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卑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基本情况:
姓名:张同学,性格:寡言少语,性别:男,年龄:10岁,父母工作:务农,成绩:中下。
二、背景资料:
张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受到父母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
在此事件后,张同学的父母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张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
因此,张同学害怕父母,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张同学不想妈妈伤心。
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
于是,他很害怕回家。
他还觉得在家里,父母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
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
张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在心理上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张同学由于被父母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张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的。
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父母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社会舆论的评头品足、说长论短,都增加了张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
张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
张同学父母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张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此羞耻感和屈辱感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
四、辅导建议: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可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张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
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张同学与父母的关系。
为帮助张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可以进行家访,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张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
最关键的问题是让他感到在父母的眼中他还是受父母疼爱的孩子。
可以在家访的过程中谈论张同学在家的感受、他的自卑心理以及家长平时责骂对他的伤害、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渴望受到尊重,极要面子等等。
因此,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
第三阶段是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班级氛围,减轻张同学的心理压力,并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一步与前者同时进行。
为了尽量排除张同学的自卑心理,可安排每星期一、三的常规检查由他来任小组长,带领其他同学检查。
另外可在班中多次开展心理导向课。
案例二:
一、基本情况:
毛某是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
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马某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
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三、辅导建议: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毛某的畏惧心理,应多关心毛某的生活学习,多给予她鼓励。
在课余多找毛某闲谈,在她校午睡时,帮她盖好被子。
另外可以请她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她帮忙拿作业、发作业本,让她发挥自己的
作用,使她有被别人需要以及能帮上别人的积极情绪。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发现她有所进步时应及时在全班进行表扬。
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
毛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应该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毛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
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毛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
为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可以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毛某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
充分调动她的积极性,使她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5.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深入自主管理课题,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激励毛某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
四、结论。
针对类似毛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