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汽油机实现稀薄燃烧的技术措施
基于TRIZ理论的车用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的应用

基于TRIZ理论的车用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的应用汽油机是目前汽车上常见的一种发动机,它通过内燃机的方式将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汽车的动力。
传统的汽油机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燃烧效率低、污染排放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借鉴TRIZ理论,提出了稀薄燃烧技术来改善汽油机的性能。
这种技术通过改变燃烧的方式和参数,使得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减少排放污染。
一、稀薄燃烧技术的原理稀薄燃烧技术是基于TRIZ理论提出的一种发动机燃烧技术,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空燃比:传统的汽油机燃烧时空气和燃料的比例大约是14.7:1,而稀薄燃烧技术通过提高空燃比,使得燃烧室内的空气更加充足,从而使燃料燃烧更加完全,提高燃烧效率。
2. 增加压缩比:稀薄燃烧技术还通过增加压缩比来提高燃烧室内的温度和压力,促进燃料的更充分燃烧。
3. 采用先进的点燃技术:稀薄燃烧技术还采用了先进的点燃技术,例如高能量火花塞和多点点火系统,使得点火更加精准和高效。
二、稀薄燃烧技术的应用稀薄燃烧技术在汽车用汽油机上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燃油经济性:稀薄燃烧技术通过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内部摩擦损失,使得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据统计,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汽油机可以节省20%以上的燃油消耗。
2. 减少排放污染:稀薄燃烧技术能够使得燃料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未燃烧的燃料排放和污染物的生成,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环境影响。
3. 提高动力性能:稀薄燃烧技术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还使得汽车的动力性能得到了提升,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稀薄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未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稀薄燃烧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且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智能化控制:未来汽车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也会更加智能化,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和需要实时调整稀薄燃烧技术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稀薄燃烧技术

首先,稀薄燃烧技术需要很强的点火能量。这一点很好理解,混合 气里面汽油的比例小了,混合气被点燃就需要更大的能量,而i-DSI 发动机采用双火花塞设计,就能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 其次,稀薄燃烧技术需要空气能跟汽油充分混合。汽油在混合气中 的比例减小了,对于空气与燃油的混合要求就更高了。如果燃油不 能与空气充分混合,当火花塞点火的时候,遇到混合不均匀的混合 气中汽油更少的部分,点火将更加困难。本田给这款发动机采用了 传统的2气阀设计强的涡流,让汽油跟空气有更多混合的机会。 i-DSI发动机就是通过这些手段解决了稀薄燃烧的基本需求,实现 稀薄燃烧的。由于i-DSI是在普通缸外喷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的, 所以它更注重的是燃油经济性,而对于功率输出,则没有太大帮助。 i-DSI发动机通过燃烧“更稀的混合气”达到同等功率输出的情况 下,燃烧更少的汽油。换句话说,就是让汽油能够更充分的燃烧, 尽可能的让所有的汽油都变成动力释放出来,从而降低燃油消耗。
这对于缸内直喷的发动机来说,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缸内直喷发动机 的压缩比通常会设计得比较高,缸内压力比普通发动机更大,从而更 容易产生氮氧化物。我们都知道柴油发动机排放的氮氧化物通常会比 汽油发动机高出许多,主要也就是因为柴油发动机的压缩比高的缘故。 在无法降低压力的情况下(因为高压缩比是提高发动机效率的必要手 段),要减小氮氧化物的排放只能是通过降低气缸内的燃烧温度。 IDE发动机的EGR废气再循环系统,就是通过把一部分排出气缸的废 气再次引入到进气管内跟新鲜的空气和燃油混合燃烧,来降低燃烧室 的温度的。我们知道,燃烧完的废气是不能再燃烧的,这些废气被引 入到气缸内以后,会占据一部分气缸内的有效体积,这个效果相当于 降低了发动机的排量,这样自然能有效降低燃烧温度,同时排放的废 气自然就降低了。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稀薄燃烧的优势:
热效率随空燃比增加而增加 降低CO、HC和NOx的排放 改善发动机部分负荷性能
当今汽车工业面临的两大问题:环境污染加剧和能源使用过 度。这促使人们开发新的发动机技术。
进气道喷射的汽油机稀燃技术
GDI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即缸内直喷汽油机。 优点:具有优良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的潜力 国外情况:目前日本的三菱、丰田、本田,美国的福特、通 用,欧洲的AVL、Bosch等世界著名研究机构与生产企业都开 发了比较成熟的GDI机型和产品。 我国:技术还不太成熟,主要依靠国外技术支持来开发自己的 产品,如奇瑞与AVL公司共同开发的2.0升发动机同时具备以下 技术:TCI(废气涡轮增压中冷)、GDI(汽油直喷)、VVT(可变气 门正时)
• • •
一个螺旋进气道和一个直进气道控制涡流比 一个切向进气道和一个中性进气道控制涡流比 大幅降低进气门升程控制涡流比
绕气缸中心线的进气涡流
绕气缸中心线的进气涡流
进气道喷射的汽油机稀燃技术
进气涡流比电子控制
喷油正时电子控制
点火正时电子控制 稀薄燃烧λ闭环控制 稀燃极限电子控制 NOx排放的控制策略
扭矩调节 变质调节 变量调节
充量 分层 均质
喷油正时 压缩冲程的晚期 吸气冲程的早期
喷油压力 喷油雾化 油束穿透 高 的 好 差 浅 深
GDI电子控制策略
GDI技术的优点及其存在问题
4.1 GDI的优点 4.2 GDI技术存在的问题
4.2.1 排放问题 4.2.2 积炭 4.2.3 催化器问题 4.2.4 功能问题
GDI还减少了燃烧室壁的传热损失。
发动机稀燃技术

发动机稀燃技术稀燃是稀薄燃烧的简称,指发动机在实际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的情况下的燃烧,空燃比可达25:1,甚至更高。
稀薄燃烧不仅使燃料的燃烧更加完全,而且也减少了换气损失,同时辅以相应的排放控制措施,大大降低了汽油机的有害排放物,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稀薄燃烧可以提高发动机燃料经济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稀混合气中的汽油分子有更多的机会与空气中氧分子接触,燃烧完全。
采用稀混合气,由于气缸内压力低、温度低,不易发生爆燃,则可以提高热效率。
燃用稀混合气,由于其燃烧后最高温度降低,一方面使通过汽缸壁的传热损失较小,另一方面燃烧产物的离解损失减少,使热效率得以提高。
且当采用稀薄混合气燃烧时,由于进入缸内空气的量增加,减小了泵吸损失,这对汽油机部分负荷经济性的改善非常有利。
另外,稀薄燃烧时燃烧室内的主要成分O2和N2的比热容较小,多变指数K 较高,因为发动机的热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从理论上讲,混合气越稀,热效率越高。
但就普通发动机来说,当过量空气系数α>1.05~1.15后,油耗反而增加。
这是由于混合气过稀时,发动机混合气分配的均匀性变得更加敏感,循环变动率增加,个别缸失火的概率增加;等等,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盲目地调稀混合气,不但不能发挥稀混合气理论上的优势,反而会费油。
燃用混合气的技术途径1)使汽油充分雾化,对均质燃烧要保证混合气均匀及各缸混合气分配均匀。
消除局部区域混合气偏稀的现象,避免电喷发动机调整时的有意加浓;同时,使缸内混合气的实际含量有所增加,失火及不稳定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发动机便可以在较稀混合气含量的条件下工作。
要是汽油充分雾化,可以在预热、增加进气流的速度、增强进气流的扰动、增加汽油的乳化度以及使汽油分子磁化等方面采取措施。
2)采用结构紧凑的燃烧室。
使压缩时形成挤流,以提高燃烧速度,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热损失。
一般采用火花塞放在正中的半球形或蓬顶形燃烧室,或其他紧凑型的燃烧室。
发动机稀燃技术与分层燃烧技术

• 应当指出,稀薄燃烧不一定分层。 这种两级分层燃烧发动机的优点是: ① 等熵指数高 ② 可以采用高压缩比,当采用高辛烷值的汽油时,
压缩比可以提高到11~12,因而大大提高了发动 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③ 燃烧温度低,传热损失和高温分解的热损失小 ④ 排污少 • 分层燃烧发动机的缺点:
混合气,可提高热效率。如采用空燃比20和27,将比空燃比14.8 时热效率分别提高8%和12%。 – 排气污染严重。一般汽油机所需的空燃比正是废气排放高的范围
稀薄燃烧汽油机与传统汽油机的性能对比
• 但事实上,当过量空气系数>1.05~1.15之后,油耗 反而增加。这是由于混合气过稀,燃烧速度过于缓 慢,等容燃烧速度下降,补燃增加,热工转化的有 效性下降;燃烧速度下降,混合气发热量和分子改 变系数减小,指示功减小,机械效率下降;混合气 过稀,发动机对于混合气分配的均匀性和汽油、空 气及废气三者的混合均匀性变得更加敏感,循环变 动率增加。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盲目地调稀混合 气,不但不能发挥稀混合气理论上的优势,反而会 更费油。
2. 加快燃烧速度。这是稀燃技术的必要条件和实施的 基础。提高燃烧速度的主要措施是组织缸内的气体 运动和提高压缩比
3. 提高点火能量,延长点火持续时间。高能点火和宽 间隙火花塞有利于火核的形成,火焰传播距离缩短, 燃烧速度提高,稀燃极限大。有些稀燃发动机采用 双火花塞或者多极火花塞装置来达到上述目的
分层燃烧技术
• 含义:如果在火花塞附近的局部区域内,供给适 宜点火的浓混合气(α=0.8~0.9),而在其他区域 供给给稀混合气,这样可以实现稀薄燃烧。在这 种情况下,即使采用普通点火系,也能很快地点 燃很稀的混合气。由于混合气有浓、稀层次之分, 燃烧的进展也从浓到稀,故把按上述方式工作的 汽油机成为分层燃烧汽油机。
发动机的节能措施和能量回收技术

发动机的节能措施和能量回收技术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发动机的节能和能量回收成为了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发动机节能措施和能量回收技术。
1. 节能措施1.1 提高燃烧效率提高燃烧效率是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关键。
这可以通过优化发动机工作参数、改进燃烧室形状、提高燃油喷射压力和改善燃油雾化质量等方法实现。
1.2 减少摩擦损失减少发动机内部摩擦是降低燃油消耗的有效手段。
这可以通过使用减摩材料、优化零件设计、提高加工精度和定期润滑等方法实现。
1.3 优化气缸布局优化气缸布局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紧凑性,减少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
这可以采用涡轮增压、米勒循环等先进技术。
1.4 废热回收废热回收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排放的热能,降低能源消耗。
这可以通过废气热交换器、涡轮增压器等设备实现。
2. 能量回收技术2.1 制动能量回收制动能量回收是一种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应用的能量回收技术。
通过对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进行回收,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
这可以通过电动空气压缩机、液压能量回收系统等设备实现。
2.2 热能回收热能回收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排放的热能,降低能源消耗。
这可以通过废气热交换器、燃烧室热交换器等设备实现。
2.3 动能回收动能回收技术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
通过对车辆在减速或制动时产生的动能进行回收,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
这可以通过动能回收系统、电动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实现。
2.4 电能回收电能回收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
通过对电动汽车制动时产生的电能进行回收,可以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这可以通过超级电容器、电池等设备实现。
本文对发动机的节能措施和能量回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希望通过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和缓解能源危机做出贡献。
这是内容。
后续内容将详细探讨每种节能措施和能量回收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效果。
3. 节能措施的深入探讨3.1 高压缩比提高压缩比是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重要手段。
汽油机缸内直喷(GDI)稀薄燃烧技术

汽油机缸内直喷(GDI)稀薄燃烧技术
刘鑫
【期刊名称】《交通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11(013)001
【摘要】稀薄燃烧技术是建立在混合气分层燃烧的基础上,分层燃烧是指在着火时刻火花塞周围分布适合于着火的浓混合气,而燃烧室其他位置为稀混合气.在气缸内如何形成适合的混合气浓度梯度分布是稀薄燃烧的关键技术.介绍稀薄燃烧方式、GDI分层稀薄燃烧、GDI滚流分层稀薄燃烧和空燃比反馈控制式稀薄燃烧技术.【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刘鑫
【作者单位】黑龙江道路运输管理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1
【相关文献】
1.小型车用汽油机缸内直喷(GDI)开发系列问题的探讨 [J], 韩同群;黄流军;程婷婷
2.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GDI) [J], 刘锦文
3.汽油机稀薄燃烧研究的新进展——从GDI到HCCI [J], 王燕军;王建昕;帅石金;首藤登志夫
4.汽油机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GDI) [J], 周华;张晓辉;韩玉环
5.现代汽油机缸内直喷系统GDI剖析 [J], 陈建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动机节能技术

图3–8 VVT 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变凸轮机构一般都是通过两套凸轮或摇臂来实现气门升程与持续角的变化,即在高速时采用高速凸轮,气门升程与持续角都较大,而在低速时切换到低速凸轮,升程与持续角均较小。
气门升程可变
转矩变动∕%
α
α
2.丰田缸内直喷分层充量燃烧系统
图2–30 丰田D-4缸内直喷式稀燃汽油机
VVT-i
b)
a)
图3–31 丰田 D-4 燃烧室混合气形成 a)燃气混合过程;b)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布
低速低负荷时,在压缩行程后期喷油,形成明显的分层燃烧,而在高速大负荷时,进气行程就开始喷油,以形成完全的均质化学计量比燃烧。在分层燃烧与均质化学计量比燃烧领域之间,有弱分层燃烧和均质燃烧两个区域。
02
二、影响发动机轻量化的因素
影响发动机产品制造过程中材料消耗多少的指标是比质量 me (发动机质量功率比),而影响比质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又是升功率 PL 。PL 越高,表面发动机工作容积利用率越高;发出一定数量的有效功率的发动机尺寸就越小。
式中:Hμ——燃料低热值;lo——化学计量空燃比,即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ηit——指示热效率;ηm——机械效率;Фa——过量空气系数;τ——行程数;Фc——充量系数;n——发动机转数;ρs——发动机进气管的空气密度。
01
采用增压技术,以增加进气密度 ρs 。
通过合理组织燃烧过程,以降低过量空气系数 Фa ;
改善发动机换气过程,提高充量系数 Фc ;
提高转速 n ,以增加发动机单位时间内发动机每个气缸作功的次数;
02
汽车新技术论文——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

汽车新技术论文——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是指在汽车发动机中采用直喷技术,并调整燃烧的混合气浓度,实现更加高效的燃烧过程,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本文将对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缸内直喷技术是指直接将燃油喷射到气缸内部,而不是在气缸的进气道喷射,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燃油进入气缸的时间和量,提高燃油的利用率。
与传统的喷油系统相比,缸内直喷技术具有更好的喷油精度和喷油时间控制能力,可以将燃油和空气更好地混合,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燃烧。
其次,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在喷油策略上进行了调整,使得燃烧过程更加充分和高效。
在传统的燃烧过程中,燃油的浓度较高,容易导致燃烧不充分和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而通过调整喷油策略,可以实现稀薄燃烧,即在气缸中形成较稀的混合气体,可以更充分地燃烧燃油,减少未燃烧的燃油残留,并且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稀薄燃烧还可以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峰值,从而减少氮氧化合物的生成。
在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中,还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辅助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涡流增强装置或者喷油策略来改善混合气体的分布,实现更加均匀的燃烧过程。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和程度来调整缸内气体的流动状况,增加气缸内的换气效果,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还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响应速度。
由于采用了直喷技术,燃油的喷射时间和量可以更好地控制,可以更快地达到所需的燃烧条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
此外,稀薄燃烧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使得发动机的效率更高。
在实际应用中,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他们的发动机中,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节能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将继续提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期末试卷二及答案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期末试卷二一、填空题:1.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一般分为目前主要是指、、、、。
2.燃料电池由、、、和构成。
3.目前市场上的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采用的是,包括有磷酸铁锂电池、以及,能够实现电池的循环充放电。
4.混合动力汽车根据动力驱动的联接方式,分为、和三种形式。
5.太阳能汽车的定义是________。
6.在车辆技术方面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是。
7.天然气汽车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和。
8.以可燃气体为燃料的汽车称为______。
9.液化石油气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液化的石油气,是从______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成分是。
10.可变气门技术分为和两种。
11.液力自动变速器主要由和组成。
12.目前汽车采用的制动能量回收有:、和三种方式。
1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外部阻力由4部分构成:、、、以及。
二、判断题:1.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一样具有发动机。
()2.燃料电池汽车在整体结构上与普通燃油汽车相似,也是由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和电气系统四大部分构成。
()3.燃料电池汽车采用“燃料电池+辅助电池”(FC+B)驱动形式时,增加了对燃料电池的功率和动态特性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
()4.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罐一般放置于底盘的中部,或后排座椅的下方(传统内燃机轿车的油箱位置),将氢气分散存储。
()5.压缩天然气汽车使用的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
()6.醇类燃料通常直接用来当汽车燃料。
()7.替代燃料都是没有污染的。
()8.4缸发动机双流道涡轮增压器设计有两个排气口,1缸和2缸通过一个涡管排气,3缸和4缸则通过另一个涡管排气,两组排气互不影响。
()9.分层燃烧,发动机在进气行程中喷油器会进行3次喷油。
()10.丰田第二代D-4发动机增加了螺旋进气道,其扇形喷雾在混合气形成过程中更好地增强了空气卷吸和油气混合,最稀空燃比可达50,燃烧速度加快。
()11. 汽车传动系统效率越低,传递动力的过程中能量损失越小,汽车的能耗就越低。
7.稀薄燃烧技术

6.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HCC)为了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日本的三菱公司和德国的大众公司都设计出了缸内直喷和稀薄燃烧的汽油发动机,日本三菱的叫GDI技术,德国大众的叫FSI技术。
正常的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比是14.7:1,当混合气体的浓度比超过理论空燃比,假设达到了25:1,这时油的浓度很低,不但会很难点燃,造成发动机断火,而且燃烧缓慢,造成发动机犯热、无力。
虽然依靠加大点火能量能够有所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单靠提高点火能量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层燃烧可以实现稀混合气的点燃,但必须设计成缸内直喷才能实现。
对于缸外喷射的发动机,是无法实现分层燃烧的,这是因为缸外喷射时混合气浓度是一致的,要浓都浓费油,要稀都稀点不着,所以无法分层燃烧。
但缸内直喷就不同了:它可以在进气冲程先喷一点油,形成25:1的稀混合气,等压缩终了接近上止点时,再向火花塞处喷一点油,在火花塞电极处形成一团14:1的功率混合气,这团较浓的混合气是很容易被点燃的。
而如果用这个较浓的混合气去点燃其他的混合气,显然也是很容易的,这就是分层燃烧。
如果采用分层燃烧,就可以实现在很低的燃油浓度下,实现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而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实现分层燃烧的前提就是气缸内的混合气体不均匀化,只在靠近火花塞电极的区域内使用稍浓混合气。
日本三菱的GDI是最早的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其实无论是GDI 还是FSI,或者其他的缸内直喷稀燃发动机,它们的设计理念就是想借鉴柴油发动机节油的先天优势,来实现对汽油机的优化,所以他们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点。
柴油机是缸内喷射,这些发动机也是,柴油机的压缩比很高,这些发动机的压缩比也比一般的汽油发动机高,一般都在12:1左右,但是,在这种压缩比下,还是不可能实现压燃,而且,汽油这种燃料的稳定性要比柴油差很远,注定不能压燃,还是要依靠火花塞来点燃。
所以稀燃技术就成为这类直喷发动机的独门秘笈,以提高燃烧效率来实现节油环保的目的。
车用发动机的稀薄燃烧系统分析

空燃比不可能提高很多, 降低汽油机的燃油经济 性有限= 近些年来, 对以分层稀薄燃烧缸内直喷汽 油机和均质压燃汽油机为代表的新型稀薄燃烧模 式的研究, 极大地提高了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 且 较好地改善汽油机的排放性能=
收稿日期: !""$
"!
@A
作者简介: 陈B 燕 ( @%$C ) , 女, 副教授, 硕士 =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 ./+*0’*1 2*345)6378 ’- 95:/*’,’18 (.:3 ; 95:/ )
<’,= !" >’= # .5?= !""$
文章编号: @$D! E$@%D ( !""$ ) "# E""FD E "C
[ @] 了一定的进展 , 但由于均质点 燃模式的限制,
稀薄燃烧指的是空燃比为 @DV @ W !"V @ 混合 气的燃烧过程, 它可以使燃料的燃烧更加完全= 由 理论分析可知, 在加热量和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 F 种不同燃烧 (加热) 方式的理论循环, 等容燃烧 循环的放热量最小, 热效率最高= 点燃式发动机的 燃烧循环更接近定容加热循环, 定容加热循环热 效率取决于压缩比和绝热指数 !" 压缩比愈高, 理 论循环的热效率就愈高; 绝热指数 ! 愈大, 热效 率愈高" 在燃烧过程中, 稀混合气可以提高发动机 燃料经济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稀混合气中的汽油 分子有更多的机会与空气中氧分子接触, 容易燃
车 用 发 动 机 的 稀 薄 燃 烧 系 统 分 析
我国车用汽油机产品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s秘÷ CNG0; ;) f e 篓 | s一0 }
王祖 德
实
用
王 军 雷
1 世 界 汽 油 机 技 术 发 展 现状 .
为 了适应 汽 车对节 油 、 环保 、 安全 的需 要 , 车用汽 油 机 主要 朝 着更 节 油 、 环 保 的方 向发 展 , 更 以下为 国 外 汽油 机方 面主要 先进技 术 。
3) 可变气 门正 时 ( V : 据不 同转 速节气 门 正 V T)根 时, 可节省燃油 , 改善排放 , 如本 田V E 、 T C 丰田 V T i V -等。 4) 油机 增 压 : 汽 可提 高 升功 率 , 排 量不 变 的情 在 况下 , 可提高 功率 , 帕萨特 1 T轿 车 。 如 . 8 5 可变 进气 道 长度 ( I : ) V M) 在不 同转 速下 使 用不 同进气 道长 度 . 保证 在任何 工况 下都 有较 好 的充 气效 率 , 奥迪 A 。 如 6 6 停缸 技 术 : ) 在输 出功 率减 小 时 , 使一 部 分 气缸
J 3 6 1 L 、I 9(.L 1 L 、I 1 1 L 汽 油 机 L 7 ( . )J O A7 13 、. )J 5 A8 (. ) 8
等。
在技 术应用 方面 . 多数 引进机 型 和合资 企业 生 大
产 的机型都 采用一 些 国外 先进技 术 。
1 天 津 丰 田 8 5 东风 本 田 , 京 现代 , 瑞 ) A、A, 北 奇 S R 7 (.L 、Q 4 1 ( .L ,神 龙 公 司爱 丽舍 Q 3 2 O8 )S R 8 Q 1 ) 6 (.L 等都使 用多气 门 和 D H 1 ) 6 O C技术 。
特 B G 1 L ; 津一汽 夏利 T 3 6 ( .L ; 4 B(. )天 8 J 7 Q 1 ) 长安 奥 0 拓 J 3 8 O8 )广 州 丰 田凯 美瑞 ( 田 24 ); 州 L 6 Q( . ; L 丰 . L 广
稀燃发动机用催化技术

( 上接 2 0页)体接触面的界面剪应力 , 9 对于加 筋复合体的变形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结语
一
31 一
一
件下显示了较好的催 化活性 ,但 由于气相氧和 N O分解产生 的氧原子在催化剂活 中心上的吸 附阻碍 了 N O的进一步吸附和分解 ,其催化活 性和 选择性 在氧 和水蒸 气存 在条 件下迅 速降 低, 其应用前景并不乐观。因此 , 采用适 当的还 原剂有效地清除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氧 ,从而促 进催化循环 的选择催 化还 原( C 受到了广泛 S R)
的各类汽车一直有很大 比例 (0 2 %) 稀燃 2 %~ 5 。 汽 油机的 C Hc N O、 、 O 三种有 害气体排放物 已 经大 幅度 降低 , 但是 , 要想满足当今越来越严 格 的排放法规要求 ,仍需采用进一步的废气净 化 措施 。 采用传统的电控燃油喷射 E I三效催化 F+ 转化器 的技术方案 ,可 以使得按理论 空燃 比工 作 的 汽 油 机 C H N 三 种 有 害 排 放 物 同 时 O、 C、 O、 大 幅度 降低 。但是 , 对稀燃 汽油机 , 由于其尾气 直处于 富氧状 态 ,虽然 汽油机的 C HC有 O、 害排放物较小 ,但汽油机 的 N O 有害排放物却 较难 在三效催 化器作用下转 化为无 害的氮 气。 这 主要是 由于在稀燃发动机 的尾气中过量的氧 加 剧了还 原剂的完全氧化反应 ,从而降低了还 原N O 的选择性 , 而使得三效催化转化器对 进 N O 的催化转化率 降低 。由于汽油机稀 燃技术 的发展 ,目前 汽油机催化领域探索稀燃条件下 工 作 的脱除 NO 的新 型催化剂 成为 当前 国际 上 具有 挑 战性 课 题 。 目前已有的脱除 NO 的方法可分为非催化 法和催 化法两大类 。非催化法主要包括湿式吸 收法、 固体 吸附法 、 电子束 照射法等 。这些方法 往 往存 在设 备庞大 、费用高 ,有二次污染等问 题。催化法是 目 前研究得较 多的… 种脱除 N O 的方法 , 它包括 N O 的催 化分解 和催化还原 。 2N O 的催化脱除研究 21 O 的催 化分解 . N N l 催 化分解 是在 固体催 化剂存 在下 , o的 利用 NO 直接 分解 反应使之 转化 为无害 的 N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是指通过控制进气量和燃油喷射量来实现燃烧室内主燃烧区气体的燃烧稀释,从而提高汽油机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性能的一种技术。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通过将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稀薄到可燃极限附近,可以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减少未燃烧物质的产生,从而降低尾气排放中的CO、HC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在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中,关键是要控制好燃油喷射量和进气量。
燃油喷射量需要根据当前工况和运行状态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燃油在燃烧室内充分混合,形成均匀且适量的可燃混合气。
进气量的控制则可以通过增加进气阻力、采用可变进气门正时等方法实现。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此外,稀薄燃烧技术还可以提高汽油机的动力输出和响应性能,提升车辆的行驶性能和驾驶体验。
因此,稀薄燃烧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什么是稀薄燃烧稀薄燃烧的优点

什么是稀薄燃烧稀薄燃烧的优点稀薄燃烧就是发动机在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时的燃烧。
那么你对稀薄燃烧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稀薄燃烧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稀薄燃烧的简介稀薄燃烧,实践证明这种燃烧方式既能降低燃油消耗,又能减少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尤其是在低负荷时,由于进入缸内空气的量增加,同时也由于电控喷射的采用可实现变质调节,不用节气门或是小节流,减小了泵吸损失,特别有利于改进部分负荷性能。
虽然NOx、HC、CO 等排放物随空燃比的增大而变化的规律不尽相同,但是如果能合理地设计紧凑的燃烧室,并组织好空气运动,使燃烧在短时间内完成,那么三种排放都可以大大减少,因此,稀薄燃烧再结合最新的电子控制技术,被公认为是提高车用汽油机效率和降低排放的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稀薄燃烧的优点稀薄燃烧可以降低发动机的燃油耗最主要的原因是:采用稀薄混合气燃烧时循环热效率提高。
汽油机的实际循环接近于定容加热循环,而定容加热循环的指示热效率与压缩比和绝热指数成正比的关系。
随着空燃比的提高,空气所占的量增加,因此工质的绝热指数逐渐接近于空气的绝热指数,也就是在理论上,当空燃比达到无限大时,热效率达到最大值。
稀薄燃烧对排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随着空燃比的增加,由于采用稀的混合气使燃烧温度降低,NOx 的排放明显减少,同时燃烧产物中的氧成分有利于HC 和CO 的氧化,因此,HC 和CO 的排放也减小。
稀薄燃烧存在的问题尽管稀燃能实现提高经济性并且同时改善排放,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上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1)当混合物变稀时,着火延迟时间加长,再加上火焰传播速度慢,使得完全燃烧更加困难。
(2)当混合气变稀时,如果火花塞周围的燃油混合气浓度降低,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迅速增加,火核难以形成,不仅使点火困难,而且使滞燃期增长,使得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燃烧效率降低。
同时,火焰传播速度的变慢还使发动机的循环变动增加,汽车的驾驶性能下降。
汽油机稀薄燃烧控制技术

g a in itiu in i h e o t er r n s u nn e h o o y r de tdsrb to st ek y t h a e e sb r i g tc n lg .Thsp p rito u e h a o iee — i a e n r d c st eg s l n n gn o i ec mb si nm o e P h n c m b sin t c n lg GDIc m b sin t c n lg n a e e s b r ig u t d , FIt i o u to e h o o y, o o u to e h oo y a d r r n s u n n
i h e e o me t o n e n lc m b s i n e g n e h o o y Th a e e s b r i g t c n l g a e n n t e d v l p n f i t r a o u t n ie tc n lg . o e r r n s u n n eh oo y b s d o t e m i t r ta i e o h x u e s r tf d c mb s i n, n n t e b s so o t o m y i d r o i t r f o c n r to i ut o a d o h a i fh w o f r i c l e sf rm x u eo n e t a i n n n c
(F ) P I稀燃 系统 和直 接 喷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稀 燃 系统 。G I GD ) D
电子控 制 系统 , 确调节 循环 供油 量 , 以实 现变质 精 可
调节 功率输 出 , 结合 相应 的混合 气控 制技 术 , 以 再 可 实现很 好 的燃油 经济 性和 排放性 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