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气候,天灾庞大的官僚体制耗费大量的劳动剩余产品
纺织业易产生技术突破。
中国纺织?丝绸产量低,棉刚开始种。
地租收入高,使富人争夺土地而轻工艺。
纺织技术朝精美发展而不是大规模。
北京建都后,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社会转型同时包括: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都市化5均富化6福利化7社会阶层流动化8宗教世俗化9教育普及化10知识科学化11信息传播化12人口控制化。
资本主义起源的主要流派:1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英国莫里斯·道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指出,从富裕农民和中层工匠等小商品生产者中,而不是从大商业资本家中,寻找工业资本的萌芽。
商人直接占有生产过程只可作为一种过渡阶段,它最终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障碍;最重要的是从生产者自身中产生资本家阶级。
只有一部分生产者自己积累了资本,开始从事交换活动并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组织生产,才是资本主义生产中真正革命性的道路。
2注重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儒家和清教徒比较:在皇权笼罩下儒士形成软弱性格,缺乏独立的人格,而清教徒(除在上帝面前)具有完整的人格。
儒士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人情至上,而清教徒重原则,
不讲情面;儒士之间尔虞我诈,难以建立信任关系,因而也难以建立信贷关系,清教徒之间则讲求信用;儒士克己由外烁而成,清教徒的禁欲发自内心;儒士有意识的聚财吗,清教徒则把财富看成禁欲成功的象征;儒士讲究书本知识,清教徒注重自然科学
3注重自然经济蜕变为商业经济的过程逃亡者在城里注满一年零一天后便取得了合法的自由身份,受到城市法的保护,领主追捕逃亡的农奴是危险而难成功的事。
4注重产权改革的作用。
】资本来源:个人财富的普遍积累“前原始积累”在海外殖民和圈地运动之前的积累来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体农民普遍富足。
16世纪西欧农作物产出率比13世纪增加一倍以上,比9世纪增加了二至三倍以上。
11和12世纪西欧出现大规模的开垦荒地和移民运动。
《森林法》国王对其所拥有的森林享有垄断权,在拓荒者压力下和王室财政自身的需要,允许垦殖者在交付一笔现金后获得开垦相应面积林地的权利。
现代意义的经济增长从11世纪中期人口快速膨胀,到14世纪黑死病使人口锐减,到15世纪末叶人口恢复到黑死病前的水平。
17世纪初叶首先在荷兰和英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人均产量的增长,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一时期农民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可以出售。
即每户大约有1.6吨粮食可以进入市场。
贸易分三阶段以英国为例:11世纪以前是“前市场”阶段,典型的自给自足;12世纪到13世纪中叶,称“领主市场”,主要由领主进行,利润被领主挥霍。
13,14世纪开始农民开始成为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称“农民-市民市场”中世纪晚期,地方市场成倍的增长。
在乡村市场上,粮食、牲畜、羊毛是最主要的商品。
同时工商业从城市转移,许多农村成为新兴呢绒制造业中心。
小城镇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的最早雏形。
西欧法律一部被改造的习惯法,基本原则源于早期社会共同体的历史价值取向,不完全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参与裁判制,以及除法庭干涉以外不受任何干涉的司法独立性的传统,使西欧法律成为一种防止统治阶级专断权力的武器。
在经济领域,法律保证领主对剩余产品的一定程度的占有,同时限制他们对生产者任意和过分的侵夺,从而形成个人财富有效而广泛的积累。
“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限制了王权及其非生产性消费,亦有利于社会财富积累。
特权城市在西欧市民意味着有一定的政治权利,而城市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法庭并享有不同程度的行政自治。
(古典罗马时期城邦市民有政治特权)。
建城:一挣脱农奴制途径 1奔向城市和新垦区。
新城市的建立归于国王和贵族领主活动的结果。
大多是国王或僧俗贵族颁布特许状而建立的。
领主批准建立的自治市,一部分由农村直接转变来的,在这时,农奴往往全体被宣布为自由市民。
对于建立新型城市,国
王比领主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因为以国王名义宣布建立的新城镇,可以满足王权的经济利益,又可削弱诸侯的势力。
2法庭合法斗争。
领主法庭裁决由包括农奴在内的农民组成的陪审团进行。
此外,西欧中世纪的司法系统是多元的法律和法庭体系,因此在控制力上比中国古代一体的司法体系相比大为逊色。
国王法庭倾向于新兴市民阶级利益。
3劳役地租折算农奴身份主要标志的承担任意性较强的塔利税和周工。
从13世纪起,塔利税逐渐固定或并入地租或巨款赎免。
劳役折算为货币地租,在英国13世纪末叶流行起来。
此时,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
4通过集体反抗挣脱农奴制枷锁。
英国农奴反抗斗争从未提出过推翻某个王朝并取而代之的纲领,也未提出过“均田免粮”之类的笼统而难以实现的口号。
相反,他们大多提出改善其经济社会地位的具体目标,如在1 381年大起义中,要求是废除农奴制,保证贸易自由,每英亩土地租金不得超过4便士。
这类要求比较温和,具有改良色彩,具有可实现性。
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当时英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已势不可挡,领主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农民的迁徙自由。
自由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人文主义思潮 15世纪晚期首先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
运动第一次从文化、宗教和艺术的角度唤醒和催化人的自我意识,并把它归结为人性的回归,称之为人文主义。
思想核心但丁思想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关于人之高贵的信念。
他认为,人有天赋的理性和自由意志,而不是被动的、冥顽无知的禽兽。
在15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布鲁尼、阿尔伯蒂等在反对米兰独裁大公的侵略扩张政策时,痛斥君主专制制度是最坏的政体,既剥夺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压抑公民的进取精神。
布鲁尼在《佛罗伦萨颂辞》一文,将佛罗伦萨的繁荣归功于共和政治体制。
人文主义者挑战等级观念,对“贵”“贱”给予重新定义。
薄伽丘宣告“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交往方式的萌生和发展,旧有的等级观念、血统观念、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等也随着发生变化。
由于货币权力正在变成超乎一切权力之上的权力,往昔荣华富贵的贵族阶级江河日下。
市民依靠个人才能和金钱可以跻身社会上层,如14世纪崛起的美第奇家族。
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愈来愈成为举足轻重的势力。
如14世纪热那亚共和国的圣焦尓焦银行将共和国领土内大多数城镇置于它的实际管辖下。
文法学校相继建立,人们的文化程度空前提高。
中西比较西欧契约性贵族等级制。
王权和贵族之间的契约关系是突出和典型的,孟德斯鸠将有无稳定的与王权平衡的贵族群体作为
区分西方与非西方社会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的下层,领主与佃农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一般讲来,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家契约性政治制度,而两者都离不开个人权利发展。
西欧拥有上千年争取和维护权利斗争的传统。
中国“停滞”的原因,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等归于中国财富早就“达到了法律制度所允许之极限”。
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关系是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主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社会中缺乏市场活动主体的自由与权利,商品经济不会导入现代市场经济。
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动荡呈周期性交替状态。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农民不能通过现成的手段和程序改善自己状况。
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英国13-14世纪劳动生产率2093公斤|户,不仅明显高于宋代,而且还高于19世纪中叶的清代。
英国中世纪社会解体时期15-16世纪生产率5007公斤|户,是清代2.6倍。
民众日常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同西欧比较。
人们生活水平低于西欧是什么时候?
农村燃料不足,不喝热水,冬天都喝开水。
村里有专卖开水的水铺。
西欧从14世纪开始就开始变化。
小麦消费量增加,定期喝道啤酒,食肉增多,屠户生意兴旺。
15世纪英格兰双层建筑随处可见。
室内有取暖和排烟设施。
17世纪后玻璃流行起来。
民众广泛和旺盛的购买力为英国服装工业奠定基础,消费促进生产,拉动国内市场,再逐步占领国外市场。
16至17世纪煤的开采量增长了13倍,成为主要燃料来源。
乡村借贷。
中国乡村严重贫困,一般农民很少有积蓄。
借贷普遍是高利贷,从18%到48%的高额利息。
并经常无处借钱。
英国16世纪利率在10%以下,到1714年5%的利率成为最高利率。
低息贷款使农民改善生产条件的成本大幅减少,贷款风险性降低,。
工业化前的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强劲发展,生产性投资为主的乡村借贷活动日益活跃,成为乡村借贷经济的主体。
从历史作用看,近代中国乡村的借贷活动,属于传统的借贷体系,即以地主、典当、钱庄等充当借方,贫困农民充当贷方的高利贷体系。
这种借贷性质与方式,对农村经济生活的破坏作用远远大于它的积极意义,加深和延长了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的局面。
而工业化前英国乡村借贷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套现代借贷机制开始运作,以生产性投资为主等一系列新的特征,从而确保了剩余资金日益稳定地流向生产性部门。
英国农业高产的原因: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二货币地租的确立。
中国施行一夫多妻制,从而产生大量子女,而导致家产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