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建筑理论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建筑理论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探析
摘要:历史是在前进的以前的传统风格包括城市格局要保留,新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就要有当代的理念、时代的精神来思考,来创造。
国际式以后的一个时期则是培育“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时期。
关键词:后现代建筑;中国建筑设计;影响
引言
建筑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创造,回顾历史,寻求轨迹,其目标是指向未来的。
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建筑美的主题是人,表现人、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利益,满足人的心理生理、物质精神、实用审美认知甚至崇拜等多重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文明一体化的今天,将如何汲取东西方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融会贯通,满足中国人的精神追求,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属于中国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表现形式
后现代主义建筑没有稳定的设计风格,它的设计风格主要是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继承和超越。
这就表明后现代主义建筑对现代主义建筑一些艺术设计风格的摒弃及对现代主义建筑理念和思想的反对。
后现代主义建筑表现形式主要有(1)折衷主义形式。
折衷主义的含义主要是随意的借鉴历史上的建筑风格,并将其进行不同的组合的建筑设计理念。
折衷主义将历史上遗留的符号、物品进行创新,并赋予它们新的寓意,也就是将传统古典文化建筑风格和古典装饰物品放大或者变形,在外形创新的同时,富有浓厚的传统色彩。
(2)文脉主义形式。
文脉主义又可称为后现代的都市主义,主要强调的是环境与建筑的相互融合,即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保证其与周围环境、建筑的协调。
(3)象征主义形式。
象征主义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形式,在后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门通常会运用隐喻性的设计方法去比喻某种文化或者传达建筑的理念。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
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2、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3、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
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4、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
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认识不足。
自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发展后,得到了中国许多建筑师的认可,但是建筑师在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时候,却没有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深入的体验和了解,不能真正掌握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内在文化。
忽视后现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些中国建筑师对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认识仅限于简单的审视,并没有深入了解。
将后现代建筑变得花俏却没有灵魂的躯壳,虽然存在着情感色彩和流俗文化,但是却没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最终被当做成当代文明的贩卖商品。
建筑文化“抄袭”现象严重。
西方发达国家建筑技术较高,无疑成为了发展中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
所以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建筑师门将西方后现代建筑作为追赶的目标和样板。
但是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建筑师门缺乏创新意识,沿用西方后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和理念,这种肤浅借鉴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抄袭行为。
再者建筑师将后现代建筑加入商业化、工业化,这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是相违背的。
2、影响中国后现代建筑发展的因素
中国后现代建筑发展背景较弱。
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超越。
在过去现代主义建筑在西方国家得到很大的发展,并被人们认为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象征,但是却缺少温暖的感觉。
随之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改变现代主义建筑理性化的设计风格,加入感性色彩和人文关怀,刚好可以弥补现代
主义冷漠的缺点,并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在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后现代建筑发展困难。
再者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建筑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中国后现代建筑发展不易。
市场经济对中国后现代建筑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建筑师门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行激烈的角逐,导致后现代建筑在视觉上过于浮夸、毫无文化内涵。
甚至有些建筑师除了一些屋顶、坡檐、亭子具有一些后现代主义特点外,其余部分都具有较强的商业意味,走的还是现代化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不符。
四、经济发展对后现代建筑推动作用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综合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人们从以往的物质追求转变为精神追求,而这一思想刚好迎合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
2003年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发展,国家大剧院“蛋”以及CCTV“Z”的建筑,都体现了后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
1、中国后现代建筑发展时机
中国后现代建筑发展时机主要是在中国2008年奥运会时期,中国“鸟巢”体育场的出现,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
“鸟巢”是一个具有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建筑,与一般的体育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鸟巢”建筑所使用的建筑结构、建筑材质以及围护结构,无不预示着中国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鸟巢”建筑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主要体现在,首先,鸟巢采用创新的设计手法,改变了以往体育场大跨度建筑结构及数码屏幕为主的设计风格,扩大了体育场的空间效果,给人一种空间上的视觉感受[3]。
其次,传统的体育场光影过于强烈,对赛事的转播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鸟巢”使用的是半透明的材质,起到了光影漫射的效果,使得体育场的光线较为柔和。
再者,“鸟巢”的围护结构主要是依据地区气候进行设计的,保证了体育场气流通畅。
2、中国后现代建筑发展方向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精神上的追求。
但是后现代建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甚至有些人认为一些后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需求,不能反映中国的地域性特点。
其实无论是西方后现代建筑风格,还是中国式的后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都应该与其发展历史、地区文化、建筑风格相适应,并在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别具特色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并不是快餐模式,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有所发展,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五、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趋势
后现代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主要以高技术派为主。
后现代主义作为高技术派的一员,后现代建筑抛弃了以往高技术派以功能、技术为主的思想,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筑的文化、环境建设,符合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理念。
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在实现高技术服务功能的同时,做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目的,诠释着建筑的人文关怀思想。
再者中国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为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和创新提供重要的基础。
总之,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为了保证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师门要努力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技术,并将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与中国地区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创新中国建筑设计风格,融入了人文关怀理念,满足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帆.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评述——兼与梁思成、林徽因的早期中国建筑史研究比较[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3(01)
[2]王更生.论后现代主义建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08):75-76.
[3]李军.古典主义、结构理性主义与诗性的逻辑——林徽因、梁思成早期建筑设计与思想的再检讨[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