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展 概 况(五)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发展阶段(一) :
(一)时间: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有较快的发展。
(二)主要成就 :
1、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痈疽 辨脓。
2、两晋南北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总结了许多有科学价值的经 验。(1)海藻、昆布治瘿疾,是世界上最早用碘治疗甲状腺 疾病的记载。(2)狗脑敷治疯狗咬伤,开创了免疫疗法治疗 狂犬病的世界先列。
1、以部位命名,如颈痈、背疽、手发背。 2、以穴位命名,如人中疔、委中毒。 3、以脏腑命名,如肠痈、肺痈。 4、以病因命名,如冻疮、水火烫伤、破伤风、漆疮。
5、以症状命名,如红丝疔、麻风、乳头破碎。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及分类释义(四)
中外疾病命名规律(二):
6、以形态命名,如岩、蛇头疔、鹅掌风。 7、以颜色命名,如白癜风、丹毒。 8、疾病特性命名,如烂疔、流注。 9、范围大小命名,如小的为疖,大的为痈,更大的为 发。 10、以传染性命名,如疫疔。
10、元代的外科著作,有朱震亨的《外科精要发挥》,危亦林的 《世医得效方》等。齐德之著的《外科精义》总结元以前各种 方书的经验,从整体出发,指出外科病是阴阳不和、气血凝滞 所致。治疗疮疡应辨别阴阳虚实,提倡采取内外治相结合的方 法,批评“治其外而不治其内,治其末而不治其本”的方法。
发 展 概 况(十)
痰 大多发于皮里膜外,肿硬似馒,皮色不变,按之 有囊性感,将溃皮色转为暗红,溃后,或出粘液,或 脓中夹有败絮样物质等表现,相当于西医的结核性疾 病,腺体性囊肿性疾病。
复习自测:
1. 中医外科的范围应如何确定?
2. 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依据有哪些?试 举例说明。 3. 简述疮疡类疾病的释义。 4. 中医外科皮肤病、肿瘤病各包括哪些 疾病,分别具体说明。 5. 风、毒、痰的特点是什么?有何临床 表现?
一 、病 因
(四)、情志内伤
1、机理: →肝气郁结→气郁火郁
精神刺激因素{
}郁气、
无 →脾失健运→痰湿阻络 火、痰湿与气血凝滞而形成瘰疬、乳痈、瘿病、乳岩、 失荣等病。 2、特点:是乳房疾病,甲状腺疾病等的常见病因病机;是 肿块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常发生与肝经所循行的部位; 是导致血淤,痰凝的常见启动因素.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及分类释义(六)
中外的分类释义:(又细分为):
疮疡类、皮肤类、 乳房类、肛肠类、 瘿瘤类、前阴类、 其他类等等。 我们放在以后的课堂中学习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及分类释义(六)
其他类:
风 多与风邪有关,多数为起病较急,发病较快的急
性疾患。
毒 因病种庞杂,不能代表某一种性质的疾病。一时不 能定出确切的病名,也常用毒来取名。
发 展 概 况(七)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发展阶段(三) :
5、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方6000多种,是外科方药有 价值的参考文献 6、宋代外科发展到成熟阶段。病机分析上重视整体和 局部的关系。治疗上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内外治 相结合。《圣济总录》提出“五善七恶”。《太平圣 惠方》提出应鉴别“五善七恶”,同时总结了内消、 托里等内治方法。[其他]
一 、病 因
(五)饮食不节
1、范围: 营养过剩,饮食中含有有毒物质,食入不足等. 2、特点: 食用膏粱厚味,辛辣醇酒可损伤脾胃外发于体表造成疮疡, 痔,肛裂,肛痈等病的发生;由饮食因素引起的疮疡较外邪引起者更 为严重. 是皮肤病的常见病因或促发因素. 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劳伤虚损 1、范围:劳力,劳神,房室等. 2、特点:多为慢性过程;多为虚证;病位较深,多在肝肾,筋骨关节; 多为阴证.
【教学目的】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分类方法和 病名含义。
【教学内容】中医外科的范围和特点,中医外科以部位、 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性质、范 围 、大小、传染性等来命名的举例,中医外科疾病 的分类释义。
【教学重点】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中医外科疾病的 分类释义。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及分类释义(二)
中医外科的范围:
看得见摸得着,有证有形; 包括疾病生于人的体表,能够用肉眼可以直接诊 察到的,有局部症状可凭的,如痈、疽、疖、疔、发、 流注、流痰、瘰疬、乳房病、瘿瘤、岩、皮肤病、肛 肠病、虫兽咬伤、水火烫伤、眼、耳、鼻、咽喉(包 括舌、唇、齿)等。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及分类释义(三)
中外疾病命名规律(一):
中医外科学
主讲教师:石玉屏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了解中医外科学在我国历史上对人类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 树立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了解中医外科学在世界领域中的成就和近40 年的发展,诱导学生为创建中医外科学的新成就去探索。
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历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著述和创造发明。重点介绍陈实功、王洪绪、高锦庭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 和代表著作。近40年来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成熟阶段 (一):
(一)时间: 到了明清时已较为成熟,出现了系统著作和不同流派。新 中国成立后,中医外科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新阶段。 (二)主要成就 : 1、薛己著的《外科枢要》,记载了有关外科理论、经验、方药, 详细叙述了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治,这是首次。 2、汪机的《外科理例》提出“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并创制玉 真散治疗破伤风。
复习自测:
1、中医外科学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哪些阶段?每阶段的 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有哪些? 2. 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是什么? 3. 近40年来中医外科的发现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章:外疡综述
第一节:概论 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 名及分类释义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及分类释义 (一)
发 展 概 况(十三)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成熟阶段 (四):
8、清代的外科著作,还有陈士铎的《外科秘录》、顾 世澄的《疡医大全》都各有特色。吴师机的《理瀹骈 文》专述药膏的外治法。总结了不少治疗学上的新成 就。近代张山雷于1927年所著的《疡科纲要》,内容 简要,立论、辨证、用药,对外科的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外科进入了历史发展 新阶段。医学教育、临床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就。
一 、病 因
(七)病因与病位的关系
1、人体上部的外科疾病 (1)病因关系:多与风温,风热有关. (2)机理:风性向上. (3)常用治法:疏散风温风热. 2、人体中部的外科疾病 (1)病因关系:多由气郁,火郁引起. (2)机理:气火发于中. (3)常用治法:疏肝清火. 3、人体下部的外科疾病 (1)病因关系:多与湿热,寒湿有关. (2)机理:湿性趋下. (3)常用治法:清热燥湿,清热利湿;温化寒湿.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 及分类释义(五)
中外的分类释义:(总纲类)
1、疡 有时也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外 科称疡科,外科医生称为疡医。 2、疮疡 广义的说,是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 称。狭义的说,是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 病。 3、肿疡 指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 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发 展 概 况(十一)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成熟阶段 (二):
3、王肯堂的《疡科准绳》、申斗垣的《外科启玄》、 陈文治的《疡科选粹》、窦梦麟的《疮疡经验全书》 等均很有特色。 4、陈司成的《 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指出 用丹砂、雄黄等砷剂治疗,为世间最早记载。 5、当时外科学术流派有“正宗派”,以陈实功著的 《外科正宗》为代表,治病重脾胃,外治及手术发面 突出 ;指出对肿瘤良恶性鉴别和治疗。
发 展 概 况(八)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发展阶段(四) :
7、公元1227年魏岘的《魏氏家藏方》已载有痔核周围
先涂膏剂,以免灼痛,使枯痔疗法更为完善。
8、宋外科专著日益增多,《卫济宝书》专论痈疽,用 方已注明加减之法。记载了许多医疗器械。
发 展 概 况(九)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发展阶段 (五):
9、陈自明的《外科精要》,强调对痈疽应辨证施治,区分寒热虚 实对症疗法。强调疮疡的整体疗法,载有托里排脓的多个方药, 至今仍在临床中应用。
发 展 概 况(十二)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成熟阶段 (三):
6、“全生派”,以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创建以阴 阳辩治,自拟阳和汤、小金丹等为代表[特点]。汪机 的《外科理例》,许克昌的《外科证治全书》有类似 特点。 7、“心得派”,以高锦庭的《疡科心得集》病位分布 上中下及其受邪特点为代表。属此派的还有,余听鸿 的《外证医案汇编》。
发 展 概 况(二)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起源阶段(二) :
3、《周礼》中有疡医的记载,主治肿疡、溃疡、金创 和折疡。如说:“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 药劀杀之齐。”(祝药即敷药,劀是刮去脓血,杀是 腐蚀剂去恶肉或剪去恶肉,齐是疮面平复)
4、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
割治疗法,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
发 展 概 况(三)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形成阶段(一) :
(一)时间:中医外科初具规模,形成一个学科是在汉 朝。 (二)主要成就 : 1、那时已经有了医学理论著作《内经》,其中《灵 枢· 痈疽》所载外科病有17种,对痈疽病因病理有一定 认识。 2、号称外科鼻祖的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 身麻醉剂,进行剖腹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剖腹手术。
天地有六淫之气,乃风寒暑湿燥火,人感受之则营气不从, 变生痈肿疔疖。[例表]
(二)、感受特殊之毒
1、种类:虫毒,蛇毒,狂犬毒,药毒,化学毒,食物毒,疫毒等. 2、特点:发病迅速;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有的具有传染性.
(三)、外来伤害
1、范围:高温,电,化学物品,放射性,寒冷,金刃损伤,跌打损伤等. 2、特点: 可直接造成皮下淤血或伤口,如血肿,烧伤,冻伤等. 伤口可感受火热之毒,形成继发性感染; 伤口可感受风毒,发生破伤风等.
发 ຫໍສະໝຸດ Baidu 概 况(六)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发展阶段(二) :
3、隋朝巢元方等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原 病理学专著。书中有不少外科内容对病因病理有了进 一步认识。 4、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 用百科全书,(1)记载了许多脏器疗法,采用动物 肝脏治夜盲症,食牛羊乳治脚气病,食羊靥、鹿靥治 甲状腺肿大,现代科学均已证实。(2)用葱管导尿 较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早1200多年。
发 展 概 况(四)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形成阶段(二) :
3、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寒疝、狐惑病 等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所应用。对后世外科的发展有 很大影响。 4、西汉前后的《金创瘈疭方》是我国第一部专著,可 惜已失传。汉代,从理论、实践、药物、手术、著作 等多方面看,中医外科已初步形成一个独立学科。
【教学重点】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邪毒,外科疾病发病机理。
【意义】外科各类疾病大多发生于体表,易于诊断,但每一种外 科疾病都有其不同的致病因素,病因不同,发病机理也不同。 中医学历来主张“审因论治”,不同的病因病机,治疗也就不 同。因此,掌握病因病机对于诊疗外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 义。
一 、病 因
(一)、外感六淫邪毒
【中医外科学的范围】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皮肤病、肛门直 肠疾病和外科杂病等。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 属于外科范围。
发 展 概 况(一)
中医外科学发展的起源阶段(一) :
时间:起源在原始社会,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在周代。
主要成就:
1、公元前1324年左右,甲骨文上有“疾自(鼻病)、疾 耳、疾齿、疾舌、疾足、疾止(指或趾)疥、 ”等记 载。 2、《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郭璞注 说“砭针,治痈肿者。”砭针是切开排脓的工具,也 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
第二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掌握外科病因致病的特点,掌握外科疾病形成发展 过程中的病机。 【教学内容】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 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 发病机理 外科疾 病的发病机理,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的转化,气血与外科疾 病的发生及其预后,脏腑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及其预后,经络与 外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