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殖民时代
1850年 1890年
锰、镍、钨等 石油 铝、磷、钾 稀有元素,铀 钍等放射性元 素 更多稀有元 素和半导体元 素 核能等
改造自然阶段
一战前后 二战前
1900年 1930年
50年代
1950年
相对论、量 子论、基因 论、生态学、 或然论 老三论、新 三论、协调 论与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 理论
思考
(1)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人地关系思想的表述,说说下面的文字中分别表现了人 类和地理环境怎样的关系? “广古大川异质,民生其间者异俗”。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应人”。 (2)制作一份关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表格,包括观点、存在的大致时间、核心 思想和人地关系等内容并观察在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中什么因素起到了决定性 的作用。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二、全球环境问题的表现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这些环境问 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一)环境污染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 量下降。例如,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 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 染;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堆积在城市中或郊区造成固体废弃 物污染;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 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等等。环境污染易对人体健康产 生直接的影响。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表5-1 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阶段 时期 起始年代 新的工具与技术
新增加的资源 与种类
石头(燧 石)、树枝、 兽、鱼、果 栽培植物, 驯化动物
相关理论
原始共生阶段
旧石器时期
约一百万年
粗石器,钻木 取火
精制石器,刀 耕火种
新石器时期
约公元前一万年
青铜器时代 顺应自然阶段 铁器时代 中世纪 文艺Biblioteka Baidu兴时期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观点及演变
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至今,人类对人地关系的思考从未停止过。无论 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对人地关系的思考总是殊途同归。从其核心 理念上,可以分成三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体质特征、心理特征、民族特征、文化 发展、社会进程等都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特别是气候条件的支配。这 种观点在19世纪以前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更进 一步促使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势。 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使人 类对待自然既依赖又恐惧,甚至在某些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某种 自然物质或现象的盲目崇拜。而某些文明的消亡又证明了自然环境对当 时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二)人定胜天论
人定胜天论:认为人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可 以利用自身的力量改变地理环境,最终达到征服自然的目的。 人类步入农业文明后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特别是 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人类发现或发明了更多开发利用自然的方法,人类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 类思想中征服自然的意识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人类进入到无节制地开 发自然资源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时期。在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 基础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先后进入到快速发展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随 之出现并日趋严重。在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 速激化。
主观能动作用处于低级水平,即人与自然处于原始的共生阶段。
(二)人类顺应自然阶段
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到18世纪工业革命(产业革命)以前,人类进入 自然阶段,这一时期从生产工具上已有一定改进,出现了新石器、青铜器 、铁器。其显著特点是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并出现了作物栽培业和动物 驯化饲养业,人与自然的关系己由以前的完全依赖于自然转化为顺应自 然规律来利用自然的阶段。在人口方面这一个阶段从500万增加到10亿, 尽管人口大大增加,但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并未形成很 大的压力。
5-4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一)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要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物 质与能量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同时还要求环境容纳、净化和清除人类 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排放到环境中的各种废 弃物(环境容纳、净化和清除废弃物的能力,称为环境的自净能力,它是有 一定限度的)。因此,地理环境各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 平的提高,环境对人类的制约、影响程度在不断降低。
公元前三千年
铜制器,犁, 铜,锡,耕 冶炼技术,轮轴 地,林木,水 机械,浇灌技术, 流(灌溉用水) 木质结构建筑 铁斧,铁犁, 齿轮传动机械, 石制结构建筑, 水磨 风车、航海 爆炸采矿 铁,铝,金, 银,汞,石料, 水利 风,海洋水产 硝石
公元前5世纪 公元5世纪 公元14,15世纪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地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环 境的发展是客观的,而人类活动是主观的,人类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与自然界供给 能力之间是对立的;当人类认识了环境的客观属性,人类活动符合客观规律,人地关 系则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它们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见图5-4),这 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续表 表5-1 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产业革命时期 1750年 蒸汽机、纺织机 火车、轮船、电 力(发电机、电 动机) 汽车、内燃机 飞机、化肥 人造纤维、原子 技术 空间技术、电 子技术 信息工程、新 能源、新材料、 生物工程、海洋 工程、遥感技术 煤(大量开采) 日心说、马 尔萨斯人口 论 麦克斯韦尔 电磁说地理 环境决定论
地理(下册)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全球环境问题
第三节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产生以来,自然界便开始了从 自然状态向自然界与人类相互作用的状态转化。此处 所谈的自然界,可以狭义理解为自然地理环境(简称 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亦称人地关系,主要是 人类依靠环境,从环境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随着社 会的发展、生产力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 进.人类对环境资源利用的规模逐渐加大,人们逐渐 把人地关系理解为人口——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 关系。这样,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断加深。
最近400年来,地球 上物种灭绝速度在加 快,现在每年都有1 万~2万种物种灭绝, 物种灭绝速度是形成 速度的100万倍。
(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通过自身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利用自然、破坏自然和改造自然,不 停地对各环境要素施加影响,时刻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和变 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仍 在不断地加大加深。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三)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自身,这就是环境对人类社 会的反馈作用。按结果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当人类合理开发 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即生产和消费活动符合环境的客观属性— —自然规律时,环境则在人类的引导下向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 生存的方向发展,它既能实现物质能量的持续供给,又能使废弃物及时得 到转化和清除,这就是正反馈,此时的人地关系是统一的,环境造福于人类; 反之,当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时,环境将会恶化,出现生态 失调、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加剧等环境问题,这就是负反馈,此时的 人地关系是对立的,人类将遭到环境的惩罚。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三)改造自然阶段
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 产工具的改进,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规模和范围大大增加。这一时期经历了第一 次、第二次、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煤、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动力机 械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环境利用的广度大大增加,并产生了一些人造新产品,如化 肥、人造纤维等。人口快速增长,在1930年时,世界人口已增加到20亿,这为人类 改造利用自然提供了人力基础。虽然一些资源在一些地区有过量开采现象,但从 全球范围来讲,人类对资源还未形成超限压力。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上,尽管马尔 萨斯1798年提出的人口论、坦斯勒1935年提出的生态学理论已为人类认识人地 关系打下了基础敲响了警钟,但因历史条件的限制,人类还未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 。取而代之的是在18末到19世纪由法国人盂德斯坞、英国人巴克尔、德国人拉 采尔提出并发展了“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在20世纪20年代由法国人维达尔·白兰士与白吕纳提出了人与自然都是积极因素 的或然论思想,这些理论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三)人地和谐论
人地和谐论:认为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 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时候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应对已经破坏 的地理环境进行优化控制,以恢复地理环境原有的良性状态。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很大的 破坏,随之产生了难以计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这些事件唤醒 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了谋求人地协 调的“人地和谐论”观点。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 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 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关系,即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阅读
哭泣的月牙泉
“ 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沙井是月牙泉的古名,千百年来,月牙泉的美 景书写着永不干涸的神话。它的美丽不仅因为它是茫茫荒漠中的一眼蓝色,更是 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敦煌地区水资源多少的一把标尺,是这片沙漠地 区人们生存的依赖。 然而,当人们无节制地利用敦煌地区可贵的水资源时,月牙泉的反应是迅速的, 它的水量在急剧减少,水位在急剧下降,附近的沙枣树也因为水源枯竭、人为砍伐 而死亡。沙漠在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一抹蓝色,似乎在人类的帮助下它最终会成为 自己的一员。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回顾
人类利用环境资源的历史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利用环境中自然资源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 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即人与自然的原始共生阶段、人类顺应自然阶段、人类改造自 然阶段,其起始年代、生产工具、利用的资源及技术水平等特征 可见表5-1。
人与自然共生 阶段
二战后
二战后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一)人与自然的原始共生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人类有目的有意义地制造原始工具,如石器、刮削器、 砍砸器、木棍等开始。劳动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人类通过狩猎动物和 采集植物种子、根茎来利用自然环境,由于当时世界上人口不足500万, 所以人们对自然的破坏极为有限,人对自然界完全是依附和依赖的,人的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二)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例如,滥伐 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加剧;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由于大 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由 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 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见图5-5);等等。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上述三种人地关系思想一直贯穿于人类对人地关系逐步认识的整个 过程,它们的形成和影响并没有完全被时间割裂开来,而是始终存在并 演变着,只是因为不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它们 的认可程度不尽相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