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一:职业理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p2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形成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p4: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回应“应试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形成p4:1999《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形成系统思想,
2006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成为国家意志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与外延
1、素质教育的4个内涵(基本要求)p5: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以“提高国民
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最终要造就“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外延p6:全方位全过程
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p7: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p7
中学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素质教育的3个途径p8: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新课程教
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素质教育的4个方法p11:中学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开展多种
形式的实践活动;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背离素质教育的现象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3个不同点p14: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素质,应试教育强调人某一方面
的素质;素质教育把教育的价值定位在培养出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上,应试教育把教育的
价值定位在考试的成功上;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前提是党的教育方针,应试教育完全背离党的教
育方针
部分人的发展不符合全体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沉重的课业负担阻碍了素质教育
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
1.教育活动中人的全面发展
P17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P18 内涵:核心;5个主要内容
2.全面发展的5个学生观(科学|正确的学生观)(学生的特点)P18: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对象的性质、地位和特点的认识;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学生具有主体地位,有着主体需求,能够主动发展);学生作为完整的人(人是心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有具体的完整构成);学生作为有发展潜力的人;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
3.全面发展的中学生观
P22: 中学生的3个发展特点:主体意识增强;生理上处在青春发育期,自我意识觉醒;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进一步发展,进入关键期
P23:中学生全面发展的3个要求(针对性的措施|如何实现中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主动发展的意识;保证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打下基础
中学教育的“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
P24 关系:两者都是社会发展思想和教育思想;在科学发展里,是出发点和目标的关系
P25 “以人为本”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中(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学生观中(必须以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以人为本”与“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P27 “以人为本”与“个人本位”辨析:有思想上的渊源关系,重视对人的价值的认识,把人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但个人本位忽视了人的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卢梭
P27 “社会本位”:强调人的社会性,但否定了人的个性
3.教育中以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本
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1.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p29: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有差异的中学生的共同发展p30:性别、民族、地域、家庭背景、身心发展水平
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潜能有差异的发展
1.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发展潜能:教育公正包括了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2.教育分层与因材施教的区别p32:教育观念(教育分层背后的教育观是,学生有才能高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计划要按照才能的高低来分配;因材施教背后的教育观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不同,因而要给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教育机会)
教师观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1.教师观与教师专业观
p34教师观:角色性质(促进学生成长的人)、地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任务(引导促进学生成长)、素质(专业基础、专业品质、教育专业知识能力、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
p36教师专业观:职业(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专业(任何有声望的职业);教师职业的专业性(1996《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5个基本特征: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p39中学教师是专业人员中的一种: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教师在职业的8个大类中属“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教学人员”
3.中学教师专业素质要求p42:专业基础(通识素养、学科知识)、专业品质(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专业知识能力、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1.教师职前专业发展阶段p44: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实践
2.教师入职专业发展阶段p46:岗位专业学习与接收指导,教师团队专业活动,岗位专业经验积累
3.教师职后专业发展阶段p47:专业基础继续发展,专业品质继续发展,专业知识与能力继续发展,在发展专业中获得专业发展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1.专业发展途径p49:正规专业教育(学历和学位教育);非正规专业教育;校本专业发展
2.专业发展方法p50: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反思(总结性);教育研究(探索性)
中学教师职业价值观
1.中学教师职业价值观p52:核心(职业价值标准);中学教师职业价值观(塑造中学生人生,挖掘中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一代社会新人,推动社会进步)
2.中学教师职业责任p53:促进中学生人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
了解中学教育与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说
1.法律法规概念p60:法律;法规;政策
2.教育法律法规概念p62
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建设p63: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0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重要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P77在中学教育中的3个实践意义:是中学教育活动的法律根本准则,为中学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明确了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学教育活动中必须明确教育法提出的法律责任
2.教育单行法(教育部门法)
p7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3个中学教育实践意义:义务教育法是初级教育领域的法律规范,初级中学教师要遵守义务教育法对教师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义务教育法为初级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p8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4个中学教育实践意义:规范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专业工作,教师法是中学教师工作专业性的保障,教师法为中学教师权益提供了保障,教师法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p8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2个中学教育实践意义:中学教育活动同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要求是一致的,中学教育中的学校保护要同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结合起来p90《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2个中学教育实践意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中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教师承担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任务
3.教育法规与政策
P96《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2个中学教育实践意义:中学教育活动中应加强学生人身安全保障的法律意识,为中学教育活动中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P10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5个中学教育实践意义:规划纲要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是中学教育前进的方向,规划纲要确立的发展目标是中学教育的目标,规划纲要确立的战略主题是中学教育的战略主题,规划纲要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提出的任务关系到或者直接是中学教育的任务,中学教师要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提高自身素质
中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育法律关系中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教师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主体p109: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概念
2.教育法律关系中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111:统一
对教师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1.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P112教育法: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P113教师法6点: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2.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义务的规定
P114教育法4点: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使每个学生都健康发展;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P115教师法6点: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思想教育义务,尊重学生人格义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提高自身水平
中学教师如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1.正确行使和维护教师权利p117:正确行使,敢于维护
2.自觉承担教师义务p118:积极履行,明确法律责任
中学生的权利保护
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中学生
1.中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特殊主体p12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中学教育活动中学生权利保护的2个意义: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是实现中学教育目标的要求
对学生权利保护的规定
1.教育法律法规对学生权利的规定
2.教育法律法规对学生权利保护义务的规定
P126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9个教师义务:对未成年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受教育权利,耐心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保证未成年学生身体健康,不加重学习负担;尊重未成年学生人格尊严;保障人身安全;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理人身伤害事故;管教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
P128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10个教师义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明确告知法律禁止的行为;出现不良行为及时与监护人取得联系;制止未成年人组织或参与不良行为团伙;发现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不歧视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不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制止严重不良行为;尊重人格;做好帮教工作
教育活动中中学生权利的保护
1.教师应积极承担未成年学生保护的义务p129:树立学生是权利主体的意识;明确学生是需要保护的权利主体;教育与保护统一
2.教师应确立未成年学生保护的法律责任意识
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学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概说
1.教师职业道德p138
2.教师职业道德品质p139:认识;情感;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3个意义p141:是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是中学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与主要内容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情况p142:1984,2008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精神与基本内容
P143修订原则:以人为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倡导性要求与禁行规定相结合
P144 6个基本内容: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内在要求;终身学习,发展动力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精神
1.《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背景
2.《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主要内容和精神
P147行为规范要求:道德规范(对自身: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对学生: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老师沟通;对工作: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规范(深入做好班上每个学生的工作;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中学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若干问题
1.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与恪守职业道德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要求与实践要求
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自我教育
中学教师的职业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思想行为与职业行为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两类行为
2.思想行为与职业行为的关系p153:思想行为是职业行为的基础,、;职业行为是思想行为的实现
3.倡导性的职业行为与禁止性的职业行为
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与职业行为
1.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2.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关系与《规范》对职业行为的规定
P157爱国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P157爱岗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
158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P159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P158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P160终身学习:
中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职业行为的几个重要方面
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P162行为准则:爱;尊重;负责;公平公正;保护;杜绝伤害
2.正确处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3.正确处理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4.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