有给予详细讲解和评价。
教学建议:多强调解决问题时列综合算式,尤其用到小括号后,计算顺序的意义。
700÷7÷5=20(本)
2.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一共去了540人,分成了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平均分成9个小组,请你算一算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540÷5÷9=12(人)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反复的练习,如何解决问题,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二第6~8题。
审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4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除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提高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6课时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6课时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的第6课时。
本课时主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连除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律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律的掌握,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超市买了一些水果,有苹果、香蕉和橙子。
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橙子每千克4元。
我们买了2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一共花了多少钱呢?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练习题1: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他还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的价格是1元。
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练习题2:小华买了4个橙子,每个橙子的价格是3元,他还买了1个梨,梨的价格是6元。
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4.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苹果:3元/千克× 2千克 = 6元香蕉:2元/千克× 1千克 = 2元橙子:4元/千克× 1千克 = 4元总价:6元 + 2元 + 4元 = 12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作业题1:小丽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4元,她还买了3个香蕉,每个香蕉的价格是3元。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作业题2:小明买了6个橙子,每个橙子的价格是5元,他还买了2个梨,每个梨的价格是8元。
三年级下册灵活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

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551÷6=91(顶)……5(人)
答:平均每班大约需饮料50瓶。
402÷8≈50(人)
551÷6=91(顶)……5(人)
2 225+200+175=600(千克) 1吨>600千克
三年级:478÷5≈90(本)
三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人]
(重点题)下面各题的商接近多少?
225+200+175=600(千克) 1吨>600千克
教材第32页练习六第7题。
25×7=175(千克)
答:需要23个纸箱才能装下。
我5分钟打了512个字。
答:18个纸箱不够装。
复习准备 学习新知 (重点题)下面各题的商接近多少?
随堂练习
作业设计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五十分。
1.口算。
1800÷3 =600 250÷5 =50 2700÷9 =300
6.
年级
班级数
一
3
二
4
三
5
捐赠图书册数 256 345 478
哪个年级平均每
一年级:256÷3≈80(本)
班捐赠图书的册 数最多?
二年级:345÷4≈80(本)
三年级:478÷5≈90(本)
答:三年级捐得最多。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五十分。
教材第32页练习六第7题。 7.
我的车上还能装1吨货物。 9箱 8箱 7箱
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吗?
25×9=225(千克) 25×7=175(千克)
25×8=200(千克)
225+200+175=600(千克) 1吨>600千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6课时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件

2.我会填。
育英小学学生会共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2名学生。 在本学期学校举行的“收集旧电池,减少污染”的 活动中学生会共收集了120节旧电池,平均每名学生 收集了多少节旧电池? 学生会有多少名学生 (1)可以先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8(名)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每名学生收集了多少节旧电池 再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8=15(节)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4×2)=15(节) 列综合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源于教材P57第17题)
(1)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22×2×15=660(个) 答:一共买了660个苹果。 (2)每人1个苹果,够吗? 36×3×6=648(人) 648<660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这些苹果约重多少千克? 答:这些苹果约重165千克。 答:够。
660÷4=165(千克) (答案不唯一)
60÷(3×2)=10(人) 提示:
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列综合算式时要把“ 3×2”加括号,如果不加 因为都是在求把一个数平均分
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括号,算式就变成了 60÷3×2,60与3没有直接关系。
归纳总结: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的方法: (1)依次求出每份数;
(2)先求出总份数,再求每份数。
小试牛刀
4.(选题源于教材P56第13题)
32÷8=4(元)
4元<4元5角
买第一种牙刷便宜。
小试牛刀
5.(选题源于教材P57第14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第6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二)

一班 7
421
60
二班 6
478
80
三班 9
546
6077( 米 ) 177<188 不能
能力闯关岛
2.商店准备把梨装袋进行销售。
能力闯关岛
(1)如果选择方案①,那么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241÷3≈80( 袋 ) (2)如果选择方案②,现有58个袋子,够装吗? 58<60 60×4=240(个) 240<241 不够
第6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二)
基础开心园
一、我会填。 实验小学有166名男生参加夏令营,每个帐篷住8名男生,19个帐篷 够住吗?
答:19个帐篷( 不够 )住。
基础开心园
二、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基础开心园
三、我会填。 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收集塑料瓶情况统计表如下:
班级 人数 塑料瓶个数 平均每人大约收集塑料瓶的个数
能力闯关岛
3.某小学组织560名师生去参加春季社会实践活动,租9辆车够用吗?
9<10 55×10=550(名) 550<560 不够
拓展训练营
五、我会做。 体育馆看台上共有918个座位,平均分成9个看台。希望小学三年级 一班有49人,二班有47人,如果安排三年级的这两个班的同学坐在 同一个看台上,座位够吗? 49+47=96(人) 96<100 100×9=900(个) 900<918 座位够。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6单元年、月、日第6课时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23张PPT)

用24时计时法:到达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
时间。下午4时=16时,16-8=8(时)
12
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蓝球比赛,上下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 息15分钟,如果比赛9:00开始,那么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20分+20分+15分= 55分 9:00+55分= 9:55
答:如果比赛9:00开始,那么比赛9:55结束。
8:10-8:50 9:00-9:40 9:40-10:10
14:00-11:40=2小时20分
第三节 第四节
10:10-10:50 11:00-11:40
预备
14:00
答:学校中午休息的时间 是2小时20分。
第一节
下 午
第二节
课间操
14:10-14:50 15:00-15:40 15:40-16:00
一年有12个月。
1月、3月、5月、7月、8月、10 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 9月、11月都是30天。
2月份的天数比较特别, 有时28天,有时29天。
4
想一想,算一算,填一填。
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 365 )天; 闰年,2月有(29)天,全年有( 366 )天。 2006年是(平 )年,2016年是(闰 )年, 1900年是(平 )年,2000年是(闰 )年。
30÷ 7=4(个)……2(天)
答:2月1日是星期三,再过4个星期零2天,小明3 月2号过生日这一天是星期五。
21
5
圈出闰年。
1994
2016
1900
2010
22
6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开始的时间是7月27日20时12分,也 就是北京时间7月28日3时12分。”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解释其中 的原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授课课件)

易错辨析
3.幼儿园要给一个长12米,宽6米的游乐区铺上边长为3
分米的正方形儿童泡沫地垫,一共需要多少块?如果每
块地垫的价格为8元,这些地垫一共需要多少钱?
12×6=72(平方米)=7200 平方分米
7200÷(3×3)=800(块)
辨析:求地砖的块数时错误
8×800=6400(元) 答:一共需要800块,这些地垫一共
1.解决问题。 (2)铺路工人要铺一条长60米,宽6米的盲道,如果用
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盲道砖铺,一共需要多少块? 60×6=360(平方米)=36000平方分米 36000÷(3×3)=4000(块) 答:一共需要4000块。
2.下面每个 代表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画出面 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算出他 们的周长,填入表中。
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3×2=6(平方米) 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 600÷4=150(块) 答:需要150块
2.有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36厘米,宽都是18厘米。
(1)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的多少? 36×4=144(厘米)
米 18厘米
(2)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的多少? 36×4+18×2=180(厘米)
5 面积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填空。
1. 小明家的客厅长6( 米 ),宽4( 米 ),面积是 (24平方米 )。
2. 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米 )。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1分米,面积是( 121平方分米 )。
4. 长方形的面积是128平方米,宽是8米,长是( 16米 )。 5. 9平方分米=( 900 )平方厘米
砖,然后用乘法计算出一共要用的地砖块数。
6米=60分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解决问题(例4)教案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例4)授课日期:审核人:教学内容:教材第53 页例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好好学习,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种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种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具准备:课件课型: 复习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思月月有9 元钱,买这两种玩具,够吗?3元5元怎样解答?你知道了什么?预设1:9-3=6(元)6>5所以钱够。
预设2:3+5=8(元)9>8所以钱够。
二、互动生成(一)收集信息,明确问题小丽有10 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小棒,她的钱够吗?你想怎样解决?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分享过程,感悟方法预设①:10-6.8=3.2(元)2.5+0.6=3.1(元) 3.1<3.2,小丽的钱够了。
预设②:10-6.8=3.2(元) 3.2-2.5=0.7(元)0.7>0.6,买小棒够了。
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求出买文具盒后剩余的钱,然后再比较剩余的钱够不够用,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了什么?小结:一道题我们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检验。
(三)体会感悟,深化理解预设①:先算10-6.8=3.2(元)2.5+1.2=3.7(元)3.7>3.2,所以钱不够。
预设②:先算10-6.8=3.2(元)3.2-2.5=0.7(元)0.7<1.2,钱不够。
预设③:6.8+2.5+1.2=10.5(元)10.5>10,所以钱不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5.6解决问题》课件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引入1 1.填一填。
(1)1分米 = ( 10 )厘米 1米 = ( 10 )分米 1米 = ( 100 )厘米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或地砖块数=地面长可铺地砖块数×地面宽可铺地砖块数。
2 无论是计算长度还是面积,都要认真审题,首先要统一
单位,然后才能计算。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 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3×2 = 6(平方米) 6平方米 = 600平方分米
600÷4 = 150(块) 答: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每块地砖的面积:_3_×__3_=__9_(__平__方__分__米__)_ 铺地的面积:_9_×__2_0_0_=__1_8_0_0(__平__方__分__米__)_
1800平方分米 = 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用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 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1平方分米 = ( 100 )平方厘米 1平方米 = ( 100 )平方分米 1平方米 = ( 10000 )平方厘米 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2.填空。
2平方米 = ( 200 )平方分米 9平方分米 = (900)平方厘米 400平方分米 = ( 4 )平方米 600平方厘米 = ( 6 )平方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 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

第6课时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比80元呢?作300,口算出300÷3的商生2:267接近270,把267看作270,再口算出270÷3的商。
(3)明确两种估法都只估被除数,除数不变,一个将被除数估成几百,一个估成几百几十。
(4)合理,都接近准确值。
(5)明确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6)明确:比90少,比80多。
275÷7≈40(组)答:大约可以分成40组。
三、巩固提高。
(7分钟)1.完成教材第31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1页第3题。
1.独立成,交流估算的方法。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小结。
(4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提问。
2.布置作业。
自由交流,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一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策略,掌握除法估算技能。
本节课的学习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教师点评和总结:【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第二单元第6课时估算(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6课时估算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导入1.出示课件,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它们的计算方法。
640÷8= 500÷5=60÷3= 200÷4=4200÷6= 1200÷2=2.预设:用被除数中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求出商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
【设计意图:】意在进一步让学生发现规律,熟练口算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降低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为顺利开展教学做铺垫。
学习任务一:探究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例8,教学用除数是一位教的除法结算解决问题。
呈现在宾馆交的住宿费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经历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及体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创设平台。
在“闻读与理解”环节,通过提问,突出要让学生关注并理解“大约”的含义,进而明确这里需要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估算的方法不同,结果不同,体现了用估算解决问题时策略的多样性。
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1.出示课件第8页,你能估算出各题的结果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6÷6≈ 17÷5≈ 59÷7≈3.预设:26÷6≈5 17÷5≈4 59÷7≈8把被除数看做最接近除数的倍数。
4.提示:出示第8页课件,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预设:条件:你们住了3天,住宿费一共是267元;问题: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元钱?2.提示:你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3.预设1:求大约多少元钱,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但也与准确的钱数比较接近。
4.预设2:求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元钱用除法,数量关系式: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所以列式:267÷3≈5.提示:应该怎样计算结果呢?6.预设: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300÷3=100(元)7.提示:还可以怎样计算结果呢?8.预设: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270;270÷3=90(元)9.提示:怎么会有两种解答都合理吗?为什么?10.预设:都是合理的。
第5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5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能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 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有效方法。
2. 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三、教学难点1. 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新课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提升: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
2. 让学生和家长交流,了解家长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有效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方法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案例分析”环节中,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6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课。
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理解问题的意义,能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要求。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较为熟悉。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1.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于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要求理解不够深入。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掌握不牢固,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问题的意义,能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要求。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目标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3.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2笔算乘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2 笔算乘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2 笔算乘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我,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2 笔算乘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单元的第2课时,即笔算乘法中的解决问题(2)。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笔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
3. 练习:在讲解完笔算方法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计算。
这些练习题将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应用:在学生掌握了笔算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这些问题将涉及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实际情况,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计算人数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一些示例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笔算练习:23 × 45 = 103556 × 78 = 43682. 实际问题解决:小明有24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8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橘子?答案:每个人可以分到3个橘子。
商店里一共有35个面包,如果每天卖出5个面包,需要几天才能卖完所有的面包?答案:需要7天。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课件

方法一:
先沿着客厅的长铺,长是6米,即60分米,地砖边长是 3分米,需要地砖: 60÷3=20(块) 再沿着客厅的宽铺,宽是3米,即30分米,需要地砖:
30÷3=10(块) 每行块数×行数=总块数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追问: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买多少块地砖铺客厅吗?
方法二:
15×6=90(平方米) 90平方米=9000平方分米 9000÷4=2250(块) 答:需要2250块。
3. 同学们出的墙报是长方形,长 18 分米、宽 12 分米。 (1)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1)18×12 = 216(平方分米) (2)(18+12)×2 = 60(分米)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一间客厅的地面是长方形,长 6 米,宽 3 米。用边长
3 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这间客厅的地面,一共要用
多少块地砖?
阅读与理解 你知道了什么?
3米
要用边长 3 分米的 正方形地砖正铺 满这个客厅。
6米
你知道了什么?
要用边长 3 分米的 正方形地砖正好铺 满这个客厅。
追问: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买多少块地砖铺客厅吗?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花边的总长是60分米。
4. 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 洒水的宽度是 8 米。洒水车 行驶 6 分钟,能给多大面积的 地面洒上水?
提示:用200×8=1600(平方米),即是求出1分钟喷
洒的面积,然后乘6即可求出6分钟喷洒的面积。 200×8=1600(平方米) 1600×6=9600(平方米)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课件)

4.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
水车行驶6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200×6=1200(米)
(选题源于教材P74第8题)
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
地面洒上水。
5.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4.波波家的阳台要铺地砖,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 沿着阳台的长铺了10块,沿着宽铺了5块,波波 家的阳台有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10×5=50(块) 4×4=16(平方分米) 50×16=800(平方分米) 800平方分米=8平方米 答:波波家的阳台有800平方分米,合8平方米。
5.要在一块长80分米、宽60分米的长方形地面上铺 草皮,有下面两种草皮可供选择。选择哪种草皮 便宜呢?
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 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先求厨房地面的面积,再求需要多少块。
3×2=6(平方米) 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 600÷4=150(块)
答:需要150块。
小玲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量课桌面的
面积,沿着长边摆了8张,沿着宽边摆了5张。这
张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辨析:求镜面的块数时,错误地 算成“大面积÷镜面的边长”。
提升点 解决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3.小立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主动承担了自家小花园的 种植工作。他要在长9米、宽2米的长方形小花园里 种植玫瑰花,每株玫瑰花占地6平方分米,这个长方 形小花园里可种植多少株玫瑰花?
9×2=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1800÷6=300(株) 答:这个长方形小花园里可种植300株玫瑰花。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6课时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内容。
教材在“阅读与理解”环节,通过提问,突出要让学生关注并理解“大约”的含义,进而明确这里需要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分析与解答”环节,呈现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入住的天数”,展示了分析问题的思路。
然后,给出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和答案。
一种是将267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计算;另一种是将267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计算。
估算的方法不同,结果不同,体现了用估算解决问题时策略的多样性。
在“回顾与反思”环节,先要求回顾与检验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合理性,接着让学生应用推理得到精确答案数据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有的估算方法会更精确一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推理和判断,学会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1/ 8
2.掌握估算的技巧,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
3.感受估算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估算的作用,掌握估算技能。
教学难点:
对计算结果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学过程:
2/ 8
1.故事导入。
出示例8情境图: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北
京旅游,他们入住了欢乐宾馆,他们住了三天,
住宿费一共是267元。
提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
数学问题?
1.分析与解答。
3/ 8
4/ 8
5/ 8
6/ 8
7/ 8
8/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
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
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第7题: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第8题: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第10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
课桌面的面积33()课桌长8()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2、教室的黑板长35分米,宽2分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贴一条彩带,彩带的总长是多少?
3、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
4、学校要粉刷教室左边的墙壁,墙壁长8米,宽4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2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五、思维训练
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
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平方米
(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2、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宽延长2米,长不变,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周长增加多少?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