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
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邱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
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已经能用单式和复式的统计表、单式和复式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本课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即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突出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课内容为下一课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能结合具体情境对统计图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感受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策略:
本着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
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
利用课件动态呈现折线统计图演变过程,新课及练习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统计观念,以及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体会它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准备: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照片
谈话:同学们,请看!这是老师课前收集到的近几年游览福州三坊七巷人数的数据。
从大屏幕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统计表
教师:真了不起,一口气找到了这么多信息。
可是这么多数据,看起来、读起来都很麻烦。
怎样整理能更清晰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
游览福州三坊七巷人数统计表
2016年3月
3.出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好,我们来看!这就是根据刚才的信息制成的统计表,用统计表来表示的确比刚才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清晰多了。
还能用什么方式?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4.引出折线统计图
教师:相对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更加的直观,也更加的形象了!可是工作人员却利用数据制作了一幅这样的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看。
课件演示动态效果。
这就是折线统计图。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
5.质疑问难,引出课题。
质疑:看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你们脑海中一定有疑问吧?谁愿意来说说。
预设:1.为什么要制成这样的统计图? 2.这种图怎么看,怎么画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借助课件演示,将静态的条形统计图动态起来,让学生经历由条形统计图演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现知识迁移的过程。
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质疑问难,明确学习目标,体现以学定教,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研究精神。
二、探究新知
1.对比观察,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工作人员为什么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而却偏偏选择了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奥秘。
通过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呢?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中交流。
(1)处理点
教师:谁能说说你的发现?(指名回答)
小结:横轴对应的年份,纵轴对应的数据,就决定了这个点的意义。
质疑: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有什么作用?
小结:的确,条形统计图用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却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数量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寻找识图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借助课件动态演示,找到直观分析数据的方法。
(2)处理线段
教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分段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有上升的线、下降的线,还有水平的线。
上升的线说明什么?下降的线又说明什么?那水平的线呢?
小结:线越长、角度越大、越陡说明数量的增减变化也就越大。
(板书:增减变化)
整体观察:
教师:刚才我们是一部分一部分观察的,现在我们从整体观察一下,它的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呢?
小结:折线统计图最大的魅力和特点,通过折线的高低起伏,看出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
(板书:变化趋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借助手势等肢体语言及课件演示,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理解折线统计图呈现出来的变化趋势。
2.通过观察,整理特点
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预测一下,2016 年会有多少万人来参观呢?
生预测①2016 年参观人数可能会是上升的。
②预测会下降。
追问:就目前的趋势来看,哪种可能性会更大呢?
明确:能根据整体的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并且有理有据。
【设计意图】通过对下一个年度的数据预测,引发学生对数据中蕴涵信息的思考,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3.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其实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很广,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股票、体温(教师: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根据图分析一下患者病情如何?怎么看出来的?对病人有什么建议?)、最近福州春季的气温统计图、近年中国获得奥运金牌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感知生活中折线统计图,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对比观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分别是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请看,这里有两张统计表,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
2015年福州某旅行社接待旅游参观人数统计表
思考:要想和外地游客推荐一个最受欢迎的地方,你认为制作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福州某旅行社近五年鼓山旅游人数统计表
思考:要想预测该旅行社2016年鼓山旅游的人数,制作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小结: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合适,需要根据我们的现实需求。
如果我们重在表示数量,就选择——条形统计图;如果我们重在表示变化,就选择——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两种统计图的特征,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根据不同数据情况,选择适合的统计图,激发学生对两种统计图的对比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5.进一步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尝试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
(请生说画法)
小结步骤:描点,标数据,连线。
(板书:描点、标数据、连线)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读图,还学会了画图。
更难能可贵的是,同学们还能根据图中已有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合理的预测,(板书:读图,画图)下面,我们一起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画图,同时引导学生开展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但提出了画图注意事项和方法,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欣赏、赏识他人的品质。
三、巩固练习
1.火眼金睛。
下面的两张折线统计图分别统计的是哪个游乐项目的人数?说说理由。
(A)青云山御温泉
(B)鲸奇水乐园
2.猜一猜,想一想。
这里有2幅折线统计图,猜猜它们统计的内容会是一样的吗?
揭示答案:统计的都是陈东在同一时间体温变化情况。
师:明明统计的都是陈东在同一时间体温变化情况,怎么两幅图折线起伏变化差距如此之大呢?能得出什么结论?如果你是医生,将选择哪幅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辨别、分析、识图的能力,通过图像及数据等信息,提升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
四、全课总结
1.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都学会了什么?
2.渗透文化,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未来将学习的新的统计图。
(课件出示:新的统计图)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继续探究新知识,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