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
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将会发生哪些转变?新课
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什么?本文将简要地阐述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的转变及
基本追求。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那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什么?
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的需要;
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
一、教学的生活性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是成了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文化知识本是生活的结晶,但当我们单纯把它们作为知识传授,而根本
就没有顾及它们对生活的意义时,我们所授知识只是一堆与人无关的僵化的东西。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少学生学习了高中生物课程,
却不会解决现实中简单的生物学问题,不懂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新课标
也明确要求生物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学的目的也是为
了生活,服务生活。这无不要求生物课堂教学追求生活性。
1.面向生活的教学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生活
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而生物学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与生活的各方面都密切相关。例如:“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基因诊断与治疗、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组织培养、非典、禽流感”等生物学名词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血渍的衣物很干净,一般的洗
衣粉却效果不佳。这些生物学名词和现象虽然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其背
后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如转基因食品是如何产生的,禽流感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什么加酶洗衣粉能很好的去除血渍等。课堂教学要面向生活,就是要注重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疑问中引入课题,立足课本知识、使知识具体化、真实化,
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对转基因食品的产生过程,
对禽流感的产生等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对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做出决策和了
解如何预防禽流感等。
2.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不可缺乏的认知停靠点。生物学教学要从学生现实生活的
经历与体验出发,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显得空洞、枯燥,而具有趣味性,这样
也拉近了生物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教学几乎都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例如在“细胞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原理”的教学中,就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如“用盐腌萝卜盘子里的水会变多,这水是哪儿来的?学生很快回答出:“从萝卜的细胞中渗出来的。”这时要求学生模仿
着也举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举出了例子。“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细胞内的水
分可以从细胞内向外渗。”再如“如果青菜发生了萎蔫现象,怎样使青菜变得鲜嫩?”“把青菜泡在清水中,菜叶中的水就得到了恢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
么?”“青菜细胞吸水了。”在这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
物学的乐趣,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出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在底浓度溶液中细
胞吸水的原理;并利用这个原理,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碱地上的庄稼长不好,
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烧苗”现象等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
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与信心。之所以能有这
样的效果,正是因为学生有“实际生活”作为认知停靠点。
二、教学的发展性
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旨在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
旨在促进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其发展的
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这个三维目标的整合,而这个三
维目标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由狭义教学向广义教学转变
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发展的最有效的资源,对于人的
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来讲,它只是提供一个发展基础,可以说知识性教学是“狭义教学”。而“广义教学”,不仅仅是指关于知识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师引导学生学
习教育资源,它应有活动的教学、交往的教学、间接经验的教学、直接经验的教学、环境的教学等,总之包括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狭义教学,新课程强调广义教学。在“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简单讲述沃森和克里克DNA模型的建
构在科学发展和普及中的意义,激发同学们制作DNA模型的动机和热情;师生共同利用各种手段查询和收集DNA模型的相关资料;成立合作小组,设计制作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制作过程;课堂上各小组展示作品并由同学们做出评价;对自己的
模型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修正自己的观点,激发出新的灵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合作、交流、成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学习了生物学
知识,还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
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
促进彼此的发展。
2.由讲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
在讲授性教学中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自主性的体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
讲授的教师自己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书本中隐含的只能意会的知识时显得困难,
只能靠死记硬背。至于学会解题要靠多做练习,自己在练习中去领悟,但只有少
数好的学生能真正在练习中领悟到解题策略和方法,多数学生却没有领悟,大量
的练习成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恶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都在呼唤讲
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感受性教学的进行主要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体验,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
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某教师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教学中,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区,甚至到医院去调查。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遗传病种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