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
铁棒都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
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2020/12/10
8
【过程分析】
•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 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 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 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 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以,做事要讲究 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 事情办糟。
2020/12/10
9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12/10
6
【过程分析】
•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 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 一定的精神生活。
• ①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 精神生活的基础。
•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 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 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 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 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 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啊!”
•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 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 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 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 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 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0/12/10
4
【过程分析】
• 本材料的“主角”是“乌鸦”,而不是“老鹰”。
• 面对“乌鸦”的行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两种 不同的评价。
• ①盲目模仿
•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 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 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 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 “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 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0/12/10
10
【过程分析】
•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 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 筛选。筛选的原则:
•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 说。
2020/12/10
2
• “四清”
•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 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 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 出至少一个观点。
• ②缺乏自知之明
• 牧羊人
“忘了自己叫什么”
• ③一味好高骛远
•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乌鸦
• ①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
• ②“东施效颦”未尝不可
• 孩子
“它也很可爱”
• ③有一种拼命追求的精神
• ④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2020/12/10
5
【热身训练】
•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
• ②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 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 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020/12/10
7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 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 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 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 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 心。”
•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 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 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2020/12/10
3
【典型引路】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 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 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 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 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 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 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 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第放下 即实地”、“学会放手、敢于放手”、“要善于 听从劝告”等立意及命题了。
•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 的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 “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 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 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材料作文的审题
2020/12/10
1
• 【审题原则与方法】
• 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三性”为审题的原则, “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 “三性”
•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 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 现偏题走题现象。
•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 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 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