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总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回应国际社会倡导的人类与环境、资源的和谐永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和尊重地球资源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为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过程之中,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内涵品质的重要举措。作为重要教育场所的学校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要首当其冲,因此我们把学习《纲要》和落实《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我们北七家中心小学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北七家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小镇的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业繁荣,2000年成为全国小城镇试点镇。经济的繁荣,使外来人口急剧膨胀,随之而来的是生源急剧增加。在校学生近800人,其中有2/3非本地户口,分别来自全国的26个省、市、自治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整日为经济基础奔波,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再加上长期的居无定所,频繁的更换学习、生活环境,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形成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学习心理健康让人堪忧,学习动机不纯,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稳定,导致学习心理负担过重,有的丧失学习信心;还有的孩子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他人,尊重的意识和行为差,交往的能力低,自卑、孤独;本地的一部分学生,则养尊处优,秉承了上辈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性,排斥外来人,鄙视借读生;学习不求上进,安于现状。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我校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二、对课题有关概念的理解

(一)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进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

(三)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是指小学生在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心理机能的能力的基础上,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自我调节,自我

教育,提高心理素质,使心理健康地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国际、国内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就提出心理教育的问题,希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完人”,拉开了世界范围内加强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序幕。

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本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从 80 年代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 80 年代初期至 80 年代中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一些医学院开始在一些高校开设了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讲座或选修课,一些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也被陆续翻译进来。 8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末,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期,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始起步。第三阶段是从 90 年代至今,是我国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全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基础性的工作最为突出,另一方面,在研究和探索上也取得了一批积极的成果。总的来说,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不仅在世界上有着共同的理论源流和职业根基,而且在我国也有着现实的基础和源泉。它不仅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从长远来讲,也将有力地促进全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发展。

然而,纵观国际国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史,我们发现多数都是施教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则作为受教育的客体,处在被动的地位,接受教育。根据内因外因的理论,我们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当中我们探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同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创设氛围,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也应该是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自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和假设

研究目标:(一)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小学生自我调节心理机能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小学生自主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研究假设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培训、辅导,组织开展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研究假设之二:

通过对学生进行培训、辅导,组织开展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交往心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